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頭記憶》展:走近厚重的歷史 熱愛煥新城市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正在包頭博物館展出的《老包頭記憶》展,正在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這是包頭文博、檔案工作者聯手推出的一個十分接地氣、貼近生活的展覽。走進展廳,不少人第一次有了觸摸包頭近現代歷史的感覺。看一件件實物,聽講解員解說,包頭人才漸漸讀懂「老包頭」,知道關於老包頭的種種。

  「通彩華鞋帽百貨商店,西包頭大前街,電話三百五十一號。」這個印在一個精美鞋帽盒上的廣告,是出自民國還是清末?當你在展覽中看到這裡的時候,你或許會想,拋開具體時間,至少可以知道那時老包頭的商業已很繁華,人們已有了包裝和廣告的意識。

  太平駝店、復盛公、復盛西、德生魁、三聖元、大德成、三三照相館、牛橋、義和軒……老包頭的主要商號分布圖,反映當時不同行業各老字號的印章,展覽中,你會看到老包頭50多個老字號商號如何盛極一時,並通過一件件老物件感受老包頭這一當時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市場的繁榮。昔日豪商集聚、商貨匯集的景象,傾刻就會躍然腦中。

  「這是當年喬家大院的一塊磚雕,本來一共是三塊,另兩塊已被北京的買家買走,我提供的是最中間的那一塊;這個是清末年間的一塊古地毯,以福壽祿為圖案,是純手工羊毛製作,質量上乘,毛都磨掉了可顏色還在;這是一張『麒麟送子』的年畫,畫中女子還是『三寸金蓮』……」為展覽提供了珍貴文物的包頭市地毯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魏力生,向人們娓娓道來一些文物的來歷。

  這次展覽還有來自包頭市祥和老人關懷院院長王宇、包頭市北方草原文明博物館館長魯興茂、包頭文史學家張貴等人的私藏文物,使得市民們得見許多難得一見的老物件。再加上包頭博物館和包頭市文物管理處的收藏文物,以及從北梁棚戶區改造中普查徵集回來的大量寶貴文物,真是讓包頭市民大開眼界。

  「我們利用現有的文物,結合檔案資料,布展的思路就是要從城建、工商業、民間日用品、民俗文化等多方面來反映包頭從清朝中晚期到建國前的一些面貌,初衷就在於向包頭人介紹有『包頭』這個稱謂以來的一些發展脈絡。」在包頭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姜濤的介紹下,記者對展覽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老包頭城牆、老包頭街巷名稱表、老包頭火車站、老渡口、老戲臺、老作坊……整個展覽看下去,人們開始讀懂「老包頭」。

  記者了解到,「老包頭」是今包頭市東河區的舊稱,在走西口時空前繁榮。晚清至民國時期,晉商陝農大批湧入,水路鐵路相繼開通,使幾個小小村落崛起,成為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水旱碼頭,商貿通衢、文化淵藪。本次展覽展出實物百餘件(套)、老照片20餘張,內容涉及老包頭的建築與格局、老包頭的商業與經濟、老包頭的文化等,反映的是從清代中晚期到建國前老包頭的社會種種及百姓生活。

  尤其有意思的是,這次展覽中還用實物復原了老包頭的民居,從客廳的匾額、八仙桌、梳妝鏡到臥室的土炕、灶臺、炕桌、炕櫃、針線笸籮,再到廚房的泥爐子……老包頭人家裡啥樣,你基本都會看到。再聽聽解說員為您講解「耕讀傳家」、「孝友世家」等匾額傳遞的珍貴家訓,思緒即刻在往昔飛揚。

  觀此展覽,老包頭人回味童年、新包頭人領略昨天,走近厚重的歷史,我們會更加熱愛今天的包頭,珍惜她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

