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全域旅遊的理解誤區
推進全域旅遊並不是到處建景點景區、到處建賓館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遊更加關注景點景區、賓館酒店等建設的系統性和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景點景區、賓館酒店建設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質量、層次,但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遊格局中,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到處都有接待服務而非到處都是賓館飯店。千萬不能把增加景點景區和賓館飯店數量、擴大規模等同於發展全域旅遊。要防止出現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遍地開花」,四處泛濫。
推進全域旅遊,並不是到處進行旅遊開發。全域旅遊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開發性保護模式。全域旅遊強調的是旅遊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要通過全面優化旅遊資源、基礎設施、旅遊功能、旅遊要素和產業布局,更好地疏解和減輕核心景點景區的承載壓力,更好地保護核心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設施、要素、功能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
2 深化對全域旅遊的認識
全域旅遊是對當前景區景點旅遊方式的重要變革,賦予了旅遊新的內涵,標誌著旅遊業發展進入了嶄新階段。但各地在發展全域旅遊的過程中,尚需深化幾個認識,把握好關鍵點。
第一,全域旅遊不是到處搞旅遊開發、到處建設景區景點。全域旅遊強調的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突出合理布局和保護性開發。要認識到,全域旅遊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是景區景點,到處都有接待服務而非到處都是賓館飯店,真正做到該保護的地方保護得更好,可開發的地方開發得更好。
第二,全域旅遊不是同一模式發展,沒有條件的不可盲目大幹。國家旅遊局提出了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一系列標準,這是示範區共同達到的基本要求,但並不是說全域旅遊要按照一個模子建設。全域旅遊的發展有多種模式和路徑,各地應在把握中央和省委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色積極探索。
第三,全域旅遊不是全面同步建設。全域旅遊注重區域協調、統籌建設,要求協調好旅遊與社會經濟其他部門、旅遊區與生態區文化區等的關係,使得區域內的建設有空間層次和時間序列,形成差異化發展,避免惡性競爭。
第四,全域旅遊不是包羅萬象的戰略。全域旅遊建設要圍繞旅遊業切實進行改革創新,更好發揮旅遊業的綜合優勢和帶動作用,不能不加選擇地搞「旅遊+」,必須結合實際、認真規劃、細緻部署,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3 全域旅遊的九大轉變
推進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遊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嚮導遊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遊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誌,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4 全域旅遊的開發模式
全域旅遊的形成都是要遵循點——線——面——網絡的開發原則。勇先創景依據此原則,縱觀全域旅遊開發實踐情況,可以總結出五種典型全域旅遊開發模式。開發過程中也可以是兩種或幾種開發模式的結合。
1.龍頭景區帶動型
這種開發模式以龍頭景區為核心,以其為點向外擴張,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開發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打通各龍頭景區大動脈,形成多個龍頭景區齊發展,帶動周邊的城市、鄉鎮、小型景區景點、村莊等,形成一個全域有機循環網絡,推動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促進「景城一體化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城市全域輻射型
以城市旅遊目的地為主體,依託動、植物園,大型娛樂場所,特色的購物街區,名勝古蹟等知名旅遊場所及優越的旅遊產品,利用其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務等優勢資源,以都市旅遊為撬板,輻射和帶動郊區、鄉鎮、村莊、小型景區、景點等全面發展。促進城鄉旅遊互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城鄉互補、優勢互動的城鄉旅遊大市場。推動旅遊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保規劃等「多規合一」,以旅遊引領新型城鎮化。
3.全域景區發展型
把整個區域看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建設、管理和營銷。可開展旅遊城鎮、旅遊村落、風景庭院、風景園區、風景廠礦、風景道等建設,按照點、線、面、網的原則,進行全地域覆蓋、全資源整合、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深入開展全域旅遊建設,實現「井井(景景)有條」的大旅遊景象。
4.特色資源驅動型
這種開發模式依據區域內特色資源可以分為自然資源驅動型、人文資源驅動型、人文自然複合驅動型。三種資源驅動型同樣也遵循點、線、面、網的原則。自然資源驅動型主要藉助區域內普遍存在的高品質的自然資源,如山地景觀、湖泊溼地等,較注重自然與生態、休閒性、參與性活動等的結合;人文資源驅動型主要藉助區域內普遍存在的高品質的人文資源,如名勝古蹟、歷史傳說等,以文化進行串聯;複合型則是自然與人文資源普遍存在的區域,以自然為基底,文化為魂,推動全區域發展,如生態古村落、文化景區景點等。三種類型均與大眾健康、文化、科技、體育等相關產業共同發展,開發出健康養生、避暑休閒、度假療養、山地體育、汽車露營等旅遊新業態,帶動區域旅遊業發展,形成特色旅遊目的地。
5.產業深度融合型
從產業角度出發,利用「旅遊+」和「+旅遊」方法,使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以及與文化、商貿、科教、體育、宗教、養生、教育、科研等行業的深度融合,規劃開發一批文化休閒、生態觀光、商務會展、休閒度假、鄉村旅遊等跨界旅遊產品,推動全域旅遊要素深度整合,進一步提升區域旅遊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編輯/於曉豔
審核/魏宣
幸福康巴什丨原創歌曲《幸福康巴什》送給你!
【演出預告】就在今晚!全市烏蘭牧騎交流演出活動在湖區隆重開幕!
成吉思汗大賽車,開始免費領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