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隨想:外國鬼來中國過節,商家大賺特賺,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2020-12-15 BOB影視剪輯

導語:#萬聖節來了#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十一月的來臨不僅帶來了「砍手節」,萬聖節也如期而至,年輕人和孩子們開始為了如何裝扮而傷腦筋,商家們苦思冥想策劃營銷活動,在名義上,萬聖節只是一個外國的鬼節,但是活人此時顯然比鬼更高興。

▲萬聖節

作為「洋節」中的一員,萬聖節近些年在國內大火特火,僅次於聖誕節和情人節,相比之下,中國的鬼節就好像浸溼了的火藥,有一顆想炸的心,卻沒有炸起來的能力,如果真的有鬼怪一說,不知道中國的鬼看到外國鬼在自己的土地上大肆慶祝會有怎樣的思想感受,大概和莊稼人看著別人家的鴨子在自己家田裡糟蹋秧苗差不多。

那麼萬聖節是如何在中國興起的呢?既然是鬼節為什麼叫「萬聖」?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我國傳統文化和節日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變「味兒」的萬聖節

▲慶祝聖人舉行的彌撒儀式

萬聖節在形成之初與現在的萬聖節有著本質的區別,最早是為了慶祝在天的全體聖人,而現在卻變成了妖魔鬼怪的節日。關於萬聖節的起源有三種較為流傳的版本:

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歐洲,基督教將11月1日定為「聖徒之日」,但是在公元前500年,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凱爾特人將此節日前移一天,並形成了在節日當天熄滅爐火蠟燭、扮作鬼怪嚇走死人的魂靈的習俗。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祀——德魯伊德舉行的一個讚美秋天的節日,時間上從10月31日午夜到11月1日,持續一整天。他們認為在31日的晚上,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當年死去的鬼魂召集到一起,惡鬼將受到成為牲畜的懲罰。古羅馬人在11月1日會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人們這一天會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

▲波莫娜也是果樹之神,所以要吃蘋果

可見這個節日原本是莊重嚴肅的,但是在歐洲,人們慢慢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耍、嚇唬他人的一個機會,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這一天開始狂歡,再加上商業利益的驅使,萬聖節也就變成了現在這種偏向狂歡節概念的存在了。

外國的鬼怪為何會在中國過節

萬聖節本來是西方的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這一節日逐漸走進了亞洲的地界,而且有越走越好的趨勢,大有反客為主的樣子。究其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一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西方文化衝擊。一大批西方文化湧入我國,在豐富了國人思想見識的同時,也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了強力的衝擊,對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現在火熱的情人節、聖誕節都受益於此。

▲在中國同樣火熱的聖誕節

二是傳統節日的衰退。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仁義道德、順應自然、行善除惡等,注重人的自我修養和道德基準,在這種環境下形成出現的各個傳統節日自然或多或少具備這些特點,我們不能說它是不好的,相反,它是幾千年來華夏子孫的智慧結晶,但是在當下,它的宣揚與推廣卻存在局限性。

當前社會現狀下,各種文化的交匯融合讓新時代新一輩的年輕人在思想上與以前大不相同,在高壓力和泛娛樂時代的影響下,人們更易於接受歡快輕鬆的事物,萬聖節這種狂歡性質的節日十分對當下年輕人的口味,具備正式、莊重、嚴肅等特性的傳統節日只能慢慢的淡出視線。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

三是商業運作的推波助瀾。不同於中國傳統鬼節祭祀的習俗,商家們在萬聖節能夠售賣的產品和舉行的活動要寬泛得多,從服裝到飾品、從餐飲到娛樂、從實體到線上,各行各業都能湊個熱鬧,大賺一筆,相對的,商家們越是在這一天活躍,這一天的影響力和普及度也就越高,兩者呈良性循環上升。

近幾年來,這個西方的鬼節在我國越來越受歡迎,甚至很多兒童教育機構和學校都會在這一天舉行化妝舞會等相關活動,於是西方的鬼怪在這一天,紛紛來到中國的土地上歡慶屬於他們的節日。

▲前兩年很火的小朋友

我國傳統節日該何去何從

隨著洋節的興起,我國傳統節日漸漸被冷落,國家也針對此情況作了相應調整,比如增設了清明節假期、端午節假期等等,用這種方式讓傳統節日煥發新的活力,但是顯然,這種方式取得的成果還是有限,要想真正意義上提升傳統節日的影響力,趕超洋節現有規模,應該從多個方向進行調整和努力。

第一方面,我們不反對過洋節,但是更提倡過屬於華夏子孫的傳統節日。在傳統節日來臨的時候,也要相應地進行各方面的媒體宣傳和相關活動舉辦,尤其是在教育機構中,作為直接栽培祖國花朵的存在,在教育及思想上,要從小抓起。

