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響,讓天氣少些任性

2020-12-12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人工影響,讓天氣少些任性

颳風下雨,本是自然現象。當其在特定時間以特定量級發生,則會衍生氣象災害。為防禦災害,氣象部門開出了一個「藥方」,即以人工方式對天氣進行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打散」即將落下冰雹的雲、為乾旱地區進行人工增雨等,以達到防災減災的效果。

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郭虎介紹,「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我國自1958年開始有組織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今年是人工影響天氣60周年,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人工影響天氣能保障生產發展、生態安全,起到應急抗旱、防雹保豐收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旱災雹災肆虐期和關鍵農時季節,氣象部門跨區域調動飛機、火箭等作業裝備,人工增雨作業覆蓋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50萬平方公裡,在三江源等重點生態保護區、華北等水資源嚴重短缺區、江河湖庫上遊開展大範圍、常態化生態修復型增雨作業,補充生態用水,擴大湖泊溼地面積,增加草地生物量和覆蓋度。

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專家、研究員李集明表示,近年來,通過人工增雨作業和自然降雨的共同作用,長江、黃河源頭湖泊面積逐漸增加,青海草場的植被也明顯改善,新疆堅持了40年冬季飛機人工增雪,有效增加了天山、崑崙山和阿勒泰等地冰川補水。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氣象部門提前監測到北京房山區域有降雨雲,採取人工手段攔截,保證鳥巢滴雨未下。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不斷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能力和科技水平。目前建成「五段式」實時業務和綜合業務系統,啟動東北、西北等六個區域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能力建設,加強跨行政區的作業協調與綜合調度,補齊飛機作業能力較弱、科技支撐不足、基層作業安全隱患多等短板,建設天山、祁連山等生態脆弱區人工增雨試驗基地。

同時,氣象高科技也頻頻亮相,我國自主研發的3公裡精細化雲降水數值預報系統投入業務運行;國產新型高效催化劑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催化效率提高100倍以上;雷達指揮、自動發射、立體播撒的火箭作業系統研製成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廣泛用於各地作業。

