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萬聖節被國人接受程度相對較低的三個原因

2020-12-13 百家號

近日,一段大叔辱罵萬聖節驚悚裝女孩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視頻顯示,10月31日晚,在青島地鐵2號線上,一中年大叔因看不慣地鐵裡兩名打扮怪異過萬聖節的女孩(事實是其中有一名是男孩),大罵對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國人的恥辱。」

大叔辱罵萬聖節驚悚妝女孩這事,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由於文化衝突導致的,在我看來,這不是主要原因,聖誕節和情人節一樣是外來的洋節,說到文化衝突,這兩個節一樣有衝突,但是人們對這兩個節日包容的程度高多了,接受程度也高多了,因此,大叔辱罵萬聖節驚悚妝女孩的原因是萬聖節被國人接受的程度相對較低,與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萬聖節被國人接受程度相較低是因為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相對處於劣勢。

天時

這裡所謂的天時是指萬聖節的時間,萬聖節的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最為熱鬧)。一個洋節要想比較容易的被國人接受,就要在時間上「沾」一點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的光,利用國人過傳統節日的好心情包容和接納洋節,比如聖誕節,聖誕節的時間離新年元旦比較近,是「沾」了元旦的光,臨近新年,基於喜慶的傳統和人們對未來的期望,人們的心情普遍會越來越好,在這個過程中加進一個聖誕節,營造了越來越濃的新年節日氣氛,對人們的心情起的是正向的助推作用,這樣的節日,國人當然易於接受。情人節能被國人包容也是這個原因,情人節離春節比較近,是「沾」了春節的光。

反觀萬聖節,萬聖節的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這個時間真的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離它最近的一個節是國慶節,也有一個月的時間間隔,國慶節的節日氣氛根本覆蓋不到萬聖節,況且對於國慶節,人們的心情是這樣的,「過完國慶節就意味著全年的最後一個節過完了,再過節就只能過明年的節啦」,人們過完國慶節後,情緒不說越來越低落吧,至少不會越來越興奮,人們在這樣的心境下,人們對萬聖節就不容易接受。

地利

聖誕節的裝飾品是聖誕樹,彩燈,雪花貼紙(貼在商店玻璃上的)還有在國人看來象徵喜慶的紅帽子,穿著紅色衣服的聖誕老人......情人節的用品是鮮花、巧克力,這些裝飾品和用品,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給人營造的是溫馨,喜慶,溫暖的氛圍,帶給人們的是愉悅的感覺,這些裝飾品和用品可以出現在任何公共場合,人們都不會反感,這樣的節日人們當然容易包容和接受。然而,萬聖節的裝飾品則不同,都是看了讓人心慌慌的「妖魔鬼怪」,特別是晚上,由於裝飾品的原因,人們對萬聖節也不容易接受

人和

所謂人和,就是某個洋節能讓人們從中獲益,人們才會包容和接受這個洋節。從商家的角度來看,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都是一樣的,都可以製造話題進行營銷;站在過萬聖節者角度來看,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也都一樣的,都能獲得快樂;站在旁觀角度來看,情況就不一樣了,聖誕節,情人節帶給他們的是溫馨,喜慶,快樂,萬聖節無法給旁觀者帶來溫馨,喜慶,快樂,因為過萬聖節的人總是少數,大部分人對萬聖節是不容易接受的。國人總是喜歡過喜慶類的節日,連我們自已的鬼節「中元節」也沒有流行開來,與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萬聖節在我們國家不是太流行,但是和我們的自已的鬼節「中元節」相,已經相當不錯了。

