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運動」百年|朝鮮半島殖民創傷、三一精神與親日派清算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三一運動,為朝鮮半島日佔時期的一次獨立運動,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1919年3月1日,韓國獨立人士在京城府塔洞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向世界宣布韓國的獨立,引發京城和其它多地民眾的大規模反日遊行示威。

今年是「三一運動」百年。近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昨日發表的
「三一運動」100周年講話中,一方面回顧了歷史,一方面又為未來韓國建設以及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等問題發表了看法。他提出,清算日帝殘滓問題遠未結束,歧視、鎮壓、管制、獨裁都是日本殖民留給韓國留下的歷史遺產,深刻形塑了韓國的近現代史道路。而反對歷史上的獨裁與鎮壓,也是歷史清算的一部分,政府既不能令國民成為受害者,亦不可重蹈覆轍、成為新的加害者。作為文在寅講話的背景,此文回顧了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的歷史脈絡、三一運動之經緯以及戰後韓國清算日帝遺留問題的沿革概略。文章刊於公眾號「東亞評論(ID:ribenpinglun)」,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

三一精神與殖民創傷

發生在1919年的「三一運動」,是從這年年初朝鮮高宗的暴斃開始的。

韓國紀念「三一運動」

朝鮮高宗何許人也?韓國獨立運動人士曾經這樣評價他:「不以厚我民力為自強之圖,徒以慶運宮在各國使館之側為太平之基,竭吾國財謟事外人,朝秦暮楚,擇強而交,實依賴以苟安,其能久乎?」言雖刻薄,卻也道出了他這無奈的一生。

朝鮮高宗

高宗的前半生是在父親興宣大院君、妻子閔妃與朝鮮監督袁世凱的陰影下度過的。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敗退,朝鮮在日本支持下「割斷附依清國慮念,確建自主獨立基礎」,奉迎清國使節的迎恩門從此被更名為獨立門。諷刺的是,從這以後,朝鮮的獨立之夢,便成為了虛無縹緲的蜃景。

明成皇后閔氏

1895年10月閔妃在政變中被殺,父親大院君也被冷黜,幕後操盤的日本人權勢沖天,方剛擺脫父妻陰影的高宗只能躲進俄國使館裡,藉由三國幹涉恢復政局。1897年高宗借力宣布成立大韓帝國,繼承明朝正朔。這位「正朔繼承人」小心翼翼地在日俄間搖擺,直到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敗退,日本人衝進京城。日本逼迫高宗籤訂乙巳條約——日本設置「統監府」,「今後韓國對於外國的關係及事務」,「由(日本)外務省監理指揮」,自此,大韓帝國成為日本帝國的保護國。然而1906年一年,被統監府盯著的高宗都想盡辦法繼續平衡之力,向歐美各國君主元首傳遞小紙條,「舉國臣民無不慟憤」「茲將苦衷仰布於陛下萬望垂念交好之誼及扶弱之義」「保我獨立國勢,俾朕及全國臣民含思頌德於萬世」。然而,回應寥寥,付之闕如。

朝鮮純宗李坧

1907年,忍無可忍的日本人逼迫高宗禪位給兒子李坧,是為純宗。彼時日本國內,主張儘快布局於大陸的山縣有朋等元老強調要儘快吞併朝鮮,而伊藤博文則猶豫於國際觀感。1909年,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殺,諷刺的是,日本吞併之路從此暢通無阻。日本鼓動韓國國內親日團體一進會上奏勸說,外則盡一切威脅恫嚇之能。1910年日本統監寺內正毅與韓國首相李完用籤署《日韓合併條約》,韓國統監升級為朝鮮總督,大韓帝國則淪喪為日領朝鮮。

《日韓合併條約》

「武斷」在日語中與「文治」相對,是朝鮮總督統治半島的首選。憲兵隊、槍炮、鎮壓,成為了朝鮮居民的日常。就在這壓抑苦痛的日常中,1919年1月22日,高宗暴斃了。

成為「李太王」的高宗同其人民,一樣苦悶。庶子李垠迎娶日本皇族的婚禮,也只能在殖民者的首都進行。然而正是在這苦悶無兩的境地裡,他毫無徵兆地死了,總督府說是腦溢血,但沒人相信;坊間的傳聞是:「屍體兩眼發赤,全身紅斑,很快腐爛。」

李垠與方子王妃

苦悶悲愁累積日甚,高宗就仿佛是這朝鮮二十餘年淪喪史的化身,他委屈,朝鮮也委屈;他壓抑,朝鮮也壓抑。終於,朝鮮國王死了,大韓皇帝死了,朝鮮李太王死了,舊時代的化身死了,那新時代的精神在哪裡?

