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成都18米公交等主要新車型詳解,工信部327批客車公告分析下

2020-12-15 提加商用車網

工信部327批各類結構新品情況

327批一共只有50款客車新品,故把公交、座位、中巴和校車四大類結構進行數據合併與綜合分析。

公交結構新品佔比依然超半數,「非公交」數量為座位>中巴>校車。具體:大型公交本期反超中型公交,二者燃料電池新品相差不大、分別為5款和4款,主要是純電動差值所致;另有3款特大型公交,本期沒有6米以下輕型公交。座位結構新品11款,大中型比例均衡。中巴新品8款,基本都是7米級。校車新品3款,大、中、輕型和幼兒、小學生、中小學生各1款。

從細分長度維度來看,本期的四大基本品種形勢不變,即大型的12米和10.5米,中型的8.5米和8米。本期也是難得的各類型產品合併的綜合分析,從各細分長度的產品分布可知:

1、雖有8米的「大號」中巴,也有5-6米的公交、7米級的座位,但大體而言,8米可看作是中巴和公交/座位的結構分界線。

2、校車可覆蓋從19-56座、5-11米的各個區間,由於長頭結構只是中巴或前置客車的局部變形,因此校車與其他幾類客車依然有「血緣關係」。

3、座位車其實有更精細的細分長度劃分,尤其10米級,可大致衍生出4個細分級別(本期有2個),大致以2-4座為區間進行排布,這也是用於賺錢的商用汽車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也是本質回歸。

4、公交則在特大型領域更具優勢,包括13.7米三軸,還有可以突破單節的鉸接客車,一般有小鉸接16米和大鉸接18米兩個細分級別。值得注意的是,雙層公交由於具有「上下層載客」的大容量特性,因此也被劃為特大型的範疇,但由於整備質量和車橋承載力限制,尤其在電動化後,電池帶來質量進一步增加,雙層公交通常要比單層公交「小一個級別」,主要包括雙軸10-11米和三軸12-13米,而近年流行的10米出頭「小號」雙層,則是車企迎合補貼政策所致。

本次對所有結構類型的純電動客車進行總計,重點統計前文提及的四大基本品種。其中,成都廣通CAT6122CRBEVT採用快充方式,重慶穗通YST 6852BEVG暫時沒有申報新能源推薦目錄,故都不納入續駛裡程分析。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是有限的幾款純電動客車,但續駛裡程卻大幅提升,8米即達到400-450公裡水平,10.5米和12米也達到600-650公裡,較此前要提升一個檔次。這也看出純電動客車在向著低能耗、高效率和高續航的方向發展,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齒輪箱逐漸引入電驅動系統、電控綜合能力日趨精準和採暖方式回歸正常(更主要是此前輿論和社會公眾共同營造的局限性思維,並非技術門檻)等共同作用下,目前電動化客車已不可逆地向著「越來越好用」的方向發展。

從四大基本品種的純電動客車電量維度來看,雖然180.87度方案數量最多,但均為東湖沂星客車選用寧德時代能量密度160Wh/kg的成組方案。其餘電量則沒有產品共用,包括8米106-143度,8.5米134度,10.5米201-345度,12米303-354度。在電池公告測試費用日益高漲、電池標準箱體尺寸日趨統一的今天,各家車企可選的電池成組方案也大幅減少,極少有某企業再為某款新品開發而定製非標準的電池Pack。固然,標準化與模塊化一直是汽車企業追求的目標,但這種打消了汽車開發工程師任何「多餘」的想法、一切都要由極少數「獨角獸」壟斷,這似乎並不符合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繼續下去,客車行業或許將進入「除了臉不同、其他都一樣」的嚴重同質化時代。若以史為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天下大勢;若從科技發展路徑看,螺旋式上升是唯一要務。所以當我們重新提起某件事物時,其實在不經意之間便已用新的知識體系去看待和評價,人們往往身處高點而不自覺。汽車這種發展了百餘年的商品,其正處於新一輪變革的前期、或者已開始進化演變,只待社會公眾的意識與時俱進。