相關焦點

  • 《老包頭記憶》叢書首發
    11月22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老包頭記憶》叢書首發式在青山賓館舉行。市領導徐德林、陳智、郭文煥、張斌出席《老包頭記憶》叢書首發式。據悉,《老包頭記憶》叢書由東河區委、區政府組織,東河區委宣傳部、東河區文聯牽頭編纂,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叢書內容涵蓋民俗風情、歷史人物、風光攬勝、老街舊巷、行業社店等,文化內涵豐富,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學術性和可讀性。叢書共9卷、140萬字,由多位本土作家歷時18個月創作,立體、全景、詳盡地展現了老包頭的歷史文化,是東河區乃至我市文化建設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 城市地標|南京長江大橋:「爭氣橋」上厚重的時代記憶
    新中國成立之初,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在進行全面經濟建設的同時,城市建設也逐步展開,各類建築需求與日俱增,許多有開創性的建築在這一時期落地生成,並且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沉澱中成為國家發展的城市地標。作為南京的標誌性建築,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仿佛凝聚時空一般,承載著厚重的時代記憶,與此同時,橋上川流不息的車流與橋下滾滾流淌的江水則見證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南京長江大橋在南京大橋公園,乘坐電梯上到長江大橋的橋面,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雄偉大橋一覽無餘。接近黃昏,大橋上來往的車輛川流不息。
  • 《六館一城: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化地標》市博物館:展示開封厚重歷史...
    六館一城: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化地標市博物館:展示開封厚重歷史文化和城市發展前景的重要窗口開館以來,市博物館以建設「國內領先,具有影響力的全國重要的博物館」為目標,不斷強化社會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成為展示開封厚重歷史文化和城市發展前景的重要窗口。八朝古都開封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裡的文化遺產燦爛豐厚,使我們與歷史記憶緊緊相連。開封博物館新館的規劃建設,正是立足於為古都人民打造一個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為主,併集交流、休閒於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市民捐贈展 滿是城市的記憶
    11月18日至12月20日,《市民記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上歷博(上革博)從中選出50餘件/組物品,舉辦了《市民記憶》展。展覽分為「烽火·新生」「市政·經濟」「文化·民生」三個部分,展品的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
  • 依託老包頭歷史文化資源 東河區將以「一北一南」兩大組團建設為...
    在5月21日舉行的「老包頭歷史文化推介」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依託深厚的老包頭歷史文化資源,今年東河區將深入挖掘老包頭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以「一北一南」兩大組團建設為重點方向,以重點文化項目為支撐,東河區擬建設老包頭記憶風情園、南海溫泉小鎮、田園綜合體等一批重點文化旅遊項目。
  • 「前門記憶」攝影繪畫展開幕!穿越時光,回味「老北京」
    12月15日,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聯合東城區前門街道辦事處、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共同舉辦的「前門記憶」攝影繪畫主題展正式對外開放。此次主題展是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發起的「前門記憶」徵集活動的成果展,是規劃展覽館作為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業公益平臺面向公眾展示首都北京古都風貌和宣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有益創新,是與屬地政府多方位開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積極探索。
  • 越來越多人喜歡逛博物館,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多彩
    開館以來,舉辦了「三國志」文化展、「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等展覽,策劃推出了多場博物館之夜、藝匠傳習課程、學術講座活動,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陳文韜的媽媽張女士告訴記者,活動內容很豐富,孩子參與度強,興致很高。「我們會在博物館公眾號上持續關注新的活動,多帶孩子參加,讓孩子走近歷史,愛上博物館。」
  • 煥新2021,金鳳凰·萬象更新!
