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責怪兒媳做飯不合口味,兒子:她是為了你,才去學做飯的

2020-12-11 美美情感

「出現了矛盾,得先各自問清楚原因,不要一開口就責怪老婆,不要以為一定就是老婆的錯。」最和諧的家庭應該是互相體諒、團結一致的,沒有所謂的爭吵和矛盾。但是即使是再有愛的家庭,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問題,這是因為有了問題的存在,才可以讓家庭走向一個更好的境地。

家庭成員越多,那麼所引發的矛盾與摩擦就會越多,畢竟每一個人之間的想法是不同的,每一個人扮演的角色也不同,這是需要相互理解的事情,需要有人去退讓,也需要有人去理解,才能夠互相成長、成就。

而婆媳矛盾也是如此,簡單的婆媳矛盾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涉及到了婆婆和兒媳婦兩者,中間還隱藏著老公,他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矛盾越多並不能夠解決問題,誰也不知道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什麼樣,直到有一天誰也沒有了底線,誰也無法忍受對方,那麼這個家庭也要徹底散了,最終倒黴的還是婚姻,因為兩個女人的事情,而毀了美滿的愛情。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所以過日子也是和家庭有關係,女人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老公一個人,還包括對方的一系列親戚,而最大的boss還是他的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婆婆。

雖然說婆婆也經歷過兒媳婦這一身份,但並不是說明她們會對兒媳婦手軟,總之這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循環往復,也像是報復。從道理上來講,天下的媽都一個樣,對待兒子的態度往往都是寵溺的,對待兒媳婦則像看待一個仇人一樣。如果婆媳二人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問題,也就不會產生什麼爭端了。

婆婆一直嫌棄自己的兒媳婦,平常晚上出去跳廣場舞的時候,都會和自己的老姐妹們坐在一起談論媳婦怎麼樣,說到兒媳婦就來氣,「你們不知道,我那個兒媳婦又懶又刁,做的飯根本不能吃!」

有的大媽附和說,「別說你兒媳婦了,我那個連做飯都不會!可愁死我了!以後我老了,最辛苦的還是我兒子,這哪是娶媳婦回來呀?這娶的可是一個祖宗呀!」只要涉及到兒媳婦問題,作為婆婆的都會說到一塊兒去,無論怎麼講,就是自己的兒媳婦最差勁。

回到家的時候,兒媳婦已經將飯菜準備好了,恰巧兒子也回來了,婆婆吃了一口菜,立馬皺起眉頭說,「這道菜鹽是不是沒放?還有這道菜怎麼那麼甜呀?」說完不忘喝一口水,對面的兒媳婦有一些尷尬,只能說,「對不起媽,下次我注意。」

作為老公的看到這個場景,是有一些無奈的,但還不忘開口替老婆說話,「她是為了你,才去學做飯的,您都不知道她媽都沒吃過她做的飯!」

聽到這句話,婆婆心裡其實是有一些感動的,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其實做婆婆的並不壞,只是從內心深處還沒有辦法接受兒媳婦罷了。

