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獨行川藏線—雀兒山遭遇飛車驚魂

2020-10-03 修煉看世界

從瑪尼幹戈去德格,班車要中午才有。我當然不甘心等待這麼久,於是便在街上問詢,很順利地遇到一輛私人的麵包車,剛坐上就出發了。

我坐在最後一排,這車和瑪尼幹戈一樣充滿了灰塵,瓜子殼扔的滿地都是,座位後面塞進了一個個裝著犛牛肉的袋子。頗有生活氣息。我坐在一堆犛牛肉中安之若素。除了靠右邊最後窗戶的我,以及靠左邊最後窗戶的另一位在此工作的漢族小夥子外,其他幾個人都是互相認識的當地藏族年輕人。

雀兒山的天,如此藍。圖片為自己拍攝

在藏區少有見不到太陽的,今天也不例外,看著窗外藍藍的天,連綿的青山,心情沒有辦法不好,更何況剛出瑪尼幹戈的這段路風景委實不錯,只是可惜坐在車裡很難抓拍,也不想因為趕拍幾張照片而誤了看風景。所以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吧。經過了新路海—藏語名為玉龍拉措。只見一灣碧玉般的湖泊夾在雪山和森林間,非常秀美,難怪能令格薩爾王的妃子一見傾心,念念不忘。

圖片來自頭條圖庫

圖片來自頭條圖庫

開始上雀兒山,這裡的天越發的湛藍起來,藍得讓人心驚,讓人情不自禁地驚嘆,怎麼可以藍成這樣?未出發之前,看行程時,雀兒山就是川藏路上令我最嚮往之地,這座藏語名為措拉的山被稱為「川藏第一險」,「川藏第一高」。我想要看看這樣的一座山是如何的險峻,想要從那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躍過。車子盤旋而上,和甘孜那段最險的路一樣,前面是雪山,旁邊是萬丈懸崖,我們的車就開在這九曲十八彎的窄窄土路上。

看這前方的懸崖邊的路,圖片為自己拍攝

這路啊,圖片為自己拍攝

而這裡要開得更加小心,因為時不時會迎面過來一輛大卡車,於是雙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在這山路上會車,一個不慎,可能就會掉到萬丈懸崖之下。偏偏最險的一段要連著迎面會車,停下來等了好一會才逐一通過。等也要等,便走下來四處看看,不下來也罷,下來看到這窄窄的路和懸崖邊無遮無擋的車,頓時覺得還是自己走過去比較安全。

排隊會車,圖片為自己拍攝

看那走過的路真是有幾分驚心,圖片為自己拍攝

中途停車讓大夥解決人生三急問題,只有兩個雌性動物,何況在這無遮無掩之處,我自然就只是拿著相機閒逛亂拍。坐在副駕的小夥子讓我幫他拍一張。沒想到這引出了後面的一番遭遇,簡直就是遭遇啊!

雀兒山,圖片為自己拍攝

拍完之後這小夥子突然熱情萬丈地要求和我身邊的另一位藏族小夥子換位置。坐到我旁邊後,便開始攀談,問我去哪,得知我要去昌都後,說他也要去,邀我一起去。我自是看出了他的別有用意,只是淡淡地婉言謝絕,假託昌都有朋友等我,以此理由婉轉拒絕。然後就只是他問一句,我答一句,正襟危坐,不給對方任何可乘之機。這小夥子見我如此淡淡,便又換回了原先位置。我長舒一口氣。

圖片為自己拍攝

圖片為自己拍攝

似乎沒有很久,就上到了雀兒山頂,「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司機停下車來,我以為是照例停車休息讓大夥解決三急,或者只是終於上到山頂所以停下來鬆弛一下。卻見車上的所有男性(連那漢族小夥子也在內)都拿著一疊東西站在山路上,這時,讓我幫他拍照的藏族小夥招呼我拍照拍照。

他說的我也沒聽明白,只聽他喊一二三,我不明所以,趕在三字落尾就按下了快門。這時他們才一起拋出了手中龍達,我這才明白他們叫我拍什麼,悔不當初,趕緊的連著按了幾下快門,可惜都沒拍到大家一起拋龍達的壯觀景象。

