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在象棋上下了很多功夫,卻水平仍然不見長?

2020-12-16 騰訊網

很多棋友象棋學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什麼長進,連公園裡的老大爺都下不過?

這些人明明一直保持一定量的對局,也經常對著特級大師的棋譜復盤學習——為什麼如此刻苦的我,棋藝卻沒有毫釐之增?

「一萬小時定律」早就超過了,為什麼棋藝還是原地踏步?為什麼臭棋簍子的帽子還是摘不掉?難道是天資愚鈍、智商不夠?

如果說是因為沒有名師指導,很多人痴迷象棋長達數十年,許銀川、張強等特級大師的講座收藏了幾百個G;書架上堆滿的都是象棋培訓教材、殘局解析、排局講解等等,然並卵,刻苦鑽研棋藝一輩子,結果連公園裡的臭棋大爺都下不過。

當然,他們也不是完全沒有水平,他們的水平更多地體現在紙上談兵高談闊論中。棋攤上他們是口若懸河的「象棋吹牛大師」——別人下棋的時候,他們指指點點,一會兒「炮不輕發」,一會兒「均衡出子」「殘棋炮歸家」「殘局馬勝炮」「寧失一子,勿失一先」之類的象棋術語更是信口拈來。

他們有滾瓜爛熟的「棋理」,也研究和涉獵過象棋讀物、書籍,為鑽研棋藝付出過一定努力的。不過,這些人充其量也就只能達到「旁觀者清」的水平,如果自己親自上場去下,那水平簡直是慘不忍睹,不見得比他們譏諷的「臭棋簍子」高出多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這是因為他們在錯誤的方向上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收效卻微乎其微,於是成為了只能「評棋」不能「下棋」的嘴上高手,自以為努力,實則誤入了歧途。

第一,過於沉迷於殘局。

「你只要精通古典殘局/布局裡面的各種妙殺,連貫攻擊,比如《橘中秘》《梅花譜》之類的,你就可以成為高手高手高高手了。」這是種不正確的說。比如,一些棋迷,從古譜中學會了「棄馬十三招」,然後自在實戰中套用,但是很難一廂情願地期望對手中計,踏入到自己設計好的陷阱裡,從而獲得戲弄、虐殺對手的快感。

適度地鑽研殘局(排局),模仿一下經典排局中的攻法組合和連貫殺法,對於拓展思路、提升興趣而言,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但如果長期痴迷其中,則容易形成「單方面機械套用」的思維,反而不利於棋藝的長期精進。

在象棋競技中,對手也極少有機會碰巧走到一個便於你施展精妙連殺的局面,多數時候高手對局都是在平緩的運子中尋找微妙的突破口的。

第二,待在舒適區裡出不來。

1萬小時理論中有個巨大的缺陷,就是低水平的1萬小時重複是沒有效果和好處的。她很容易讓人呆在舒適區。好的,1萬小時理論應該是不斷的突破舒適區向有難度的地方,挑戰去啃硬骨頭,這樣才能實際而上不斷攀登水平見長。

你指望對手像個傻子一樣,毫無防備地踏入你預先設計好的圈套和陷阱中,然後你就能行雲流水地使用從排局中學到的「殺法」,從而陶醉於一種「我是高手」的假象——用這種投機心態指導自己的對局,把僥倖心理刻入到自己的行棋習慣中,痴迷於這種古典殺法中的所謂「速勝」,在實戰中強行走成類似局面去「欺騙」對手,最終會導致行棋隨手,「賭博式」出招等難以糾正的壞毛病,其負面效果遠遠大於學了幾步「排局巧招」的正面價值。

那麼怎樣,迅速提高棋藝呢?

