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豬肉價格大漲,往常我們餐桌上平平無奇的「二師兄」就成為了焦點。資本市場上,有關豬企的新聞熱度也比較高。近日,國內「種豬一哥」天兆豬業赴港上市的消息就備受關注。
根據港股研究社消息,9月2日晚間,天兆豬業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開啟了第二次赴港IPO之路。
事實上,天兆豬業是一家專業從事優質種豬選取改良的現代種豬產業公司,2019年,天兆豬業種豬業務收益為人民幣2.25億,位居全國第一。
此前,在今年的2月27日, 天兆豬業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但由於6個月已過,第一次遞交的招股說明書屆滿失效。首次赴港IPO失敗是核心業務佔比過低,海外依賴嚴重等原因造成的。
二次赴港,天兆豬業可能是有備而來,但它此次赴港IPO之路是否順利,會不會像第一次那樣折戟而歸呢?
我們或許可以結合目前的行業概況以及招股說明書來進行解讀和探討。
千億級農牧巨頭加碼種豬業務,天兆豬業面臨激烈競爭
天兆豬業的主營業務主要有兩塊,一是種豬,二是商品豬。可能在種豬方面,天兆豬業處於行業「一哥」位置,相對而言比較有優勢的原因,天兆豬業因此似乎更側重種豬業務。
根據灼識諮詢預計,未來,我國種豬行業的供需關係將會逐步改善,可即便到了2024年,種豬行業都還將處於供小於求的狀態。
這意味著,當前及以後較長的時間段內,種豬市場可能都處於賣方市場狀態,種豬行業也會有不錯的利潤空間。
資本永遠追逐利潤,在利潤的吸引下,諸多大型豬企開始摩拳擦掌,在種豬行業積極擴張。因此,行業前景利好的同時,天兆豬業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溫氏股份在2019年收購了新大牧業41.22%的股份,同時對新大牧業現金增資4.6億元,從而獲得新大牧業61.86%的股份,而新大牧業就是以種豬業務起家的公司。2020年,溫氏股份還專門成立了種豬事業部。
溫氏股份方面表示,此前,溫氏股份的種豬公司主要是為其生豬產業鏈提供配套服務,而現在獨立升格為種豬事業部,則定位為商業育種公司,在保障公司內部種豬供應的同時,為國家和同行做貢獻,目標是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種豬公司。
牧原股份對種豬也是非常重視,根據牧原股份半年報,牧原股份2020上半年,生產性生物資產相較於期初增長了39.74%,而主要原因就是種豬存欄增加所致,這說明牧原股份可能也看到了種豬良好的市場前景,在努力擴張。
無論是溫氏股份還是牧原股份,都是國內農牧行業的巨頭,溫氏股份市值1510.59億人民幣,牧原股份市值3277.48億人民幣,這兩家企業在種豬行業的加碼,無疑給足了天兆豬業壓力。
而且,這兩家不過只是在種豬行業布局的代表,加碼的遠不止這兩家。還有益生股份等公司,A股市值超百億的益生股份在今年8月25日,就成立了山西益生種豬繁育有限公司。
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天兆豬業對國外種豬資源以及育種技術依賴嚴重
激烈競爭壓力之下,天兆豬業的頭上還懸浮著一把達摩克裡斯之劍,那就是核心種豬資源以及育種技術依賴進口。
國外一些良種豬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的特點。而根據行業人士消息,好的種豬需要幾代的繁育,並且有技術壁壘,時間漫長而艱難。因此,一些國內種豬公司選擇直接進口。但是由於種豬會退化等原因,進口不是進口一次就夠了。
以天兆豬業為例,2005年,天兆豬業跟一家加拿大公司籤訂了養殖合作協議,引進了866頭純種以及豬只育種技術,並且能在中國獨家使用豬只基因結果和養殖技術,但這份協議在2015年到期了。
在2017年,天兆豬業又從法國一家公司引進了975頭純種,並且籤訂了十年的養殖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那家法國公司同意提供天兆豬業建立基因選育方案以及評估方案的協助。
當然,種豬依賴進口是我國許多豬企都存在的問題,不過有些豬企已經開始準備擺脫,或者逐漸擺脫了對進口種豬的依賴。以前面說過的農牧巨頭牧原股份為例,雖然牧原股份仍然會從國外按照需要進口種豬,但是牧原股份核心種豬群數量大,能通過繁衍選育等方式滿足其育種,擴繁等環節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進口種豬的依賴。
牧原股份之外,國內最大的農牧企業之一,新希望也在種豬國產化方面有所動作,新希望生物工程研究院,就打算力圖做好自己的種豬,以擺脫對國外的依賴。
而天兆豬業呢?根據天兆豬業招股說明書資料,天兆豬業未能開發和改進自身的育種技術。在國際主要經濟體關係存在一定矛盾的當下,天兆豬業對國外核心種豬資源以及育種技術的依賴,在將來是可能對其生產經營產生衝擊的。
市場集中度仍然分散,天兆豬業能否迎來「春光燦爛」?
天兆豬業的經營可能存在一定風險因素,但這些風險因素掩蓋不了天兆豬業靚麗的財務數據。
根據招股說明書數據,天兆豬業2020年前四個月的收益為人民幣3.52億,同比增加了85.3%。毛利為人民幣2.28億,同比增長了337.8%,毛利率由27.5%增加到了64.9%。利潤為人民幣2.34億,同比增長了571.6%。
超期豬周期之下,天兆豬業這份財務數據看上去還是很養眼的。而且就養豬業的發展來說,也是有利於天兆豬業這樣的頭部豬企。
當前我國養豬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灼識諮詢數據,2019年,按照種豬價值計算,前五大市場參與者的市場份額只要1.11%,市場極為分散。商品豬的市場集中度比種豬稍高,灼識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商品豬前五大市場參與者的總體份額為7.06%。
但這種情況未來可能會有所改變,隨著環保和防疫等要求的提高,一些中小規模養殖場達不到相關要求,或者不願增加成本,滿足環保、防疫等方面的養殖要求,從而會選擇放棄業務。
隨著一些中小規模養殖場的退出,會有不少市場空間出來,有利於天兆豬業等頭部豬企市場份額的擴張。
在天兆豬業的招股書中也可以看出拓展市場份額的意願,其規劃在甘肅蘭州、新疆尉犁縣分別建造一座容納13200頭和8000頭的母豬養殖場,並打算把重慶的一座容納1500頭母豬的養殖場擴充4倍到6000頭。
當然,必須要承認的是環保、防疫等方面的要求也增加了天兆豬業的成本。同時,現在飼料價格還在走高,玉米和豆粕是養豬的主要飼料,根據行情寶數據,玉米價格自3月以來一路上漲,從3月8日的1991/噸,漲到了9月4日的2353/噸,近半年來每噸漲了362元,豆粕價格總體也從3月8日的2972/噸,漲到了9月4日的3091/噸,近半年來每噸漲了119元。
這種情況下,天兆豬業如果過於衝動性的擴張,可能會給其帶來不小的成本壓力。
基於上述基本面來看,天兆豬業在未來可能有一個不錯的市場前景,也有潛在風險。而IPO之後能否博得資本喜愛,向牧原股份等巨頭看齊,時間會給出答案,港股研究社也會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