相關焦點

  • 評論:萬聖節進入國人生活意味什麼
    以往,這一在西方一些國家流傳已久的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只是聽說,但在今年,它在我國很多城市登堂入室,中國的年輕人也過起了萬聖節,他們在微信朋友圈裡,紛紛曬出自己與平時大異其趣的扮鬼怪相,網上出現了各種過節攻略。  萬聖節的出現,自然也引起了國內輿論的關注,有人將其斥為「崇洋媚外」,也有專家認為這種對洋節的追捧是因為國人缺乏文化自信。
  • 你過聖誕節了嗎?一個外國宗教節日,國人為何如此熱衷湊熱鬧
    然後我耐心地跟女兒解釋了聖誕節的由來,說這個不是我們的節日,可是當說到我們不要過聖誕節時,她已經滿臉不開心掛臉上了,然後再跟她介紹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時,她直接不願意再聽我講下去,事後,我一直在沉思這個問題,為何一個外國節日在我們國家會這麼火,當然,對一個三歲多的小孩子來說,說明不了任何問題,但實際上,我們很大一部分成年人也都在過聖誕節
  • 莫帶著文化焦慮看待萬聖節的價值
    可問題在於,即便是在反覆爭執的情況下,人們也依然在過著萬聖節。就跟爭議該不該過聖誕節一樣,其實在這些西方傳統節日漸趨「中國化」的背後,是文化的交融以及社會心態的變化。也就是說,看待萬聖節,不能僅僅以「缺乏文化自信」來簡單定性。  事實上,站在專家的角度,會認為萬聖節所傳遞的文化,對小孩子的身心成長有負面影響,這種立場是能夠理解的。
  • 萬聖節隨想:外國鬼來中國過節,商家大賺特賺,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萬聖節作為「洋節」中的一員,萬聖節近些年在國內大火特火,僅次於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之下,中國的鬼節就好像浸溼了的火藥,有一顆想炸的心,卻沒有炸起來的能力,如果真的有鬼怪一說,不知道中國的鬼看到外國鬼在自己的土地上大肆慶祝會有怎樣的思想感受
  • 中國人不應過萬聖節?理性分析如何對待傳統節日和洋節
    >每個國家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比如中國的「春節」、「端午節」、「國慶節」,緬甸的「潑水節」,還有美國的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世界和思想的「日新月異」。而發展傳承千年的傳統節日,或者再往大一點說就是文化風俗,某種程度上代表的就是過去、舊時代文化,積澱千百年的文化傳統,發展至今日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也沒有加入現代化的元素在其中,導致其本身的內容跟不上現代青年的思想更新。
  • 萬聖節觀影有術 驚悚片《絕命島》上演黑色幽默
    萬聖節觀影有術 驚悚片《絕命島》上演黑色幽默   就像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傳統節日已廣被國人接受一般,同樣來自西方的萬聖節也逐漸成為內地年輕人新寵,大受歡迎。
  • 萬聖節來襲,中國民間傳統「鬼節」是西方的萬聖節嗎?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西方歷史文化逐漸與中國交融,各種傳統文化和節日也逐步被國人接受。比如聖誕節、復活節、愚人節、情人節等等。萬聖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準確時間應該是每年的11月1日,但是在節日的前一夜是最熱鬧時刻,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遊街或者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禮物。據說,這一刻,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人群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
  • 萬聖節與聖誕節——相似的套路,不同的結局
    因此,萬聖節和聖誕節,其本來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很不同:萬聖節屢遭批評,聖誕節卻是每個基督教派所共尊的(東正教雖然日期不同,但是同樣看重聖誕節)。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差別,第一是二者開始的時間不同。萬聖節開始的時間是早於聖誕節的,是在基督教成為主流宗教之前,因此所能產生的影響力自然大打折扣。
  • 萬聖節為什麼會在日本如此盛行?
    萬聖節現在已經成為日本的慣例節日,那麼萬聖節在日本這麼受關注的契機是什麼呢?還有,為什麼萬聖節在日本會變成了如此受歡迎的節日呢?一起來探討下原因!本來就喜歡迪士尼樂園的日本人,因為萬聖節活動十分火爆,對於萬聖節的規模和認知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慢慢演變成秋天的例行活動。現在成為了9月上旬就開始的盛大活動之一。世界處於日益全球化的進程中,社會也變得越來越重視英語的能力。
  • 培訓機構帶孩子慶祝萬聖節,學生家長怒斥:崇洋媚外,敗掉正能量
    每年的11月1日是萬聖節,這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萬聖節的前夜則是最熱鬧的時刻,很多小朋友會打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然後逐家逐戶去敲門,向家裡的主人要糖果,不然就會進門搗蛋。這個節日現在也被國人慢慢接受,還會舉辦慶祝活動。
  • 聖誕節在中國其實就是另一個兒童節或情人節或購物節!
