2020-08-19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脊椎動物,鳥綱,雞形目,雉科,虹雉屬,俗名雪鵝,國內主要分布於西藏和雲南。白尾梢虹雉顏值高,數量稀少,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物種。照片攝於怒江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它們常年活動於海拔2500-4200米的高山草甸、杜鵑及箭竹灌叢和暗針葉林,冬天會隨雪線遷移到中海拔地帶棲息。白尾梢虹雉的上喙比其他雉類的上喙更長更彎,適合挖掘泥土,在地上啄取食物。
照片中的白尾梢虹雉為雄鳥。雄性成鳥全長約600至700毫米,體重可達2.8公斤。鼻孔下緣有一小簇黑色羽毛,仿佛長著鬍子,頭頂上有短而彎曲的羽毛,閃著金屬綠色,整個上背深藍綠帶紫色。尾巴部分為棕色,末端呈白色。
雌性成鳥全長約580至628毫米,體重約2至2.5公斤,翅膀上的羽毛為深慄褐色,下背逐漸變為灰褐色。尾部羽毛為深慄褐色,有6條棕白色橫斑,末端呈白色。
每年4月是白尾梢虹雉的繁殖季節,這期間,雄性白尾梢虹雉會與隔壁山頭的雄性展開激烈爭鬥,並通過清脆的叫聲宣誓自己的領地,勝利的雄性會跳著曼妙的舞姿對雌性展開追求。
當「長鬍子」的雄鳥追求到了「媳婦」,就開始著手搭建最危險的「嬰兒房」,它們在3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搭建「嬰兒房」。
研究人員發現,雌鳥孵蛋時,雄鳥負責觀望預警,出雛當日,親鳥(鳥類在孵化和育雛期間,相對於幼鳥,雙親被稱為「親鳥」)不離巢,而是次日上午離巢。10日齡的幼鳥夜宿於極為陡峭的懸崖邊,並且已具有飛行20多米穿越山谷的能力。
左凌仁,自然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特約編輯,長期拍攝國內野生動植物,致力於表達生物多樣性之美。
(來源:雲南網)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6) | 脊椎動物·白尾梢虹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