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是一個王朝興盛的關鍵時間點,這不是歷史巧合,而是規律

2020-12-25 武侯祠堂

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王朝從建立到強盛,大概需要多少年?略作統計,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約都需要七十年。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國家七十正壯年!

1、漢朝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承先啟後,極具代表性,現如今某些外國人稱我們中國人為漢人,就是因這一時期而得名。

公元前202年,劉邦聯合韓信、彭越等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又在蕭何、張良等人的輔佐下建立起西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從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建立王朝,到漢惠帝(前195-前188年)和呂后時期(前188-前180年)的無為而治,再到文景之治(前180年-前140年),最後來到了漢武帝劉徹(前140年-前86年)時期。

漢武帝時期,南平兩越、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是西漢的極盛時期,奠定了中華的疆域版圖。

而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西漢從王朝建立到國力最鼎盛,我們掐指一算,這中間大約也就是七十年。

2、唐朝

唐朝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王寶強主演的電影《唐人街探案》中的「唐人街」,其名稱就是來自唐朝。

公元618年,唐王李淵逼隋恭帝禪位,取代隋朝,建國唐朝,定都長安。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開啟了貞觀之治(627-649年)。貞觀之治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貞觀之治後,唐朝又經歷了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和唐中宗、唐睿宗、武周三個時期。

延和元年,唐睿宗讓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713年),唐玄宗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政鬥,改元開元。

在唐玄宗君臣的勵精圖治下,唐朝進入最鼎盛時期 ,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被認為是繼孝宣中興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

從李淵建立唐王朝到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唐朝大約用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但如果去掉武則天臨朝稱制和武周統治的那二十來年時間,唐朝從建立到鼎盛,實際上也差不多是七十年。

3、宋朝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960年—976年)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976年—997年)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997年—1022年)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

在此期間,宋真宗趙恆治理有方,宋朝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總體比較強盛,史稱「鹹平之治」。

而從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家王朝,到宋真宗的「鹹平之治」,宋朝實際上只用了不到七十年的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宋王朝前期的皇位繼承比較順暢,不像漢、唐需要分別經歷呂后與武后時期。

4、明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享國276年間,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極盛時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裡。清朝官方評價稱,明朝「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登上皇位後,採取輕徭薄賦,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汙吏等一系列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即明惠宗。1402年,明成祖朱棣從侄兒手中奪過政權,改元永樂。

永樂時期(1402年-1424年)武功昌盛,不僅收復安南設交趾布政司,五徵漠北,還設立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衛所,鐵蹄到達庫頁島。

與此同時,朱棣實行積極的外交策略,派鄭和率領當時規模最大的艦隊下西洋,與各國進行政治經濟來往,增長財政收入的同時也將朝貢制度推向巔峰,擴大了明朝對南洋、西洋各國的影響力。

朱棣駕崩後,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但仁宗年齡偏高,即位僅一年就駕崩。仁宗駕崩後,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文有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

故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一年(1424年-1435年),卻被史學家們稱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仁宣之治",這中間大約也是七十年。

以上簡述說明,漢、唐、宋、明四個王朝從建立到強盛,所用的時間都在七十年左右。如果再加上清朝——從皇太極建立清朝(1636年)到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中期國力恢復,開啟康乾盛世,也在七十年左右——我們就不得不說,七十年,是一個王朝興盛的關鍵時間點,這不是歷史巧合,而是歷史規律。

