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聚焦「印度新電影」 賈樟柯呼籲觀眾不要攝屏

2021-01-20 1905電影網

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視頻集錦DAY4 時長:02:58 來源:電影網

2019PYIFF論壇:印度新電影


1905電影網訊 10月13日,多部風格迥異的影片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行了全球首映,包括「臥虎」單元影片《日光之下》和《咿嘞嗚!》、「藏龍」單元影片《蕃薯澆米》和「類型之窗」單元的阿根廷影片《跟蹤》。本日焦點影片還包括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得主《我們的母親》以及「印度新電影」回顧展的兩部影片《幻鏡》和《婆羅門村的驢》。


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第三場學術活動「印度新電影」論壇也在13日舉辦,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印度電影深度研討會,「印度新電影」導演代表、《幻鏡》導演庫馬爾·沙哈尼,《印度電影簡史》作者阿希瑟·拉賈德亞克莎以及平遙國際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共同探討了印度新浪潮影片的學術價值,以及它們為當下電影創作帶來的思考。


2019PYIFF論壇:印度新電影


晚間,「遇見卡洛·沙特裡安」影人派對在平遙電影宮舉辦。派對以柏林國際電影節新任藝術總監、擔任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評審的卡洛·沙特裡安為核心人物,眾多電影人云集。「之前我在洛迦諾看過很多中國電影,被這裡的文化所吸引,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的華語電影,」卡洛·沙特裡安說。他更在派對上宣布,柏林電影節將新設一個以鼓勵年輕導演為主的競賽單元「遇見」,並歡迎中國電影人踴躍參與。



此外,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在主持影片映前見面時多次呼籲觀眾不要屏攝,「電影工作者與製片公司的創造跟勞動需要得到尊重,謝謝大家的理解「,引發眾多網友支持。


《我們的母親》《咿嘞嗚!》《跟蹤》佳片連映


10月13日,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最佳導演處女作)得主《我們的母親》在平遙進行中國首映,導演塞薩爾·迪亞茲出席新聞發布會,現場分享影片的創作歷程。該片以瓜地馬拉內戰為背景,「影片背後沉重的歷史事件是促使我一定要拍攝《我們的母親》的主要原因,」導演塞薩爾·迪亞茲說。不少媒體表示,觀影之後自己情緒難以平復,甚至泣不成聲。「來到平遙國際電影展非常震撼,中國觀眾能非常快速地擁有影像帶來的感官直覺。感謝平遙國際電影展,感謝中國熱情的觀眾,讓我有機會見到中國。」塞薩爾·迪亞茲說。


《我們的母親》導演與觀眾見面


在印度影片《咿嘞嗚!》的新聞發布會上,導演導演普拉泰克·扎茨與編劇、聯合導演、美術指導沙博漢姆細緻分享了影片的創作歷程和自己對於人與動物關係及政治、宗教方面的思考。影片講述了一個職場新人在新德裡與成堆猴子作戰的荒謬故事,導演使用了很多隱藏攝像機進行拍攝,「我的宗旨不是讓演員跟著我的想法走,而是讓他們自然自在地存在著,讓人們意識不到攝像機的存在。」


《咿嘞嗚》主創與觀眾見面


當晚,「類型之窗」單元影片《跟蹤》也在平遙「站臺」劇場進行了全球首映,對於這部阿根廷類型片為何選擇在平遙首次面對觀眾,導演弗朗西斯科·德尤菲米亞反問道:「我們為什麼不來平遙呢?我在家附近拍的電影;不遠萬裡,花了兩天時間帶到平遙,相信這也是電影給我們的緣分。」該片主演羅德裡戈·德拉塞納是拉美知名演員,他表示,非常希望通過《跟蹤》將自己介紹給亞洲觀眾。《跟蹤》講述了護林工希瓦偶然發現了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受傷的狐狸,他跟蹤隱藏其後的線索,發現了一群偷獵者,成為「獵人中的獵人」的故事。


《跟蹤》劇組與影展代表


《日光之下》《蕃薯澆米》《黑駿馬》座無虛席


「臥虎」單元的全球首映影片《日光之下》是導演梁鳴的第一部作品。梁鳴是演員出身,曾出演過婁燁的兩部電影。「做演員時一心想要演好電影,但好電影本身就比較少,好的角色更難落在自己頭上,所以就開始考慮自己創作劇本去表達,」梁鳴在發布會上說。出席發布會的還包括製片人孫楊,藝術總監陳橡、主演呂星辰和吳曉亮。曾獲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呂星辰表示:「我是第一個看到劇本的演員,我真的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的劇本,非常有創作欲望,看完當即就跟他說我要演。」


