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技能比賽決賽舉辦

2020-12-21 濟南市政府網

6月6日,由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濟南市非遺保護中心和天橋區文化局承辦的「2017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技能比賽決賽」,在天橋區體育館舉辦。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市文廣新局局長李守海和天橋區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本次手工藝技能比賽決賽是今年我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的主會場活動,此次進入決賽的145位選手,涉及剪紙、麵塑、陶藝手工成型、雕刻、魯繡、鉤繡、結藝等7個比賽目項內容,都是從各項目初賽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他們中,有熱愛手工創作的民間藝人,有手工藝專長的業餘愛好者,也有掌握此項手工藝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們的作品集中體現了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承載著我市傳統手工技藝的創新智慧。來自駐濟高校、文化研究機構的多位專家評委進行了現場評審,從參賽者的技藝水平、創意設計、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定,最終評出金獎12名,銀獎24名,銅獎24名,優秀獎78名,並頒發獲獎證書。

比賽現場,剪紙、麵塑、魯繡等非遺項目作品展現了濟南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結藝、陶藝、雕刻等技藝更是展現了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麵塑,精雕細琢、入木三分的雕刻作品,就在選手們的手上誕生,形式各異的工具、精彩紛呈的現場操作,都給這場技能競技增添了極高的觀賞性。

組織此次比賽活動,借鑑了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全國傳統工藝比賽的做法,是文化部倡導的以比賽形式激發傳承人群活力的生動實踐,也是我市振興傳統工藝、推動非遺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舉措。本次比賽歷時近兩個月,得到了省市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各縣區也承擔了比賽報名和初賽分賽場的任務,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同辦賽的互動局面,擴大了活動影響力。比賽呈現出三大亮點:一是比賽內容豐富。在對全市手工藝類非遺項目進行梳理的基礎上,以參與人群較廣泛、適合現場製作展現為原則,篩選確定了6個比賽項目,最大限度展示全市手工藝項目最高技藝水平,營造非遺技藝傳承發展「學、比、趕、超」的濃厚氛圍。二是參與面廣泛。在參賽人員報名條件上,不設門檻,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傳承中來,擴大非遺傳承群體。在全市上下的積極發動下,比賽報名積極踴躍,全市報名人數超過300餘人。三是將競技與傳承相融合。此次比賽參與人群面廣、層次不一,有熱愛手工創作的民間藝人、有手工藝專長的業餘愛好者,也有掌握此項手工藝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傳承人群一起比賽,不僅是比技藝,還是比傳承,不僅比項目的最高技藝水平,還要比項目的傳承發展活力,以促進非遺項目技藝水平與傳承能力同等發展。

此次比賽結出豐碩成果,給傳承人群在創新非遺保護和傳承途徑方面帶來更多的啟示,在提升技藝水平方面帶來更多的收穫,比賽影響力被不斷放大,推動非遺「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 四項即將遺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幾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曾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為是:被各種各樣的團體或者人普遍認為的一種表演形式或者是知識體系,甚至是與技能相關的工具和物品。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發揚和創新。同時他們也有著自豪感和歸屬感。他們一致認同具有文化進步的遺產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更是激發了人類的創造能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以下幾類:第一類就是祖傳的口頭文化的表現形式,他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質。發揮了不可磨滅貢獻。第二類便是經常在街頭看到的民間藝術形式,這類表演藝術形式經過上百年的流傳,更是具備了古時候的風韻文化。
  • 你知道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廣義的口述歷史形式多種多樣,長期在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童話、史詩、故事、傳說、諺語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戲、皮影戲等民族表演藝術;民間習俗有儀式、節日、體育、比賽、生產、生活等相關習俗;民間傳統的自然與宇宙相關的知識與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達相關的文化空間。
  • 徐州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培訓班
    為加強全市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建設,推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於12月3日-4日舉辦了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培訓班。來自11個縣(市)區局(徐州經濟開發區社會事業局)分管局長、文化(非遺)科科長、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徐州演藝集團非遺負責人參與培訓。本次培訓特邀國內非遺專家教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播等方面知識和實用技能進行授課講解。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新聞裡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化遺產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上這些文化遺產都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到的,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聯合國非遺的定義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
  •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足石雕
    其起源唐朝初期,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2009年9月被列入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12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大足石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連生簡介張連生,男,1949年7月出生,大足區萬古鎮人,現為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曾被評為「重慶市民間工藝大師」、「重慶市巴渝十大民間藝術家」,曾被聘為「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2012年11月被命名為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拉薩城關區娘熱小學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_文化_中國西藏網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許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被引入學校課堂教育,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日,城關區娘熱小學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暨「傳承多彩非遺,築夢文化校園」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師生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意識。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中化民族文化——市自然資源局到海上絲路...
    為提升幹部職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弘揚民族團結精神,2020年12月18日下午,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局機關與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幹部職工到海上絲路北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參觀學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白耀華對烏木館、角館、貝雕館內的工藝品進行講解,為大家普及了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有關知識,為在場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傳統文化課程。此外,通過觀看角雕宣傳片,了解我市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歷程。
  • 法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招募計劃
    法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招募計劃 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界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由法國國家文化部、法國國家藝術行業聯合會主辦。展會每年在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羅浮宮舉行,展廳面積達3500平方米。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增42項,我國總量仍位居第一
    2019年12月9日至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4屆常會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辦。 本屆委員會通過了在衝突與(自然和人為)災害等緊急情況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指導原則,共通過了35個新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並將5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級論壇即將在杭州...
    2016年在波蘭舉辦的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級論壇開啟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與交流機制,建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國際研究和學術交流平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國際合作。
  • 2020全國插花花藝職業技能競賽全國總決賽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2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高健洲)12月19日—21日,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插花花藝職業技能競賽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據了解,本次競賽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開展的國家級二類職業技能競賽,是插花花藝行業首次舉辦的國家級賽事。
  • 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終評答辯會在長沙舉辦
    人民網長沙7月24日電 23日,湖南非遺產品協同創新平臺首期工作坊——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終評答辯會暨頒獎儀式在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成功舉辦。湖南非遺產品協同創新平臺由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協同政府、高校、媒體、非遺傳承人、設計機構組建,旨在推動非遺產品創新設計與研發,促進傳統工藝創新和設計創新融合,助推非遺文化項目向創造性、商業化、品牌化方向轉型,從而推動地方產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藍色暢想」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活動是平臺舉辦的首次活動,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邵陽藍印花布」為主題進行設計。
  •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欽州市將舉辦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06年龍泉的青瓷燒制技藝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迄今為止全球唯一入選「人類非遺」的陶瓷類項目。
  • 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日本倉敷展出(圖)
    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日本倉敷展出(圖) 2017-10-16 20:16: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學術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至少有兩個基本理念值得認真把握:一個是複數的「人」,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取決於那些一代又一代將其傳統、技能和習俗的知識傳遞給社區其他成員或其他社區的人」,也就是承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體——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一個是「過程」,即「保護的重點在於世代傳承或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涉及的過程」,而非作為結果的「產物」。
  • 白酒頒獎禮: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國馳名商標,有哪些白酒入圍
    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國發[2005] 4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已由全國人大於2011年2月25日通過,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 法餐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網巴黎11月16日電(記者李學梅)正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6日經過審議,將法國大餐等3個法國申報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法國媒體說,這是教科文組織首次將一國的餐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港式奶茶的秘密
    >香港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清單涵蓋480個本地項目,其中20個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中粵劇、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節)普遍為人所知,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南音、宗族春秋二祭等則令一般市民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