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數字報-林下種斑斕葉 地不增錢不少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通訊員 王清雲 11月24日,萬寧市北大鎮北大村,在自家的檳榔地裡
-
林下經濟之海南斑斕產業鏈
檳榔樹黃化病斑斕的生長習性,很適宜在海南種植,可以當經濟作物種到檳榔樹下。充分利用土地,發揮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同時,斑斕不易生病,不需要花費太多人工,種植投資低風險,而且斑斕的產量可觀,能有效增值增收,一舉多得。一畝檳榔園可種3000株斑蘭,一年畝產量約4000斤斑蘭葉,每年可增收益大約1萬元。
-
萬寧北大村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 斑蘭葉市場前景可觀
11月19日,走進萬寧市北大鎮北大村黑山羊養殖示範基地,基地內林下空地種著一片片綠蔥蔥的斑蘭葉,微風吹來,香氣撲鼻。2018年年底,北大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基地內潛在經濟效益,發展林下經濟,並積極引導貧困戶利用自家檳榔園、橡膠園等林下空地種植斑蘭葉,增收致富。
-
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 萬寧「一村一品」興萬州
望著熱鬧的餐廳,港興海鮮酒家老闆譚立雄說,這幾年來,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收入也增多不少。 多年前,港北只是一個小漁村,自從萬寧市開展風情小鎮建設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鎮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如今,到港北感受漁樵耕讀,探尋古法煮鹽,品味來自大海的美味成為一種旅遊新時尚。當年的小漁村正向清新旅遊勝地邁進。
-
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萬寧「一村一品」興萬州
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溪邊美景。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溪邊村傳統婚禮。望著熱鬧的餐廳,港興海鮮酒家老闆譚立雄說,這幾年來,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收入也增多不少。多年前,港北只是一個小漁村,自從萬寧市開展風情小鎮建設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鎮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如今,到港北感受漁樵耕讀,探尋古法煮鹽,品味來自大海的美味成為一種旅遊新時尚。當年的小漁村正向清新旅遊勝地邁進。
-
萬寧民豐村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產業
萬寧民豐村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產業養山雞讓貧困戶看到脫貧希望 近日,萬寧市北大鎮民豐村貧困戶文芳燕家裡飼養的450隻山雞出籠,換來了9000多元的純利潤。 文芳燕家中有5口人,平時和丈夫黃勝明靠打零工賺生活費。
-
湖北英山縣:林下種天麻 探索綠色致富路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石頭咀鎮天堂村引進能人回鄉,林下種植天麻,帶動村民發展藥材產業,探索出了一條「靠山吃山、育林不毀林、養綠不滅綠」的新路子。2013年,村兩委大力依託生態優勢,引進能人回鄉,採取村集體出林地,脫貧自強互助合作社入股,能人經營管理的方式,在林下種植天麻。
-
斑斕葉的起源和用途
斑斕葉馬來西亞是一個盛產斑斕葉的國家,坊間傳言,在馬來西亞,一位華僑與當地的一名土著剩下來的後裔名字叫Nyonya,也叫娘惹,她非常喜歡斑斕葉的芳香味,經常把斑斕葉加到食物中,讓食物增添香甜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慢慢地斑斕葉就被推廣開了,從最初的被使用至今已經幾十年。在國內,斑斕葉的使用也是從東南亞那邊傳過來的,甚至有些地方還有東南亞風情一條街,裡面有斑斕葉很正宗的做法。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斑斕葉的使用場景也逐漸被開發,越來越多元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用於烘焙。
-
萬寧吳村集中力量做大集體產業 盤活撂荒地打造「菜籃子」
今年45歲的祝海花自家也種植冬種蔬菜,農閒時,她便報名來到「菜籃子」集體經濟種植基地做工,「就在家門口,離得不遠,很方便!」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更好地夯實脫貧攻堅成效,帶動鄉村振興,該村今年新打造了「菜籃子」集體經濟種植基地。「近些年,隨著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很多土地撂荒。」
-
萬寧溪邊村三角梅花開正豔:富了村民 靚了村容