「一二三」準備,圖片為自己拍攝

在山頂拋龍達,圖片為自己拍攝

圖片為自己拍攝

過了山頂就是下山,雀兒山山腳的風景真美啊,高大茂密的松林映著背後的雪峰,清澈的溪水從山上緩緩流下。這裡終於有了人家,原來是看山護林的工作人員,司機停下來加水,而我和車裡的另一位女性終於在此處覓得了一間架在溪水上的廁所。

圖片為自己拍攝

看著巍巍青山,茂密森林,清澈溪水,溫暖的小木屋,以及那對我們大吠的狗,呼吸著這山裡新鮮的空氣,想起張清芳的花雨夜,「山風溪水狗狗炊煙熱湯木桌缺了誰,鳥叫蟲鳴鶯聲燕語何苦惹是是非非」。身處這遠離塵囂的美景之中,真想能在此處小住幾日,每日就看看山,曬曬太陽,過過神仙的日子,那是多麼的愜意。

圖片為自己拍攝

過了護林人的住所,越往下,小木屋越多起來,這裡聚居了藏族村落。司機開始一路停車,車上的藏族小夥子紛紛下車,犛牛肉也一路漸少。到了一處住所後,連那司機也下車了。正納悶間,那邀我去昌都的副駕小夥子坐上了駕駛位。他還招呼我坐到他之前的副駕位。因著他之前的搭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便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回說就快到了,不差這一會了。

圖片為自己拍攝

圖片為自己拍攝

我以為就快到德格,這段旅程快劃上終點了。沒想到沒想到,刺激的還在後頭,這裡才是我噩夢的開始。這小夥子的開車技術兇悍無比,只見他加大油門,一路以生死時速往前衝去。這開的哪是車啊,簡直是雲霄飛車。這下我明白他為什麼叫我坐副駕了。坐在最後一排的我被顛得東倒西歪,落花流水,就差被扔出窗外了。

圖片為自己拍攝

我死死地拉住拉手,痛不欲生,老天啊,我寧可再上一次雀兒山,也不要坐這種顛簸強度如此大的車啊,之前在爐霍,在甘孜都曾走過這種搓板路,以為自己的承受能力夠強了,沒想到強中更有強中手,原來之前在爐霍和色達經過的顛簸路根本不算什麼,那只是讓你全身肌肉抖動,而這次完全是傷筋動骨,五臟六腑都移位了。而且這完全是人禍啊,這段路比爐霍甘孜的路可平整多了,完全是這小夥子橫衝直撞才開出了如此效果。

雀兒山上的天,藍得呀,讓人心醉,圖片為自己拍攝

圖片為自己拍攝

不知道是他習慣如此,還是打擊報復我的不識抬舉。在我痛不欲生的當口,我看見這小夥子居然還從後視鏡裡偷偷瞥了我一眼,我就是被這一眼激得打定主意,下定決心不能讓對方如願小瞧了我,你越是要看我的笑話,我越不露怯。於是只能壓著心裡的翻江倒海,強裝淡定。只可惜了這沿路的好風景,不能全心觀賞。不過經此一役後,什麼前面後面的顛簸全部是小case,全是浮雲。這也算是收穫吧。當然,還有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坐在車上的時候,千萬不要得罪司機。

圖片為自己拍攝

圖片為自己拍攝

整理完這篇文章,重新審視這些旅途中的經歷,現在想想,其實這小夥子剛開始的時候對我還算不錯,處處也在照顧我。只是那時初出茅廬的我對一切都抱有戒心和距離,尤其是旅途中這突如其來的熱情。還是感謝他們呀,這些旅途中遇到過的或可愛或魯莽的各種各樣的人。美麗壯闊的大自然總是會令人讚嘆,然而人的錯綜複雜,千變萬化卻也是生命旅途中一道奇異而妙趣橫生的風景線。

這些曾經走過的路呀,圖片為自己拍攝

連載文章:

相關焦點

  • 小女子獨行川藏線—川藏第一險雀兒山,無視熱情,卻遭遇飛車驚魂
    雀兒山的天,如此藍。未出發之前,看行程時,雀兒山就是川藏路上令我最嚮往之地,這座藏語名為措拉的山被稱為「川藏第一險」,「川藏第一高」。我想要看看這樣的一座山是如何的險峻,想要從那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躍過。車子盤旋而上,和甘孜那段最險的路一樣,前面是雪山,旁邊是萬丈懸崖,我們的車就開在這九曲十八彎的窄窄土路上。
  • 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川藏線上又一埡口即將消失!這是壞事嗎?
    歡樂的通車典禮▼雀兒山是一座被稱為「山鷹飛不過的山峰」。,長期以來,雀兒山是這條生命線的「瓶頸」, 令川藏線司機們談山色變!川藏線的風光一直吸引著許多人慕名前往,但往往聽聞雀兒山的兇險後,止步不前。攝影/大陸新建成的雀兒山隧道施工線路全長8.955公裡,其中,雀兒山隧道主洞長7079米,雙向兩車道,總投資11.5億元,隧道洞口海拔高度437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
  • 穿越雀兒山 向築路英雄致敬
    但是,兩年前的此時,家裡兄弟姐妹一行八人借工休假之機登上了川藏高原的雀兒山,在雀兒山新建隧道通車前,最後一次體驗了雀兒山的險情。1951年,解放大軍以簡陋機具,拼血肉之軀,奮戰近年築成了雀兒山公路,開通這海拔5000多米的川藏第一險埡口。如今,穿山隧道已經建成。我們去時曾在山下路口就聽當地人講,雀兒山新隧道下月將試通行。昔日天塹今變通途,雀兒山埡口將很快完成歷史使命,此時不來,以後再想將無機重來!
  • 雀兒山隧道通車僅需10分鐘通行,原2小時翻山路是啥樣的
    2017年國慶節前夕,可能在喜愛川藏線的人們當中,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要屬雀兒山隧道了。在川藏線上,雀兒山永遠是過往司機心頭的話題,是川藏北線上的一個梗。川藏線,又叫川藏公路,但我們常說的國道318並不能完全和川藏線等同。
  • 行攝317國道(四川段)之二(翻越雀兒山)
    雀兒山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有數十座之多,其中超過6000米的山峰有3座,雀兒山藏名「措拉」,意為大鳥羽翼。雀兒山主峰海拔6168米,該主峰山勢挺拔,壁立於周圍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之說。山麓海拔3500~3800米,相對高差約1000~2000米。
  • 雀兒山隧道的修建,「特難」難在哪裡?
    在川藏線上,雀兒山永遠是過往司機心頭的話題,是川藏北線上的一個梗。 要翻過雀兒山從裡面向外打。 甘孜德格境內的雀兒山,地處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主峰海拔6168米,每年長達8個月被積雪覆蓋,山高路險、高寒缺氧,被稱作「川藏第一險」。為進一步打通川藏交通大動脈,雀兒山隧道從啟動方案論證,到建成通車,歷經整整15年。
  • 雀兒山之乘風破浪的姐姐
    ——by 六巨四美·荔枝趕在7·25雀兒山封山之前六巨群的四個小姐姐速度去抄了個底畢竟,下一次開放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雀兒山在登山界聲名赫赫雀兒山是橫斷山冰川區最北部的一座雪山小荔枝你確定這是在登雀兒山?
  • 雀兒山隧道的正式通車 生命禁區的奇蹟
    原標題:生命禁區的奇蹟   突破「零」紀錄 攻克施工禁區   作為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雀兒山隧道面臨高原、高寒、缺氧、工效低,山高、路遠、料少、運輸難,隧道長、斷面小,通風難、地質情況複雜、圍巖級別變化快等諸多難題,這些困難是如何化解的?   施工通風是需要解決的最大技術難題。
  • 千裡獨行馬尼幹戈,新路海,雀兒山,德格,我在去往白玉的路上
    這是2011年7月,與我而言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人到中年又遭遇變故,心灰意冷。好在我還有旅行,我知道,此時唯有在路上,才能平復我的傷痕,才能讓我的生命有意義,也更有廣度和寬度。爐霍縣到甘孜縣的路上,風景會有所變化,草原似乎更加清秀一些。偶爾還會遇到一些森林,河流兩邊掛滿了經幡。
  • 雀兒山高度(時代楷模)
    川西高原,雀兒山。  陽光下,雪峰聳入藍天,川藏公路絲帶一樣在五千米海拔上繚繞。  鏡頭裡的雀兒山風景如畫,但在過往司機的眼裡,這是令人不寒而慄的危險路段。那些年,隔些時候就會聽說,有人因為高原反應或行車遇險,在這裡長眠不醒。