《日光之下》劇組與電影展代表


由葉謙執導,李少紅導演監製,梅峰導演擔任劇本導師,歸亞蕾、楊貴媚聯袂主演的電影《蕃薯澆米》入圍了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藏龍」單元。該片曾入圍第41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The Third Age單元,併入選第37屆慕尼黑國際電影節。由服裝設計師轉型的導演葉謙在新聞發布會上坦言,最大的困難是怎麼用最快的時間爭取到來自同事的信任,「從自己畫每一個分鏡去說服攝影師,與配樂無數次溝通,用劇本打動兩位女主角的出演,讓團隊裡每個人都以純粹創作的藝術家心態參與。」宣發方代表無限自在傳媒董事長朱瑋傑則從專業角度分析了閩南語電影的行業前景,「市場電影和作者電影都有存在的空間和必要,如何讓作者電影在市場上取得空間,這是我們需要做的。這次閩南語電影有這麼好的起點讓更多人看到,下次就能有更多項目產生。」值得一提的是,《蕃薯澆米》和《日光之下》導演都是歷年「青蔥計劃「五強入圍導演。


《蕃薯澆米》與電影展代表


此外,本屆電影展青年導師謝飛也攜「青年導師之選」、2K修復版影片《黑駿馬》同觀眾見面。在映後交流環節中,有影迷感慨:「哀婉的碼頭琴聲和美麗的錯誤令人動容,如果這部片子能一直放下去該多好。」謝飛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對年輕創作者的期待:「相比於我們這一代的膠片時期,現在的年輕人處於一個拍電影的好時代,但是只靠技術條件不能給你好作品,希望大家能多去研究怎麼拍好片子,謝晉前輩也講過,『我們要拍留得下來的電影』。」


「印度新電影」:印度文化新角度


10月13日下午,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印度新電影」學術論壇,學者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印度導演庫馬爾·沙哈尼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精彩對談。論壇由平遙國際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主持。印度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普拉卡什·馬格杜姆也出席了論壇。


馬可·穆勒首先特別感謝了印度國家電影資料館對本屆電影展「印度新電影」回顧展的大力支持。 「印度新電影」 對1957年至1978年間的印度影片進行了系統梳理,精選出十二部優秀的印度影片,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行集中展映,其中就包括了由庫馬爾·沙哈尼導演的《幻鏡》。庫馬爾·沙哈尼表示,自己一直夢想著能夠來到中國,「今天終於美夢成真了,沒想到是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感謝平遙國際電影展。」


印度導演庫馬爾·沙哈尼


論壇現場,三位在場嘉賓梳理了印度電影的發展過程和歷史脈絡,也介紹了世界格局變動以及內部政治因素對印度電影產生的各方面影響,同時就電影地緣關係、圖像價值、音樂性、主體性、個人化、技術與主觀性的關係等話題進行了深度討論。沙哈尼尤其回憶起自己當時在法國與布列松在一起工作的經歷,「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獨特的,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每一個人發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布列松非常尊重這一點,這就是我剛才說的主觀性。」沙哈尼說,「他把每一個人的獨特性都用他的方式闡述出來,這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學者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的中譯版新書《印度電影簡史》也在論壇上正式發布。10月14日下午,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將在平遙電影宮新浪潮書店進行「跨越異見,創作和未來:對話印度電影」為主題的新書分享會,並舉行籤售。


印度影評人、學者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出席論壇


論壇尾聲,印度國家電影資料館普拉卡什·馬格杜姆上臺發言:「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在中國做印度電影回顧展,這個機會實在難得。」 他表示,平遙國際電影展此次關注印度新電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能夠代表印度電影、甚至印度文化的一個角度。」除學術論壇外,兩部「印度新電影」代表影片《幻鏡》《婆羅門村的驢》的修復版也於13日在平遙電影宮進行了全球首映。


13日,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重要教育版塊「平遙一角」進入「北京電影學院開放日」,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國家一級剪輯師、剪輯作品屢獲大獎的周新霞老師帶領董劼、黃曾鴻辰 、李臻、張培克等學生代表共同交流了作品,圍繞今年「平遙一角」主題「新世界,新語言」開展了題為「『真』的創作——什麼是我們想拍的?」圓桌論壇,現場湧入眾多觀眾,與年輕電影人一同分享創作觀點。


