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納入國家公考,證明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傳統文化!

2020-12-21 暮雪賞梅疏見月

我們民族從古至今有很多神秘的古籍,這些書內容深奧玄妙,很多人都認為那是糊弄人的封建迷信,比如《易經》。但是現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已經出現了關於《易經》的考題了,證明這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傳統文化的精華。

提起《易經》,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算命、風水等內容,其實這跟《易經》沒有什麼關係,《易經》是一本「人類行為指南」。

為什麼把《易經》形容成「人類行為指南」?因為《易經》是一本「答案之書」。眾所周知,《易經》中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這就意味著《易經》中有384個爻。

這384個爻,正是384種人生的答案。打個比方,生意遇到了困難怎麼辦?乾卦的「終日乾乾,反覆道也」告訴你,只要堅持住,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當我們跟合作對象關係僵化時,坤卦的「履霜,堅冰至」告訴你,如果關係冷淡,就需要我們主動打通關係,只有主動踩在微薄的冰霜上,堅硬的冰面才會到來,才能安穩。

這384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並不是迷信或者信口開河,因為背後暗含著一種神秘的內在邏輯。這個邏輯是老祖宗們窮究天人所研究出來的,是對於規律和人性的解讀。

這些規律雖然玄妙無窮,但是很可惜普通人並不能參悟其中的奧秘,如果流傳下來,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所以古人就在這種內在邏輯的基礎上,結合人們的生活,假設出了幾百種難題,並給出了解決方法。

這些方法,被歸納起來,總結成了八八六十四卦。當後人們遇到困難時,拿出卦來解讀一下,就能得到指引,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條路雖然不一定是最對的,但卻是最符合人性的,當我們掌握了人性,那麼就算是站在了贏面較大的一面,不論是辦事還是合作,都能無往而不利。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和智慧的不斷提高,對於《易經》也逐漸有了新的認識,發現了其中內在的邏輯與智慧,並為其正名。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外國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易經》的超凡之處。

1697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位算法,並寫信告訴了遠在中國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希望他能將這一新發明推薦給當時的清朝康熙皇帝。

結果白晉回信告訴他,二進位並非歐洲首創,早在千年之前,中國的伏羲就通過「陰陽」表達過二進位的算法。

無獨有偶,1966年科學家尼伯倫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並建立了《國際普適遺傳表》。4種遺傳核苷酸鹼基,每3個一組相排列,最後得出了64種遺傳種類。