1919年3月1日,京城泰和館。

「吾等於茲宣告我朝鮮之獨立與朝鮮人乃自主之民。將此告於世界萬邦,克明人類平等之大義;將此誥於子孫萬代,永有民族自存之正權。」

天道教孫秉熙

以天道教的孫秉熙為首,三十三名各界人士以「朝鮮人」的名義發布了《獨立宣言書》。他們被威爾遜的民族自決精神所感召,相信國際公義真誠地站在他們的身側;他們也相信,日本總督會與他們真誠地溝通。

《獨立宣言書》

雖然謳歌真誠換來的只有「天公不語」,但這股精神已經開始湧動。同日,塔洞公園的學生們此起彼伏地呼喊著「萬歲!」「獨立萬歲!」,曾經奉獻給君王的賀詞現在被學生們毫不忌憚地獻給新生的可能。舊日的八卦形狀的國旗,也被拿來,不為君王,而為「獨立」揭揚,這面旗幟從此不再是為了緩解外事尷尬而做的補充,這面旗幟成為了時代的圖騰。

這股萬歲的聲浪,伴隨著旗幟與憲兵的實彈射擊,向南北鋪開。從三月到五月,朝鮮南北共有1542次示威遊行,農民、工人、學生、工商業者、官僚、舊兩班貴族,悉數捲入,運動者佔據了全體國民的十分之一。「鮮人暴動!」日本派出了六個營的兵力外加數百憲兵用於彈壓。到1919年底,死者7509名,負傷1萬5879名,逮捕4萬6303名,燒毀房屋715戶,燒毀教堂47間,燒毀學校2所。憲兵隊的一次「失火」,便令15村317戶化為灰燼,39人死於火中。這場運動,終究停了下來。

柳寬順雕像

特別值得一提、被眾多朝鮮民眾留在記憶中的是梨花學堂的女學生柳寬順。女子學生鬧革命,完完全全就是這座土地明日可能性的象徵。父母死於憲兵隊鎮壓的槍口,家恨並國讎。據說她審判時還將椅子擲向法官,幾經提堂,最終三年監禁定讞。即便在監獄中,柳寬順也不斷起事,未及釋放,便莫名死於西大門監獄之內。

1924年的西大門刑務所。昨天,文在寅所站的地方,正是西大門監獄的門前。

今天的西大門監獄遺址,已經是每年三一之時的固定紀念地。大概這所監獄的意義,仿佛就是韓國的巴士底獄,作為驚覺轉身的見證者,連接著以往與可能。

韓國總統文在寅3月1日上午出席了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獨立運動」100周年紀念儀式,並發表演講

歷史的車輪一旦滾動,就不會停下。日本國內嘲諷武斷統治的愚拙,殖民者將策略更換為了文化統治,這段歷史又被今天的韓國人稱為民族分裂時期。憲兵被撤廢,總督府開始鼓勵產業興殖、鼓吹安居樂業,繼而宣傳內鮮一體、日鮮同祖,乃至創氏改名,最後在二戰爆發時,要求朝鮮人加入皇軍,為天皇獻身。殖民者總是健忘的,殖民者總是活於當下的。

朝鮮人沒那麼健忘。「三一運動」徹底改變了半島。今天的韓國憲法,序言第一句就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民族傳統、光輝照耀下的大韓國民,繼承了「三一運動」建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法統」。「三一運動」中,朝鮮人第一次將八卦旗稱為「太極旗」,「三一運動」後,中國與蘇俄遠東地區誕生了各種流亡政府,最終聚義於上海,匯成合流。可以說今天的文化符號與國家認同,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朝鮮人決意擺脫殖民,成為共和國,而非繼續為高宗招魂。

從此開始的歷史,有的是我們不知的,有的是我們熟知的,比如羅家倫講的這句話:「3、4月間朝鮮發生的徒手反日鬥爭也給五四運動以巨大的影響」。

1919年,漢江之水,與黃河共咆哮。

親日派清算事件簿

1949年6月6日,當彼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指揮漢城的警察包圍、衝擊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強制叫停由他發起的清算運動時,大概他也察覺到了:想反思與查明歷史,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韓國前總統李承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隨即蘇聯與美國分區接管半島南北。在南部成立的美國軍政廳,出於倉促與無知,基本上對南部半島的政局採取放任態度,日本官僚被大量留用。1948年,美蘇分據已成定局,在美國支持下,李承晚在南部建立了名為大韓民國的獨裁政權。

