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士的釣魚生活04】從芭茅稈到浮漂

2021-02-12 劉崇海
劉博士釣魚多年,除了初期買過浮漂,不同形狀、大小的浮漂用過之後,感覺找到一支合適的浮漂太難了。於是,劉博士再次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這麼多年釣魚,包括參加比賽,劉博士都是用自己製作的浮漂——由芭茅稈製成的浮漂。芭茅稈在四川地區非常常見,只要野釣出行,芭茅稈隨處可見,其實芭茅稈是四川的叫法,學名叫南荻,是製作浮漂非常好的材料,做出來的浮漂類似於蘆葦浮漂。劉博士幾乎每年都會在冬天採集南荻,選擇合適的粗細裁切適當長短,在乾燥的地方儲存超過兩年以上,讓南荻乾燥和陳化,性能穩定後才能用於製作浮漂。由於絕大多數釣魚人不會做浮漂,所以劉博士也不打算花太多篇幅去介紹如何製作浮漂。浮漂製作分為設計和製作兩部分,設計很重要,決定了做出來浮漂的用途;製作分為選材,制坯,塑型,上底漆,上面漆,說著簡單,真正做好一支浮漂在夏天差不多要一周時間,冬天更長一些。劉博士做過很多浮漂,也送出去很多浮漂,對浮漂的理解也越來也深刻,到現在反而不怎麼做浮漂了,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金庸先生有一句話叫「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隨著釣技和釣齡增加,對浮漂理解也越來越深刻了。浮漂使用初期:追求靈敏。在剛接觸競技釣的時候,確切說剛接觸臺釣的時候,是被臺釣的靈敏所吸引。想像中,臺釣靈敏到只要魚剛靠近魚鉤就可以出現動作,魚一吃餌就出現下頓,這是多少學習臺釣人最美好的初衷😂😂。所以小鉤細線加小漂,恨不得靈敏到魚從鉤前過都能有反應的程度。那時天天都在琢磨浮漂的吃鉛量、靈敏度、同心度、是否吃水,不同長短和不同形狀的浮漂對魚口的影響,分析網上對浮漂各種評價,以及對浮漂各種調漂方式比較,仰慕著那些使用幾百甚至上千元一支的「好」浮漂釣魚人的心得,領略著作為釣魚人眼睛的浮漂是多麼重要和神奇。因此對自己做的浮漂也是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製作水平,那時覺得浮漂真的很重要,的確是釣魚人眼睛。只恨自己沒有很好的調整浮漂、利用浮漂。浮漂使用熟練期:夠用就好。劉博士畢竟不是職業釣魚人,一次次追求靈敏的釣魚行程被無處不在的雜魚打擊的體無完膚,特別是參加化校學習後,對浮漂語言的理解發生了很多變化,發現好的浮漂的確有必要,但沒有必要好到極致。所以浮漂是一分錢一分貨,一角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在攝影界是鼎鼎有名的,意思就是攝影器材價格翻幾倍,但性能提升只是一點點。同樣的道理,浮漂也是一分錢一分貨,但一定程度之後,價格可能翻了很多倍,性能僅僅一點點提升,所以釣魚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買漂。一支好的浮漂其實很簡單,只要滿足不吃水、同心度好、漂目清晰就可以了,剩下的外形、吃鉛量根據魚情決定,價格根據自己能力決定。浮漂使用靈活期:浮漂只是一種工具。從化校畢業後,劉博士就只做過一次浮漂,原因有兩個,第一以前做的浮漂挺多,雖然很多年了,這些浮漂依然可以正常使用,質量槓槓的。第二劉博士領悟到金庸先生所說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含義,也就是武功到了一定程度,飛花摘葉皆可傷人,武器嘛,僅僅是一種工具,可以很精緻,也可以很簡單,甚至可以不用武器。