婆婆說,「算了,下一次我來做吧!你在旁邊好好學著!」

男人在兩個女人之間一定要把握好度,最好學會油嘴滑舌一些,不能夠因為幫了一方,讓另一個女人傷心,這樣也可以使婆媳之間的情感上升一個度。

誰說婆媳不能好好相處的?那是因為沒有明白對方的心思,等到弄懂的時候也懶得去爭執沒用的東西了。

情感寄語:婆媳矛盾並不可怕,不過男人一定要處理好這個問題,讓婆媳雙方都能夠理解彼此,這也就從側面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兒媳做飯婆婆不搭手,小姑子做飯婆婆會幫忙,兒媳:我該不該生氣
    和公婆同住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可能要數每天的一日三餐和一些家務瑣事都由誰來做1,婆婆勤快愛乾淨的可能會嫌兒媳懶惰,處處挑兒媳的錯。兒媳勤快的會心生委屈,覺得老人家不愛乾淨不幫忙。有個姐妹說,我天天帶著孩子做飯就算再忙,婆婆也不會過來搭把手。整天說身體這裡痛,那裡痛。如果是姑子回來去做飯,婆婆任何時候都會去幫忙,身體哪也不痛了。
  • 兒媳戴口罩做飯被婆婆指責,兒子一番話,婆婆給兒媳端茶倒水
    婆婆的挑剔,媳婦的敏感,彼此之間從一開始就帶著有色眼鏡相處,關係自然不會融洽。如果嘗試將心態放平和,你會發現,以前看來滿是惡意的行為,卻是善意的表達。小麗是一個打工族,自從和丈夫結婚後,知道丈夫和婆婆求子心切,小麗就辭掉了工作,一心在家備孕。每天早上,小麗總要將家人的早飯做好,還特別給婆婆準備易消化的營養早餐,然後就會出去鍛鍊身體。
  • 婆婆做飯難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婆婆做飯,說實話也未必是她特情願的,能給你做飯吃就不錯了;她也不是廚師,眾口難調,好不好吃那都是你的個人體驗;畢竟她為你們付出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心力,最應該有的感恩的心,感謝的情。--婆婆做飯難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沒有福分享受到婆婆做飯,只有「坐月子」時,婆婆請假照顧那幾天吃她給做的飯,總的記憶是挺好吃的,她圍繞著基本的「月子」餐標準做的都很清淡。
  • 小姑子懷孕想吃榴槤,婆婆催兒媳買,兒媳:輪不到我伺候她!
    家裡一直都是婆婆做飯,小谷想討大家的歡心,說自己這段時間單位上班不忙,可以做飯給大家吃,但是婆婆得買好食材,大家都同意。晚上下班回來,有時候已經很疲憊了,但是小谷想著當兒媳的前期哪有不辛苦的,她打起精神,充滿幹勁,給一家子做飯。
  • 懷孕兒媳吐槽婆婆做飯難吃:「不知道這幾十年他們家人怎麼過的」
    我婆婆做飯,我也是吃不慣的。但我從來沒有因為我吃不慣,就去指責婆婆做的飯難吃。我知道,每個人的口味和習慣不同,婆婆有婆婆的喜好,他們家人有他們家人的習慣,不可能她做的每一道飯菜都是適合我的。最近有一位兒媳,跟我吐槽自己的婆婆做飯難吃。她說:「我從嫁過來幾乎就沒吃過一頓飽飯,你不知道我婆婆做的那個飯菜有多難吃,不僅賣相全無,就連味道也是奇怪得很,以前我還能勉強忍著吃兩口,可現在我懷孕了,真的是一口都難以下咽,我不知道這幾十年他們家人都是怎麼過的,吃著這樣的飯菜還有什麼心情好好過日子。
  • 兒媳嫌棄婆婆做飯太難吃,每天和老公點外賣吃,婆婆委屈得不行
    我本來覺得挺好,婆婆照顧我,也算是美事一樁,沒曾想,噩夢開始了,婆婆不怎麼會做飯,第一次做的時候,我忍著噁心吃了下去,後來,吃壞了肚子,把老公嚇得夠嗆,再也不讓我吃他媽做的飯了。婆婆有點不高興,她有一次和我語重心長的說:「小斕啊,不是媽說的多,你這不吃家裡的飯,外面的也不乾淨,那你說你能保證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嗎?
  • 閨女晚上給女婿炸雞排,手被燙傷,婆婆沒有安慰,卻責怪她
