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56年至1863年間,約十五萬克裡米亞韃靼人和約八萬諾蓋韃靼人

2020-12-18 吳海韻說歷史

聯軍撤離後,原來向彼列科普方向撤退的俄軍又回到了克裡米亞南部的城鎮和平原。這裡的戰場再次成為農田和放牧地,牛群在聯軍的墓地邊遊蕩吃草。漸漸地,克裡米亞從被戰爭破壞的經濟中恢復過來,塞瓦斯託波爾獲得重建,修復了道路和橋梁,但是在其他方面,這座半島卻已經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最顯著的改變是韃靼人大部分消失了。戰爭開始時,小群韃靼人已經開始逃離家園,戰爭接近尾聲時,因為擔心聯軍走後會遭到俄羅斯人的報復,離開的人數越來越多。

1855年5月,當地韃靼人借著聯軍佔領刻赤的機會對俄羅斯人發動暴力襲擊,造成了刻赤慘案。在這之後,克裡米亞的韃靼人就已經開始受到俄羅斯軍事當局的報復,包括大規模抓捕、沒收財產、集體處死「可疑的」韃靼人等。貝達(Baidar)谷地的韃靼居民因此向科德林頓請願,希望聯軍能幫助他們離開克裡米亞,他們擔心自己的村莊重新落入俄羅斯人手中的後果,「因為過去的經歷讓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相信我們將受到良好的對待」。他們的請願書用當地的韃靼文字寫成,然後翻譯成英語。

在請願書中他們還寫道:為報答英國對我們的善意,我們會像銘記上帝一樣永遠牢記維多利亞女王陛下和科德林頓將軍,我們會用穆罕默德教義給予我們的一天五次的祈禱機會為他們祈禱,我們對他們和所有英國人的祈禱會代代相傳給我們的子孫。由以下十二個村莊的教士、貴族和居民籤署:貝達、薩格提克(Sagtik)、卡倫迪(Kalendi)、斯克裡亞(Skelia)、薩瓦特卡(Savatka)、巴加(Baga)、烏庫斯塔(Urkusta)、烏尊紐(Uzunyu)、布尤克拉斯括米亞(Buyuk Luskomiya)、奇亞圖(Kiatu)、庫楚克拉斯括米加(Kutchuk Luskomiga)、瓦爾努特卡(Varnutka)。科德林頓沒有在任何方面向韃靼人施以援手,雖然在整個克裡米亞戰爭期間,韃靼人曾為聯軍提供了食物、情報、運輸服務。盟國外交官們從沒想到要保護韃靼人不受俄羅斯當局報復,其實他們本可以為此在和平條約中加上一條措辭更強烈的條款。

《巴黎條約》(Paris Treaty)第五條規定,任何參戰國有責任「對有跡象積極參與敵方軍事行動的本國臣民給予全面赦免」,這一條款似乎不僅適用於克裡米亞的韃靼人,還可以用來保護奧斯曼帝國內的保加利亞和希臘人,他們在多瑙河戰役中都站到了俄軍這一邊。但是新俄羅斯地區總督斯特羅加諾夫伯爵(Count Stroganov)找到了一個不受該條款約束的辦法。他聲稱在克裡米亞戰爭期間,韃靼人未經軍事當局批准離開了指定居住地,這就已經違反了俄羅斯法律,因此失去了《巴黎條約》第五條給予的保護。

在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韃靼人為躲避戰火而被迫離開家園,按照這一邏輯,僅僅因為他們的護照沒有蓋上俄羅斯的大印,這些韃靼人在當局眼中就已經犯下了叛國罪,可判處流放西伯利亞。聯軍剛開始撤離時,就出現了韃靼人第一波大規模集體逃離。4月22日,四千五百名韃靼人從巴拉克拉瓦坐船前往君士坦丁堡,他們相信土耳其政府已邀請他們到奧斯曼帝國重新定居。克裡米亞當地的俄羅斯官員警覺到韃靼人大規模逃離將會給農業經濟帶來衝擊,於是向聖彼得堡請示是否應該阻止韃靼人外逃。在了解到韃靼人曾在戰爭期間大規模投靠聯軍之後,沙皇回覆說不要阻止,還說「把這些有害民族從半島上抹去對我們是有利的」,史達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重新利用了這一邏輯。

斯特羅加諾夫在向當地官員傳達沙皇旨意時,把這句話詮釋成一道將韃靼人驅除出去的直接指令,他聲稱沙皇說的是「有必要」讓韃靼人離開(而不僅僅是這樣做是「有利的」)。於是俄羅斯當局向韃靼人施加各種壓力迫使他們出逃,比如有謠言說當局計劃把韃靼人大批遷移到北邊,或是哥薩克人洗劫了韃靼人村莊,或是當局計劃強迫韃靼人在學校裡學習俄語或改信基督教。韃靼人的農場被增加稅賦,村莊被切斷水源,從而迫使他們把土地賣給俄羅斯地主。