5月20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於萬寧東山嶺腳下的溪邊村,入目是一片火紅花海,奼紫嫣紅的三角梅在潺潺溪流邊爭妍鬥豔,鳥兒紛飛,正如唐代詩人吳融詩作《溪邊》中描述的美景:「溪邊花滿枝,百鳥帶香飛。下有一白鷺,日斜翹石磯。」
-
「貴妃雞」闖出產業扶貧新路子——貴州省從江縣黨翁村發展林下...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王志德在2018年4月上任黨翁村支部書記後,帶領村支兩委班子、駐村工作組主動對接幫扶單位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邀請專家到村裡就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加勉鄉原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具有發展林下養殖的潛力優勢。
-
綠色資本金 播種新希望 鹽城:種下「青山」換「金山」
春風穿林而過,枝頭萌動展葉。這個春天,鹽城的地理版圖上「綠動」不止,「一片林」被清晰勾勒。2016年底,鹽城吹響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號角,於千裏海疆之上構築「一片林」。去年,該市新造成片林12.4萬畝,改造提升15.9萬畝,新增城鎮綠化3650公頃,造林總量全省第一。
-
看巨鹿縣駐村第一書記如何探索發展新路
年初,該縣從縣、鄉機關遴選出39名優秀青年幹部,進駐扶貧重點村、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和發展潛力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為期兩年的駐村幫扶。幾個月過去了,第一書記到農村幹了啥?村裡有了哪些新變化?老百姓還有哪些新期望?日前,記者走訪了其中幾個村莊,聽聽農民怎麼說第一書記。 「駐村幫扶,一定得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353」模式發展林下菌藥產業助農增收
「事情還得從縣裡的產業規劃說起。」吳修飛介紹,今年以來,晴隆縣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353」模式(發展路徑——「三結合」,工作落實——「五到位」,帶貧成效——「三增收」),依託普晴林場優秀的自然條件,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林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
-
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魅力萬寧」攬得遊客雲來
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向世界濱海旅遊目的地建設目標邁進 「魅力萬寧」攬得遊客雲來 本報記者 袁宇 特約記者 卓琳植 每到周末,萬寧市山根鎮大石嶺村總會迎來一番熱鬧,不少城裡人專門驅車來到大石嶺過周末,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在田頭摘菜
-
檸檬樹下「檸檬雞」!快看這個村特色產業啟動村民致富「新引擎」
龍溪村共有土地面積1363畝共流轉土地1273畝流轉率高達93.4%在新技術、新管理模式的帶動下特色農業產業相繼成型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01點擊播放 GIF 0.8M利用資源發展林下「檸檬雞」產業2014年,蜀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溪村成立,採用「合作社
-
【第一書記代言】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小小聯合國」的斑斕色彩
作為遠近聞名的「三百村」,其中一「百」就是指「百姓」。建村時來自13個國家的村民,每家每戶的姓氏都不一樣,「最高峰時,五豐村一共有107個姓氏!」陳金燦說道。為了更好地紀念,五豐村內還特地設置了13個小庭院,每個庭院都以一個歸僑國家名稱來命名。三「百」中剩下的兩「百」,指的是「百花」和「百果」。
-
萬寧鄉村旅遊又有好玩地方 今年重點打造四個示範點
、根藝黎家」的南橋鎮橋南外村,「神州海岸、親海樂南」的東澳鎮樂南村,「生態民俗、隱居萬寧」的禮紀鎮下深灣村和「瓜菜之鄉、天官賜福」的三星村委會老黃村等四個鄉村旅遊示範點。萬城鎮溪邊村同時,萬寧將結合龍滾菠蘿、山根高位池、和樂海鮮、後安小吃、北大富硒產品、大茂建材竹器、萬城花卉、長豐檳榔、禮紀瓜菜、東澳海水養殖、興隆咖啡、南橋根雕和三更羅家禽等優勢產業
-
陽光下斑斕多彩的梨樹葉,火紅嬌豔的葉子冬日美麗的鄉村風景
一片梨葉一種相思,一片梨葉一種懷念,一片梨葉一個承諾,梨葉紅的時候似乎我們在等一個人。梨葉的火紅點燃了記憶的那片林,它燃燒起來,沸騰了我們的血。一段段記憶如脫韁野馬,震蕩著我們激動的心靈,在漠然的靈魂中揚起了塵。梨葉,為薔薇科梨屬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的葉。
-
萬寧舉辦鄉村旅遊培訓班 為鄉村旅遊發展探路
6月15日至16日,市旅遊委在興隆舉行萬寧市2016年鄉村旅遊培訓班,就萬寧旅遊面臨的新難題、新機遇和新挑戰進行探討,為萬寧鄉村旅遊的發展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