從純電動客車電機配套維度來看,本期共有13個品牌上榜。內配電機方面,東湖北京為內部的沂星客車提供了3款裝機記錄,這也是行業最大值,與開沃旗下的南京金龍並列。其他的宇通、海格、中車時代、中通與上海電驅動合資成立的山東通洋,以及銀隆新能源都是新能源客車行業的領銜者。外配電機方面,本次7家也都是近年在新能源行業頗有名氣的企業,除了中車時代屬於內外兼有供貨的企業外,精進電動、凱博易控、佩特來、蘇州綠控、西門子以及「浮出水面」不久的中車株洲榜上有名,電機配套資源也已出現品牌集聚效應。

工信部327批主要新產品簡評

(一)中植成都18米純電動城市客車CDL6180URBEV

本批中植成都申報了一款18米純電動低地板公交CDL6180URBEV,這也是中植汽車的首款鉸接客車公告。該車總重28噸,軸荷6.5噸+10.5噸+11噸,充分考慮了行業資源情況,是較為科學的軸荷分配方式,最大載客數158人、32+50座。儲能單元方面,該車採用寧德時代258.42度磷酸鐵鋰LFP電池,能量密度143Wh/kg,通過電池頂置加一體化圍擋方式,實現車內的低入口布置形式。該車採用鏤空式側圍、增加採光性能,同時可選左側開門設置,以滿足中央車道的公交專用道,續駛裡程可達295公裡。驅動系統方面,該車採用凱博易控EK1201150PMS1永磁同步電機,額定功率120kW、峰值功率200kW,峰值轉速7500rpm,峰值轉矩1150Nm,配合一體化單級減速箱,系統最大輸出超過3500Nm,十分適合鉸接公交使用。

一直以來,成都公交圍繞二環路打造的快速公交BRT系統在國內公交業內有口皆碑,是典型的「環線+放射」線網布局。除了早期一些成都客車廠的常規燃料車型,也有銀隆18米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車型。但由於銀隆採用了快充類的LTO鈦酸鋰電池,單車跑完一到兩圈環線後就需要近半小時的充電時間,運營效率大打折扣,銀隆的兩次電量增加也能說明此問題。本次中植18米新品的推出,顯然意欲在成都BRT分得一杯羹,由於採用了常規的LFP磷酸鐵鋰電池,充電時間可以大幅減少,同時低地板結構更適合車內的乘客流動,在運營方面更好組織調度,因此後續中植18米能否取得批量訂單,與銀隆18米一較高下,尚有待市場的進一步反應。

(二)成都廣通12米「奔馬」造型CAT6122CRBEVT純電動城市客車

銀隆新能源旗下的成都廣通,本次申報了一款全新的「奔馬」造型純電動低入口城市客車CAT6122CRBEVT。儲能單元方面,該車採用銀隆特色的快充LTO鈦酸鋰電池,101.6度,最高可實現3.15C充電倍率,也就是19分鐘充滿。驅動系統方面,該車採用銀隆電器的YLP-HMP280-WKB直驅式永磁同步電機,實際由格力集團旗下的珠海凱邦電機提供,額定功率120kW、峰值功率200kW,峰值轉速2600rpm,峰值轉矩2800Nm,屬於行業平均水平。

「奔馬」造型是銀隆新能源的最新一代公交平臺,整車造型採用了「Forward」設計語言,具有較大的前風擋和較低的窗線,前傾的頂蓋裝飾件,配合後圍+側圍組合一體的楔形尾燈效果,同時有雙軸/三軸、組合燈/圓燈等多種方案。早在2019年5月北京車展時,銀隆便推出了「奔馬造型」的組合燈版本,即氫燃料城市客車GTQ6122FCEVBT1。本次銀隆以成都廣通名義正式申報了新品公告,讀者不妨對比一下「賣家秀&買家秀」的效果PK。

