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的冬天林木大多已凋零,水面枯荷也已被清理,放眼望去,園子疏朗清逸、水木明瑟。
晴朗無風的冬日,湖面水平如鏡,亭臺樓閣、老樹枯枝倒映其上,有種其他季節無法領略的美。
但園林的冬日,最美的莫過於下雪。
片片雪花飛舞,落在枯藤老樹之上,落在粉牆黛瓦之間,園林也成了銀裝素裹的童話世界。
白雪覆蓋下的飛簷翹角,青磚青瓦,此刻都成了潔白一片,只在瓦片邊緣,依勢勾勒出深淺的起伏。
透過花窗看出去的冰雪世界,婉約而動人。
遠香堂前水邊的那株海棠,春天粉豔動人,此刻玉樹瓊枝有種別樣的美。遠處隔水相望的雪香雲蔚亭旁,梅花也有了些許的花骨朵,在雪中做著綻放前的醞釀。
香洲像似一葉扁舟,系泊在雪中的岸邊,靜待天晴之日好放舟水面。
因南朝宋鮑昭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的小飛虹,在白雪映襯下,朱欄廊橋愈發凸顯江南韻味。
見山樓前的枯荷已不見了蹤影,只有岸邊少許枯黃的蘆葦上還零星地積著雪。
太平天國時期,當年王獻臣建的「夢隱樓」成了忠王李秀成的辦公地點。因為在樓上可以看見蘇州城西部的虎丘、獅山、何山等山峰,李秀成將之改稱為「見山樓」。
見山樓見證了一百多年前(1863年)的冬天,李秀成佔據了三年多的蘇州城被李鴻章攻破,從而黯然離開蘇州退守天京的歷史。
曾在拙政園借住過一段時日的明末清初大儒錢謙益和柳如是,平日裡在園林裡風花雪月,飲酒做詩。
雪花紛飛時,不知是否想起男扮女裝的柳如是,在冬日的大雪天,乘一葉扁舟到常熟錢府拜見她未來的夫君?
據說曹雪芹年少時曾在拙政園居住過,看到雪中的亭臺樓閣,不禁想起《紅樓夢》中的披著孔雀毛鬥篷的薛寶琴雪天賞梅花,抱著紅梅花瓶的小丫鬟緊隨其後。
這幅琉璃世界白雪紅梅的場景,焉知不是曹雪芹曾在園林中見到的雪中一幕,從而落筆成章,傳頌至今。
光緒年間吳縣富商張履謙購的拙政園西園,當時名為「補園」,補園中最有名的便是由洪鈞、陸潤庠兩位狀元題寫匾額的卅六鴛鴦館。
喜愛崑曲的園主人請「江南曲聖」俞粟廬坐堂為其子孫授課。據同為崑曲名家的俞粟廬兒子俞振飛先生回憶,他最喜歡的便是卅六鴛鴦館上方弧形的「卷棚頂」,在這裡唱曲特別攏音,有餘音繞梁之感。到了冬日,廳外的四個耳房生火,暖氣源源不斷,是古代的「天然地暖」。
試想在這江南園林孤例的水榭裡「拍曲」、「踏戲」,藍色玻璃窗外雪花隨著崑曲緩緩飄落,該是多美的一幅畫面。
園林的冬天,應該是踏雪尋梅的時節,正如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園記》中寫道「江梅百株,花時香雪爛然,望如瑤林玉樹」。如今園林已無百株江梅蹤影,但院落牆角的臘梅卻在雪中綻放,吐露宜人芳香,和著落雪的節拍,譜一曲動聽的冬日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