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殘局訓練後,就應當開展更為均衡的學習——布局、中局都要有所涉獵,甚至,出於功利目的,只學幾種便於在同層次水平中快速取得實戰優勢的布局套路(如中炮盤頭馬等)也未嘗不可。

只有均衡地、全面地了解布局、中局和殘局知識,才能避免短板,建立系統的象棋哲學觀,才能為未來的棋藝精進夯實基礎。而均衡地學習了布局、中局知識之後,這種體驗又能反過來影響對殘局的深入理解——這種相輔相成、相互照應的學習效果,是單一的「殘局學習」所不能提供的。

棋藝的高低,反映其實是方法的高低、方向的高低——在學棋的早期階段,絕大多數棋友都是被興趣所牽引:有人為了獲得勝利的快感,因此一直找低手下棋;有人為了娛樂消遣,專門找些殘局題排局題來解饞;有人一開始就以「挑戰難度、翻越高峰」為目標,每個階段都要找些硬骨頭啃啃,每段時間都要找點難題來挑戰自己的思維極限……

不同的興趣導向之下,初始階段或許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但長此以往,棋藝增進的速度和效率,就會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如果你迫切地想要提高自己的棋藝,又覺得自己水平正在進入瓶頸,不妨暫時告別一下「殘局」,學點布局知識(中炮盤頭馬、中炮過河車急進中兵對屏風馬平炮兌車、五九炮過河車對屏風馬平炮兌車、中炮七路馬巡河過河車對屏風馬平炮對車等等),也許,會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受。

當然,下棋就是休閒娛樂而已嘛,人與人之間不論是腦力、專業學習時間、對局經驗、年齡精力等等多方面都是極不平等的。不然路邊大爺下了一輩子棋,為什麼下不過柯潔,許銀川,侯逸凡這些年輕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平常心快樂下棋就好了,勝負心太強也不一定好。抱著玩的態度來下的話,那就無所謂。