(三)萬向新一代城市客車平臺WXB6122GEV系列

萬向作為國內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收購了美國A123電池和Fisker汽車後,又於2015年7月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上汽萬向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生產行業。2016年7月工信部第285批,萬向集團正式獲得第6張新能源準生證,目錄整車第150號,生產萬向牌、WXB系列產品,從而搖身一變,由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一躍成為新能源整車企業。

早期的萬向產品與上汽旗下的申沃客車有較多往來,但在積累到一定的市場銷量後,萬向也有產品換代的想法,即本次申報的新一代公交產品WXB6122GEV系列,目前有2款型號,儲能系統均為萬向自家的A123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141Wh/kg,區別主要是電量差異,分別為354度和330度,續駛裡程638公裡和597公裡。驅動系統方面,採用精進電動TZ460XSF06直驅式永磁同步電機,額定功率143kW、峰值功率220kW,峰值轉速3000rpm,峰值扭矩2800Nm。應該說,萬向本次推出新一代公交平臺是魄力之舉,外觀大量運用了直線條元素、稜線分明,但從見仁見智的審美角度而言,筆者認為「造型難度很大」,對製造工藝如何保證,以及日後的維修便利性都提出了很大挑戰。全新的前後圍組合燈具是企業信心的體現,是「家裡有礦」的象徵,但是筆者要說:造型設計時,燈具與車身外觀如何完美銜接,其實也是車企另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否則就會出現「用力過猛」的bug。

(四)上馳汽車「四代考」ZQK6700CQ6

作為國內諸廠重點模仿的原型車,豐田柯斯達Coaster在升級到四代後,國內以江浙地區為代表的「車身鈑金廠」也開始打上了外觀逆向的主意。繼廈門金龍浩銳XMQ6706DY後,本次名不見經傳的上馳汽車也申報了一款「四代考」ZQK6700CQ6客車新品。從外觀便可看出,上馳的「四代考」與廈門金龍白車身並不相同,二者是「各自逆向」的路線。此前某網絡視頻傳出無錫中車也有一款與上馳外觀基本相同的「四代考」,應該是同一家車身供應商所致。上馳ZQK6700CQ6全長7020mm,軸距3935mm,總質量7.2噸,最大22+1座,是標準的「國產考斯特」風格。該車搭載東風輕型ZD30D16-6N柴油機,163馬力、3.0排量,達到國六排放標準。

上馳汽車前身是張家港市輕型客車廠,更早則是張家港市微型汽車改裝廠,哈飛和中航工業上海分公司聯營單位,主要生產東鷗牌SW/ZQK系列產品。2014年9月工信部第264批,美國德拉瓦大學博士陳恆龍收購了東鷗廠,企業變更為蘇州益茂電動客車有限公司,雖然滿懷雄心壯志,但益茂卻並未在新能源浪潮中取得驕人成績。2019年7月工信部第321批,企業再次變更為上馳汽車有限公司,由杭州王博投資公司51%控股、張家港金科創投30%和杭州吉益投資公司19%參股而成,目前企業也處於重新起步階段。

(五)北汽福田首款56座中小學生校車BJ6111S8LFB-1

本期北汽福田申報了首款56座中小學生校車BJ6111S8LFB-1,這也是福田首款10米以上的長頭專用校車產品。與上一級別的51座中小學生校車BJ6990相比,本次車長從9945mm變為10735mm,增加的790mm全部放在軸距上、達到6.35米,從而使增加一排座椅得以實現,達到中小學生校車的上限56座。該車採用濰柴WP4.1NQ190E61柴油機,190馬力、國六排放標準。目前大型校車市場再度轉暖,福田本次產品布局也是有備而來。(完)