很多人看到這裡開始笑了,估計心裡在想,難道劉博士釣魚可以不用浮漂嗎?答案真的如此,劉博士給很多釣魚人演示過如何不用浮漂釣魚,不是釣一條魚,而是連杆上魚。下面這張圖是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魏老師,他也非常喜歡釣魚,不同的是喜歡的休閒釣,因此魏老師以前也不理解競技釣魚如果不看漂或者不用浮漂釣魚。這是和我一起交流無漂(或者不看漂)釣魚的方法,魏老師用這種方法釣上雙尾鯽魚的瞬間。所以一個基本沒有接觸過競技釣魚的休閒釣魚人都可以無漂釣魚,這真的不神奇。

在大多數心目中,一支二三十元和兩三百的浮漂到底有多大區別?劉博士用了這麼多年的浮漂,也總結了好的浮漂優點:(1)性能穩定,一支好的浮漂不吃水、不易開裂,這樣在釣魚過程中就避免了很多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好的浮漂靈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理論上同樣調釣情況下好的浮漂會靈敏一些,但這個靈敏幾乎是感受不到的,絕不會因為價格翻了十倍靈敏度就成倍增加,所以劉博士說的浮漂是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最重要的一點,釣魚很多時候不需要太靈敏,而是適當的頓。一支浮漂運用的好壞不是靈不靈敏,而是調釣適不適當。(2)心理作用,很多人用了好的浮漂,信心爆棚,雖然有信心不一定釣得到多少魚,但沒有信心肯定釣不好魚。(3)外觀好看,一支好的浮漂往往塗裝更漂亮,有些人就喜歡收藏浮漂,一支很貴的浮漂,很大部分錢就花在塗裝上,塗裝漂亮與否明顯和釣魚多少關係不大。

綜上所述,浮漂是釣魚人常用的工具,一支好的浮漂其實很簡單,只要滿足不吃水、同心度好、漂目清晰就可以了,剩下的外形、吃鉛量根據魚情決定,價格根據自己能力決定。浮漂僅僅是一種工具,可以很精緻,也可以很簡單,甚至可以不用。

相關焦點

  • 冬季釣魚首選:從材質特點到製作工藝,詳解蘆葦浮漂
    上世紀80年代,臺灣人將臺釣帶到了大陸地區,從此蘆葦浮漂開始逐漸被廣大釣魚人所接受和使用。蘆葦浮漂因其靈敏度高的特點被廣泛運用於黑坑垂釣、競技比賽以及冬季垂釣中,許多資深的釣魚人都將蘆葦浮漂視為垂釣輕口魚的致勝法寶。另外,蘆葦浮漂也一直被視為高大上的象徵,目前多數的高端浮漂都是蘆葦材質。
  • 選擇浮漂,從浮漂材質,漂型分享
    浮漂是釣魚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配件,選好一支浮漂,對釣魚有很大的幫忙,選擇一支好的浮漂,必須先了解浮漂,了解浮漂後才能選擇好的浮漂。我們一起來認識浮漂。一、浮漂材質目前釣魚的浮漂,從材質上可以分以下幾大類,有巴爾杉木,蘆葦(南荻),納米(泡沫)孔雀羽(動物羽毛)這幾類常用的浮漂。
  • 什麼樣的浮漂是一支好浮漂?揭示釣魚老司機浮漂的選擇技巧
    浮漂對與釣魚人來說是釣魚人的眼睛,反應這水下的一舉一動,所以調漂在釣魚,尤其是是臺釣中十分重要。那如何選擇一支適合的浮漂也是十分重要的,今天還是繼續說說浮漂,根據自己多年選擇浮漂的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下,如何選擇一支不錯的浮漂。
  • 【浮漂】釣魚達人教你自己DIY浮漂
    一入漂門深似海,上了漁具DIY這條破船想下何其難,發個浮漂製作的過程貼讓那些想要踏入漂門的道友三思,一隻小小的浮漂從選材到最後的成品最起碼要
  • 從深秋至初春,重慶主城山裡、水邊的芭茅花開了又開