相關焦點

  • 賈樟柯平遙國際影展呼籲不要攝屏 舉行"印度新電影論壇"聚焦印度...
    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第三場學術活動「印度新電影」論壇也在13日舉辦,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印度電影深度研討會,「印度新電影」導演代表、《幻鏡》導演庫馬爾·沙哈尼,《印度電影簡史》作者阿希瑟·拉賈德亞克莎以及平遙國際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共同探討了印度新浪潮影片的學術價值,以及它們為當下電影創作帶來的思考。
  • 平遙電影展,賈樟柯的一道電影家宴
    諸多的細節,無不在證明,這確實是國內最為尊重電影本身的電影節。同時,它也是觀眾最熱愛的一個電影節,所有去平遙的人,影迷、媒體、產業人士,都可以感受到這個電影節所帶來的快樂,按照賈樟柯的形容是,舒適。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裡安靜地看到類型多元的影片。
  • 宣布退出平遙的24小時後,賈樟柯哭了
    4.影展定位 在第一屆平遙電影展攝影大師課上,賈樟柯明確影展定位:「一方面選擇年輕導演的處女作和第二部影片,一方面選擇非西方電影,來自亞洲、南美洲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過去的第三世界的政治概念,而是確實在這些地區存在著活躍的非常有創造力的新電影,但它恰恰是我們不容易看到不容易被推薦的。」
  • 平遙影展,賈樟柯的人情鄉
    隨著賈樟柯宣布離開,變化正在發生,這個充滿著人情味道的本土電影展,必須擁抱其新的命運。作為發起人,賈樟柯幾乎對影展的公司親力親為包攬「一切」。其實,在不做平遙影展的時候,賈樟柯「不混圈子」,保留著某種文人心性。而每到影展時,賈樟柯則會逆向而行,斡旋大小事情、和各色人周旋。有多位電影人都對毒眸感慨,去平遙多多少少與賈樟柯有關。
  • 《鄰裡》平遙首映 謝飛、施南生暢談電影創作
    《遲來的告白》是根據中宣部關於「小、大、正」的創作精神、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消滅貧困的一系列論述思想來進行創作的,講述了一個中國軍人為國家、為人民、為脫貧攻堅、默默無聞奉獻的故事。影片用最簡單的鏡頭語言,勾勒出可敬的當代軍人形象,傳遞捨棄小我、為國奉獻的精神和情懷。此次,《遲來的告白》入選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進行全球首映。
  • 中國首次系統展映印度電影 印度學者平遙開講
    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13日舉行「印度新電影」學術論壇。 主辦方提供 攝   中新網山西平遙10月14日電 (記者 胡健)13日,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印度新電影」學術論壇,學者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印度導演庫馬爾·沙哈尼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對談,分享了印度電影背後的創造力。
  • 平遙,賈樟柯「告別」前的古城
    10月18日晚,電影導演、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出乎意料地宣布退出影展,從第五屆起將由政府主辦。剛巧離開平遙的作者,參與過三屆平遙影展,對這個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高品質電影宮、選片保證100%國內首映的影展,以及容納它的世界遺產平遙古城,都有著自己的觀察和看法。
  • 賈樟柯退出平遙影展,沒想到我參加了一場告別聚會
    當手工耿走過的時候,反而是觀眾最沸騰的時候,讓人頓時有種手工耿排場最大的錯覺。手工耿(左三)在紅毯合影我還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放映後,見到了其中的三位主創張譯、寧浩和張一白,這都是事先的排片信息中沒有提到的。平遙影展就是這樣,一切都很沉靜,在默默之中給你帶來驚喜。
  • 《熱帶雨》平遙放映版被刪減 清水崇新片遭盜攝
    10月12日,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入第三天,新加坡導演陳哲藝新片《熱帶雨》人氣爆棚,爆料平遙放映版被刪一分鐘。清水崇大師班座無虛席。《六欲天》、《5是最完美的數字》、《熱帶雨》等新片進行首映,並舉辦新聞發布會。平遙創投單元與「發展中電影計劃」單元開啟項目陳述會。
  • 賈樟柯退出平遙國際電影展 影迷:沒有遊到海水變藍
    到底還是沒有遊到海水變藍◎張海律  10月18日晚,賈樟柯出乎意料地突然宣布,將退出由他一手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明年第五屆起,交給平遙當地政府。而在頭一天晚上,他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影廳舉辦了亞洲首映。影迷們感慨,平遙影展沒能撐到海水變藍。
