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四川時,看到菜市場有人賣一種奇怪的東西,棕黃色一團,看著十分不雅相。可是既然擺出來賣,一定是能吃的,興衝衝要去買,被小湯一把拉住:那是一種難吃的豆豉。
我覺得他在忽悠我。豆豉不是黑色的嗎?而且哪有難吃的豆豉呢?
有天我們去外面吃飯,回鍋肉裡有豆豉,黃色的,其實並不難吃,只是比我印象中的豆豉要幹硬一些,有點象超市貨瀏陽豆豉。
湖南豆豉以瀏陽產最為著名,據說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物中的豆豉姜相似,歷史悠久遠銷海外。
然而湖南土著不到萬不得已,做菜時不會用袋裝的瀏陽豆豉。
我們愛的是鄉下老媽媽親手做的「醬豆豉」。比袋裝豆豉要溼一些,和辣椒混在一起,舀出來不用泡水直接可以炒菜。
湖南小炒肉與四川回鍋肉都是經典家常菜,這兩道菜加點豆豉都更好吃。帶皮五花肉切成薄片,下鍋小火煸炒出油,加青椒炒至半熟,加豆豉,起鍋前加點蒜。我喜歡把肉片炒到略老發黃,吃起來有焦香味。
象所有醃過發酵過的食物一樣,豆豉有它特有的香味。加了豆豉炒的菜,香味更濃鬱。
炒空心菜杆加豆豉是美味,炒苦瓜加點豆豉也是好吃的。湖南人吃的虎皮青椒,幾乎都會放豆豉。
冬天做好的臘肉,和臘魚臘雞一缽蒸,是湘菜館裡常見的腊味合蒸。家常做法有加辣醬蒸的,也有加豆豉蒸的。豆豉炒香鋪在盤底,臘肉洗淨切片蓋在豆豉上面,大火蒸20分鐘就能吃。把臘肉換成臘魚,加點薑絲,便是好吃的豆豉蒸臘魚。
臘魚可用豆豉蒸,鮮魚一樣可以。新鮮魚兩面斜切幾刀抹少量鹽,蔥白薑絲放魚肚,豆豉鋪在魚身上,水開後大火蒸熟魚,撒上蔥花,澆一勺熱油就能上桌。
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加辣椒豆豉略炒,加一點點水,起鍋時加點蔥。兩位豆氏家族的親戚一相逢,另有一番好滋味。
馳名天下的廣東早茶裡,有兩樣大受歡迎的菜都有豆豉。豉汁鳳爪要先炸後蒸,才能有軟糯脫骨的口感,自己家做比較麻煩。
豉汁蒸排骨就容易得多,剁好的的肋排洗去血水先醃好,蒸之前裹點澱粉,和炒過的豆豉和辣椒拌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味,蒸出來比早茶裡的更合口味。
廣東的豆豉鯪魚罐頭,打開來是一汪油浸著鯪魚與豆豉,魚是鹹香可口的,豆豉不堪入口,似乎精魂已被鯪魚奪去。吃剩的半盒罐頭,連油帶豆豉和魚,倒進鍋裡與油麥菜大火同炒,不用五分鐘即可上桌,就算是廚房新手也能做得好吃。
炒花蛤時加點豆豉,比香辣的更惹味。蒜蓉粉絲蒸扇貝是最常見的做法,把蒜蓉換成剁碎的豆豉,雖然略重口,卻是另一種不同的味道。
在我們大湖南,還有一道土得掉渣的好菜——豆豉辣椒炒油渣。全民健身的今天,人們都厭棄了豬油,我仍在負隅頑抗。家裡永遠有一小罐豬油,蒸雞蛋時用,炒素菜時用。每次煉一小塊肥肉,量少時略撒點鹽就吃了,量多時加點青椒豆豉炒。
只是買的豆豉總沒有在家吃過的那麼好吃。小時候有位老媽媽每年都來兜售,背上的背簍放下來,裡面裝著個大肚的陶土罈子,蓋子掀開是豆豉的濃香混合著紫蘇的香味,她做的豆豉裡加了辣椒,還有切碎的南瓜藤、切成小丁的茄子幹、紫蘇葉,拿小碗量著賣。那是我記憶中最好吃的豆豉。
山川湖海廚房與愛
微信號:schh_cfya
作 者:一一(圖片來自網絡)
請長按下面識別下面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