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方君才 何國成
「四十八站到雲南,四十八站到長安」,477公裡素有「南方古絲綢之路」譽美的酉水幹流奔騰不息,81.6公裡橫貫建縣歷史長達2222年的保靖古城,一路注入洞庭,直奔天海!
然而,風光無限的酉水,曾一度敲響生態警鐘:河面漂浮著五顏六色的垃圾帶,非法採砂不停歇地啃噬河床,圍網養殖、偷排汙水、瘋狂捕撈讓酉水河滿目瘡痍……形成「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搗衣灌溉、九十年代水質變壞」的民謠下的酉水「變形」記。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越來越嚴峻的環境惡化現象,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碰撞?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靖縣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高地,全面打響碧水攻堅戰。
「綠水前頭有險灘,號子一聲好行船」的酉水,是33萬保靖人的母親河,也是保靖永續發展的基因庫。
保靖縣委書記盧向榮無數次踏入酉水流域,提出守護一江碧水、把好酉水的生態脈搏,以自然的態勢和節拍讓母親河休養生息的理念。
漁民上岸,執法亮劍。2019年12月13日,保靖縣率先啟動兼業漁民退捕工作,2020年1月1日零時起,水生生物保護區永久性禁捕。7月28日24時,酉水河實行全面禁捕。成立了「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的雙組長負責制,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下設六個工作專班,均由縣級領導任組長,率先在湘西自治州成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組建以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的執法專班,高規格強勢推進全縣禁捕退捕工作有力有序開展,一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酉水之歌正在唱響。
為高質量完成「四清」「四無」目標任務,保靖縣以有力的舉措和過硬的成效,守護好一江碧水,從源頭還長江流域一片水清河晏。截至9月11日,保靖縣共打擊非法捕撈61起83人,沒收「三無」船舶83艘,銷毀漁網33600公斤,電魚設施32臺套,地籠抬網620臺套,救護放生水生保護生物翹嘴紅鮊、大鯢4000餘尾;全縣6個涉漁鄉鎮共完成禁捕退捕協議籤訂719戶,上岸集中封存漁船668艘、拆解漁船18艘,拆除釣臺58個、網箱83口,在湘西州率先完成「三清」任務。
沒有老百姓脫貧致富,就沒有保靖縣的底氣;沒有山青水秀,就沒有美得讓人心疼的酉水河。為了讓漁民「上岸」穩得住、能致富,盧向榮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關心關注民生,嚴格兌現政策,穩妥推進工作。保靖縣對持證專業漁民和兼業漁民在產業發展資金、轉崗就業培訓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切實維護退捕漁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將持證專業漁民和兼業漁民按規定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保靖縣依山而建,因河而興。碗米坡庫區擁有富饒的漁業資源,因此衍生了一艘艘「吃河魚」的餐飲船,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食客,為當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然而,餐飲船經營過程中的汙水和垃圾排放到河中,直接汙染著水體。
為完成湖南省河長制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020年省總河長會議河湖暗訪問題交辦單》涉及的湘西保靖縣碗米坡水庫大型餐飲船靠岸停泊、經營水上餐飲、餐飲船附近垃圾漂浮、水體渾濁等問題,保靖縣河長辦牽頭,縣水利局、縣交通局、州生態環境局保靖分局、縣公安局等多部門聯勤聯動,在碗米坡庫區對涉及的餐飲船業主進行大力宣傳,下達書面告知書,同步啟動價值評估程序,按標準對業主進行補損。11月17日,酉水河碗米坡庫區3艘餐飲船已經全部在執行機關指定水域進行拆解上岸。從此,一艘艘獨具特色的餐飲船從酉水河上銷聲匿跡,為一河碧水減輕了負擔。
花垣河(保靖段)網箱和垃圾遍布,形同創可貼附在河面,令人觸目驚心。9月10日,保靖縣委、縣政府高起點部署,嚴要求執行,派出工作組做實做細該河段養殖戶的工作,把網箱退養上岸作為恢復生態平衡的重心工作之一。針對網箱存魚多、短時間內銷售難的實際困難,縣委書記盧向榮,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志慧當起了愛心購魚推銷員,通過倡議幹部吃「連心飯」送「愛心魚」、發動山塘水庫承包人購買、縣電視臺發布銷售公告和幹部購買等人性化措施,處理商品魚7萬斤,魚苗8萬多斤。
2020年10月10日,花垣河(保靖段)139口網箱已經全部拆除,所有網箱全部上岸,網箱退養上岸工作完美收官!酉水碧波蕩漾,昔日的星羅棋布的網箱不見蹤影,藍天白雲倒影水中,一條條魚兒在水間嬉戲,給人心曠神怡之感。截至目前,保靖縣網箱上岸2059口,在湘西州率先完成酉水河網箱退養上岸工作任務,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的生態水網目標。
酉水泱泱白鷺飛,一河碧水繞山城。伴隨著永不停歇的歷史巨輪,酉水河的故事不斷續寫。在未來,保靖將用最美的生態彩繪,擘畫波瀾壯闊的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