    而大多是人都是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女婿,或兒媳。父母認為自己是過來人,看的多,看得遠,能給孩子好好把關,卻忽視了他們自己的想法、他的所愛。所以導致了大多數家庭婆媳關係的不和諧。下面是個很好的例子。
  • 婆婆病重臥床,兒媳當著面將飯菜倒掉:你不是總嫌我做飯難吃嗎?
    但生活中,有那麼一種現象,夫妻兩個結了婚,丈夫把妻子娶進門,有一些婆婆便會以長輩自居,要求兒媳對自己聽話順從,但同時又忘記了給予兒媳應有的尊重,甚至還帶著些許嫉妒和敵意。許多不和睦的婆媳關係,大都是由此開始的。雖然,這不代表全部,但的的確確對家庭的幸福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婆婆病重臥床,兒媳當著面將飯菜倒掉:你不是總嫌我做飯難吃嗎?
  • 「婆婆太不自覺了,一直住我家接送娃還做飯,卻一直不交生活費」
    文|文兒生活中我一直聽的就是,婆婆住在家裡,幫著帶娃做飯,年輕人應不應該給婆婆生活費,對於這個話題,大家很有話說,大部分都說應該。可是,你聽說過主動問婆婆要生活費的,對,你沒看錯,就是讓婆婆掏生活費。這位網友發帖說,婆婆太不自覺了,在我家住了整整兩年,卻一直不交生活費。我叫老公去要,這男人太慫,說張不開口。婆婆剛開始來我家的時候,本來說住一陣就走,如果那樣的話,我肯定也不會提生活費的事情。可是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她沒走成,就一直和我們生活了兩年。每天接送下孩子,平時校車就是開到家門口的,然後幫忙做做飯。因為我們也只是普通家庭,一家四口吃喝拉撒,還有孩子上學,再加上一個婆婆,覺得生活挺吃力的。
  • 兒媳愛玩手機,婆婆勸離婚:一碗湯的距離才是婆媳的安全距離
    我是芒果六斤半,時間不自由的自由人一枚,所有的故事都有始有終,謝謝關注!今天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兒媳不會做飯,每回吃完飯既不刷鍋又不洗碗,只顧低頭玩手機,我該不該勸兒子離婚?開始張阿姨也會和周圍的同事或者朋友聊起家長裡短,發現很多當婆婆的朋友都會遇到和她一樣的問題,而且對兒媳都多少有些抱怨。抱怨多了,其實也影響家庭關係,尤其是影響兩個孩子的感情。張阿姨也覺得抱怨這件事本身就很無趣,她決定去嘗試改變。阿姨後來想了一些小辦法。
  • 兒媳下班後去購物,10點回家,不管婆婆吃什麼,她都直接回到房
    我在網上看到了婆婆的留言我的兒子和兒媳結婚後,我和妻子搬去和他們住在一起。我兒子直到8點才努力工作,但他直到8點才回來。兒媳是公務員,她工作很容易,她每次9點出去,她中午12點回來,2點上班,5點半回來。
  • 「兒媳,家裡來親戚了,趕緊回來做飯」「阿姨,你找錯人了」
    婆婆把所有的家務都交給孟翠玲一個人來做,就連工作日的工作,她也必須趕回家做飯給婆婆吃。因為上班地方太遠,有好幾次回家晚了,婆婆都劈頭蓋臉地罵她。孟翠玲心裡委屈,但她還是十分尊重婆婆,沒有與她產生正面衝突。她想著,只要自己用心去對待婆婆,婆婆總會被她打動的,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 婆婆生日,大兒媳給了五萬,二兒媳空手而來,婆婆卻攆走了大兒媳
    這位婆婆叫翠香,今年65歲了,老伴去世快十年了,膝下有兩個兒子,都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可大娘的兩個兒子對她很孝順,如今兩個兒子成家了,大娘也很高興。大兒子娶了富家女,而二兒子則娶了農村的兒媳,如今大娘安享晚福,村裡的人都羨慕大娘。
  • 婆婆大壽全家坐著閒聊,兒媳懷孕9個月做飯,公公回來怒掀桌子!