相關焦點

  • 緬甸歷史上強盛的「蒲甘王朝」,是如何從興盛走向滅亡的?
    緬甸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在緬甸歷史上,蒲甘王朝(849-1287年)是一個國力相對強盛,社會繁榮的朝代,在阿奴律陀在位期間(1044-1078年),建立起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宋史》 稱:「 今蒲甘,乃大國,不可下視附庸小國。」2019年7月6日,緬甸蒲甘文化地區正式成為緬甸的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
  • 歷史規律真的存在嗎?
    從中國古代歷史上看,從夏商周開始,歷代王朝不斷地創生、繁榮、鼎盛、衰敗、滅亡,經過短暫地分裂動亂之後,統一的王朝再次出現,並且重蹈前朝地覆轍。於是,人們總結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一位物理學家波普東卻斬釘截鐵地告訴歷史學家們,不要為歷史規律欣喜若狂或者灰心失望,因為這東西根本不存在。為什麼不存在?那些歷史規律看起來很真實,而且每個讀歷史的人似乎都能感覺到它們的脈搏。波普東告訴人們,在歷史中找不出物理學和化學中的那種客觀規律。
  •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為何在唐代時,出現一個短暫的興盛時期?
    在唐朝之前,青藏高原上各部落閒散為局,各自為政,這些遊牧民族依靠著草原的滋養而生存,但強大而興盛的部落只是零星幾個;對遙遠的中原王朝而言,連小國都算不上,但這些稀少的強大部落因為族人的眾多,所需要的生存資源也就更多。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巧合,巧合到讓人不敢相信!最詭異的巧合在明朝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巧合,巧合到讓人不敢相信!最詭異的巧合在明朝小夥伴們,大家好!又到了你的小可愛給大家講故事的時候了,今天我們來講一些詭異的事情,不過那些膽子小的小夥伴們不要害怕,因為我們今天講的東西雖然詭異,但是卻不是那些鬼怪之事。
  •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
    我們經常會說一句話「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真的是這樣的麼?我現在盤點一些歷史上所謂的「巧合」,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大家留言指正。1、孔子和釋迦牟尼在歷史上竟是同一時期的人。3、短命的秦朝和隋朝這兩個短命的王朝都完成了歷史上兩次大分裂之後的大一統,更巧的是,兩個強盛的王朝都一樣短命,都是因為暴政、大興土木二世而亡。秦修建了萬裡長城,隋修建了大運河,直到現在兩者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強盛的漢唐。
  • 中國歷史上驚人的三次相似:輪迴還是巧合?最後一個至今無法解釋
    時間就像是齒輪,在不停地運轉,也在不停地磨合。當歷史的稜角被磨平的那一天,很多真相也浮出水面。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歷史就是一個大轉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們先拋開這個結論的對錯。
  • 揭秘中國歷史上五大詭異巧合,難道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歷史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書,記載著無數年來無數的人和事,這些記載,許多都已模糊了,今人難以辨認,而在那些清晰可見的記載中,卻又很是奇怪地,有著諸多雷同。這些及其相似的橋段,真的只是巧合而已嗎?【周的悲哀】我國歷史上有許多王朝國號為」周「,大概是建立者羨慕周朝的八百年國祚(儘管亂了五百年),想著自己的國家也這麼長久,但是事與願違,周不僅沒能讓他們的國家長久,反而成了一個魔咒。周朝是被秦國所滅,這之後,叫周的國家就沒幾個好的。
  • 順其自然不是聽之任之,而是順著規律辦事
    順勢而為就是借勢的方式,以此博一個有趨勢有發展的未來。順其自然,它指的不是不去管它,老子講無為而無不為,這個無為不只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在自己的方向上作領袖,要得天地之正氣,要明人心之厲害,然後把更多的事情讓下屬來做,讓團隊來做,而不是自己什麼都不做。
  • 韓國多處地名與湖北一樣,這不是「巧合」,而是另有「說法」
    隨著中國經濟在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人就會選擇在節假日或空閒時間出門旅行,旅行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人會遊覽祖國的大好山河,但是也有一些人喜歡出國旅遊,去體驗他國不一樣的風俗。
  • 當年的吐蕃王朝,就是興盛在西藏的雅礱河流域(上)
    當年的吐蕃王朝,就是興盛在西藏的雅礱河流域(上)山南是西藏的一個行政區域,大致相當於我們內地的一個地級市一樣,現在它已經改成山南市了,這裡的山指的就是西藏一個很重要的山脈,叫岡底斯山脈,它是岡底斯山脈以南,所以叫山南。
  • 阿拉伯帝國崛起於倭馬亞王朝時期,興盛於阿拔斯王朝前期
