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處風景,那就是拙政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的美歷來被文人墨客所稱讚,說起江南,就必逃不過小橋流水、白牆黛瓦、烏篷小船,悠悠餘暉的映射下幾可入畫,美得不似人間。而說起江南的園林,拙政園則是不得不提的名園,全園山和水相互縈繞,亭與榭十分精美,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正是對拙政園的生動寫照。
一道牆隔絕兩個世界,園外喧囂熱鬧,園中靜謐悠然。拙政園是明朝御史王獻臣在仕途失意後買下作為自己的隱逸之地,在王獻臣看來,澆澆花種種菜就是自己的「政」事。這種隱逸的心境與陶淵明「種豆南山下」的行為頗為契合,故拙政園的東園,便名歸園田居。後拙政園幾經修繕擴建,才有了現在疏朗開闊的風格,加之松林草坪、假山荷池等的點綴,讓人沉醉不已。
拙政園由東園、西園和中園三部分組成,其中中園最是別有洞天。中園山水相依,廳榭精緻,江南水鄉明麗柔美的建築風格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這裡不愧是拙政園中景色最美麗的地方。水是中園景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裡面的建築大都是建造在水邊,有的直接建在水面上。若是細雨紛紛時坐在窗邊,欣賞滿池搖曳的荷花,聆聽雨滴落在湖面上的聲音,一圈圈的漣漪在湖面上不斷蕩漾,定會令人心中升起無限憐愛。立於軒中,閉眼聆聽,你會發現原來聽雨也是一種樂趣。
置身中園,總會莫名生出些許詩情畫意,四目遙望,一花一草似乎都染上了詩意的色彩。遠香堂是園中的主體建築,植有大片荷花。堂前池水清澈,夏日荷葉滿池,清風吹遠香,臨堂而立便可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景色。與之相望的東西兩島,中間架有小橋,島上各有「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待霜亭」取自韋應物「洞庭須待滿林霜」的意境,若是霜雪降落之時來這裡,想必別有一番趣味。「雪香雲蔚亭」造型古樸典雅,亭邊植有梅花,梅開之時,暗香浮動。西面還有「舫」式的香洲,寄託了文人不落世俗的高尚情操。香洲的兩層樓艙精緻典雅,秀麗身姿映入水中,愈發顯得美麗。北面的「荷風四面亭」四面通透臨水,池中荷葉片片相連,或浮在水面,或低首嬌羞,千姿百態。岸邊柳枝婆娑搖曳,不時能聽到鳥兒的鳴唱,亭中有抱柱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完美地詮釋了荷風四面亭的整體風貌。
中園景色眾多,宛如飛虹的小飛虹橋是蘇州園林中較為罕見的景致,鮑照有「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之句,小飛虹之名由此而來。卷翹的屋簷棚頂倒映在水中顯得小橋秀美玲瓏,與東西方向的亭廊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以飛虹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還有十分奇特的梧竹幽居,柱子鮮紅,牆壁純白,遍地梧桐、翠竹則綠意盈盈,色彩搭配清雅悅目。更為奇妙的地方是這裡有四個圓形的洞門,從這些別致的洞門向外看,精緻的小橋、倒映在碧綠的池水,組成了美麗的框景畫。梧竹幽居門楣上有文徵明所書「梧竹幽居」的牌匾,兩邊有清末書法家趙之謙撰寫的「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對聯,與風相伴,與水相依,與明月共賞,生動而貼切。
經過了東園的新穎、中園的精緻,對於西園便隱隱生出一種期待。彎彎曲曲的橋廊,依山傍水的亭臺樓閣,或翠竹掩映,或亂石堆砌,仍是江南水鄉風格,但也另有新奇之處。西園最為可說的景觀是波形迴廊,以廊為橋,以橋為廊,處處皆是風景。灰瓦白牆,每隔幾步便有雕鏤的花窗。廊下流水潺潺,為這單調的顏色增添了些許靈動之氣。拙政園猶如世外桃源,一入其中便不願離去,只想與園主樣歸園隱逸,澆花種草,管他冬夏與春秋。到這裡,小編就講完了,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希望今天的這些可以對大家起到一些幫助。(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