    在中國,聖誕節幾乎和宗教無關,絕大多數國人都不了解西方的聖誕節文化,也不會去教堂的!在我看來,根據家庭組成不同,大家更多的是把它過成了一個兒童節或情人節或購物節!小孩特別小(學前兒童)的時候,還弄個什麼襪子之類的裝裝禮物,等小孩大一些,反正他也知道沒有聖誕老人了,基本爸爸媽媽都是直接買個禮物送給小孩,直接說是聖誕節禮物。然後找同學一起或全家一起聚個餐,慶祝一下!大多城市家庭大概也就如此,農村家庭大多估計也就直接把聖誕節忽略了!情人節:對於已婚未育或者熱戀的人來說,聖誕節更像是情人節一樣。
  • 琳琅滿目的美國節日,留學的你知道幾個?優弗留學分享
    琳琅滿目的美國節日,留學的你知道幾個?優弗留學分享。這幾天,相信大家和身邊的人都感受到了聖誕節的喜慶,聖誕節是美國最為盛大的節日,而在聖誕節之外,你還是值得美國有哪些節日呢?美國的節日眾多,不過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就是新年、情人節、復活節、獨立日、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美國的元旦新年和聖誕節相比,過得有些悄無聲息。這可能是因為新年緊在聖誕節之後的緣故,不過和新年的冷清相比,美國在2月14日的情人節就要熱鬧很多了。
  • 要出發:2016萬聖節周邊遊趨勢報告
    近年來,各式「西洋節」越來越受到國人的歡迎: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和不斷加大的都市生活壓力,促使著人們尋求更多可以放鬆自己的時機。
  • 萬聖節外國人都在吃什麼?感覺國人過了一個假的節日
    感覺國人過了一個假的節日馬上一年一度的萬聖節要到了,大街小巷的有可以感受過節一樣的氣氛了,其實萬聖節是西方的節日,並不是屬於我們的,但是近幾年,隨著世界文化的交融與貫通,這萬聖節也是漸漸的傳到了我們的身邊,不知道節日的含義,我們就是跟著文化的潮流湊湊熱鬧。
  • 中國人為什麼過聖誕節?原因有四點,看完長知識了
    但話又說回來,在中國,絕大多數的人並不信基督,也不知道耶穌是什麼人,但對於這樣的節日的關注卻有增無減,這個熱鬧的程度,光看朋友圈就可以知道這個節日受到國人關注的程度。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在中國,我們真正的聖人的誕辰,即孔子的誕辰,卻沒有受到如此的關注呢?
  • 萬聖節未至 武漢西餐廳提前半月搶商機
    萬聖節未至 武漢西餐廳提前半月搶商機2007-10-23 8:54:39 萬聖節未至,市內不少西餐廳已提前半月預熱市場,開搶商機。  本月15日開始,託斯卡娜義大利餐廳啟動萬聖節營銷活動,整個營銷活動持續至萬聖節當天。
  • 中國七夕節VS西方情人節!為何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
    為何說中國七夕節氣氛不如西方情人節?8月25日就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或者說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之間矢志不渝愛情的「中國情人節」,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著其特殊的含義。然被取代的節日不僅僅只有如此,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愚人節等等都相繼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被淡忘。現在我國的年輕人都開始過洋節,其實大部分人都全然不知聖誕節,萬聖節等,復活節……等等洋節的含義,偏偏要跟隨他人去過這些節日。
  • 萬聖節和中國鬼節有什麼區別,萬聖狂歡之夜的禁忌別傻傻的不知道
    前言雖然萬聖節剛剛過去,但不可否認今年的萬聖節真的和往年一樣,繼續讓人不清楚萬聖節是什麼。而西方關於萬聖節的說法也很多,具體的由來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本來和鬼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如今為何萬聖節非要扮成鬼怪的模樣,成為了人扮鬼的狂歡節不得不提的就是糖果商家想出來的妙招。關於萬聖節的傳說流傳很多,和中國的十二生肖一樣,都是源自民間的傳統節日,特別是歐洲各個國家對於萬聖節的定義也不同,不得不說糖果商這次又贏了,自白色情人節之後,萬聖節也成為糖果商的樂土。
  • 聖誕節vs萬聖節,一字之差卻有神鬼之別
    聖誕節在世俗社會也被廣泛接受,通常是互贈禮物,聖誕賀卡作為禮物在歐美地區較為流行,以聖誕老人、聖誕樹來增添節日氣氛。 萬聖節的象徵除了海量糖果、cosplay各種奇裝異服以外,還有南瓜燈。 南瓜燈的名字是「傑克燈籠」,傑剋死後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徜徉。在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而古老的蘿蔔燈經演變則是南瓜燈。
  • 萬聖節在中國遇冷!為何「洋節日」現況窘迫?
    前兩年,萬聖節在中國的熱度一直很高,尤其是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力更是巨大,程度絲毫不亞於聖誕節。但是,今年的萬聖節來臨之際,我們似乎完全感受不到萬聖節來臨前的預熱氛圍。萬聖節要涼了?西方節日之所以興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源於以前西方的強大。人的心中總有一種崇拜強者的思維,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所謂的「崇洋媚外」,這種思想甚至幾十年間在人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崇拜強者的思維以致於衍生到崇拜強者的文化,這個觀點在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在中國興起中表現的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