在1856年至1863年間,約十五萬克裡米亞韃靼人和約八萬諾蓋韃靼人(Nogai Tatars),即約佔克裡米亞和俄羅斯南部韃靼人總數三分之二的人口,陸續遷移到了奧斯曼帝國。精確的數字很難統計,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實際數字比這個高很多。因為擔心這一地區的勞動力流失不斷加劇,俄羅斯當局在1867年試圖從警察統計數字中計算自從戰爭結束後,到底有多少韃靼人離開了克裡米亞半島。他們的報告表明,有十萬四千二百一十一名男性和八萬八千一百四十九名女性離開了克裡米亞,留下了七百八十四座空寂的村莊和四百五十七座廢棄的清真寺。

在驅逐韃靼人口的同時,從1856年起,俄羅斯當局還施行了一套讓克裡米亞地區全面基督教化的政策。作為克裡米亞戰爭的一個直接後果,俄羅斯當局更是把這裡當作俄羅斯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宗教邊界,因此必須鞏固對這裡的宗教控制。克裡米亞戰爭前,這裡的總督沃龍佐夫親王相對來說傾向自由主義,反對在克裡米亞擴展基督教機構,理由是那將「在本地韃靼人中滋生毫無根據的危險念頭,以為我們會迫使他們放棄伊斯蘭信仰改信東正教」。

沃龍佐夫在1855年退休,接替他的是激進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斯特羅加諾夫,他積極支持克裡米亞所屬的赫爾松——陶利德教區大主教因諾肯季的基督教化目標。在克裡米亞戰爭接近結束時,因諾肯季的傳道宣講以小冊子和版畫(lubki)的形式在俄軍部隊中廣為傳播。他把這場戰爭描述為一場「聖戰」,克裡米亞是俄羅斯東正教身份的中心,因為基督教正是從這裡傳入俄羅斯的。通過強調克裡米亞半島上希臘教堂的悠久歷史,他把克裡米亞比作「俄羅斯的阿索斯山」,一座「神聖俄羅斯帝國」的聖山,與希臘東北地區阿索斯山半島上的東正教修道院之間有宗教上的紐帶。在斯特羅加諾夫的支持下,因諾肯季在戰後創建了克裡米亞主教轄區,並在這裡興建了幾座新的修道院。

