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菲律賓人是用微笑和好脾氣行走世界的,但微笑和好脾氣用的不是地方,也是會引起國際糾紛的。當香港遊客在菲律賓遭劫持、臺灣漁民被菲律賓公務船掃射身亡時,菲律賓公務人員還笑眯眯地面對公眾就不太合適了。畢竟,別人的悲劇與你有著直接的關係。菲律賓人究竟有著怎樣特殊的性格呢?
1慵懶和休閒
菲律賓人非常慵懶,很多人工作3個月,就要休息3個月,和家人團聚。
菲律賓的法律規定僱傭員工6個月以上就視為長期僱用,所以百貨公司的合同都是6個月,不再續籤合同。哪怕中斷1天,回來都不算連續。這是老闆的狡猾,也符合菲律賓人慵懶的習慣,工作半年,休息一下,再找工作。
菲律賓人是最善於休閒的民族,節假日舉世無雙,不完全舉例如下:每個城市都有成立日,國家有獨立日(以前還曾有兩個獨立日),還有Holy Week,還有持續兩周的聖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的齋月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英雄們的生日也是節日,還有一個涵蓋所有英雄的Heroes Day,EDSA人民權利日,有時情人節也是節日,最讓人感到一頭霧水的是,八打雁是最後一個淪陷到日本手中的省份,菲律賓人還專門設立了淪陷日,此外還有死人節。
2家庭關係牢固
菲律賓人非常重視家庭觀念。如果自己家族中一個人有困難,所有表兄、堂兄、表姐、表妹都會伸出援手。所有在外打工的菲律賓人,都不僅僅為了自己的直系親屬,而是為了很多遠房親戚賺錢。如果家族中有人遇到困難,能吃上飯的人不給他飯吃,那麼整個家族就會拋棄這個能吃上飯的人,被家族拋棄的人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這種家庭觀念也導致了親情被懶漢利用,在家中坐吃山空,別的親戚還得幫忙。
菲律賓人生孩子很多,每個家庭都有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孩子,還有的人有好幾個老婆,每個老婆好幾個孩子,所以經濟增長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長。如此一來,家族就非常龐大。家族大的人選舉上就佔很大便宜,但是,投票者也希望當選者投桃報李,所以官員當選後只能對親屬的非法漁利行為視而不見,導致政府腐敗。這就是為什麼菲律賓的政府一再更迭,可是腐敗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的原因。例如前總統埃斯特拉達,自己購置了好多房產,老宅也從一幢房產變成了一個街區,並且還向別人表現自己很富有,結果不僅房產被查出問題,還發現他有7個老婆,每個老婆都有單獨的豪華洋房。
3不知痛苦為何物
菲律賓人似乎從來不知道憂愁痛苦為何物。再大的困難,在親屬的幫助下都能克服,至少有所化解,再悲慘的事,他們也笑得出來。
菲律賓人的樂天,還表現在每次的政治聚會上,政治聚會都不是很嚴肅,而是非常社交化、娛樂化、商業化。在雅典耀大學的耶穌會教堂曾舉辦過集會,主旨是把總統趕下臺,但是除了前排就座的人之外,其他人大多不是這個心態,他們見面後互相擁抱、親吻致意(發出mwa的聲音),有的人穿最時尚的衣服和皮鞋,佩戴最高檔的首飾和手錶,然後在後邊聊天吹牛,講山海經。在鬧市區的集會更是讓商人樂翻了天,各種小吃,從爆米花到炸雞翅,從春卷到魚丸,從可樂到冰紅茶,從有宣傳文字「調整一下貪心」的「文化衫」到遮陽帽,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有的人一時「義憤填膺」,或者為了紀念,買回「文化衫」後,才發現價格比正常的T恤衫貴很多——商人總是希望利益最大化,他們才不會「調整一下貪心」呢。大家到一起,有經驗的人便會向後輩吹噓自己在EDSA I和EDSA II上的見聞和經歷,讓後輩大開眼界,並對前輩倍加尊重。
菲律賓沒有長性,再怎麼重要的聚會,也不能讓他們長時間聚集在一起,於是前臺上是一幫最當紅藝人在表演藝術節目,吸引到場的人免費享受平時要花很多錢才能享受的追星族的感受。有吃有喝,有人吹牛,還能觀看藝人演藝藝術,難怪很多人樂此不疲,到了星期五就抓緊趕集會場子,因為這種集會既是雞尾酒會,也是建立關係的恰當時機,還是地地道道的音樂會。
4「巴哈拉那」哲學
菲律賓人性格溫柔,遇事不急不火。他們嘴邊常常掛著這樣一句話:巴哈拉那。颱風來了,他們巴哈拉那;家裡沒錢了,也說巴哈拉那;孩子生病了,還是巴哈拉那……「巴哈拉那」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問10個菲律賓人可能會得到10種答案。有人說巴哈拉那就是平安無事,有人說巴哈拉那就是該怎麼著就怎麼著,也有人說巴哈拉那是上帝的意志,還有人說巴哈拉那是走著瞧的意思。
儘管許多菲律賓人家裡非常困難,但要是在吃飯前家裡來了親友,他們一定會留客人吃飯,而且會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客人吃。如果誰家留不住客人,會被左鄰右舍譏笑。菲律賓人喜歡今天有錢今天花,在農村地區,收成還沒有到手,農民就已經欠了一屁股債的情況很普遍,你要問他們以後怎麼過日子,不少菲律賓人往往兩肩一聳,雙手一攤,「巴哈拉那」脫口而出。