相關焦點

  • 大街上下象棋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了?三個很現實的原因
    對於很多70後、80後的人來說,象棋應該承載了許多的回憶。在那個時候沒有多少的娛樂活動,而象棋又很方便,隨時都可以和別人來上一把,特別是在同學之間,如果你象棋水平很高,其他同學還是挺羨慕的。但是到現在,好像很少有小學生還喜歡下象棋了,大街上也見不到幾個下象棋的人,即使偶爾見到,也是那種上了年紀的老人在下棋。那麼,為什麼大街上下象棋的人越來越少了呢?筆者也和許多喜歡下象棋的朋友聊天,總結出3個原因,很現實。
  • 你的象棋水平為什麼進步緩慢,原來是走進這樣幾個誤區
    好多學習象棋的朋友,剛開始學象棋,熱情很高,但是學習一段時間,棋藝水平卻不見提高,反而感覺會水平下降,這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根據筆者多年象棋教學的經驗分析,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學習方法不對路剛開始學象棋的朋友可以和自己棋力差不多的人多對戰幾局,先熟悉象棋全盤的子力和棋型,對象棋將,車,馬,炮,兵,象,士的的子力特點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再學習一些基本殺法在這個階段就可以了,沒有學基本殺法的朋友可以看下我發的基本殺法系列視頻。
  • 我想學中國象棋,如何快速入門提高?如何快速提高象棋水平?
    很多朋友問我如何快速提高象棋水平?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象棋是我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瑰寶,其入門很容易,但要想學精很難。大多數愛好者在認識棋子,知道規則以後,立馬找人(或者在網上)捉對廝殺,下了很長時間感覺沒有長進,或者進步很慢。為什麼?大多數原因都是一個,沒有基本功。
  • 怎樣快速提高象棋水平
    要學好象棋首先要練好基本功。大多數愛好者在認識棋子,知道規則以後,立馬找人(或者在網上) 捉對廝殺。 下了很長時間感覺沒有長進,或者進步很慢。 為什麼? 大多數原因都是一個,沒有基本功。有人問,下象棋還有基本功?
  • 為什麼下了多年的象棋,水平卻提高不了?你可能少了這一步!
    經常在評論中看到有棋友說,下了幾十年棋了,感覺一直是那個水平,不見提高,這是怎麼回事?那麼,想要提升棋力嗎?除了研究棋譜和實戰,還有別的方法嗎?棋譜和實戰是提高棋力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完成這兩步之後,還有很關鍵的一步,也是很多人可能會缺少的一步——復盤!行百裡者半九十,復盤就是最後那十裡。這樣說,明白復盤的重要性了嗎?
  • 和象棋軟體下棋再復盤就能快速提高象棋水平?附全面練棋指南!
    象棋實戰,貴在真實感。那是一種臨場對弈,對生理心理的雙重磨練。棋手可以通過這種「真實感」繼而培養「棋感」、「手感」、「腦感」。而這些,是在與軟體下棋的虛擬環境中無法獲得的。很多人問如何提高象棋水平?說來,本也簡單。「打譜、下棋、復盤」,如此循環、長年累月。
  • 臺灣很多景點都不要門票 賺錢在紀念品上下功夫
    我到臺灣駐點採訪,去了很多地方。除了美麗的風土人情,臺灣特色鮮明的紀念品讓人印象深刻。我每到一處都會購買紀念品,帶回大陸送朋友。朋友和我有著一樣的感嘆:臺灣人真是用心又細緻,紀念品有文化也有紀念價值。如果大陸的景點也能借鑑,那旅遊的收益就不用僅靠「高門票」了。
  • 我介紹象棋軟體棋局的2個目的,象棋軟體發展的瓶頸、作弊的判斷
    我介紹象棋軟體的棋局,主要有2個目的:第一個目的,讓大家知道目前地球上最厲害的中國象棋水平電腦的象棋水平比純人厲害太多了(我們純人第一中象高手王天一在電腦面前也是小孩一樣),目前象棋軟體雖然全面碾壓純人
  • 為什麼富士康是名企,很多人卻說不要去那打工?長見識了
    導語:為什麼富士康是名企,很多人卻說不要去那打工?長見識了相信有不少朋友都知道富士康這個非常知名的企業,它作為一家電子產品的加工廠,每年都生產大量的電子配件和各種電子設備,並運輸到各個手機廠商,同時富士康自己也承接一些電子設備的組裝項目,而我們會發現之前這個企業也一直有一些非常不好的傳聞,例如有他們的員工,因為無法承擔平時辛苦的工作以及枯燥乏味的流水線生產跳樓自殺,或者是出現一些精神問題,那麼很多人也勸阻身邊的朋友不要去這家企業工作
  • 十年來收藏於民間的古代各類象棋殘局棋譜、象棋秘籍157本
    如果你遇到這種殘局,對方又不是騙子,恭喜你,是展現你殘局功力的時候了,同時也祝你好運,因為敢這麼玩的,對方水平不會低。回到原問題,你當然是可能贏的。但是現在江湖擺攤下殘局的人,還有這樣的麼?===========================死理性派分割線==============================這類殘局,經過那麼多年無數人的研究,很多已經「幾乎」有定論了(一般還要加上「如果採用XX規則」為前提,比如「如果一將一殺/一捉屬於禁止招法,必須變招,則紅方必勝」)。
  • 「上海象棋復興路還長」