    彤彤在剛結婚的時候,在一家國企上班,其實她還是很喜歡上班的感覺,認為那樣比較充實,但是看到自己的老公不想讓自己出去工作,為了給丈夫一份安全感,於是選擇待在家裡。時間久了,婆婆看到兒媳婦只知道待在家裡,心裡是非常不平衡的。看到自己的兒子那麼辛苦,於是處處看自己的兒媳不順眼。自從彤彤待在家後,婆婆隔三差五的來兒子家,來了後就說家裡怎麼這麼亂?
  • 婆婆住院一個月,兩兒媳一個在床邊照顧,一個在朋友圈「雲」盡孝
    劉老太覺得兒子結婚,自己什麼都沒準備,理虧,心裡也沒底氣。最重要的是,她受不了二兒媳的做派,二兒媳喜歡發朋友圈,大小事都要拍照發朋友圈,但最關鍵問題是她喜歡作假。比如,劉老太在家裡給她們做飯,二兒媳發到朋友圈裡就成了她為婆婆準備了一桌子豐盛的午餐。
  • 60歲母親勸兒子離婚的理由:「她下班不回家做飯,不管一家老小」
    可是她進門如果在沙發上坐上兩分鐘,李哲就會生氣了,說她懶,下了班回來不趕緊做飯,一家人都還餓著肚子等著呢。張阿姨更是會把臉拉得很長,指責兒媳婦不懂事。 小彤懷孕後,狀況稍有了好轉,張阿姨開始幫著分擔一些買菜做飯的工作,小彤一度以為她的付出終於有了收穫,婆婆看到了她的好。然而孩子出生後,由於需要婆婆幫忙帶孩子,一切便又回到了最初,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媳婦,我有事回村裡7天」「婆婆,你走了,誰來做飯?」
    如果婆婆有事想要回一下老家,還要徵詢一下兒子兒媳婦的意見。雖然婆婆這樣做都是為了兒子,但是我覺得輩分有一點點顛倒,兒媳兒子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有一點點過分。不管是任何時候,長幼尊卑不可丟,哪怕人老了,也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生活,而不應該被道德綁架。
  • 「兒媳,你今天不做飯,我吃什麼」「不好意思,以後都不會做了」
    兩個月後,謝藝覺得身體不舒服,鄧波就陪著她去醫院檢查,謝藝被查出懷孕了,回到家就把這個喜訊告訴父母。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沒有再讓謝藝幹很多活,只是飯照常是謝藝做。鄧波給母親說過,別讓謝藝做家務活了,母親回復到:「這都不算什麼,當初我懷你的時候,啥都幹,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務的,還要照顧你生病的奶奶,現在謝藝做這點活不礙事的。」謝藝也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就讓老公別和母親爭論了。謝藝對母親是處處忍讓著,她覺得如果自己累一點,能換來家庭的和諧的話,她完全可以接受。現在她就每天做一日三餐,簡單打掃衛生,對於她來說也不是難事。
  • 「兒媳不肯做飯,可憐我沒飯吃只能泡麵」婆婆發朋友圈結果被打臉
    小祈也聽懂了婆婆的意思,不過是「你不做我就不吃,反正我就是餓著也不湊合」,她真的怕事,聽到婆婆這麼說,她也狠不下心去真讓婆婆挨餓,就只能咬咬牙堅持著繼續做,就這麼挨過了一年。今年,小祈被同事要求,調換了工作崗位,比從前的工作更忙了,中午的時間不抽出來一部分工作,晚上回家還得加班,她是真的挨不過去了,也開始抱怨起自己有個這麼不省心的婆婆,很倒黴。每次見了朋友都怨聲載道:「我婆婆,我做飯她就吃,我不做寧願幹餓著也不動手真煩,心累」。
  • 婆婆怒責兒媳沒理由離婚,兒媳的回懟婆婆低下頭
    01 一位婆婆聽兒媳說要離婚,她怒責兒媳,我幫你帶孩子還幫你做飯,我兒工資也大部分交給你了,你還有什麼不滿足,還要離婚。這位被指責的兒媳,就是秀珠,秀珠高中畢業就開始了打工,她也曾經談過兩個對象,都「」無疾而終」。在秀珠二十五歲時遇見了高中同學小川,上學時兩個人就互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