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王陽明心學之心即理對平常人生活的啟迪

2020-12-14 靜靜水流

被稱之為封建社會最後一個聖人的王陽明,以及他所創立的心學,被無數人一生俯拜和學習;心學精髓之一,即是「心即理」。何謂心即理呢?學習它又能為我們平常百姓帶來哪些好處呢?

(圖片來自網絡)

何謂心即理呢?

即「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學習它的最大的前提是,我們不能理解錯它,否則就會南轅北轍,誤導人生。從字面上理解,往往會認為是,只聽從我們的內心,不管外界一切影響;更通俗的說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可是,這樣理解對不對呢?顯然,不對。

陽明先生的得意弟子徐愛,曾經也有同樣的困惑,在一次教學中,陽明先生告訴他聽從內心,不求於外。他拿一個實例問先生「如事父一事,其間溫清定省之類,有許多節目,不亦須講求否?」,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他說,以孝順父親來說,例如使父親冬暖夏涼,早晚請安等細節,不還是需要講求的嗎?陽明先生回答「如何不講求?……只是就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上講求……此心若無人慾,純是天理,是個誠於孝親的心,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

從陽明先生的回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心即理」指的是什麼。如果用當代的話來講,這裡給出通俗的解釋:

1、「心」指的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原則,價值觀。

2、我們為人做事,只參照自己的「心」,即只按照自己的原則去做,不需要被外物所左右。

(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遵照上面的解釋去做人做事,可能這個人的用戶畫像就是一副頑固不化、迂腐不靈的傢伙。但事實上,陽明先生相比於同時代的清官海瑞,那是非常的靈活,否則不會是一個百戰百勝的軍事家。