這正好對應著《易經》中的八八六十四卦,而且用「陰陽」組合起來,也能正確表達出64個遺產種類。

這一發現,讓人不禁驚呼《易經》的神奇。

《易經》一書雖然神奇,但是因為其中內容晦澀難懂,導致我們不僅讀不懂,更無法利用其中的智慧。

想要學習《易經》,使用《易經》,我建議大家讀一讀這本《易經圖解》。

書中不僅對《易經》進行了注釋,更有圖畫詳解每一卦的內涵,幫助我們逢兇化吉、平步青雲。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但是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不了解它的人,覺得是佔卜和迷信。在二零一九年《易經》被納入國考的時候,曾引發網友的熱烈爭議,一些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也要學算卦」。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但它只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分為《連山》、《歸藏》、《周易》三部。但前兩部已經失傳,只有《周易》現存於世。所以才讓人誤以為《周易》和《易經》是同一部書,可以說中華文明的一切都是從《易經》發源的,它就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這套哲學體系的核心就是三個詞陰陽、五行、八卦。
  • 政府部門門前八卦圖被拆 傳統文化未必儘是迷信
    八卦圖不封建也不迷信  新聞提示  記者前日在河南宜陽縣國土資源局採訪時發現,該局辦公大樓出口處的地板上鑲嵌有一幅碩大的黑色瓷磚八卦圖,此事經報導後,該八卦圖立即被完全清除。昨天上午,宜陽縣委有關負責人約見記者,就此事進行了說明。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丨神學背後的真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臨終前,專門提到:「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作為中國古代經史子集中的群經之首,《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它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它被納入國考、社科院博士點一年有餘,還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嗎?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群經之首,本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並且它與新時代的價值是一脈相承的,為什麼卻總是被很多國人認為是迷信呢?《易經》表示很冤枉啊!為了扭轉這種不正確的認知,國家政府機關、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一年以前就做出了重大舉動為《易經》正名,那麼我們還懷疑它是迷信嗎?
  • 《易經》預測被納入正統學術界,二進位與64位基因組合一脈相承?
    一、《易經》預測已被納入正統學術界。2019年9月19日,一條消息轟動了學術圈的易經愛好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將"易經與預測"列為2019年博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計劃正式學科。從該校網站展現的2019年博士招生目錄中能夠看到,"易經與預測"被列為中國哲學下的研究方向之一。如下圖所示。中國社會科學院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權威,其下屬的研究生院開設了這樣一個博士點,說明國內主流學術界已然初步認可了《易經》預測的正統學術地位,《易經》預測此後不會再是某些人眼中的迷信騙局,而是嚴謹的學術探討。
  • 是文化被歪曲,還是迷信
    顯然,有些人將風水直接與迷信劃上了等號,認為申遺也好,列入國家級名錄也罷,都是在渲染封建迷信。然而,韓國政府早已啟動了「整體風水地理」項目,還將其列為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他們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過程中。預計不遠的將來,風水也會端午節一樣被認定為韓國的文化。
  • 《易經》入圍博士生招生為何引發熱議?重識百經之首《易經》
    最近,一則消息在網上傳出,內容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消息一出,馬上引來熱議一片。事實上,從2014年起,該專業就一直在招收碩士。社科院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反對派的主要看法,易經是偽科學,路邊的很多人拿著易經或者麻衣相進行所謂的佔卜術,看相看面,這是明顯的封建迷信,這都是二十一世紀,居然還有人相信,
  • 是否是封建迷信?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當這種期待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馬上會寄希望於迷信,作為心靈的慰藉。在此背景下,有很多在今天覺得很荒誕的說法,古代卻盛行一時。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迷信」產物,或被證實為超科學
    談起八字算命學術大伙兒都會覺得是在封建迷信,因此連帶著《易經》大伙兒也覺得是一本封建迷信之作。事實上這可冤枉了這一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包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人文,哲學思維,都十分厚重!
  • 「封建迷信」餘孽猶在——父母深信孩子神人轉世
    工作人員還發現,他在授課過程中,反覆灌輸迷信思想,所有他人理性判斷,借偉人,歷史文物騙的學費,傳授的知識與孩子課程無關。最終北京法院判決魏犀錕等人詐騙罪以及無期徒刑,並且沒收全部財產。退賠郭先生一家3095萬元。「洗腦」一詞立馬就出來了。這次洗腦的內容和經過的根就是「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是多麼的根深蒂固啊,尤其是上一代人的思想,多多少少都有殘留。
  • 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中國著名院士臨死前留下一句話!
    《易經》受到了6,500年的質疑,但最終得到了證實。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很科學的!1.中國的《易經》六十四卦圖與《遺傳密碼》有著令人驚訝的一致性!1973年,法國學者M·申伯格出版了《生命的秘密鑰匙:宇宙公式、易經和遺傳密碼》,該書第一次闡明了64種生物遺傳密碼和《易經》64卦之間的對應關係。這表明,數千年來,《易經》可以預言未來不是封建迷信。因為研究人員證實,《易經》自身就是解鎖生活準則的關鍵。這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 並非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並非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類的死亡是幾十年故事的消逝,死者去世後,一般要在靈堂裡停靈三天才能下葬。這3天裡,死者家屬會為其舉辦盛大的追悼會,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中華所流傳下來的習俗並不都是封建迷信。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 哲學界泰鬥臨終遺言:6500年前的「封建迷信」,會讓中國領先世界
    提起《周易》,停留在世俗間的印象,就是戴著墨鏡,留著八字鬍,神秘兮兮地守著大字招牌——「周易預測」,因此《周易》給很多人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籤。其實佔卜預測,只是《周易》的功能之一,並且實際上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那樣,有神明指引。
  • 學者: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不過如今,英國巨石陣的謎團似乎被解開了,學者更是直言: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有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巨石都是從同一個地方運送過來,這個地方叫做韋斯特伍茲,距離這個遺蹟有著15英裡遠,巨石是在同一時間被帶到巨石陣的,大約是在公元前2500年,雖然還不知道是如何拖動這50噸的巨石,但要解開謎團,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 科學家這樣解釋,並非封建迷信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氛圍下,託夢被賦予了因果報應以及靈魂轉世之類的神秘色彩,古人多半相信,人去世後如果有什麼未完成的心願,或者遭遇冤害,就會託夢給親人,請求他們為自己達成願望或者伸冤。 中國有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 《易經》提醒:宇宙有一種神秘力量,每個人都有,可以趨利避害
    在很多人看來,《易經》都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詞,這種刻板印象著實是一種悲哀。《易經》當真是科學的對立面嗎?這只不過是對易經的一種曲解,倘若你曾真正深入拜讀過《易經》,你就會理解,它並非封建迷信,而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超科學產物。
  • 易經被質疑迷信6500年?南懷瑾大師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
    《周易》是古代智慧的寶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核心所在,被稱為「群經之首」。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
  • 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並非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 中國流傳5千年天書,記載著宇宙的奧秘,如今卻被質疑為封建迷信
    如《山海經》、《易經》、《魯班書》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是卻因為太過於晦澀難懂,卻變成了如今人們視為封建思想糟粕的「爛書」,被世人所遺棄。本次小李要跟大家說的這本書,就是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上古奇書《易經》,它其中記載的關於宇宙的奧秘。傳說這本《易經》分為三部,為《連山》、《歸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