    重慶主城從深秋的寒風瑟瑟至初春的春寒料峭,氣溫既沒有冷讓樹木蕭瑟的程度,也沒有暖到鮮花盛開的程度,放眼望去,整座城市還是鬱郁森森的,給人一種綠油油、溼漉漉的感覺,唯一例外的是隨處可見的芭茅花,能讓人感受到別樣風情。
  • 釣魚不會選行程漂?4款專釣行程浮漂介紹,一口氣搞懂浮漂的本質
    在上篇文章我們講述了釣底型浮漂的應用和選擇,在實際釣魚過程中,無論是野釣還是黑坑,都會遇到或因為魚自身原因,或因為垂釣魚種的不同,魚不在底層活動和覓食。這時候再堅持使用底釣型的浮漂就顯得應對無力,那麼主釣行程的浮漂就是不二的選擇。
  • 釣魚技巧:浮漂的形狀不同,有不同的用途!選對浮漂,才能釣好魚
    浮漂從材質到造型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亂七八糟。浮漂的造型不同,理論上說是有不同的使用場景的,之所以弄得多種多樣,目的就是更好的釣魚。但是要注意,其中的「坑」比較多,不少釣友購買浮漂,就如同女人買衣服一樣,總是「少」一支。於是乎購買了不少浮漂,但是實際垂釣中經常用的就那麼幾支。
  • 臺釣用什麼浮漂好?臺釣大師講解各類浮漂特點,助你釣魚事半功倍
    臺釣非常講究調漂,關於調漂的技巧說了很多,不過調漂調的好不好都是建立你對浮漂的了解上的。用那些大師的話老說,你要了解你浮漂的漂相,每種浮漂都有自己的語言。浮漂分類很多,從材質上什麼巴爾衫木、蘆葦、孔雀翎。還有竹腳碳腳之分,還有長身短身,什麼棗核空心,反正很多。
  • 釣魚怎麼選擇浮漂?新手怎麼選擇浮漂?你應該從這四點入手!
    浮漂在釣魚運動中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都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選擇合適的浮漂,能把水下浮漂吃餌時的動作清晰的傳導到浮漂之上,讓釣者能夠通過浮漂的語言準確的抓住魚口,那麼浮漂這麼多又該如何去選擇浮漂呢?
  • 為什麼說,以靈敏度判斷浮漂好壞的,都是釣魚小白!
    老闆,你家這浮漂靈敏嗎?不靈我可不要。老闆……靈敏、特靈這是無數釣魚人和浮漂商家的溝通的常態。那麼,為什麼說,以靈敏度判斷浮漂好壞的,都是釣魚小白呢!那麼,浮漂的靈敏度,究竟是什麼決定的呢?(不考慮調釣的因素,就是子線在水中的狀態)一,吃鉛量小的浮漂比較靈二,漂重越輕的浮漂更靈敏三,漂尾越細,浮漂就越靈敏這些都是釣友們公認的一些標準,那麼,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
  • 浮漂長短對釣魚的影響:淺水釣大鯽,你得這樣去選漂
    對於那些精益求精的釣友來說,有時候作釣體驗比上魚更重要浮漂長短對釣魚的影響:淺水釣大鯽,你得這樣去選漂浮漂越短越小越靈敏,越長越粗越穩定,如果光根據水深來選擇浮漂的長度,兩者應該成正比>不考慮風浪和流水,按照我的作釣習慣:半米以下的水深,浮漂越短越好,或者直接七星漂1~2米水深,浮漂選擇在30公分左右2~4米水深,浮漂選擇在40公分以上4米水深以上,浮漂儘可能長一些以上說的比較籠統
  • 釣魚怎麼選擇浮漂?新手怎麼選擇浮漂
    新手無論是在黑坑還是野外水域作釣,總是用一直用一隻浮漂作釣,這樣對很多釣友產生誤解,因為不同的水域適合不同的浮漂,今天就來講講浮漂的理解和認識,先來講講材料,目前來看市面上遊四種常見的浮漂,巴爾沙木浮漂、孔雀羽浮漂,蘆葦浮漂,納米浮漂。
  • 哪種材質的浮漂最好?孔雀羽釣魚真的有靈性?信了你就選錯了
    釣魚人都知道,好的浮漂是必不可少的釣具之一,但是這個「好」字需要怎麼理解才對呢?是許多商家請「釣魚大師」宣傳的好?價格貴的好?名人貼牌高價的好?還是適合的才好呢?更有甚者,直接從浮漂的材質「宣傳」,比如,說孔雀羽材質的浮漂——「有靈性」~這是太多釣魚人耳熟能詳的吧?