於是,很明顯地想到,心即理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知行合一」,下篇再見。

【請勿抄襲】

相關焦點

  • 聖人王陽明心學啟示:「眼高手低」才是學習書法至高境界!
    而王陽明則是例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將「心學」融入書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書法理論,而且收效很快,短短幾個月,已自成一體,具有開宗立派的實力。關於王陽明學書法的心得,在《傳習錄》有記載: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心學在講什麼,為何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推崇?
    一,心即理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起點,王陽明在反思程朱理學的錯誤時,頓悟出了"心即理"的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整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也是一個磨洗心鏡的過程,久而久之,你心裡那面鏡子上的塵埃、鏽跡都被磨去了,你的心也就恢復了光明,那麼你就是個聖人了。3, 致良知一切人,無論善惡,在根本上都有此心,在我們對事物做出直接的本能反應時,此心就把自己顯示出來。我們對事物是非判斷的最初反應,是我們本性的表現,王守仁稱之為"良知"。
  • 【陽明心學】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
    普遍認為中國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這半個聖人的評價就這麼高,那麼一個聖人的王陽明又是什麼樣的呢?
  • 楊劍平先生談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是儒家四大夫子之一,是聖人之心學的創始人,又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所以要想通曉儒學則不得不認真研究他的心學理論,他是儒家修道之集大成者。儘管有些教授在講解王陽明,但他們也僅是依文說義而已,故從修道實修上,我需要再深入地講幾句。
  • 歷史鉤沉:王陽明的心學精髓
    王陽明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是他重要思想的精髓。陽明先生不僅能文能武,在教育上的貢獻也十分卓越,頗為注重內心修養。本期為您講述兩則關於王陽明教育弟子的小故事。讓我們追隨一代宗師的腳步,領悟「心學」的智慧,體味「我心光明」的豪情吧。世界不欠你,是你虧欠了自己。
  • 儒釋道:王陽明,心學橫空出世
    1513年,日本人了庵桂梧把心學帶回日本,300多年後,日本人在王陽明心學影響下發動了舉世皆驚的「明治維新」,搖身一變而成為世界強國。 所有的一切都無可置疑地表明,心學是一門能讓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迅速強大起來的神奇學說。不過在1508年它來到人間時,恐怕只有王陽明一人認為它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和很多偉大思想的誕生一樣,表面上看,心學誕生在電光石火間。
  • 讀書筆記之《王陽明心學》: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讀王陽明,是因為歷史上一共兩個半聖人,他算一個。另外一個孔子,半個則是清末名臣曾國藩。而他之所以稱為聖人,實在因為立功,立言他都做到了,鮮有人超越。他提出心學,構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理論框架,被後世稱為「救世之學」。喜歡讀這本關於「心學」的書,還由於,作為心學的創始人,儒家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告訴我們,不單是修身齊家的聖人,心中無善無惡,保持了內心的安定和純淨,我們普通人也可修心以去除妄念,也可在世事繁華中,看破紛擾,不動於氣。
  • 真實的王陽明,到底是聖人,還是俗人一個?
    真實的王陽明,到底是聖人,還是俗人一個?在洞房花燭之夜,居然置新婚妻子於不顧,跑去和道士坐了一夜,這種事估計也就只有王陽明幹得出來,千百年來,找不到第二位。這說明什麼?或多或少,王陽明還是被神話了一些,之所以有如此神話,還是世人對心學並不了解的緣故。
  • 王陽明能夠創建「心學」,離不開他經歷的這些!
    王陽明出生於書香之家,不以官做多大為追求,一心只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做一番事業。志向遠大,不畏強權,和荒唐皇帝打太極,和跋扈太監斡旋,鬥智鬥勇,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有王陽明臨離世時無愧於心的說:「吾心光明,夫復何求」。
  • 陸九淵---"心學" 的開山之祖
    是宋明兩代主觀唯心主義----「心學」 的開山祖。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被後人稱為「陸子」。陸九淵一生的輝煌在於創立學派,從事傳道授業活動,受到他教育的學生多達數千人。
  • 知行合一王陽明第二部8:心學的傳播命運
    昨天我們說到了在王陽明去世後他的心學思想並未定型,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所以他去世後,他的弟子王汝中和錢德洪則分成了心學左派和心學右派。錢德洪的右派,強調事上練,最終達到無善無惡的境界,但是左派認為,心的本體就是無善無惡的,我內心已經很強大,就沒必要再到事上去練了。這其實就是,右派強調實幹,另外一個是強調自尊無畏的人生觀,強調個人的價值,解放人們的思想。
  • 王陽明:心是一切善惡的本體之源,看王陽明心學的智慧,感悟人生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上四句,是王陽明的心學中,最核心的內容,很多人也稱之為「四字教」。簡而言之的寓意是「心是一切善惡的本體之源,人的意念一動就產生了善惡。如何判斷善惡,分辨善惡才是真正的良知」。
  • 王陽明:悟道之後,感覺茅塞頓開,這就是陽明心學的開始
    仿佛從來沒有經歷過,王陽明頓時內心有一種新天地,我心一片光明的感覺。那麼王陽明這次頓悟到底悟到的是什麼呢?一句話: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所謂的聖人之道,人的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方法和過程,就是潛能充分實現了,所謂的吾性自足。
  • 王陽明及其心學的現代啟示
    勇於探索、追求真知的無畏精神在王陽明生活的年代,程朱理學是官方哲學,王陽明本來也是篤信程朱理學的,但同時也看點兒「歪理邪說」,比如朱熹的學術死對頭陸九淵的心學。18歲那年,王陽明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教導,和朋友一起跑到餘姚當地官署去「格竹」,結果格了7天,道理沒悟出來,人倒累病了,從此不再信朱熹,一門心思搞他自己的「心即理」。
  • 王陽明「心學」的「心」確指什麼
    王陽明心學關鍵就落在一個「心」字,心是什麼,心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或者說本性;它與後天習得的知識經驗相對立。這是王陽明心學大廈的基礎。心學有三大核心思想:1.心即理(價值存在)2.知行合一(價值判斷)3.致良知(價值歸宿)。三者是必然的遞進關係。
  •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出心即理,心外無物
    1058年,貴州龍場一個悶熱的夏夜,這一夜王陽明終於迎來了個人終結的蛻變和升華。龍場悟道的陽明心學就此橫空出世,震驚了五百多年以來的華夏文明史和思想史。那麼在農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王陽明於一個石頭棺材中領悟到聖人之道和吾性自足的真諦,又是什麼人什麼事讓王陽明淚灑農場,徹底看透了人世間的生死榮辱?話說這天傍晚啊天氣很糟糕,陰風怒號,王陽明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頭,他遠遠地透過籬笆牆的影子,就看到一個漢人帶著兩個人經過這個農場。這三個人衣衫藍縷、行色匆匆,蹙著眉頭。
  • 王陽明的成聖之路:4句話解釋陽明心學
    他離開餘姚前,發生了王陽明心學史上最光彩奪目也是最後的一幕:四句教的解析。「四句教」全文如下:「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的兩位弟子各持己見,王陽明詳細地向他們做了解析。
  • 王陽明心學:心即道,欲成大器修煉這三點,註定人上人
    王陽明中國有兩個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孔子算一個,曾國藩算半個,另外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陽明,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創立心學,桃李滿天下。古往今來很多人因為王陽明的心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是王陽明心學的忠實信徒,稻盛和夫多次聲稱,他人生中最大的偶像就是中國的王陽明,是心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變命運都是先從改變自己的心開始的,本文分享王陽明心學裡3句非常經典的話,相信對不甘平凡的你會有幫助啟發。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 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妻子,新婚之夜在房間裡大哭
    」王陽明這才想起昨天是自己拜堂成親的日子,才匆匆告別,回到家裡。17歲的王陽明為了求道,竟然連自己的新婚之夜都給忘了,由此可見,他從青年時起,便有很大的聖賢志向。眾所周知,我國古往今來,共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不是書房裡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學以致用的學問。
  • 王陽明: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又是一門實用功夫
    王陽明開創了心學的新局面,他的思想對明代的哲學思想影響極大,他的學說甚至流傳於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被人稱為可以直追孔孟的大聖人。有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都從王陽明的心學中獲得啟示,如曾國藩、梁啓超、稻盛和夫等都通過王陽明的心血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王陽明的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也是一門實用功夫。不妨一起探索一下王陽明心學的奧秘。一、心靜修福報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不少人都過於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