總之,巴哈拉那已經成了菲律賓人的一種生活哲學,意思是世上的事情都是剪不斷理還亂,你急沒有用的,上帝自會幫忙,所以一切都得聽天由命。
5從來不說「不」
菲律賓人不輕易向他人說「不」,因為這被認為很不禮貌。由於菲律賓人不好意思說不,所以他們在說是或者答應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最好換個方法再問一下,確認是真的「是」不是假的「是」。比如你搬入新居需要一張床,到家具店看好貨樣,問店主一兩天內送貨行不行,店主保準說「YES」。可到時候你卻極可能左等右等不見人來。如果是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換一種方式發問:「您看今天或明天送貨上門有困難嗎?」因為不需要說「不」字,店主說的話就可靠得多了。
6男女掌權比例各佔半壁江山
菲律賓的男女平等排名世界第二,只有北歐的挪威更好一點點。亞洲其他國家排名都在80以後。所以,大家到處可以見到女人當官,例如雅典耀樂尤拉學校一共兩個副校長,都是女人。雅典耀大學連續兩任英語系主任都是女人,米瑞安大學和聖託馬斯大學的英語系主任也都是女人。
女人用自己的軟弱來控制男人。菲律賓的女人雖然大權在握,但是仍然天天叫屈,認為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自己沒有得到重視,結果是男人讓步,女人爭取到了更多的權力。
7男人不甘心女人當權
菲律賓的男人嫉妒心非常強,不能容忍女人當家作主。女人擔任國家總統,尤其讓男人心裡不服氣,所以,第一任女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夫人當政的時候,副總統和總統對著幹,菲律賓的男人還發起了多達9次的彈劾,雖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可還是給人家的政府冠名「廚房內閣」才善罷甘休。
阿羅約擔任總統之初經濟蒸蒸日上,比索與美元匯率從57:1上升到40:1;但是,菲律賓的男人仍然發出了無數次的不滿抱怨,進而發展到希望發動EDSA III,把阿羅約趕下臺。華裔「英雄」軍·洛薩達涕淚俱下地「揭發」所謂「寬帶腐敗案」,真正「涉案」的是男參議員阿巴羅斯,可是大家偏偏要求總統下臺,而不要求參議員下臺,副總統德·卡斯楚還口口聲聲宣稱,自己已經做好了接掌大權的準備(搞笑的是,副總統是十足的腐敗人士,又沒有搞活經濟的能力,菲律賓人害怕他掌權,所以都不太想阿羅約下臺了;因為阿羅約雖然親屬和幕僚被指腐敗,但是當時人們並沒有看到她本人腐敗的證據,而且她本人對搞好經濟建設有絕對的能力;兩害相較取其輕了)。
8TNT
這個俚語詞不是炸藥,但是卻讓美國人很頭痛,比炸藥好不了多少。這個詞是Tagalog的一個詞,tago nang tago,意思是hide and hide,翻譯成漢語就是「躲啊躲」。說的是菲律賓人到了美國,便會到處躲藏,從一個城市遷徙到另一個城市,打黑工,雖然工資低廉也在所不辭。
如此一來,老闆也樂於少付工錢,反正你是違法,你也不敢告我,雙方都很樂意。如果老闆看好你了,還可以幫你申請綠卡什麼的。如此一來,美國人便不願給菲律賓人發出籤證。
9喜歡抱怨
菲律賓人是世界上最喜歡抱怨的民族,無論誰當總統,都有人抱怨。菲律賓是得到上帝親吻的地方,資源得天獨厚,氣候無與倫比,不像中國、日本,都面臨萬物蕭條的嚴冬,比俄羅斯的氣候條件更是好上十倍。
可是,菲律賓人的慵懶使菲律賓物產受到限制,真正的魚米之鄉,居然還要進口大米。按照菲律賓人的說法,如果菲律賓人有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二戰以後得到了日本的賠款和美國的支持,地盤、人口和日本差不多,氣候卻有天壤之別,菲律賓也應當成為日本那樣的強國,或者只應當有菲律賓的強大,而不會有日本的強大,可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發展。
當然,菲律賓也不貧窮,按照菲律賓人的說法,菲律賓是一個裝窮的富國。
菲律賓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是群島國家,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全國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面積的96%。首都馬尼拉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
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現有人口約為8800萬,其中馬來族佔全國人口的85%以上,居民多信奉天主教,英語為官方語言。
歷史:被殖民了400年