圖/文:C3

相關焦點

  • 吉利新一代公交曝光,金旅北極星登場,337批新產品公示還有啥?
    經識別,工信部第337批新產品公示中的M3類大中型客車共計96款,其中:公交結構達到60款、整體佔比超六成,6字頭基本型58款,5字頭專用車僅有2款,這充分說明兩個事實:其一,公交產品依然是客車業關注度最高的車型,尤其三電系統排列組合帶來的系列化,也保持了更多的申報數量;其二,公交遠非主流的5字頭改裝基型車,因此一些典型的公交車企也不必將其視為業績的增長點。
  • 比亞迪雙層巴士、重汽6.6米微公交搶眼,334批客車公告分析公交篇
    本期的66款公交新品包含1款NG車型,即成都客車的CDK6850CEG6R城市客車,搭載濰柴揚動WP4.6NNG200E60國六氣體機。其餘的新能源車型保持了BEV九成以上的佔比,FCV持續超過HEV勢頭。 今年1-7月城市公交市場的新能源佔比為93.8%,比2019年的96.2%略有下滑,主要是重慶市的海格客車KLQ6905GAC6和中車恆通CKZ6710NB5近三百輛貢獻所致。
  • 埃爾法前圍豐田考斯特來襲,宇通新品領跑,解讀333批客車公告上篇
    在經歷了疫情防控期間的短暫提速、助推車企復工後,工信部又逐漸恢復了正常的公告申報節奏。6月10日,工信部發布第333批紅頭文件,同期下發2020年第7批新能源推薦目錄、繼續進行大規模車型整改,紅頭文件連結詳: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33批)。
  • 合三為一、加速復工、持續轉暖,330-332批客車公告分析中篇
    工信部330-332批基本情況:工信部330-332批紅頭文件是2020年的第4-6個公告批次,分別於3月31日、4月26日和5月18日下發,同期下發2020年第4-6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尤其第6批成為2020年補貼標準發布後的首個批次。
  • 起源於尼奧普蘭車型,車身最長達24米,最詳鉸接客車科普來了
    鉸接客車優缺點明顯,主要優點是運量大,主要缺點就是轉彎半徑大,對使用的道路要求高,這也限制了鉸接客車的使用場景,目前國內一般都在城市客流量大的主幹道公交線路使用,例如北京長安街的鉸接公交(如下圖)。備註:圖片來自行業新聞國內主要鉸接客車車型目前主流企業中大多有開發18米的鉸接客車,隨著我國公交電動化的快速推進,大部分企業也都推出了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型
  • 解讀城市的另一張名片:鉸接客車,這些主流鉸接客車車型您一定見過
    鉸接客車優缺點明顯,主要優點是運量大,主要缺點就是轉彎半徑大,對使用的道路要求高,這也限制了鉸接客車的使用場景,目前國內一般都在城市客流量大的主幹道公交線路使用,例如北京長安街的鉸接公交(如下圖)。備註:根據GB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的實施將鉸接客車限定在「單鉸接客車,車長限定為18米」,如此在國內現在街上運營的基本都只有18米及以內的單鉸接客車了。備註:圖片來自行業新聞國內主要鉸接客車車型目前主流企業中大多有開發18米的鉸接客車,隨著我國公交電動化的快速推進,大部分企業也都推出了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型。
  • 中國客車經典車型——鉸接客車
    意見提出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大容量公共運輸工具,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優化換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點覆蓋率,提升公共運輸出行分擔比例,確立公共運輸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在這一政策背景下,鉸接客車的運用再次被提上日程。今天,就跟大家談談鉸接客車。
  • 名圖EV、本田CR-V 第337批工信部公告熱門車型匯總
    近期工信部公示了第33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其中不乏幾款熱門新能源車亮相。名圖EV、本田CR-V、沃爾沃XC40 RECHARGE等車型。這些車型都有什麼亮點,下面小編就帶您來了解一下。
  • 河北微風、江西博能首亮相,336批《新能源車產品公告》亮點十足
    8月25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36批)和《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十九批)兩個公告;其中在336批《公告》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共有101戶企業的253個型號,其中純電動產品共91戶企業
  • 工信部公示第339批新車公告,小鵬G3磷酸鐵鋰版等217款車型在列
    12月8日,工信部公示了申報第339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申報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共有102戶企業的217個型號,其中純電動產品共86戶企業168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14戶企業22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共16戶企業27個型號。
