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卻沒殲滅其一個旅

2020-12-24 新歷史

在抗日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有一支名氣很大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74軍。這支部隊組建於淞滬會戰時期,但是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尤其是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上任後,更是將這支部隊帶上了巔峰。

抗戰勝利之後,74軍被整編為74師,但仍然是軍的編制,全師三萬多人,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根據1946年軍委會對各部隊在抗戰時的表現,評出了五支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分別是74軍,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支部隊也被稱之為是國軍五大主力,其中74軍由於戰鬥力強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

解放戰爭初期,整編74師給華東野戰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華野很多將領都吃過這支部隊的虧。但是張靈甫狂妄自大,最後被圍後,大部分國民黨軍將領都不願意相救,華野在攻打了三天三夜後,將這支部隊全部殲滅,師長張靈甫被擊斃。整編74師的覆滅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蔣介石不甘心失敗,命王耀武重新組建整編74師。

王耀武在74師留守後方的三個新兵團和一個榴彈炮的基礎上組建了51旅,山東警備二旅改編為57旅,廣東航空警備旅改編為58旅,重新組建的整74師師長邱維達也是王耀武的老部下,畢業於黃埔四期。1948年1月,整編74師重建完畢,被列入國防部序列。

1948年3月,當時剛從大別山出來的中原野戰軍士氣低落,裝備很差,急需打一場勝仗來鼓舞士氣,於是他們把目標盯上了駐守在安徽阜陽的整編74師58旅,這裡還是國民黨第十四綏靖區所在地。58旅有9000多人,他們在得知中野要來攻城的時候,反而很興奮,還打出了報仇雪恨的口號。

為了殲滅這支部隊,中野一縱,二縱,三縱,六縱,十一縱全部出動,還調來華野十縱前來增援,其中擔任主攻任務的是楊勇一縱、王秉璋十一縱,還有從自張國華旅抽調戰鬥力較強的3個團。這場戰鬥一開始就打的很不順利,雖然一縱20旅59團一開始就殲滅了國軍一個連,但是很快遭到了國民黨軍的反擊,損失很大。

3月30日晚,20旅58團派尖刀連連大膽穿插,一舉佔領了東關與阜陽城東門之間的吊橋,切斷了兩處國軍的聯繫,但是這個尖刀連打的就剩下一個班。在國民黨軍的瘋狂反撲下,這個團因傷亡過大,退出了戰鬥。國軍還組織一個排的兵力用火焰噴射器開路,進行的大規模的反攻,給各部隊造成了很大傷亡。

中野一縱攻城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城關兩處制高點文峰塔、奎星樓的爭奪。中野的重武器都在挺進大別山的時候丟失了,所以這場仗打的異常艱難,對奎星樓的攻擊,直到最後戰敗撤退都沒有成功。中野11縱在北關,西關的戰鬥同樣艱難,在國民黨軍的反擊,11縱一個主攻團被擊潰。雙方在阜陽激戰六天,各部隊進展緩慢,邱維達帶著整編74師主力前來增援,其他的國民黨軍部隊也紛紛趕來,中野為避免更大損失,不得不撤退。