  • 長溪山的芭茅/王春香
    樸實無華的故鄉,亦如溫馨的陽光詮釋著她的愛與慈祥,她就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樣,養育一代代生活在那片熱土上的人們。故鄉是一幅平淡的畫,清晨,淡淡的炊煙在土牆瓦屋上嫋繞,濃鬱的樹冠中,清脆的鳥鳴也不曾打破鄉村的美夢。美好的一天,從一縷炊煙嫋嫋升起而開始。
  • 浮漂的吃鉛量到底怎麼選?直接套用這個公式,浮漂有動作就中魚!
    大家都知道,浮漂的一個重要參數指標就是吃鉛量,現在我們在網上買浮漂的時候,大部分商家都會把浮漂的吃鉛量給標註出來,方便我們的選擇,那麼在釣魚的時候究竟該如何選擇吃鉛量呢?現在是冬季,我們不管是釣黑坑還是野釣,魚口都特別輕,那麼是不是輕口魚一定要選擇吃鉛量小的浮漂呢?
  • 新手釣魚你會準備幾支浮漂?告訴你個方法,你會選出更「對」的漂
    新手釣友選擇浮漂呀,以小漁來看可分為兩個極端,要麼是就選擇幾種,要麼是弄了幾盒子,其實都錯了,只幾種的話應該是不夠的,而幾盒子幾十支漂作為新手來說也是浪費得很!那如何選好漂釣更多魚呢?本期《漁課堂》來教你如何通過「魚情」選最佳的浮漂。
  • 教你徹底搞明白哪種材質的浮漂最好用,選浮漂再也不盲目亂花錢!
    浮漂是我們釣魚人必不可少的一個釣魚裝備,現在的漁具圈裡面,浮漂是一個相當大的品類,主要是因為浮漂從材質可以分好幾種,再就是浮漂的款式也可以分出來好幾百種都不止,再加上做浮漂的品牌特別多,這樣的話對於很多人來說,選擇一個合適的浮漂就變得非常的困難!
  • 了解浮漂的「材質及特點」,讓選浮漂變得更簡單!
    本文作者:齊魯漁夫很多初學釣魚釣友在選擇浮漂時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浮漂,今天和大家聊聊自己使用浮漂及對浮漂了解的一些心得!>)浮漂。帶殼孔雀羽浮漂自重較大,體積大,因為為了提高浮漂的吃鉛克數,不得不加大浮漂體積,由此導致靈敏度下降;去殼孔雀羽浮漂自重小,體積小,靈敏度度高!由於大直徑的孔雀羽毛很少,所以大部分去殼孔雀羽浮漂的直徑都不大,大部分的孔雀羽漂型被製做成細長身的漂。隨著工藝的精湛,釣魚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孔雀羽的浮漂樣式也逐步多樣化,現在大直徑的孔雀羽浮漂絕大多數屬於拼接(八拼)浮漂!
  • 冬釣輕口鯽魚,使用細尾浮漂的幾大原因,漂尾是浮漂靈敏度的關鍵
    說起冬季釣魚,魚口輕基本是冬季的常態,改變不了只能去適應,需要使用靈敏度更高的釣組來適應魚的輕口。釣組的靈敏度跟釣組上的多個配件都有關係,比如魚鉤的大小輕重,子線的粗細長短等等,浮漂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餌料,所以不要把浮漂自身的靈敏度高低當成了釣組本身的靈敏度。
  • 手竿不用浮漂也能釣魚?專破急流走水,再也不用擔心水流太大了!
    走水也分很多情況,從輕微走水到嚴重的急流,都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分別說說。1、輕微走水。輕微走水一般還算好,要麼是浮漂緩慢的移動,不仔細看都看不出;要麼是緩緩的出現陰漂,像有蝦子鬧窩一樣。當有魚吃口時,魚會拉動魚線,但並不用拉動鉛墜,因為線組是從鉛皮座裡通過的,魚的吃口信號就會直接反饋到浮漂上了。如果水面上的水流不大,可以把浮漂換成吃鉛更小的,相對的浮力也小,這樣更靈敏一點,能放大魚的動作信號。如果沒有小浮漂,也可以用雙鉛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