菲律賓最早的政權,是由外來移民在南部的棉蘭老島上建立的。1380年,信奉伊斯蘭教的米南加保人從南方蘇門答臘島遷徙到棉蘭老島,開始在該島進行武裝傳教,建立殖民據點。而在北方的呂宋島,1405年,中國鄭和船隊抵達,任命福建晉江籍華僑商人許柴佬為呂宋總督。由於許柴佬對呂宋的控制僅限於少數華僑已開發地區,且很不穩固,他在1424年去世後,菲律賓北部自此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
1542年,西班牙航海家洛佩茲用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把群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殖民軍從墨西哥渡海前來,徵服了宿霧島,並逐步將統治擴張到大半個菲律賓。在西班牙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下,菲律賓強行普及了西班牙姓氏、天主教和種植園經濟。
1898年,美國擊敗西班牙。西班牙將菲律賓主權以2000萬美元「賣」給美國。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1942年菲律賓全境被日本佔領。1944年10月22日,美軍在菲律賓登陸,次年2月5日收復馬尼拉。
1946年,菲律賓宣布獨立。獨立後的菲律賓仍和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的文化滲透到普通菲律賓人的語言、飲食、服裝和價值觀等方方面面。
經濟:菲傭是經濟頂梁柱
由於實行美國式民主,獨立後的菲律賓曾被稱作「亞洲的民主之窗」。在上世紀50年代,菲律賓的國內民族工業有了較為迅速的發展,進口替代型的工業化推動了國民經濟維持著6%到10%的增長勢頭。當時菲律賓曾是亞太地區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其工業實力遠超過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新加坡、韓國,僅次於日本。
但是經過40年的發展之後,菲律賓卻被這些國家遠遠地甩在後面。如今菲律賓人均收入為1500美元左右,在亞洲屬於中上,但貧富差距極大,40%左右的人每日生活費不到2美元。西班牙殖民時代留下的大種植園經濟,在美據和獨立時代非但未被改造,反倒愈演愈烈,造成富者莊園跨省、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狀況。
幾乎每一任菲律賓總統都會喊出「經濟平等」或「土改」的口號,但上臺後無不貪腐橫行,維護自己和家族利益。奎松(美治時期菲律賓出名的總統)和羅哈斯(菲律賓獨立後第一任總統)即以貪腐著稱,馬科斯家族則更是貪得無厭,其夫人伊梅爾達因擁有3000雙鞋名噪一時,整個家族斂財逾10億美元。馬科斯倒臺後的幾任民選總統,不論草根入主的埃斯特拉達,還是高喊反腐的阿羅約,都無法真正推動土改和反腐。
儘管菲律賓經濟一直不給力,但它有一塊金字招牌,那就是菲傭。菲傭素有「世界上最專業的保姆」之美譽。對菲律賓經濟而言,菲傭是國家英雄。據悉,每一個菲傭養活了至少5個家鄉的親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時,菲傭所創造的財富達到60億美元/年,可以抵消國內3/4的貿易赤字。到1999年,這個數字達到80億美元,佔了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幾。
政治:美國「重返亞太」的馬前卒
韓戰結束後,美菲籤署了《東南亞條約》,成為軍事同盟。菲律賓的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逐步發展成為美國當時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
冷戰將世界分為東西兩大陣營後,菲律賓政府繼續保持對美國的忠誠。冷戰結束後,菲律賓在美國戰略中地位下降。
1991年,美軍撤離蘇比克灣。自那時起,美國以年度的「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保持其在菲最低限度的軍事存在。「9·11」事件和隨之而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戰略向亞太地區轉移,再次重視菲律賓。目前在東南亞地區,美國只有在新加坡有一個共用的基地。菲律賓對美國來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南海問題是美國介入亞洲事務的一個突破口。菲律賓則對美國的意圖心領神會,為美國進入亞洲鋪路並製造藉口,以換取美國的支持與施捨。菲律賓主要以四種形式配合美國「重返亞太」:頻頻在南海製造衝突、擅自在南海有爭議地區勘探石油、為南海問題國際化大造輿論、與美國大搞聯合軍演。
據《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