相關焦點

  • 克裡米亞——韃靼人失落的天堂
    刺向俄羅斯後背的利刃最早在克裡米亞半島定居的也許是凱爾特人,但公元前7世紀塞西安人逐漸擠走了他們。到公元前15年,克裡米亞半島上的國家和城市都淪為 羅馬帝國的附屬國。克裡米亞半島後又相繼被不同民族佔領:公元250年來了哥特人,376年被匈奴佔領,8世紀來了可薩人,1016年受拜佔庭節制。到了 1237年,克裡米亞半島迎來了它的新主人——蒙古人。
  • 部分韃靼人從克裡米亞到烏西部 稱反俄已成基因
    克裡米亞韃靼人發起聲援基輔政府示威,反對加入俄羅斯。  利沃夫的城市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56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是西烏克蘭最大的獨立王國加利西亞的首府。數百年間,利沃夫所在的西烏克蘭地區被立陶宛人、波蘭人、奧地利人、俄羅斯人、德國人先後佔領,直到二戰期間被納入蘇聯版圖。在俄羅斯學者羅曼·斯波爾盧克的著述中,西烏克蘭是「蘇聯色彩最淡」、「俄羅斯人最少和俄羅斯化最低」的區域。
  • 克裡米亞韃靼人的掠奴戰爭
    之後伴隨著金帳汗國的衰落,克裡米亞的韃靼人獨立,建立起了克裡米亞汗國,並在之後收迫於奧斯曼帝國的武力,因此成為了這個當時如日中天的大帝國的藩屬,以及在東歐的代言人。▲克裡米亞汗國的軍隊在黑海政局大變天的時候,東歐的局勢也發生了改變。
  • 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 — 韃靼人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也傳入韃靼人居住的地區,在此後的一千年間,儘管這塊土地幾經易主,但韃靼人的信仰始終沒有改變。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中葉,俄羅斯人同韃靼人之間的連年徵戰,互有勝負,韃靼人曾俘虜御駕親徵的莫斯科大公,而俄羅斯人也曾經一度佔領喀山城。直到1530年,一個名叫伊凡的俄羅斯王子的降生,改變了這一切,他就是後來的第一位俄羅斯沙皇——伊凡四世。
  • 蘇聯境內韃靼人:為何稱希特勒為救星?
    2009年5月18日,是克裡米亞韃靼人被迫離開家鄉的六十五周年紀念日。六十五年前,居住在克裡米亞半島的韃靼人被蘇聯政府以「與德國佔領軍合作」為由,全族驅逐出境,被趕到了人煙稀少的中亞。從此,韃靼人失去了天堂克裡米亞,許多年來,他們一直被禁止出現在他們曾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
  • 韃靼人和蒙古人,現代為何不是同一族群?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在公元1196年,鐵木真聯合王汗的金朝擊敗了塔塔兒部,此後塔塔兒部迅速衰落,6年之後被鐵木真滅亡並完全兼併。蒙古帝國時期的韃靼含義所以在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後,韃靼人也被併入了蒙古各部之中。目前無論是韃靼人自己還是國際普遍認知,都不會把韃靼人視為蒙古民族,所以這兩個民族在現代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被混為一談。金帳汗國在末期分裂成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裡米亞、諾蓋和西伯利亞等幾個小汗國,後來這幾個汗國在公元16世紀先後被崛起的莫斯科(俄羅斯)滅亡,只有克裡米亞汗國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所以一個存在到了公元18世紀,但最後也被沙俄所吞併。
  • 蘇聯境內韃靼人:稱希特勒為救星 全族被遷中亞
    2009年5月18日,是克裡米亞韃靼人被迫離開家鄉的六十五周年紀念日。六十五年前,居住在克裡米亞半島的韃靼人被蘇聯政府以「與德國佔領軍合作」為由,全族驅逐出境,被趕到了人煙稀少的中亞。從此,韃靼人失去了天堂克裡米亞,許多年來,他們一直被禁止出現在他們曾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
  • 古代的突厥人和韃靼人有什麼關係,他們的後裔現在在哪個國家?
    廣義上,我們曾稱北亞的遊牧族群為韃靼人,其實當中包含了太多民族不同甚至人種不同的群體。比如說明朝初期,蒙古分裂為東蒙古和西蒙古兩大集團,西蒙古也叫「漠西蒙古」,明朝稱他們為「瓦剌」,到清代又稱為「衛拉特蒙古」,主要由杜爾伯特、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四大部族組成;他們即成吉思汗時代的「林木中百姓」,從明到清初,統治著西北和中亞地區。
  • 三分鐘了解韃靼人和蒙古人的區別,剪不斷,理還亂!
    蒙古人跟韃靼人的區別就像區分大江和大河,高山和峻岭一樣難。還有人說,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係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還是能理清這一堆亂麻,撥雲見日。其實要弄清韃靼人和蒙古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 俄羅斯的韃靼人明明是白人,為何用蒙古人別稱?
    在俄羅斯的東歐地區,有喀山韃靼人,還有克裡米亞韃靼人。這些人,屬於俄羅斯的少數民族,與俄羅斯的主體民族俄羅斯族有很大差距。俄羅斯的韃靼人現在有600多萬,居住在俄羅斯中西部,沿窩瓦河中遊及其支流卡馬(Kama)河兩岸,東抵烏拉爾山脈。
  • 克裡米亞半島
    俄羅斯和烏克蘭皆聲稱對該半島擁有主權,目前該半島由俄方實際控制。克裡米亞半島的山區多處已闢為自然保護區。克裡米亞山脈南麓濱海地帶長約150千米,寬2~8千米,屬亞熱帶氣候。半島上河流短促少水。分布地中海型植被。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是黑海著名的療養、旅遊勝地。15~18世紀屬克裡木國。1783年併入沙俄。
  • 克裡米亞半島歷史前沿