▲我國神鬼傳說中的鐘馗

第二方面,在過洋節的同時,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萬聖節,要進行裝扮活動的話,可以裝扮成道士啊、孫悟空啊、鍾馗啊等十分具備我國特色的神話人物或鬼神,慢慢地將洋節過成本土節日。

第三方面,要緊跟時代腳步,響應時代號召,做出適當調整。找到傳統節日中適合的點來進行推廣普及,商家也能從中借力互相前進,拿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寒衣節來說,祭祀的部分是嚴肅莊重的,但是可以賦予它新的意義,比如在這一天要強調感恩父母,給父母買棉衣啊等等。

▲感恩父母

結語:傳統節日重新煥發活力的道路還很長,洋節的興起有他們自身無可替代的優勢,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還有哪些比較好的建議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萬聖節來了,你應該了解的3件事,最後1件中國人必須知道並銘記
    #萬聖節來了#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三、中國三大「鬼節」作為炎黃子孫,在快樂愉悅的過萬聖節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我們華夏文化的傳統節日,在我國,有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懷緬先人,它們體現的,是我國傳統的孝道與感恩之情,隨著洋節的湧入和西方文化的衝擊,我國傳統節日日趨衰落,比如前文提到的「上巳節」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只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還有著過上巳節的習慣。
  • 萬聖節來了,你應該了解的3件事,最後1件中國人必須知道並銘記
    #萬聖節來了#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三、中國三大「鬼節」作為炎黃子孫,在快樂愉悅的過萬聖節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我們華夏文化的傳統節日,在我國,有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另有一說「四大鬼節」,第四個是上巳節,上巳節也有祭祀的習俗)
  • 洋節日在中國幼兒園生根發芽?萬聖節爭相模仿,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今天談論的這個問題似乎是老生常談,每年都談,但似乎討論的熱情也沒能阻擋洋節日在中國大地競相模仿,這不,萬聖節又來了,「幼兒園真的是逢洋節必過,就連國外的'鬼節'也不放過。小朋友們熱鬧一下就算了,還要家長陪著一起鬧騰。」合肥的一位家長抱怨道。
  • 幼兒園熱衷萬聖節 商家偷笑家長很糾結
    揚子晚報記者聯繫這位發帖家長得知,他的孩子在南京城東苜蓿園大街附近一家幼兒園上學,該園最近幾年基本上逢節必過,除了國家法定假日外,中國傳統的端午、中秋、重陽,外國的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基本一個不落。問題是,每年的節日活動都要求孩子家長準備好各種道具來布置教室環境,烘託節日氣氛,「每次節日一過,這些布置的道具就扔掉了,第二年再買,這不是明擺著折騰和浪費嗎?」
  • 萬聖節來了!妖魔鬼怪橫行,快快happy起來
    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人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其實,真正的萬聖節是從10月31日開始的。這天晚上,小孩們會裝扮成各種鬼怪逐戶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搗蛋。
  • 萬聖節:淺談節日營銷重要性
    明晚就是萬聖節之夜了,有沒有想好去哪裡玩呢?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源自古代不列顛凱爾特民族的節慶習俗,為了避免惡靈幹擾,凱爾特人以食物祭拜祖靈,以祈求平安度過嚴冬,在萬聖節前夜,孩子們會穿上化妝服、帶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 為何國內商家不願推萬聖節
    今天是萬聖節,啥是萬聖節大星本來不知道,遂百度了解一下:萬聖節,西方節日,大星看了半天也沒看懂到底是為何而來,既然是西方節日那麼在國內肯定會演變為商家活動日。恰好今年的小光棍節,當然現在基本不叫光棍節了,姑且叫之,趕上萬聖節的活動,各大商場鬥推出了促銷活動。但是,大星去了長沙的喜盈門商場觀察,恰逢周日的萬聖節竟然真的沒什麼人,可能和長沙天氣冷有一些關係吧。除了不可避免的天氣因素外,究竟為什麼商家對萬聖節的推廣不怎麼上心呢。
  • 古代中國也有「萬聖節」?揭秘人類要給鬼「過節」的真相
    世界上有很多給鬼過的節日,例如在基督教地區,人們會過萬聖節;在中國,人們會過中元節,也就是我們民間俗稱的「鬼節」,同時,在世界上很多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當中,都出現了類似的給「鬼神」過的節日。眾所周知,」鬼神「是一個虛構的概念,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是不存在的。
  • 商家打"鬼"主意整人道具暢銷 專家:應考慮節日歷史意義