    2021年,城市「煥新」復甦,鳳凰網青島整合全媒體資源,特別推出「金鳳凰·萬象更新」大型主題城市品牌系列策劃,從「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等兩大方向一同去發現青島各行各業的煥新之美!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行業發現青島金融之新貢獻、促進區域金融發展,傳播正能量,打造地區乃至全國大規模、高影響力、具備國際化標準的金融領域美好城市獎項,一同見證城市金融煥新背後的佼佼者。
  • 在隱於市井的歷史裡,喚醒城市記憶
    今天,讓我們一起讀歷史文化,品城市記憶,探尋那些大隱隱於市的老建築、老廠房,體會在這時間長河裡曾發生過的故事......推薦景點|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中國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文化旅遊新地標、青島全景觀海平臺——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這裡儲存著烽火連天的歲月,沉重的記憶和渴望和平的美好願景。
  • 溫州這些年代久遠的建築,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
    溫州,一座有著5000年漁耕文明史,2200年城市發展史的悠悠古城。在這座古老的小城裡,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厚重的歷史人文,豐富的文化遺產書就了絢爛的甌文化詩篇,傳承千年,生機盎然。溫州是一座擁有大量歷史建築的城市,包括城垣城樓、亭臺樓閣、壇廟祠堂、民居宅第、橋涵碼頭等,既有集中成片的歷史街區,又有散布城鄉的零星建築。
  • 刷新「東郊」新記憶! 天薈·萬科城市廣場啟幕
    大鴨梨丨圖源萬科城市廣場   為釋放年輕人對跨界、聯名、廠牌、嘻哈的熱愛,1807、DEAL、CMD 等潮玩旗艦店在天薈亮相開業,主營全球限量發售的國際潮牌服飾、限量版、聯名款球鞋,更與國內外知名品牌跨界聯名打造潮流爆款
  • 刷新「東郊」新記憶! 天薈·萬科城市廣場亮相啟幕
    大鴨梨丨圖源萬科城市廣場   為釋放年輕人對跨界、聯名、廠牌、嘻哈的熱愛,1807、DEAL、CMD 等潮玩旗艦店在天薈亮相開業,主營全球限量發售的國際潮牌服飾、限量版、聯名款球鞋,更與國內外知名品牌跨界聯名打造潮流爆款
  • 探索城市記憶中的地標留住歷史血脈 讓「老南昌」薪火相傳
    ,很多城市都找不到自己城市的歷史痕跡。現在已經屈指可數  江蘇南京的總統府是很多去南京旅遊的人一定會打卡的地方,一座城市都有其過往的發展歷史,而歷史上保存、遺留下來的建築,就代表了這座城市過去的歷史和之前發展的高度。那麼,能喚起南昌記憶的城市地標是哪裡?
  • 劉公島:歷史的明鏡 厚重的教科書
    劉公島不僅是個風光秀美的海島,還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它是威海乃至全國著名的紅色傳統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在這裡,可以觸摸中國近代的歷史,憑弔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英魂。行走在歷史的長廊中,拾起歷史的殘片,甲午戰爭對於每一個中國人的痛切之感再次引起大家對歷史的沉思。
  • 2018HFE上的閃耀品牌,非繁城品以城市主題煥新酒店效益
    本屆展會亮點之一,鉑濤集團非繁城品展廳人潮火爆,沉浸式的」酒店煥新之旅「展廳展現著非繁城品融合城市主題煥新在營酒店的品牌特色,獲得眾多投資者關注,現場籤約喜報頻報。非繁城品作為鉑濤旗下的中端城市商旅酒店品牌,致力創造城市商旅中恰到好處的舒適人文出行,針對在營酒店提出靈活改造的加盟方案,植入非繁零重力空間,為追求品質商務出行和熱愛城市文化的客人提供釋放壓力的舒適睡眠
  • 留住城市的記憶 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歷史建築風景油畫...
    繪畫與建築藝術相交融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在其發展歷史進程中,匯集了一大批近代歷史建築,其中包括許多在中國城市發展史和近代建築史上有一定地位和有代表性的優秀歷史建築。這些建築歷經歲月沉澱,是凝固的藝術,是城市的無價之寶,人們更能從中「閱讀」到這座城市的歷史沿革、精神內涵和人文氣質。
  • 保存城市記憶的歷史建築
    管天瑞 文/攝認識一座城市,需要從認識這座城市的建築開始,而建築背後的故事則為建築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上海有著數不盡的優秀歷史建築,散落在城市的每一處角落。午後,漫步在梧桐樹遮蔽的馬路上,藏在樹蔭後的老房子,儲存著這個城市的記憶。這些記憶被封存在建築的一磚一瓦內,靜靜等待人們的發現。
  • 博物館,是活著的城市記憶——大同九大博物館的故事
    博物館是活著的城市記憶歷史在人的身上沉澱化作歲月的刻刀,留下一道道溝壑老人是時間帶給世界的說書人對於一座城來說,一座博物館就是一位老人大同城的故事很長,我們只知其一,未見全貌見山,見水,不見人,怎叫認識這世界一座老城,一碗老酒,九位說書人讓我們帶你走近這九位老人,聽聽他們口中的故事
  • 田子坊石庫門,就像北京的胡同,是上海這座城市最珍貴的歷史記憶
    田子坊,它是老上海石庫門的記憶,更是這段城市的歷史記憶。如今的田子坊因為文藝小資,各種特色的精美小店匯集而被大家所熟知。上海的石庫門建築,幾乎都是由西方商人開發然後賣給國人,由於舊上海,在這樣的租界裡相對比較安全,這些石庫門房屋都比較搶手,畢竟亂世最奢求的便是安全。
  • 北京主題展亮相赫爾辛基設計周
    今年的設計周首次嵌入來自北京的大規模主題展——「北京:和諧宜居的文化之都」。走進本次設計周的主展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繽紛的絲綢、厚重醇美的陶壺、蒼勁古樸的木雕等一系列中國文創作品。主題展由「綠胡同」「閱北京」「新生代」「文創坊」「美味記憶」五個主題構成。穿行展廳,仿佛進入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時光通道。今年的設計周恰逢中國的中秋佳節,因此主題展也展示了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