不管政權性質如何,「光復」的任務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那麼清理歷史遺留就必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1948年,《反民族行為處罰法》與憲法一道,作為這個新生國家最需要的東西被制定出來。依照該法成立的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反民特委)的工作非常簡單:抓韓奸。這主要包括促成1910年日韓合併的親日分子、接受爵位的親日分子、迫害獨立運動家及其家人的親日分子,及在日帝政府、殖民政府擔任高級職位的親日分子。

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發布的新聞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親日派」在韓語語境中成為了賣國賊的代名詞、日後韓國政客們互罵的口頭禪,乃至老人教訓年輕人時的髒話。「親日派」被定型、深入韓國人日常語言與生活後,即便再有對日本抱有好感的人,也只說自己是「知日派」。「知日」與「親日」之間,被劃上了一道鮮明的認知紅線。

根據這個委員會的調查,共有599件送檢,其中221件獲得起訴,而這之中有38件得到審理,其中法院作出了12個有罪判決,另外褫奪了18個人的公民權,與一開始的數字與劃定的範圍相比,可以說是少太多了。

被反民特委逮捕的李光洙。被稱為「朝鮮近代文學之祖」,曾任朝鮮日報副社長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活動,也舉步維艱。方才我們說過,美國軍政時期日本的統治結構被大規模保留了下來,這其中就包括警察系統。如果清算的話,大概「反動軍警」們人人頭上都有要償的血債;然而李承晚代表民族主義者建立的,又偏偏是最需要軍警的獨裁政權。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對於一般韓國民眾而言,日帝所代表的壓迫與恐怖,怕是換了一個本土的、說韓語、穿韓服的形式,再表演了一遍。軍警既是日本人的好朋友,也是李承晚的好朋友;日本人要抓獨立分子,李承晚要抓赤色分子;當街槍斃、秘密逮捕、偽造選票,該有的一樣都不少。

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1949)

——獨立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是什麼人,從什麼當中獨立出去呢?

1949年6月,漢城警察奉總統李承晚命令解散反民特委的特警隊,反民特委的機能喪失。不久,韓戰爆發,有罪判決的執行也不了了之。

1960年,忍無可忍的學生爆發運動,趕走了帶來「獨立」的國父李承晚。而緊接著,樸正熙少將的革命就將韓國再次帶入了強人與軍警的時代。出身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還在偽滿做過軍官,自然不能期待樸總統的清算。然而即便如此,樸總統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要通過軍警、鐵腕與鎮壓,來實現韓國經濟的獨立。

樸正熙

1965年,韓日籤署請求權協定,韓國放棄了對日本請求賠償的權利,這成為了日後韓日因徵用工與慰安婦問題而產生糾紛的根源,但韓日也因之成為了並肩的國家,一道實現了東亞的經濟奇蹟。

1979年,從不相信人民的樸總統被最親近的精英刺殺於血泊中,全鬥煥在混亂中登場。與樸總統一樣,依靠軍警與鎮壓的他自然也沒法轉身回顧過去——日帝屠殺人民,全總統在光州屠殺市民;日帝拷打進步學生,全總統手下拷問致殘、強迫軍訓的大學生亦數不勝數。日帝兇惡,終獲光復,而韓國人真的擺脫日帝了嗎,只有東洋人,才會誕生日帝嗎?

或許對於全總統而言,日帝的歷史是痛苦的,是侵略者的,但對於自己而言,也是不能細究的。

「三一運動」中被捕的朝鮮民眾

日本的皇軍掃射人民後,「三一運動」沉重打擊了日本殖民統治;韓國的國軍掃射市民後,全總統及其扈從的統治也迎來了終焉。20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韓國進入了民主化時代。在國家面前,韓國人或許直到此時才擺脫日帝的陰影,作為主權者「獨立了起來」。