    原標題:商家打「鬼」主意 整人道具暢銷   萬聖節將至,周邊產品叢生,記者注意到,其中多為故意製造驚悚效果的物品,「三無」產品也混雜其中,用網友的話說真是「嚇死寶寶了」。對此專家學者表示,過節不應只圖一時樂趣。   北京晨報記者發現,不論是大商場還是小商品批發市場,總能看到各種黑色、橙色的萬聖節主色調產品。
  • 萬聖節:淺談節日營銷重要性
    明晚就是萬聖節之夜了,有沒有想好去哪裡玩呢?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源自古代不列顛凱爾特民族的節慶習俗,為了避免惡靈幹擾,凱爾特人以食物祭拜祖靈,以祈求平安度過嚴冬,在萬聖節前夜,孩子們會穿上化妝服、帶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 中國人為什麼過不動傳統節日了?我們當反思什麼?【洋節vs傳統節日】
    一切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節日的由來。 人類社會流傳下來的節日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民俗事象。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積澱著這個民族的風俗生活傳承和演化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發展,節日風俗也會不斷變異。
  • 古代中國也有「萬聖節」?揭秘人類要給鬼「過節」的真相
    世界上有很多給鬼過的節日,例如在基督教地區,人們會過萬聖節;在中國,人們會過中元節,也就是我們民間俗稱的「鬼節」,同時,在世界上很多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當中,都出現了類似的給「鬼神」過的節日。眾所周知,」鬼神「是一個虛構的概念,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是不存在的。
  • 中國人為什麼過不動傳統節日了?我們當反思什麼?【洋節vs傳統節日】
    01 中國人為何過不起傳統節日了? 一切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節日的由來。 也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互相交融碰撞,產生的融合以及創新也更多。不同的節日經常會隨著不同的地域和不同家庭文化的理解不同,有不一樣的過節形式。 比如過元宵節,先不論在不同朝代賦予其不同的過節意義和活動內容,單就民俗方面的過節形式就能讓人眼花繚亂。
  • 萬聖節在中國遇冷!為何「洋節日」現況窘迫?
    而在寒衣節過後沒幾天,馬上到來的就是西方的鬼節——萬聖節。那麼,什麼是萬聖節呢?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一反常態的是前幾年很火熱的萬聖節元素市場今年卻非常的冷清,眾多商家表示:市場需求量很小,大家似乎對萬聖節的熱情度不高,所以就不怎麼進貨了。據商家反映,與之相反的是本土節日的熱度爆棚,前段日子的國慶國旗賣到斷貨,大家的購買熱情持續不減。
  • 為什麼越來越多國人選擇過洋節,而忽視了中國傳統節日?你造嗎
    近年來,國內對洋節的追求趨之若鶩,什麼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在某些國人的眼中,幾乎可媲美於中國最傳統的春節和中秋節了。而對於中國其他的一些傳統節日,例如下元節之類,除了老輩外,許多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節日的日期,更何況過節慶祝呢!就拿聖誕節來說,當下不少年輕人都喜歡過平安夜、聖誕節,知曉這天是耶穌的誕辰,有聖誕老人,有漂亮的禮物。
  • 傳統節日為何不如感恩節、聖誕節火,都是有原因的!
    雖然那原本是歪果仁的雙11,但中國商家並不會放棄每一個引誘你買東西、還讓你覺得自己賺到了的商機啊!對了,還有上個月的萬聖節,的第二天。刷牙順便刷朋友圈的時候你大概呆住了——基本就是cosplay大會的街拍大全,從花仙子到鋼鐵俠,還有插著獠牙的血盆大口,以及幾乎把外框畫到嘴角的殭屍黑眼圈。就算連蒙帶猜,你也很難辨認出照片裡張牙舞爪的是坐你隔壁桌的Rebecca,還是欠過你很多錢的小王。
  • 過萬聖節崇洋媚外?國內學者:這是缺乏文化自信
    近日,西方傳統的「萬聖節」著實在國內受到一番熱捧:網上出現各種過節攻略、年輕人乃至孩子興致勃勃購買南瓜燈等過節物品……而對於這些現象,有人稱之為「崇洋媚外」。文化學者胡野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能簡單做出這個判斷。
  • 幼兒園熱衷過國外「鬼節」 萬聖節道具熱銷,家長苦惱
    揚子晚報記者聯繫這位發帖家長得知,他的孩子在南京城東苜蓿園大街附近一家幼兒園上學,該園最近幾年基本上逢節必過,除了國家法定假日外,中國傳統的端午、中秋、重陽,外國的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基本一個不落。
  • 又到萬聖節,你會過嗎?
    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人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其實,真正的萬聖節是從10月31日開始的。這天晚上,小孩們會裝扮成各種鬼怪逐戶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搗蛋。
  • 中國人到底要不要過萬聖節?是崇洋媚外?還是堅持傳統節日?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