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
「種豬大戶」天兆豬業二度衝刺港交所。
9月2日晚間,四川天兆豬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兆豬業」)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披露其最近財務數據和發展狀況,富強金融資本為其獨家保薦人。
今年2月27日,天兆豬業就曾向港交所遞交過招股書,屆滿6月後失效。此次是天兆豬業向港交所二度遞交招股書。2019年,天兆豬業在中國所有種豬養殖公司中,種豬銷售收益排名第一。
去年利潤暴增1100%
種豬銷售收益全國第一
招股書顯示,2017-2019財政年度,天兆豬業的收入分別為4.75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4.49億元和7.8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9億元,4008萬元和4.85億元。2019年,利潤暴增約1100%。
截止至2019和2020年前四個月,該公司的收入分別為1.89億元和3.5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485萬元和2.34億元。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指出,儘管非洲豬瘟及衛生事件爆發,但該公司的業務已繼續維持穩定,且的整體收益正在繼續增長。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於2019年、2018年及2017年,就種豬銷售收益而言,天兆豬業在中國所有的種豬養殖公司當中分別排名第一、第四及第二。
截止至2020年8月28日,天兆豬業營運著中國47座生豬養殖場。其中大多數位於重慶直轄市及四川省,其餘豬隻養殖場則位於黑龍江省、甘肅省、江蘇省及貴州省。於2020年1月1日最大出欄產能約為三十萬頭豬。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首四個月,天兆豬業分別向其客戶銷售約23.81萬頭、22.47萬頭、27.74萬頭及7.38萬頭豬。
而在本次IPO的募資用途裡,天兆豬業就規劃在甘肅省蘭州市、新疆尉犁縣分別建造一座容納13200頭、8000頭母豬的養殖場,並擬將重慶現有一座容納母豬約1500頭的養殖場擴充4倍至6000頭。
據天兆豬業預測,該等新豬養殖場建設完成並開始運營過後,其年度最大豬只出欄產能將增加約44.5萬頭,較其現有最大出欄產能增加約126%。
公開資料顯示,天兆豬業成立於2004年,前身為天生畜牧,主要側重於生豬養殖鏈上遊的種豬培育。業務模式為向養殖公司提供種豬資源、豬只養殖專有技術及輔助產品與服務,支持高效率的豬只養殖,從而賺取銷售收益、服務費及應佔溢利。
2016年,天兆豬業曾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4月從新三板摘牌。有著「西南種豬王」名號的天兆豬業選擇當下時機轉板無疑趕上了行業風口,行情刺激之下,豬企們紛紛斥巨資擴產能,身處周期性強的養豬行業中,盈利持續性與否也無疑是一大挑戰。
機構:種豬價格
或在2020年達到峰值
根據灼識諮詢研究發現,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種豬的價格於2019年大幅上漲。種豬價格預期將於2020年達到最高峰,並於其後逐漸下降。
由於豬隻養殖場於商品豬價格居高不下時,有更強烈的動機購買種豬以擴展其規模,中國種豬的市場規模與商品豬市場密切相關。種豬市場隨高昂的豬隻價格於2016年達到歷史高峰,並於其後開始下滑。於2018年,種豬市場規模因豬周期及其所導致的小型豬隻養殖場倒閉潮而經歷大幅衰退。自2019年末以來,豬隻市場整體緩慢修復。在此情況下,大型種豬公司將有機會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種豬需求隨商品豬需求而波動。受非洲豬瘟影響,大量種豬及商品豬遭到處置。種豬為商品豬的主要生產來源。於非洲豬瘟爆發後,處置種豬及來自商品豬養殖戶的額外需求的影響疊加,導致種豬供應嚴重短缺,最終帶動種豬價格自2019年起上漲。此一短缺情況預期將於2019年至2021年期間持續,而種豬價格將在2020年達到高峰。其後,隨著種豬及商品豬供應逐漸恢復,種豬數量及需求之間的落差預期將縮小至4.2百萬頭,而種豬數量將於2024年回降至較為合理的35.4百萬頭。
相關豬肉股上半年業績爆棚
「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已經成為現實。
今年上半年,疫情並未阻擋A股多數豬肉公司上半年增長勢頭。數據顯示,A股豬肉界的五大豬肉股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上半年業績爆棚。
從五家企業營收規模來看,新希望2020上半年總營收達446.96億元,位居榜首,其次是溫氏股份,上半年年總營收達359.68億元;牧原股份上半年年總營收210.33億元,位於排行榜第三。
從淨利潤指標來看,牧原股份一馬當先,已是當之無愧的豬肉一哥。牧原股份107.84億元利潤總額位於第一,同比增長7026.08%。位於第二的是溫氏股份,利潤總額為41.53億元,同比增長200.33%,新希望以31.64億元位於第三,同比大增102.57%。
長江證券的研報指出,根據全行業能繁母豬存欄量恢復情況以及上市公司能繁母豬存欄量來判斷,預計全行業生豬出欄量大幅增加至少會要在2021年。而綜合來看,非洲豬瘟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生豬養殖產能恢復速度相對較慢,2020 年下半年生豬價格或將維持高位。
國泰君安證券的研報分析,受益於高豬價及非洲豬瘟防控效率,生豬存欄緩慢恢復,後周期已然啟動。此外,頭部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有效提升,政策扶持將更加多維,更加落地,因此養殖存欄(豬、禽等)有望迎來拐點,從而帶動養殖後周期景氣度持續回升,中長期角度看好。
編輯:艦長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