與之相伴,清算親日殘滓的工作繼續了下去。

2002年,開此先聲的是民族精神議員會,他們編制了一份親日派708人名錄,為新世紀重新反思殖民歷史激起了水花。

盧武鉉

2004年,盧武鉉政府重新啟動了對親日派的清算,這其中或許有緩和對朝關係的打算,或許也有反制日本小泉純一郎內閣的考量,但或許正如當時的青瓦臺發言人金鐘民所說:「以日本殖民統治為起點的那些被隱藏起來的歷史,軍事獨裁時代的問題、樸正熙的維新政府、第五第六共和國這些未被究明的權力不當行使,都是我們欲加改正的範圍」。在韓國人眼裡,殖民歷史從未遠去,殖民的痕跡依然以某種方式存在於國民生活之中。

2004年3月2日,國會通過《日帝強佔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特別法》(親日反民族特別法),成立親日反民族真相糾明委員會。3月5日通過《日帝強佔下強制動員被害真相糾明委員會》,受理殖民時代被害者的申請。清算工作全面開始。

親日派人名

然而,結果卻已然不能令人滿意,就像是即便步入民主化時代也依然令人失望的韓國政治一樣,清算並不能服眾。親日反民族真相糾明委員會理解的直面歷史非常簡單:把死了的、沒死的韓奸們都揪出來,然後把他們全都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2005年的想法,與1945年仿佛並無二致。

2005年國會進一步通過《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國家特別歸屬法》,這部法的操作核心在於,日帝時期親日派獲得的不義之財,請在21世紀的今天都吐出來還給國家。

韓國「親日派」問題發展

法諺有雲,「遲來的正義非正義」。然而過遲的正義,甚至會成為不義的幫兇。2006年真相糾明委員會核定主要親日者9人,要求其子孫上繳39億韓元土地等財產充公,2010年這一數字被擴大到168人2373億韓元。

與此同時,民間編寫親日派詞典活動如雨後春筍般爆發。在民族問題研究所這一民間機構的詞典中,太極旗發明者樸泳孝、韓國國歌作曲者安益泰,他們都與日帝曾有不清不白的關係——毫無疑問,他們都是親日分子,他們都是韓奸。

殖民政府抓獨立分子,李承晚抓赤色分子,樸正熙全鬥煥抓暴亂分子,而民主化時代,依舊沒能擺脫貼標籤的慣習。

2009年,已退任的盧武鉉陷入瀆職事件,跳崖自明。而其身後留下的清算工作,也在李明博與樸槿惠政府的迷霧中漸漸不痛不癢。

對於執政者而言,「日帝」既是敵人,也是夢魘,是靶子,亦是鏡子。究竟何為「獨立」,到底要怎麼清算日帝殘滓,這個課題恐怕還要繼續困擾韓國的執政者們。

寫到最後,即便不論最高肉食者的困惱,民間與一般政府機關對於這個問題,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清算史。「日帝殘滓」猶如汙穢,被一代代的韓國人反覆清拭、時時自省。「倭色」被用來代指萎靡的風格;日帝殖民時期的舊官廳紛紛遭到拆毀;文字上韓國的文化人們高舉「奪回諺文」大旗,將象徵著日帝的漢字與大量漢字法律術語逐出使用;乃至有風水侵略之說——必須破拆所有的日帝建築與道標,打破日帝的城市布局,不然就會中日帝利用風水來侵略的詭計。

讀者或許覺得韓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太過火。但或許正是韓國人切身感受了近三十餘年的全面殖民之痛,又體驗了軍警繼續肆虐長達半個世紀的國家,才會對「獨立」、「殘滓」這樣執著,這樣堅持。

「三一節」示威油畫圖

當然,清除日帝殘滓也一直有新的目標,韓國人也在不斷追問到底什麼才叫告別殖民歷史:軍隊暴力是日帝的殘滓,所以部隊必須廢止長官對士兵的暴力;陸軍中的密閉「營倉」懲罰室是舊日軍陋習,韓國軍隊必須清除這一渣滓、廢除毫無約束的密閉懲罰室;父系戶主制是男權社會的日帝殘滓,必須廢除戶主指定的戶籍制度;印章至上主義是日帝殘滓,必須開通更多的身份認證方式,讓韓國人不必飽受與日本人一樣的煩惱……

