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雖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霸氣的名字——「白龍江」。
溪北是甘肅的「賽赤寺」,南岸屬四川的若爾蓋縣,有個更有名的「郎木寺」。
兩個藏傳佛教的寺廟,就在這裡隔「江」相望,所謂「江」,也就是一步之遙。
如今,郎木寺處在四川、甘肅交界處,自古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聖地,是塊極其神聖之地。
藏傳佛教興起後,在這建寺已千年,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
而且,在四川達倉郎木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木」。
郎木,原來居住在山上洞穴,那是聖地中的聖地,洞內地下湧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白龍江的源頭。
郎木寺,分為兩部分,一個為四川達倉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爾底寺」。
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峽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於四川郎木寺這邊。
另一個是甘肅寺院,叫賽赤寺,通往天葬臺,兩個寺院隔小溪相互守望。
儘管郎木寺名氣與日俱增,不過目前仍然是一個安靜而風格獨特的小鎮。
一條小溪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清真寺各據一方。
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郎木寺,藏傳佛教寺院,建於1748年,創始人是第一任的赤哇嘉參格桑。
赤哇嘉參格桑,11歲受戒出家,27歲前往拉薩學法,投拜名師潛心學法,成為一位出類拔萃的藏傳佛教大學者。
赤哇嘉參格桑,年屆55歲時,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間他廣弘講法。
公元1747年,年屆70歲赤哇嘉參格桑,經第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允準,返回故裡弘揚佛法,創建這座郎木寺。
郎木寺,處地空靈、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唐僧帽。
郎木寺,寺東紅色砂礫巖壁高峙,寺西石峰挺拔、嶙峋嵯峨、山勢高峻。
金碧輝煌寺院建築和錯落有致塔板民居,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古柏蒼松間。
「郎木」,藏語是「仙女」之意,因寺院後山洞中有石巖酷似亭亭玉立的仙女,民間傳說這就是仙女所幻化,故名曰。
寺後林蔭深處有一虎穴,藏語「德合倉」,故該寺名可譯為「虎穴中的仙女」。
郎木寺,早年曾盛極一時,1969年文革時被毀,現在得以逐年恢復盛景。
郎木寺,這是世間最後一處沒有喧囂的地方,也是靈魂深處最純淨樂土。
郎木寺,這有令人敬畏的神靈,也有令人震撼的信仰,佛祖與神仙同在。
這裡是郎木寺,一個遠離俗世塵囂的世界,一個近乎於世外桃源的地方。
郎木寺,贏得了許多個讚譽的名號:「東方小瑞士」、「詩意棲居」、「中國魅力小鎮」、「梵天淨土」、「世外桃源」……
但在很多人看來,郎木寺的景色,其實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美的無語。
風景不單美,更多了幾許禪意和空靈,置身其中,多了幾許平靜和虔誠。
燦爛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雲,是郎木寺的標配,再加上流光溢彩、金光燦爛的廟宇,遠處的高山、森林,都讓這裡如畫般讓人迷戀……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