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馬鯰魚」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縣靈馬鎮的一道本土佳餚,也是武鳴乃至整個廣西飲食產業的一個響亮的品牌。「靈馬鯰魚」這道菜的製作並不複雜,講究原汁原味,沒有紅燒清蒸等做法,一律土法燒,更能體現正宗靈馬鯰魚細膩鮮美味道。採用生長在河流一帶的野生魚類為原材料,此菜嫩、爽口、肥而不膩、滑而不融、色味迷人,色香味俱全,為名貴的營養佳品,是一道深受顧客好評的美食。
正宗的靈馬鯰魚的做法
【主料】
需選用0.5~1.5公斤左右的野生河鯰魚,最好是沒有汙染的大河或大水庫裡生的鯰魚。其實野生鯰魚很少覓到,個大肥碩的鯰魚大都是人工養育。辨別野生鯰魚的方法野生的土鯰魚嘴巴下有兩個鬍鬚,而養殖的雜交良種鯰魚是四個或八個須的;深黃黑色的是野生,淺黃綠色的是養殖的。因養殖的鯰魚為爭飼料常浮到水面,見陽光多些就不很黑。野生與養殖的鯰魚相比較不光價格相差不少,而且味道差異更大。
【輔料】水豆腐,與鯰魚等量。
【調料】醬油、味精、澱粉、八角粉、黃酒、豆瓣醬、辣椒醬等
【製作過程】
1、將鮮活的鯰魚開好切成魚塊,拌足鹽,放蠔油稍醃5-10分鐘,豆腐切小塊備用。
2、中火用油先煎豆腐,煎到兩面金黃為宜,撈出備用。餘油爆香蒜米和薑絲,加西紅柿片稍翻炒後備用。
3、在大鐵鍋中放足量花生油加熱至7成(油星息停)後,迅速放入鯰魚片,不得翻動,約兩分鐘,也是煎到兩面金黃為宜。
4、放入豆腐,並加入醬油、味精、澱粉、八角粉、黃酒、豆瓣醬、辣椒醬等調好的配料均勻澆在魚塊、豆腐上,蓋上鍋蓋大火燜上幾分鐘,入味後揭蓋翻轉魚肉。
5、加些高湯,煮到湯汁濃稠時,加入些陳醋淋上幾滴香油,繼續文火燜熟,勾芡收汁後撒入蔥段和香菜段再小心翻勻,一道滑而不膩、鮮鮮爽爽、色味迷人的「靈馬鯰魚」便大功告成。
【特點】
廣西菜由南寧、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菜和壯族、瑤族、京族、侗族等少數民族菜組成。少數民族的小吃、點心非常有特色。菜餚取料奇特,製作也極有個性。城市菜以野味烹調最為著名。而且刀功精細,製作考究,講究原料鮮活。烹調方法受粵菜影響很深,口味清淡爽嫩而又喜好辣味。
【相關故事】
真正令靈馬鯰魚聲名鵲起的是一個關於義氣救人的故事。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有一個過路的外省貨車司機在進靈馬境內的蜿蜒山路上翻了車,受了重傷的他爬上路邊等救。很多過往的司機看到他直挺挺躺在路邊,也許以為他死定了,都揚長而去。天不絕人,正好那朱姓兄弟從外地回來路過。當夜,把受傷的司機救回到家的朱姓兄弟盡最好的手段煮了靈馬鯰魚大餐給傷者吃。那個司機大佬跑遍大江南北,吃過無數山珍海味;也許是環境與心情和作用,當時傷、困、累、餓、冷的他吃到靈馬鯰魚後驚為天物。自此,每次路過靈馬必停車拜訪救命恩人,順便大快朵頤一大餐靈馬鯰魚,還逢人就說靈馬人的義氣和鯰魚的美味。於是司機們少不得親自品味一番,吃後都覺得名不虛傳。一傳十,十傳百。靈馬鯰魚在眾多司機大佬的宣傳之下,成為了南百公路線上名菜,許多食客紛紛慕名而來,靈馬街頭熱鬧非凡,靈馬街成了靈馬鯰魚一條街。「靈馬鯰魚」香名遠播,馳名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