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行家託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婦認為,旅行是一種人類的本性,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發現,真正的旅行是一種人生體驗。並告訴人們要「懷著謙卑,不帶成見,敏銳地感受隱藏在風景後的歷史」的心境去旅行。我們雖然不是真正旅行者,只是跟團遊中走馬觀花般圖熱鬧開傻眼的普通遊客,但攜帶這樣的心境旅遊倒也是非常必要的。
初到馬德裡的當天,我們逛了市中心的馬約爾廣場和太陽門廣場後,旅遊車把我們送到了馬德裡皇宮邊上的東方廣場。廣場上有座高聳醒目的菲利普四世騎在馬上雕像,他目注前方,胯下的馬兩隻前蹄騰空躍起。這座雕像的造型,與我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十二月黨人廣場上看到的彼得大帝「青銅騎士」有些類似,但他的氣勢遠遠不如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氣宇軒昂,威武霸氣,身披戰袍,腰佩利劍,胯下的駿馬長嘶欲飛,一派勇往直前的氣勢。而眼前菲利普四世的神態缺少這樣的霸氣。
這也難怪,西班牙帝國到了哈布斯堡王朝菲利普四世任上(1621~1665年),雖然他號稱「地球之王」,但其理政才能平庸,戰事敗績居多;儘管西班牙還有廣大的國土,但已經開始不斷丟失。他在任期間,對外連續多年發動戰爭,造成國家經濟困難,使西班牙的陸地優勢也遭喪失,獨佔美洲的局面被打破,歐洲的屬地被割讓。應該說他是西班牙帝國走向衰落的其中一個責任人。
這裡我要簡單地說一下西班牙歷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
西班牙在中世紀時是多個國家並立。深受西班牙人敬仰的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雙王,於十五世紀未,強強聯合實行王國共治,驅逐了阿拉伯人,建立了統一的西班牙王國。他們支持哥倫布航海探險,發現美洲新大陸,給西班牙增長了財富和國力,並使之逐漸崛起。可是他們逝世後卻找不到適當的西班牙人來繼承,王位按親屬關係歸了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共五任國王:查理五世(1516~1556年)、菲利普二世(1556~1598年)、菲利普三世(1598~1621年)、菲利普四世(1621~1665年)、卡洛斯二世(1665~1700年)。
由於哈布斯堡王室近親結婚的緣故,到了第五任國王卡洛斯二世,他身患多種遺傳病及智障,近乎半白痴,且沒有生育能力,斷了子嗣,遺囑傳位給他的外甥,即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五世,開始了西班牙的波旁王朝。這還導致了一場長達十幾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有人戲謔歐洲旅遊品味的是一盤「宮保雞丁」(王宮、城堡、教堂、廣場等),於我倒蠻配胃口,尤其是王宮與城堡,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其往往代表著一個時代,見證著社會歷史的演變。
極盡奢華的馬德裡皇宮,富麗堂皇、美輪美奐,就是那樣一個亮點,絕對不會韋負你去觀賞。
馬德裡皇宮被稱為歐洲第三大王宮,排在它前的是巴黎凡爾賽宮和維也納美泉宮。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宮殿之一,也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遺蹟。皇宮雖早已不是王室的居所,現改為國家博物館,平時對外實行部分開放,供遊人參觀,但遇到國家重大慶典,宴請外國元首等活動,仍是國王接待國賓的主要場所。