郭虎表示,氣象部門正健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優化政策環境。2014年,國家發改委、中國氣象局共同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2014—2020年)》,明確區域發展布局。目前,我國構建了國家、省、市、縣以及作業點五級有機銜接的組織領導體系。衛星、雷達、自動站以及人工增雨機載探測系統構成了綜合立體觀測網絡,50多架作業飛機、6500多門高炮、8200多部火箭作業系統、5萬餘作業人員組成空地一體化協同作業體系,作業指揮系統省市縣全覆蓋。郭虎說,「未來,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努力,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和安全作業能力。」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2日 14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人工這樣影響天氣
    原來,這是一次人工增雨作業。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霧靄沉沉的天氣增多,利用人工增雨來除霾已成為一種科技手段。人們通過人工影響使天氣現象朝著預定的方向轉變。    近期,四川已成為西南區域人工影響天氣中心所在地,承擔著協調西南6省區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重任。人工影響天氣有哪些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記者進行了探訪。
  • 人工影響天氣的歷史「足跡」
    隨後,1938年,美國科學家霍爾頓在麻省理工學院試驗站用吸溼性物質(氯化鈣)播入暖霧中進行消霧,這是首次符合物理原理並獲得成功的人工影響天氣科學試驗。1939年,德國科學家芬德生從數以千計的降水雲觀測中證明,貝吉龍的假說是成立的,並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理論,即「貝吉龍-芬德生」理論。下一個裡程碑,當屬美國人文森特·謝弗和英國人馮內古特。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2021年01月07日 08:58:00來源:新華網   「在翼龍-Ⅱ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成功的『甘霖-I』是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大型無人機系統,它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業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能。」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李屹東介紹說。
  • 貴州:確定2020年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春竹報導 近日,貴州省氣象局印發《2020年度貴州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2020年,貴州氣象部門將根據重點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以及乾旱、冰雹多發鄉村的人工防雹增雨作業需求,科學布局和調配飛機、地面作業裝備,積極實施常態化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為貴州防災減災、扶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2020年,貴州省人工防雹保護面積將達到5.5萬平方公裡,力爭防雹作業有效率達85%以上,人工增雨作業覆蓋面積將達到12萬平方公裡。
  • 國內外人工影響天氣行業需求情況及前景分析
    國內外人工影響天氣行業需求情況及前景分析(附報告目錄) 1、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具分類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具是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時播撒催化劑的設備,因所採用的催化劑和播撒方法的不同,人工影響天氣所使用的作業工具也不一樣
  • 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原理
    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改變雲的微結構,從而改變雲降水的發展過程,達到增加降水、防禦冰雹、消雲、消霧等目的。雲和降水的發生、發展是大氣動力熱力過程和雲中微物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
  • 中國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外媒發愁
    (觀察者網訊)為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等民生領域,我國於本月2日發布《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然而,中國這一服務國計民生舉動,卻讓一些外媒「焦慮」了。有外媒為中國此舉反映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擔憂,呼籲世界引起重視;也有媒體藉機「陰陽怪氣」地指責中國此舉會對鄰國產生不利影響。《衛報》:中國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程,我們該為此憂慮「中國的這項舉動應引起世界對氣候問題的警覺。」
  • 「呼風喚雨」60年 高科技助力人工影響天氣事業
    其實,人工影響天氣主要是為了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背後的科技支撐和基礎設施至關重要。我國自1958年起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 益陽:市領導調研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12月18日,湖南省益陽市副市長胡安邦一行到湖南省氣象局就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大氣汙染防治等開展調研交流,推動將益陽市納入全省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範圍並加大作業力度。
  • 聽百姓說,人工影響天氣如何改變生活?
    原創 心繫民生的 中國氣象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繼2012年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後,再一次出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綱領性文件。
  • 「人工影響天氣60周年專稿」專訪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強:甘肅人工...
    甘肅人影部門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資料圖)每日甘肅網蘭州8月24日訊(記者王佔東 實習生陶豔莉)2018年是全國人工影響天氣60周年。在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60周年座談會召開前夕,每日甘肅網記者就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專訪了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強。
  • 酒泉:市領導現場調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作
    12月8日,甘肅省酒泉副市長郭奇志來到祁連山腹地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現場調研增雪作業,慰問一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  在規定的申請作業時間內,作業人員迅速進入崗位開展增雪作業,按照規範程序熟練操作。
  • 青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評估通過第三方評估
    12月1日,2020年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評估報告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今年是青海省首次開展了第三方效果評估,旨在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解讀《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此時印發《意見》,強調推進高質量發展,明確「十四五」期間的宏偉藍圖及到二〇三五年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的遠景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認可,是推進引領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賦予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新使命新任務。  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 人工影響天氣靠「祈禱」!?《天氣之子》,差評?
    當然了,一般氣象類公眾號小編都從科普人工影響天氣、積雨雲等入手了。「中國氣象」能有「一般」的小編嗎?(籲…………)影片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在出現罕見連日降雨的日本東京,一位15歲、能帶來短暫晴天的「100%晴女」天野陽菜,做著一份「人工影響天氣」的工作。
  • 2035年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服務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未來一段時間人工影響天氣的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形成組織完善、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
  • 中國氣象局出臺文件規範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站點設置及運行基本...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制定印發《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站點設置及運行基本條件(試行)》(以下簡稱《條件》),進一步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綜合監管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制,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水平,促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
  • 葫蘆島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庫項目獲評省創新工作項目
    葫蘆島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庫項目獲評省創新工作項目 作者:葉詠梅 陸平 2018-02-01 14:31   來源:葫蘆島晚報     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我市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庫項目日前被評為全省氣象部門創新工作項目。
  • 中國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外媒渲染:對世界氣候是一種「威脅」
    我國在很早就推行的「南水北調」和人工贈雨等工程,而這一些舉措也是為了均衡南北方的水資源。我們知道,在西北一些地方還有很多區域面臨水資源短缺的現象。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現象,我國於本月2日發布《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越來越任性的天氣,拿你怎麼辦
    越來越任性的天氣,拿你怎麼辦  氣候學家稱極端降雨未來20年比過去20年更糟糕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2017年,名為「哈維」的颶風創造了美國當時最大降雨記錄,給休斯頓和德克薩斯南部造成了12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