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象PDK
當地時間2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稱,將24家中國企業列入了制裁的「實體清單」,這24家企業絕大部分都是中交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這類中國的建築類、船舶類和信息工程類的研究所以及公司。
(圖源:美國商務部)
美國商務部將這24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的原因是,這些企業在中國「建設南海」的過程中,幫助中國軍方在南海修建了人工島。
(圖源:美國商務部)
同一天,美國國務院也宣布,對多名涉及南海島礁建設的中國公民實施籤證限制,他們將不獲允許入境美國,其直系親屬也有可能受到籤證限制,但其聲明並未明確提及受限制中國公民具體人數。除此之外,美國企業若要向「實體清單」上的中國企業提供美國技術或者是零配件,需要先取得美國商務部頒發的許可證。
對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美國、中國的鄰國以及國際社會指責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以及為中國軍方修建『人工島』。今天被指定的這些實體在『人工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必須被追究責任。」
(圖源:twitter)
美國以中國在南海建設人工島來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這明顯就是在故意找茬,南海諸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在自己的國土上開展設施建設,部署必要的國土防禦設施完全正常,這是國際法承認的一個主權國家的正常權利,在這一點上,輪不到美國多嘴。
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建設人工島,通過圍海造陸來修建港口和機場,以此來擴展沿海城市的功能性,提高經濟水平,尤其是那些國土面積較少的沿海國家,比如日本和荷蘭,這些都是填海造陸的大國。
(圖源:GoogleMap)
荷蘭由於地勢的原因,全國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由於人口稠密,荷蘭自古以來就有圍海造陸的傳統,目前,荷蘭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國土都是通過填海造陸獲得的。
日本也是如此,日本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島國,填海造陸自然也不可避免,除了機場和港口,日本的神戶人工島就是在20世紀中期通過填海造陸而建設出來的,並在後續建設成為了城市,這座人工島也享有了「二十一世紀的海上城市」稱號。
(圖源:GoogleMap)
杜拜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那些震撼的杜拜棕櫚島、帆船酒店等標識性建住,就全部都是建設在人工島上的。
國際空間站拍攝的棕櫚島
(圖源:維基百科)
這時很多人可能就很奇怪了,杜拜和荷蘭作為沿海國家,填海造陸所需要大量材料還能從陸地上獲取,可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從哪裡搞到這麼土石來進行填海造陸呢?其實,這就要說到人類的填海造陸技術了。
填海造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工的手段把一片海域或是水面變成陸地的過程,在古時候人們進行填海造陸的工作,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將陸地上以及山上的泥土和石塊填進海中進行填海造陸,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客觀條件的限制,許多情況下將陸地上的大量沙石傾入海中進行填海造陸的代價是很大的。
美國的人工島「金銀島」
(圖源:維基百科)
美國的人工島「愛麗絲島」
(圖源:維基百科)
所以,通過高科技的設備來進行人工島的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於現在的許多人工島建設來說,一般都是先通過工程船隻將需要建設人工島的海底進行簡單的清理平整,隨後將圓筒型的鋼樁插到水下,將它們進行連接,再在裡邊灌注泥沙固定。隨後,圓筒圍起來的內部海水將被排空,然後灌注並加固底部的巖石,不斷加放入泥沙,將其填充成島嶼。
(圖源:維基百科)
當然,除了這種方式,還有通過吹沙填海的方式來進行填海造陸的。這種方式是使用挖沙船的泵將其他區域海底的泥沙吸入船內,並將其噴射到或者是通過長距離的管道輸送至目的填海區域,通過不斷的進行泥沙輸送來達到堆沙造地的目的,隨後再通過打樁船來進行打樁固定,然後再使用強夯機壓實鬆土,形成結實的海上島嶼。
(圖源:YouTube)
知道了填海造陸的過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一些島國是如何獲取大量沙石來進行填海造陸的了,這其中的絕大部分材料都是來自於海底的沙石。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人為的方式將海底的沙石從一個地方搬到了另一個地方,並堆成了一堆形成島嶼。
(製圖:馬克)
所以,中國在自己的國土內建設人工島有什麼問題嗎?這又關你美國什麼事?美國還不趕緊回頭看看自己國內的情況,疫情嚴重,暴亂持續,管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