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2017-06-19 14:05 來源:澎湃新聞
核心員工持股,引入非國有資本,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東航集團)旗下的「東航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成效,這也標誌著國家首批推進的「七大領域」混改試點在民航領域實現「落地」。
6月19日,東航集團與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想控股」)、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洛斯)、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邦」)、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等四家投資者,以及東航物流核心員工持股層代表,在上海正式籤署增資協議、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這標誌著東航集團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東航集團與投資者以及員工持股層所代表的各種所有制資本,共同打造中國民航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樣本」。
根據協議內容,東航物流將實現股權多元化,東航集團、聯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綠地、東航物流核心員工將分別持有東航物流45%、25%、10%、5%、5%、10%股份。東航實際投入18.45億元國有資本,有效引入22.55億元非國有資本投入,切實放大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和影響力;東航物流資產負債率將從2016年12月底的87.86%,降低到75%左右。
東航高管層在現場表示,東航物流混改的目標是努力把東航物流打造成各類資本優勢互補、股權結構均衡有序,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機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的體制機制,符合物流行業產業生態圈的高端物流服務集成商,「打造成能夠比肩FedEx、UPS和DHL的世界一流航空物流國家隊,並為國企改革探索路徑,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2012年開始,東航集團主導東航物流多次內部重組整合,一改連年虧損的局面,目前已經實現3年連續盈利。2016年9月,國家明確了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6+1」試點名單,東航物流成為民航領域首家進行混改的試點企業。
東航集團介紹,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步走」:第一步是股權轉讓,將東航物流從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體系內脫離出來,專注於經營航空物流產業;第二步是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開展核心員工持股計劃;第三步是改制上市,積極創造條件,實現企業上市。
而此次入股的聯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綠地等企業,能夠與東航物流形成資源互補和協調發展優勢。
伴隨著全球化電子商務產業的迅猛發展,物流產業逐步形成了「大數據+現代倉儲+落地配」的新型商業模式,單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向系統競爭力、產業鏈競爭力、生態圈競爭力演變,從而形成了新型物流產業體系。
東航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互有優劣勢。一方面,民營資本佔據物流服務體系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國有資本佔據傳統航空貨運產業的主導地位。此次新的東航物流將在航空物流、貨運產業基礎上,整合民營資本的第三方物流、物流地產、跨境電商以及傳統快遞產業的落地配功能,走出一條引領全球航空物流轉型發展之道。
「目前是拿出了8%的股權,預留了2%給接下來加入的員工。目前持股的員工有125名,包括公司高管,核心領域的部分員工。我認為我們有這個信心,首先是國家的宏觀政策,其次是4年前我們就在探索改革,可以說早就有這個準備和想法,只是現在這個機會來了。」東航物流總經理李九鵬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東航物流,員工持股,聯想控股,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