    阿拉伯帝國崛起於倭馬亞王朝時期,興盛於阿拔斯王朝前期。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民主選舉制度下的哈裡發國,演化為世襲的君主國,即通常所言阿拉伯帝國。帝國的重心轉移到阿拉伯半島以北的敘利亞。倭馬亞王朝重整旗鼓,東徵西戰,南攻北伐,以摧枯拉朽之勢,吞併西亞,席捲埃及,橫掃北非,囊括西班牙,進兵藥殺水,飲馬印度河,建立起一個以敘利亞為中心,西起庇里牛斯山和大西洋東岸,東至印度河和中國西部邊境,北起中亞的綠色山谷,南至撒哈拉沙漠,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
  • 《雍正王朝》真比《康熙王朝》更好看?其實未必,這一點是關鍵!
    而在中國影視界,根據史實改編的電視劇《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同樣獲得了觀眾的青睞,在收視率上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作為一脈相承的兩部作品,《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不分伯仲,特別是在兩部電視劇中先後飾演康熙皇帝的陳道明和焦晃兩位老師,精湛的演技更是可圈可點。
  • 驚人的巧合,歷史上有哪些事情是老天爺早就安排好的
    在中國有句俗語叫無巧不成書,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極為巧合的事件。第一個就是劉邦殺白蛇,曾有傳說劉邦在為掌權之前,遇到過一條成了精的白蛇面對這樣的妖物定然不能留它於世上,劉邦欲將其斬殺,白蛇說,今天你若殺我來日我必還之,劉邦不以為然,揮刀就要了它的命。
  • 中國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這5個歷史規律也存在了5000年
    而在歷史中,我們也能夠發現一些歷史規律,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五條規律,而這個規律就好像是魔咒一般。都會不斷的重複出現,中華民族也就在這五條規律之中,不斷的經歷苦難,現在雖然已經來到了新的時代。但是這樣的五條規律仍然值得我們不斷的去深思,原因也是非常簡單,居安思危,它的下一次出現,很有可能就是明天。
  • 泰國,一個有歷史的國度——素可泰王朝
    但是知之今天要說的是泰國不只有這些,泰國也曾是一個有著歷史厚度國家,也曾是一個東亞的文明中心。恰逢前不久泰國新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加冕,我們就來來聊一聊泰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有記載的王朝——素可泰王朝。說起素可泰王朝,知之知道它並不是因為看某本史書典籍,也從未到訪過泰國。
  • 停電了,點上蠟燭繼續上網課,這不是笑話,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佳佳:「媽媽真笨,我們可以點著蠟燭看啊。」很多人可能看過這個笑話,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可充電設備使得停了電照樣可以看電視。但我們今天說的不是停電看電視,而是停電後繼續上課的故事。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級中學的王靈霞老師,年過半百,已經開始佩戴老花鏡。4月18日晚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突遇家裡停電。
  • 歷史上第一能打王朝,不是漢朝而是這個朝代,對外戰爭多達130次
    兩千多年封建社會裡,哪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稱得上是最能打的?在這一問題上,可以說是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會有朋友認為是漢朝,畢竟,「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從戰爭爆發的頻率和勝負的次數來看,歷史上最能打的不是漢朝,而是唐朝,幾乎每年都有戰爭,元朝由於存在的時間太短,不能算最能打的王朝。而且清軍入關後不到20年,八旗官兵的戰鬥力就急劇下降,最後不得不動用漢軍,根據歷史記載,唐朝在公元618年正式建立,907年正式滅亡,共經歷了289年,其中對外戰爭達130次之多。
  • 歷史上有哪些驚人的巧合?看後讓人不敢相信
    名字的第三個字是遵循五行的相生相剋規律的。比如朱元璋的兒子一輩,都是木子偏旁的字,朱標,朱棣,朱權……接著是火字旁,因為木生火。於是第三輩是明惠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熾,倆人是一輩的,只不過一個是朱標那一支的,一個是燕王朱棣那一支的,所以中間名字不一樣。
  • 是預言還是巧合?7世紀的東亞地區,幾乎都是被這幾位女強人掌權
    按照中國的歷史來看,女性看似沒有男性影響大,主要是女皇帝只有一個。但出名的太后可都不少,在某個時期,她們還是產生了影響的。就拿最後一個朝代清朝來說,最早的時候是孝莊太后培養出了順治、康熙兩任皇帝,結束其實算是在慈禧手裡結束。
  • 奉化溪口古鎮,訴說一個王朝,從興盛走向衰亡
    這座三間兩層的小洋房,建於1930年,由於結構小巧,所用建築材料水泥當時被稱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稱「剡溪小築」、「涵齋」。它位於文昌閣東側,有一條露天走廊連接文昌閣,主要是為蔣住文昌閣時便於使喚近身幕僚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