  • 小女子獨行川藏線—四川境內最後一站德格,與陌生人的四面之緣
    因著那小夥子在雀兒山腳下雲霄飛車似的奪命狂奔,我們中午就到了德格。話說雀兒山腳下真的很美,除了之前經過的那段雪山,森林,溪水和各種顏色的樹木之路,頗有幾分九寨溝的感覺外。在路途的最後我們又體會到了另一番迥異的風情,連著幾座直聳入天的山峰,峭壁林立,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 6168米雀兒山,一場不能錯過的攀登盛事!
    走過雀兒山的人,沒有不被山路之險峻所徵服!山勢險要、道路崎嶇、事故頻發。有時候會因為車禍或地質災害堵車幾天,成為了入藏最驚險的體驗。1951年,解放軍以簡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軀,歷半年時間建成的雀兒山公路,從此高峻險要的雀兒山、冰峰林立的雀兒山、擁有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兒山聞名於世。
  • 登山︱羅日格西:雀兒山攀登是個怎樣的歷程
    曾登頂三奧雪山的巴谷多、奧太娜、奧太美、奧太基(未登峰首登)、姊妹峰5210米(未登峰首登)獅子王峰、四姑娘山大峰、二峰、三峰、尖山子峰、布達拉峰、大溝5218峰(未登峰首登)、雪寶頂、半脊峰、龍脊峰、田海子峰、雀兒山、那瑪峰、甲金甲博、黨潔真拉、慕士塔格峰、博格達峰。2006年起組織攀登雀兒山60多次。
  • 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雀兒山下的玉龍拉錯
    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雀兒山下的玉龍拉錯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雀兒山下的玉龍拉錯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雀兒山下的玉龍拉錯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雀兒山下的玉龍拉錯四川甘孜州德格縣:雀兒山下的玉龍拉錯
  • 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
    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
  • 讓德格山水「飛越」雀兒山
    在即將到來的暑期,這位成都高新區支教幫扶德格縣窩公鄉中心小學的「90後」老師,想要讓部分藏區小學生住進成都學生家中,和他們一起吃住學遊玩,開拓他們的視野,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顆「飛出雀兒山的種子」。需要翻越雀兒山的,不僅是這裡的孩子。
  • 四川甘孜:雀兒山隧道令驚險「鬼門關」變通途
    位於甘孜州甘孜縣和德格縣之間的雀兒山,是川藏北線入藏必經之路,號稱「川藏第一險」,主峰海拔6168米,公路埡口海拔4889米,每年有長達8個月的時間被積雪覆蓋,一直是讓所有汽車司機敬畏三分的「瓶頸」,當地有「翻越雀兒山,猶過鬼門關」的說法。雀兒山山高路險,高寒缺氧,夏季有雨一路泥,無雨一路灰;冬季大雪封山更是家常便飯。
  • 甘孜最低調的雪山丨雀兒山,你知道嗎?
    在漢語命名裡,雄鷹變成了雀兒(鳥兒),意為鳥兒也飛不過的山峰。有諺語」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的說法。雀兒山山口海拔5050米,是川藏北線最高的山口。山腳的玉龍拉錯(新路海)為這座6000多米的雪山增添了不少秀美風光,而雀兒山也是登山愛好者非常青睞的山峰。
  • 有一句話叫「一生一次318國道川藏線」
    川藏線上的高山,目前近一半都已建隧道川藏線上,目前已經通車的隧道有高爾寺山隧道、雀兒山隧道、剪子彎山隧道、理塘隧道和通麥隧道群。「雀兒山隧道」雀兒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海拔超特長公路隧道。雀兒山隧道工程位於國道317線(川藏北線)甘孜至德格崗託之間,是翻越雀兒山的關鍵性工程,線路全長約12公裡,其中,雀兒山隧道全長7079米,施工海拔在4300米的雪域高原,需攻克凍土、湧水、斷層、巖爆和通風供養等施工難題。2016年11月10日上午,雀兒山隧道正式貫通,預計2017年7月通車。
  • 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
    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