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溧水城市總體定位,從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探索特大城市郊區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要充分認識區域協調發展的趨勢性
當前區域協調發展呈現「三大新趨勢」:
一是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
二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區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速,高端資源用腳投票更加明顯。
三是南京發展勢頭得到總書記點讚,隨著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未來必將吸引更多產業、人才、資本流入。
要準確把握優化空間布局的戰略性
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城市發展戰略載體;
充分發揮1+1>2的協同效應,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抓住區域發展重大機遇,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推動全區空間布局優化。
要推動形成全域協調發展的整體性
在整體區域功能布局中,各片區戰略定位要放在更廣的維度下來考量,綜合反覆論證研究,決定實施「東西拓展、南控北進、中部優化、城鄉融合」的差異化區域發展戰略。
東拓,推動高鐵智慧城轉入全面建設階段,以國際一流標準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實現高鐵智慧城、農高區、永陽街道、東屏街道等區域聯動發展。
西展,推動中心城區向西延展,推動洪藍街道與中心城區融合發展,以新城新區標準展開石湫科教城全新布局,全面增強「西」引力。
南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支持和鳳鎮、晶橋鎮打造百億級專業化特色強鎮,發展特色健康文旅產業,打造特色田園鄉村。
北進,以空港國際城為核心區,更深層次融入南京主城,強化大空港片區概念,全面開啟大空港時代,建設以新市民為主的空港國際城。
中優,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老城區有機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增強城市文化核心競爭力,打造美好生活示範區。
要加快實現城市空間變革的歷史性
空港國際城,要緊扣高能級平臺、高質量產業、高品質生活「三大目標」。立足「南京的空港、江蘇的空港」格局站位,系統謀劃各項工作,充分發揮重大功能平臺作用,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會展經濟、跨境貿易、總部經濟等高端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符合國際化、現代化、人文化需要的城市治理體系,建設國際一流的空港國際城。
高鐵智慧城,要做足生態化、一體化、智慧化「三篇文章」。生態化要體現在,構建藍綠交織、水城共融、集約緊湊、綠色低碳的生態城市布局,築景成勢、營城興業;一體化要體現在,依託寧杭特別合作試驗區建設,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先行示範區;智慧化要體現在,借鑑「雄安標準」,建設引領未來的智慧標杆城市,主攻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總部經濟等高端產業。
石湫科教城,要放大高校、文化、區位「三大優勢」。要加強城市治理工作,提升服務高校水平,提高對大學生人口的吸附力;要發揮高校、影視基地等平臺優勢,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文化創意、臨空經濟、工業設計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提高新興產業承載力;要全面審視空間規劃布局,彰顯文化特質,提升區域輻射集聚力。
要鮮明體現統籌遠近發展的負責性
規劃理念: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跳出「一城一域」思維,科學確定總體規模、空間布局、公共服務配套等。
產業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找準城市功能定位和具體細分產業,強化「畝產論英雄」,做到綠色發展不留遺憾。
人口導入:針對產業人群、大學生人群、休閒度假人群、外籍人群等各類人群,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深入研究集聚路徑,加快壯大人口規模。
組織協調推進:加快構建工作調度機制、市場運作機制、投入產出平衡機制、片區滾動開發機制等系統推進機制。
招商引資:不等不靠,善於憑藉「一張規劃圖」帶來「一批好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道路開工建設,推動南外仙林分校、蘇州外國語學校等重點項目建成使用。
核心區建設:抓緊啟動高鐵智慧城核心區景觀和展示中心建設,系統提升片區整體價值。
先行先試:鼓勵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自貿區聯動創新、園區運營等方面,大膽闖、大膽試。
原標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