既不做受害者,也不做加害者,韓國面對自身的歷史,似乎有了新的決意。

「娜拉」出走,固然可喜可賀;而「娜拉」出走之後,接下來每個人該怎麼面對自身的歷史與自身的苦痛,韓國百年來在這一方面著實想了很多、很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韓國人紀念「三一」百年,文在寅:反省歷史才能走向未來
    隨後,韓國總統文在寅致辭,他在演講中強調了四點:一是100年前並沒有韓國與朝鮮之分,首爾與平壤乃至半島各地人民齊喊「萬歲」點燃獨立運動之火,那一天半島人民從殖民地百姓煥然重生為共和國公民,踏上了實現民族獨立與解放乃至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徵程。二是要清算親日殘留。文在寅稱,只有反省錯誤歷史,方能走向未來;只有匡正歷史,後代子孫才能堂堂正正做人。
  • 韓國隆重紀念「三一運動」 文在寅稱將與朝鮮一道建立半島新秩序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張昀、金錦哲):3月1日是韓國抗日獨立運動「三一運動」爆發一百周年,韓國為此舉辦了隆重的紀念儀式,韓國總統文在寅出席儀式並發表了講話。由於此前一天朝美領導人的第二次會談以沒有達成協議而告終,文在寅這一次的講話格外引人關注。
  • 日本對朝鮮殘酷的殖民統治和「三一起義」的爆發
    為了使朝鮮人民成為馴服的奴隸, 日本在朝鮮實行愚民政策和殖民地文化教育,禁止朝鮮人民使用本國語言,而把日語定為國語。學校中禁止講授朝鮮的歷史和地理。 朝鮮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統治懷著強烈不滿情緒,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推動下,朝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三一」起義。
  • 韓國紀念「三一運動」一百周年
    3月1日是朝鮮半島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爆發一百周年紀念日。韓國多地今天舉行紀念活動。針對朝鮮半島局勢,文在寅表示,韓國將基於多方合作及國際社會的支持,推動實現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此前,韓方提議與朝鮮合辦「三一運動」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不過,朝鮮方面之後通知韓方,難以在今年3月1日合辦相關活動。日本在1910年到1945年間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治。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
  • 歷史文獻:日本殖民當局警察性虐朝鮮獨立運動女性
    原標題:日警察性虐朝鮮獨立運動女性 美國紐約韓國人教會新近發現一份近百年前的文獻,顯示日本殖民當局的警察在鎮壓朝鮮半島「三一」獨立運動時,對示威女學生施以性虐待甚至強姦等暴行。
  • 韓國地方部門將門前日本大樹移栽,稱「清算日本殖民的殘渣」
    據日本《朝日新聞》2月20日報導,韓國東南部慶尚南道教育廳於移除了一棵位於辦公樓前的龍柏,原因是輿論認為這棵大樹是日本產品種,代表日本殖民歷史,與即將到來的獨立運動100周年活動格格不入。
  • 迎接「三一抗日獨立運動」百年
    文在寅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司法界10日消息稱,為迎接「三一抗日獨立運動」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00周年,韓國政府將實行大規模特赦。日本在1910年到1945年間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治。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1949年,韓國政府將3月1日定為國家法定紀念日。報導指出,大批涉嫌非法集會的囚犯將納入特赦名單,具體包括反對「薩德」入韓集會、反對濟州海軍基地建設集會、「世越」號相關集會等。分析認為,涉腐人士這次不會在赦免範圍之內。
  • 亮眼數據與血淚——日本殖民時期朝鮮半島的經濟狀況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籤訂標誌著大韓帝國的滅亡,朝鮮半島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從1910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被擊潰,朝鮮半島光復,這段時間在韓國被稱為「日帝強佔期」。日本設立朝鮮總督府作為統治該地區的殖民統治機構,而這段時間朝鮮半島的經濟也呈現出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特徵,且根據時間的不同也呈現不同的特點。
  • 韓國三一運動百年,首爾數萬人上街遊行,南北聯合慶祝願望落空
    今天,在我們的鄰國韓國首都首爾街頭,上演了一場抗日運動,手持鋼槍的侵略者面對遊行的韓國民眾展開射擊。這一幕並不是我們常見的景區表演或者抗日戰爭影視劇拍攝,而是韓國人為了紀念百年前的「三一運動」,重演了抗日運動場景。
  • 韓國三一運動100周年紀念賽柯潔完勝李世石
    3月5日,韓國三一運動100周年紀念賽柯潔李世石特別對局在韓國戰罷,結果柯潔執白中盤戰勝李世石,弈客圍棋為您帶來棋譜直播:柯潔 勝 李世石(毒奶菇解說)經過猜先,李世石執黑先行,一開局柯潔率先在左下角挑起戰鬥
  • 「三一運動」99周年 文在寅再促日本反省歷史