1738年,西班牙第一位波旁王朝的國王菲利普五世,為了重振帝國雄風和顯示皇家氣派,想建造一座全歐洲規模最大、最豪華的皇宮,用以比肩、甚至蓋過他的祖父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但是那時期的西班牙帝國已經衰落了,再加上不斷地對外戰爭使得國庫空虛,儘管把從美洲、非洲等地掠奪來的大量財富填進去,仍然遠遠不夠,建造過程中因沒錢而停了下來,只能不斷地修改圖紙縮小規模,這樣建建停停持續了26年,菲利普五世也去世了,終於在1764年建成。據稱建成的皇宮只有原計劃的四分之一,即使如此也有2700多個房間,可見當時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奢靡腐敗。
我們從東門進入皇宮中庭廣場。寬闊的廣場北面是壯觀的皇宮,南面是典雅的阿爾穆德納皇家聖母大教堂,西面是一排長廊,從長廊的露臺上可以俯瞰馬德裡市區的西部景觀。
皇宮外觀呈正方形結構,白色大理石建築布局對稱,牆面精緻,線條流暢,威嚴而不失美感,典雅而不失莊重,媲美於羅浮宮。在蔚藍色天空的襯託下,顯得格外亮麗。
我們進入皇宮,走過門廊,踏上寬敞的大理石樓梯,迎面就見臺階上方一座石雕坐像,一手執矛,目注前方,頗為威嚴,像是決定建造皇宮的菲利普五世。坐像後面是一簾紅色幔帳,下面掛著一幅西班牙國徽、王冠和騎士勳章的圖案。
我們隨著人群沿著走廊進到一個大廳,寬敞的地上鋪著大地毯,牆上掛著大幅壁毯和油畫,中間正面是一張卡洛斯三世的油畫像,特徵明顯的鷹鼻讓我記住了他。卡洛斯三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中最能幹的國王,對衰退的帝國進行一些改革,作出一些成績,因而受到西班人的愛戴。他是第一位住進皇宮的國王,但也棄不了盡享榮華富貴和侈靡之風的帝王本性。
另一面牆上還有一幅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全家福油畫,極像照片。卡洛斯一世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物,以獨裁者著稱的佛朗哥不知出於什麼想法和原因,1975年逝世後,把他立為西班牙國王。2014年,卡洛斯一世又把王位讓給了兒子,就是畫面最右邊的那位英俊青年,現任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
氣勢如虹的大廳,裝飾精美的穹頂,細節考究的房間,華麗漂亮的地毯,名家大師的油畫,精緻絕倫的壁毯……馬德裡皇宮內部裝璜富麗堂皇、無比奢華、盡顯皇家氣派,令人大開眼界、驚嘆不已。但遺憾的是我們語言、文字不通,導遊也沒有配發給我們中文講解器,皇宮內又不準拍照,只能跟著導遊穿過一間間房間,來不及仔細欣賞,真正如蜻蜓點水匆匆而過。
儘管如此,皇宮中的帝王廳、卡洛斯三世寢宮、宴會廳等,還是給我留有較深的印象。
帝王廳,顧名思義是國王理政的場所。穹頂的巨幅拱頂畫,繡著精美畫圖案的地毯,華麗的威尼斯枝型水晶吊燈,雅致的那不勒斯手工天鵝絨刺繡,御座椅前的羅馬青銅獅像等,陳設之豪華,場面之氣派,絕對不輸歐洲任何一個王室的「金鑾殿」。
卡洛斯三世的寢宮,房頂上有我們熟悉的中國風格的瓷磚浮雕,造型上採用花朶與樹枝葉的圖案,以淡綠色與淡粉色為基調,輔以金色鑲邊,給人有一種東方的溫馨柔和之美。
宴會廳豪華氣派,是用來舉行官方正式宴會的地方,可以同時接待145人用餐,現在仍然保持著阿方索十二世時期的裝飾舊貌。宴會廳周邊有幾隻中國瓷器大花瓶作裝飾。牆上有大幅的布魯塞爾壁毯。天花板上繪有哥倫布向費爾南和伊莎貝爾雙王獻上地球的壁畫,其意自然是讚頌和炫耀西班牙帝國發現新大陸的盛世壯舉。
皇宮內還珍藏著斯特拉迪瓦裡家族製作的五把小提琴,被認為是世界上頂級的小提琴,價值不菲。可在我外行人看來,它與普通的小提琴相似,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我們走馬觀花地在皇宮逛了一個多小時,其實只觀賞了十幾個房間,在2700個房間中只佔極小的一角,已經是大開眼界,也被其無比奢華的程度所震驚了。當然,我們在感受其奢華而精美的歷史遺蹟同時,更應該體悟智慧的勞動人民所創造的藝術精品,在歷史長河中閃耀的光彩。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