  • 平遙四年,為何令人戀戀不捨?
    18日晚間,相信每一個影迷的朋友圈都被這樣一條消息刷屏: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接近尾聲的時候,影展創始人賈樟柯突然向公眾宣布,這將是他和團隊最後一次主辦平遙影展,從明年開始,影展及相關設施將交給平遙政府,屆時會有其他團隊來接管影展的運營。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在平遙的電影人和觀眾們毫無準備,像Ifeng電影這樣的媒體在此之前也沒有接到任何的訊息。
  • 新銳導演楊平道獲雙獎,賈樟柯團隊退出平遙電影展
    近日,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揭曉獎項,《裂流》、《不止不休》、《媽媽和七天的時間》、《野馬分鬃》等熱門影片各有獎項歸屬,其中,由楊平道導演拍攝的《裂流》,榮獲了全場唯一雙獎——迷影選擇榮譽與青年評審榮譽。
  • 賈樟柯和平遙「最後的夜晚」
    賈樟柯創辦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時候,就希望這裡是個「既有電影又有節」的地方賈樟柯創辦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時候,就希望這裡是個「既有電影又有節」的地方,四年來,平遙像一個中國電影的烏託邦。上半年疫情期間,當一個個電影節相繼宣布延期或者取消的「至暗時刻」,賈樟柯宣布平遙國際影展將如期舉辦。這無疑是當時給電影創作者和影迷們的一記強心針和定心丸。但這個「如期舉辦」落到實處又有萬般艱難。發布會上宣布「退出」的賈樟柯,平靜調侃平遙應該徹底擺脫賈樟柯的「陰影」。
  • 來自山西汾陽的賈樟柯
    23歲的賈樟柯坐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室裡,可能那時的他並不會想到會有這般未來。 1997年,27歲的賈樟柯開始計劃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小武》,21天的時間結束了這部電影的拍攝,三個月後,賈樟柯帶著他的作品來到了柏林,他樂著收下了一個接著一個的獎盃,是的,
  • 平遙國際電影展&瑞豐號再次圓滿合作 ——賈樟柯導演為瑞豐號打板
    10月19日,為期十天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正式收官落幕。以為這屆如常,期待來年,但這次告別並不一樣。就在影展結束的前一天,賈樟柯導演在臨時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突然宣布,他和他的團隊未來將退出平遙國際電影展。
  • 謝謝,賈樟柯
    ,帶來了很多電影新作品和新項目在平遙亮相。,我們都必須承認,這四年來,賈樟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自己的人脈資源,憑藉自己的電影成就等等,在這個小縣城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把平遙影展辦成今天的樣子。」的主題,精選了9部1961年至1973年拍攝的塞爾維亞新電影進行展映。
  • 賈樟柯帶他們來到平遙,未來會有更大的世界
    導演霍猛和鵬飛也特意趕到現場,為賈樟柯做最後的站臺。前者處女作《過昭關》從平遙出發,走進了影院,甚至走上了國際市場;而鵬飛新作《又見奈良》則是由賈樟柯擔任監製,為此保駕護航。「和《野馬分鬃》一樣,都是武術動作,當時就想著要不要和第一部作品建立關聯,所以就叫了這個。」
  • 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始徵片
    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於10月10日至19日在位於山西晉中平遙古城內的平遙電影宮舉行。電影展致力於成為一個「小身段,大格局」的精品電影展,力圖為每一部參展影片提供充分與觀眾、業內人士和媒體交流的機會,助推青年導演成長。目前,電影展已形成電影展映、學術活動、產業項目、電影教育四大板塊。
  • 賈樟柯造節:一位導演和一座古城的中年焦慮
    作者 | 秦泉一年之後,我們又來到了平遙,尋找賈樟柯和這座古老縣城的新變化。2016年9月,賈樟柯同平遙政府籤訂了《平遙國際電影展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利用廢棄廠房修建系列電影活動場所。2017年3月16日,影展在北京宣告正式啟動,平遙電影宮的修建才正式開始。萬佳歡和執行長梁嘉豔是當時唯二的「影展員工」。
  • 平遙第三年,期待電影早日「出宮」
    熱鬧只屬於電影宮?從「平遙元年」伊始,跑過全球各大電影節的「老江湖們」就紛紛讚嘆,賈樟柯真厲害,談妥了古城內舊柴油機廠這麼一大片空間,並找來金主投資、改造,打一開始就實現了北京、上海、香港、柏林都不能擁有的「電影宮」概念,五個影廳和一個露天劇場,彼此之間做到了跨步即到的理想距離,完全不必疲於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