相關焦點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沒殲滅其一個旅
    根據1946年軍委會對各部隊在抗戰時的表現,評出了五支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分別是74軍,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支部隊也被稱之為是國軍五大主力,其中74軍由於戰鬥力強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 解放戰爭初期,整編74師給華東野戰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華野很多將領都吃過這支部隊的虧。
  • 中野走出大別山,六個縱隊傷亡數千人,沒打過重建後的74師一個旅
    整編74師的覆滅在當時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內部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戰後,再也沒有一支國民黨軍深入解放軍腹地。蔣介石很不甘心自己的第一王牌部隊被殲滅,立刻讓王耀武重建整編74師。王耀武在沒有參戰的74師三個新兵教導團和一個榴彈炮營的基礎上建立了51旅,山東警備二旅改編為57旅,廣東航空警備旅改編為58旅,一些被釋放的整編74師俘虜也被編入其中。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整編74師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也是最出名的部隊,但是由於過於張狂,最後被華野全部殲滅。但當時還有一支國民黨軍部隊的戰鬥力完全不遜色於張靈甫的整編74師,那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
  • 名軍對名軍,名將對名將,華野9縱一拳砸扁王牌74師!
    1947年5月,國民黨軍侵佔津浦線後,3個軍團一線擺開,向北席捲,企圖同華野主力決戰於沂蒙山區。5月11日,風雲突變。當日傍晚,許世友率9縱與華野其他兄弟縱隊奉命連夜東進,準備聚殲敵右翼第7軍及整編第48師於沂水、蘇村之間。
  • 華野「解放戰士」轉化率高達77%,曾下令整編第74師俘虜一個不放
    1947年6月初,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俘虜管理處接到野司命令:「整編第74師俘虜一個不放,嚴加管制不使逃跑」!在孟良崮戰役中,華野共俘虜敵兩個整編師的官兵19676人,為什麼特別規定整74師的俘虜一個不放呢?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西北野戰軍成立時,358旅和獨一旅(不含獨七旅)編為一縱,從中原突圍到達陝北的359旅和獨四旅(不含獨六旅)編為二縱,獨二旅、獨三旅和獨五旅編為西北野戰軍三縱,因此縱隊以下用旅作為番號。類似的還有中野,即原晉冀魯豫野戰軍。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全面進攻失敗後,老蔣又調集重兵對山東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
  • 獨家|張靈甫帶整編74師上孟良崮是對是錯
    當天下午74師遇到的抵抗,已經明顯比之前激烈,張靈甫對此並不意外,他也判斷出已經開始和解放軍的主力接戰了。但是根據偵察發現在坦埠附近至少有解放軍的3個主力縱隊,這讓他意識到情況要比原先嚴重的多,決定改變原定計劃,第二天(即13日)只派51旅在汶河以北繼續進攻,而主力2個旅則在汶河南岸,這樣即便情況有異,也能及時應變。
  • 整編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進行整編,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從三師九團改為三旅六團,不但編制縮小了,而且老兵有的在戰爭中損耗,有的在戰後退伍,因此整編74師的兵員結構中老兵的比例已經下降到80%,甚至74師還收編了汪偽警衛軍第1師、第3師的各一部分(含偽中央軍校學生總隊)和偽獨立第15旅總共約4000名士兵,雖說警衛軍還算是汪偽軍隊中的精銳,但戰鬥力比起以前74軍的老兵還是要遜色不少。
  • 張靈甫的74師號稱「天下第一師」,王必成卻給了他一個狠狠地教訓
    01 開端1946年10月19日,張靈甫率領手下的74師直奔漣水城。張靈甫可是蔣介石的愛將,手下的第74師更是號稱「天下第一師」,清一色的美式軍備,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74師的士兵素養都很高,解放戰爭打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過敗績。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國軍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當時,國民黨74師,轄51、57、58三個旅,共三萬人,全副美械裝備,擁有各式型號的重武器,成為了國軍中屈指可數的戰鬥力極強的精銳之師,被認為是「主力中的主力得知孟良崮戰役中我軍徹底殲滅了國民黨74師,毛澤東問:「全殲74師,你們知道誰沒想到嗎?」蔣介石大家都猜得到,而另一個人誰也沒有猜出來。最後毛澤東指了指自己,說:「還有一個人就是我。」
  • 24小時八個團拼光,淮海戰役中的國民黨18軍,幾萬人打光都不投降
    整編11師師長胡璉和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同學,也是老鄉,都是陝西西安人,但是胡璉和張靈甫不同,他在為人處世方面比較圓滑,在軍事指揮上也更為狡詐。1946年,劉伯承率中野三個縱隊想要殲滅這支部隊,但是沒想到被整編11師的一個團擋了一個星期,最後還被這個團的團長率部突圍了。1947年整編74師覆滅之後,粟裕率華野四個縱隊將這支部隊團團包圍在了南麻,但是打了六天都毫無進展,最後只能撤退。
  • 蔣委員長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覆滅全過程
    陳毅、粟裕當即決定,首先殲滅該敵於沂水、蘇村地區。決心下定後立即上報中央軍委。野司便率第一、四、八、九縱隊和特縱向東南開進。這時,譚震林副政委率二縱、七縱在南線,三縱、十縱在北線,六縱已插到魯南敵後。輾轉有日,別說「打掉陳毅主力」了,就連華野的一個連隊都沒碰上。   正在湯恩伯無計可施,心煩意亂之時,邀功心切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前來給湯恩伯獻上一計:「陳毅把9個縱隊分成兩個集團,5個縱隊在沂水以西,4個縱隊在沂水以東。
  • 國軍74師25師83師匯合共三萬人直逼我軍,粟、陳攤開地圖會心一笑
    三個師的國民黨士兵集結,佔領了不少高地,直逼解放軍而來。陳毅與粟裕兩人,派遣了兩支縱隊的兵力對三個師的進攻進行了阻擊。戰爭打的非常激烈,國民黨士兵追到了解放軍,更是像不要命了一樣的衝鋒,炮彈更是如同雨點一樣灑落。
  • 解放戰爭,胡璉第18軍的三個主力團,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縱隊建制相當於一個軍的作戰實力,在武器裝備和作戰官兵素質落後於國軍之時,往往採取用優勢兵力圍殲國軍的戰術,在解放戰場上取得了極好的戰術效果,先後殲滅了為數不少的國軍精銳的整編師,其中就包括國軍頭號主力的張靈甫整編74師,但是唯獨對於胡璉第18軍第11師這三個主力團時,使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軍的戰術卻全然沒有任何戰果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揭秘:孟良崮戰役後整74師1.6萬名俘虜的最後去向
    這個殲敵人數中,除了整74師外,還包括敵援軍的損失。事實上,在華野的所有俘虜中,整74師被俘人員約為1.6萬人左右。戰後這些俘虜哪裡去了呢?多數人不知道。其實,他們多數人隨後參加了解放軍。也就是說,整74師具有兩個大的特點,一是戰鬥力強,二是凝聚力強。這兩大特點,也充分體現在這1.6萬名俘虜的身上。據時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的鐘期光上將在回憶錄中披露:在孟良崮戰敗後,竟然還發生74師有下級軍官暗中組織部分戰俘企圖暴動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