    倖存的哥特人繼承了拜佔庭的權力,六世紀初成立了與雅典關係良好的博斯普魯斯王國,向雅典提供穀物等商品;-- 十三世紀,拜佔庭的力量被削弱,十二至十五世紀這裡是亞美尼亞的殖民地-- 1239年,克裡米亞被蒙古軍徵服-- 1441年成立了克裡米亞汗國,克裡米亞曾先後被不同的民族佔領
  • 韃靼牛肉和韃靼人有關係嗎
    上17世紀俄羅斯韃靼人的裝束   東胡和濊貊、肅慎一般被定義為古東北三大民族。東胡族系包含的部落和民族很多,烏桓、鮮卑、柔然及蒙古族等。公元4至6世紀,柔然和敕勒在北至貝加爾湖、東到大興安嶺、西至準格爾盆地、南至陰山山脈一帶活躍起來,當時正是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當時北齊的官員就聽說過「韃靼」。公元552年,柔然屬下突厥部起義,柔然滅國,皇室成員南逃到西魏(鮮卑人在西安建立的政權),西魏太師宇文泰不敢收留,將三千餘人全部逮捕,交給突厥人斬殺。還有一些柔然人逃入北齊和外興安嶺和貝加爾湖一帶,融入當地民族。
  • 韃靼人等於蒙古人?並不是,這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剛剛來到草原地區的波斯人就是最早版本的韃靼人,他們畢竟屬於外來人,強龍不壓地頭蛇,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韃靼人都是必須要對蒙古人俯首稱臣,草原上蒙古人是一把手,韃靼人只是一個附庸種族。內涵各時期不相同,經常發生變化的種族然而有意思的是韃靼人並不是單純的指那群波斯人,經過了千年的歷史發展,韃靼人已經變成了一個意思在各時期皆不相同的詞彙。如果說一個民族在一片新的土地上剛搬過來幾十年,他們是外來戶,但如果注入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呢?
  • 韃靼人和蒙古人到底有多大關係,為何說韃靼是蒙古的仇人
    相信很多人都和筆者一樣,「韃靼」、「蒙古」傻傻分不清。在現代漢語中,韃靼人是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一個泛指,但在古時候,韃靼僅是一個北方草原部族,後來因為韃靼人實在太強大,北方諸部都已自稱「韃靼人」為榮。從唐朝中期開始,韃靼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中國的史料中,因為翻譯的原因,在不同書籍中,他們的名稱都不一樣,分別有達怛、塔坦、達旦、塔塔爾等。
  • 土耳其為何在克裡米亞問題上支持烏克蘭?
    俄羅斯在2014年趁著烏克蘭內亂之際,派特種部隊佔領克裡米亞,後來為了強調自身佔領的合法性,還導演了一出所謂「獨立入俄公投」,從派兵佔領到「籤署所謂文件」全程只用了20多天的時間。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全世界絕大大部分國家不承認俄羅斯在克裡米亞的主權主張不予承認,西方國家更是開始對俄羅斯和克裡米亞當地施加了多輪經濟制裁。在克裡米亞的問題上土耳其堅決反對俄羅斯的侵佔行為。幾乎每一次埃爾多安與烏克蘭領導人會務期間,他都要強調一下克裡米亞的主權屬於烏克蘭,並且不承認俄羅斯的主權主張。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近些年走的很緊,雙方在經貿、能源、敘利亞等問題有著廣泛的合作。
  • 俄羅斯聯邦實際控制區-克裡米亞共和國
    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和南部聯邦管區最西南部,是俄羅斯兩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地區之一,首府:辛菲羅波爾市,共和國所轄區域面積為26038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面積之和(約2.83萬k㎡)。截至2019年1月1日,人口約為191.1818萬。
  • 埃爾多安:俄羅斯「歸還」克裡米亞,還得賠款
    最近此人再次口出狂言震動世界,那就是他聲稱俄羅斯與烏克蘭爭奪的克裡米亞半島地區既不是俄羅斯的,也不是烏克蘭的,而是他們偉大的土耳其的。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輿論譁然,大家都在吃驚,有人戲言,哪怕有一粒頭孢也不會讓他喝成這樣。但是如果深究其歷史,埃爾多安的話倒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但是也同樣不能完全站住腳。
  • 克裡米亞大橋完工後,烏克蘭能否開鑿運河,實現出海
    由於位置重要,克裡米亞歷史上曾被很多民族統治,比如希臘人,哥特人,可薩人,韃靼人,土耳其人等等。不過最主要的,當屬韃靼人和土耳其人。 那個年代的斯拉夫人,遠沒有後來強大,幾乎就是任人宰割的對象,不僅被韃靼人欺負,也曾被波蘭人欺負。當時的波蘭立陶宛王國非常強悍,不僅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土地,還曾一度佔領並焚毀了莫斯科,並將俄羅斯沙皇俘虜到波蘭殺害。面對周邊國家的輪番欺辱,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個斯拉夫國家,最終聯合了起來,於1654年,籤署《佩列亞斯拉夫協議》,宣告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正式合併。
  • 土耳其為何不承認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關鍵原因有三點
    國家交往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不承認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這是因為土耳其在克裡米亞有自己的利益。而且就俄土兩國的關係而言,土耳其跟俄羅斯有世仇,兩國為了利益可以短暫合作,但在克裡米亞問題上土耳其不可能支持俄羅斯。一、土耳其與俄羅斯有歷史恩怨,土耳其在克裡米亞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