  • 南京金龍客車「騙補」疑雲
    其主要內容為:南京金龍製造有限公司在2015年12月中標中山小欖80臺8.5米純電動城市客車,合同需要的車型為NJL6859BEV6(當時該車型未納入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使用湖州微宏電池。但在2016年交付時卻擅自改為北京科易電池標籤並出具NJL6859BEV15整車公告並開票。
  • 法國Heuliez客車公司獲巴黎公交運營商RATP客車訂單
    公司混合動力客車訂單,為該公司提供GX 337混合動力客車。這也成為該車型首次獲得RATP公司訂單。 該公司GX 337 HYB混合動力客車將配備「啟動和停止純電動」功能,保證客車在純電動模式下進入和駛離公交車站,將客車燃油消耗降低5%。該項技術是綠色環保客車發展歷史上的重大進步,將進一步推動客車從混合動力到純電動的發展。    另外,該客車加速系統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減少客車啟動和停止時產生的震動和噪音,為司機和乘客帶來全新的駕乘體驗。
  • 解析新能源客車電池安全
    眾所周知,新能源客車申請補貼的必要條件是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推薦目錄」),從跟蹤2017年第1批至今2020年工信部發布的所有批次的推薦目錄,僅發現在2017年3月1日發布的2017年第2批推薦目錄中江蘇九龍汽車(大馬牌)申報的三款純電動客車(HKL6600BEV10-6010mm、HKL6801GBEV1-8050mm、HKL6802BEV-8130mm)搭載了三元鋰電池
  • 國內最長的25米宇通BRT為何沒上路?宇通客車大型公交進化史三
    當時國內BRT的領跑者當屬浙江青年的JNP6180G系列(有一些德國Neoplan血統、卻是自主開發而正式非引進車型)和丹東黃海的DD6187/6127S01系列(正式引進德國MAN公司的NG313/NL283車型),而這種歐式產品也更趨於方基調化,在軸距和乘客門設置上實際與今天的18米趨同。
  • 起源英國,如今也成為綠色城市新名片,主流純電雙層城市客車盤點
    (香港是例外,主要受英國殖民影響,共有約6000輛雙層公交客車,佔其公交客車比例達80%),在一些熱門的市內旅遊線路一般會有雙層公交客車運行:如上海陸家嘴的雙層觀光巴士、北京的觀光3線、深圳觀光巴士1線等等;
  • 銀隆成都工廠投產,首輛18米滿載可達160人BRT大容量公交下線
    來自珠海銀隆新能源的消息稱:10月11日,銀隆新能源成都產業園首批18米純電動BRT下線儀式在公司總裝車間舉行。據介紹,這款BRT是銀隆新能源近年來主打的新能源客車生態圈中的又一創新作品,對於提高城市公共運輸的運營效率、緩解城市尖峰時段交通壓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 交通部第一批運輸車輛達標車型:41款純電動客車達標,上汽大通燃料...
    ,對通過技術審查的《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表(第1批)》進行公示。根據第一電動研究院統計,第一批達標車型共包含40家客車生產企業的291款客車車型,176家貨車生產企業1886款貨車車型。其中新能源客車車型42款,出自16家客車生產企業。貨車部分沒有新能源產品上榜。
  • EV晨報 | 2016第二批新能源車國補167億元;北京發布第6批新能源小...
    來源:第一電動網3、北京發布第3批新能源商用車備案目錄,南京金龍/宇通客車等26款車型入選11月28日,北京市經信委發布《北京市推廣應用新能源商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備案信息(2017年第3批)》,共有9家企業26款車型入選。車型涵蓋純電動客車、純電動廂式運輸車、純電動環境監測車、純電動郵政車。
  • 第8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發布,95家企業的273個車型入選
    9月1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8批)》,共包括95戶企業的273個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92戶企業249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10戶企業21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共2戶企業3個型號。
  • 含156款客車!宇通最多!工信部發布第333批新車公示
    2020年5月22日,工業與信息化部公示了申報《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33批)(下稱《公告》)的新產品。所有申報的新產品中共有汽車產品2832款,包括客車產品156款(含底盤31款,不含校車及M1類輕型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