    本報記者 張瑋在前天結束的全國象棋個人賽上,30歲的孫勇徵勇奪冠軍,這也是自2000年有「胡司令」之稱的胡榮華奪冠之後,上海人再次站到了中國象棋的巔峰。「真的很不容易。」昨天談起孫勇徵這個冠軍頭銜,上海棋牌運動中心黨支部書記、象棋特級大師單霞麗這樣感慨道。
  • 象棋愛好者內心獨白:想提高象棋實力卻很難,我玩象棋軟體的心得
    那時各種象棋qq群極度活躍(目前象棋qq群10年前的這批人年紀已大,新的95後、00後玩家又沒有補充,象棋qq群已沒落),我經常組社團在中國遊戲中心開軟互虐(目前中國遊戲中心、泓弈棋牌網、JJ象棋等老平臺通通沒落),那時因為自己家裡的老式笨重座機電腦配置不高,還經常跑去網吧用8核電腦跟人開軟互砍。
  • 4000字長文:讓你知道關於「中國象棋軟體」的一切
    得益於西洋棋電腦軟體的框架、算法、代碼,中國象棋軟體飛速發展。新世紀頭幾年,出現了新的拆棋模式—「人機拆棋」,即有一定水平的業餘棋手通過「電腦計算+人為判斷開局殘局」,「人機拆棋」可以彌補電腦的不足,又可以發揮電腦計算的長處,綜合水平可達到人類國家象棋大師、象棋特級大師水平。
  • 象棋中的將帥為什麼不能相見,你有想過嗎?
    象棋很多人小時候即便沒玩過也看過,很多老大爺都喜歡在公園或路邊的地方著上一局,往往身邊都會聚上一些象棋愛好者。 因為象棋如此普及,所以大家對象棋的規則想必都不陌生,像是「馬走日,相走田」這種有關規則的口訣,念起來也琅琅上口。而在這些規則中還有一個規則叫「將帥不相見」,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 象棋新手入門(乾貨)
    中國象棋歷史悠久,趣味濃厚。千百年來,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好,主要因為它包含體育、藝術、科學等因素。但凡象棋愛好者都知道,巧妙構思的棋局,堪比一幅絕妙的圖畫或者其他藝術一樣。另外,象棋的交爭性和競爭性,更是其他藝術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越來越受廣大人民的喜好。
  • 茨威格遺作《象棋的故事》:人生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較勁
    01 象棋代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象棋是一種集各種截然不同的智力特性於一身,兼有哲學家、數學家的精於計算、富有想像等創造性的特質。自古以來,象棋代表了中國古人素質的衡量,中國古人講究學習「 琴、棋、書、畫」,目的在於修身養性。
  • 想了很多詞,仍然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人:李斯!
    複雜的李斯人貴有自知之明,對於能力不強,胸懷不寬的人,能夠得到君主賞識已實屬不易,按理就應該安分守己,大了說為報君主知遇之恩,小了說守自身榮華才是正理。但是!這個世界上很多問題都出在這個「但是」上,但是就有人要反其道而行之,結果弄得來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自身也慘遭酷刑而死,這樣的人並不多,李斯就是其中的一個,而且是極其典型和極其可悲的一個!李斯,上蔡一文筆小吏出身,名不見經傳,只因拜了荀子為師而得到呂不韋賞識,進而因為一篇《諫逐客令》而被始皇帝看中。應該說他的文筆是不錯的,用今天的話來說,有一定文學才華。
  • 曾經很火的沙縣小吃,為什麼現在吃的人越來越少,吐槽的人很多?
    曾經火遍全國的沙縣小吃,現在吃的人越來越少,吐槽沙縣的人很多,為什麼?這幾年來吃沙縣小吃的人的確越來越少了,小編以前也很喜歡吃沙縣的雞腿大排飯,後來慢慢就很少吃了。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再也不用去吃幾塊錢一碗的扁豆拌麵了,也許是沙縣小吃已經給人一種低端的刻板印象,發展到高端的客人也不願意花錢。十多年前你帶朋友去吃沙縣小吃,別人也許會說你大方。如今如果不是非常熟識的好朋友真的不敢去沙縣小吃,怕被人說磕磣。而且且沙縣小吃對於現狀沒有什麼創新,很多還是老一套,水餃,雲吞,炒飯。
  • 象棋之美盡在思索與快樂中——從12個問題了解中國象棋博大精深
    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對於象棋,感到很自豪。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冠軍得過兩次,前八名不計其數,成了當地名人,他就是泉深老師。當時無論走到哪裡,別人都知道是象棋冠軍。通過象棋,結交了很多的朋友,也參與了很多社會公益活動,當時有很多朋友都以為榮。 3.那中國象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 「深度」中國象棋的「市場化」之路,為什麼這麼艱難?
    從上世紀90年代起,象棋運動要「市場化」的呼聲,就已經山呼海嘯。 為什么二三十年過去了,象棋運動的市場化商業化處境,卻依然這麼尷尬?圍棋的市場化與國際化,更多是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水平高度發達的日本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