    中青在線北京3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蕾)為紀念韓國民眾抗日救國運動——「三一運動」99周年,韓國總統文在寅1日在曾關押抗日義士的首爾西大門刑務所歷史館出席了紀念儀式並發表講話。    文在寅在講話中指出,日方不應主張「慰安婦」問題已得到解決,戰爭時期反人道犯罪行為不應被「了結」一詞所掩蓋。
  • 朝鮮日本之間百年宿怨像座活火山 舊怨再添新仇
    百年宿怨像座活火山  在朝鮮媒體上,日本是一個「百年宿敵」。最近,朝鮮《勞動新聞》在一篇題為《對日本100年的罪行進行總清算》的文章中說,100年前的1906年2月1日,日本在朝鮮設立了「總督府」,從此開始了對朝鮮殘酷的殖民統治。  為什麼說是「百年宿敵」?
  • 老照片:百年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朝鮮民生百態
    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時期指的是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1910年大韓帝國與日本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正式淪為日本殖民地,併入日本成為日本領土。被迫接受日本的統治。1910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籤訂《日朝合併條約》。
  • 朝鮮半島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獨立解放58周年(圖)
    朝鮮半島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獨立解放58周年(圖)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18日08:53  東方網-文匯報     15日,
  • 朝鮮半島:從大韓帝國到日本殖民地
    近代的朝鮮半島風雨飄零,整個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別國手中。因此,無論是現在的朝鮮,還是韓國,在實現獨立後會不斷強調獨立自主,朝鮮主體思想的重要內容就是強調獨立自主。朝鮮半島長期是中國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作為宗主國的中原王朝負有保護朝鮮的義務。日本在歷史上對朝鮮半島也一直有覬覦之心,多次入侵朝鮮。
  • 羞辱歷史:日本殖民時期朝鮮總督府的去留
    在韓國,日治時期的朝鮮總督府大樓破壞了曾經半島王權象徵的景福宮,針對朝鮮總督府大樓的去留問題,韓國國內也存在長期爭議。一直到20世紀末才以拆除總督府,修復景福宮收尾。  1.朝鮮總督府大樓  建築往往會超越建築本身,傳達精神層面的意義。在中國古代城市裡,一般會在城市中央建立規模龐大的宮殿衙署建築,向社會傳達著皇權的神聖和威嚴。
  • 朝鮮下周六起使用「平壤時間」
    據朝中社7日報導,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日前頒布政令,決定從8月15日起調整標準時間,重新使用「平壤時間」。也就是說,朝鮮標準時間將比現在時間推遲30分。為何調整朝鮮稱要清算日本百年罪行這份於5日頒布的政令說,為了迎接祖國解放70周年,體現朝鮮軍民不屈的意志和信念,朝鮮以東經127度30分為基準設定朝鮮標準時間,並將其命名為「平壤時間」,比現在時間推遲30分。朝鮮內閣和有關機構將採取措施確保該制度順利實施。
  • 朝鮮半島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和韓國,他們的國名從何而來?
    十四世紀中後期,對於中國與朝鮮半島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中國與朝鮮都發生了幾件大事。李成桂在自立後,為自己準備了兩個國號,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是「和寧」,李成桂為了討好朱元璋,請求朱元璋為其選取國號,朱元璋以「朝日鮮明」之意,為其確定了「朝鮮」的國號。自此,「朝鮮」這一國號成為了附庸於中國的象徵。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隋煬帝三徵高麗耗盡了富強一時的隋朝的元氣。 隋煬帝時,日本派小野妹子為大使出使隋朝。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 年),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第二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唐高宗龍朔三年(663 年) 九月,唐朝水軍在朝鮮半島中部的白江口與救援百濟舊部的日本水軍遭遇,爆發了大規模海戰,結果日本慘敗而歸。
  • 韓國五大國慶日「三一節」你知多少?歷史比這6部韓影還殘酷
    三一節是韓國為紀念三一運動的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三月一日。每年的三月一日韓國都會舉辦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一些民眾還會舉行反日的遊行示威運動。1919年3月1日韓國獨立人士在塔洞公園舉行群眾大會,公開宣讀《獨立宣言書》,引發首爾和韓國其它多地民眾的大規模反日遊行示威。之後,三一運動的獨立浪潮席捲整個朝鮮半島,有200萬以上群眾參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裝起義。三一運動遭到當時佔領朝鮮半島的日本人的殘酷武力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