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了矛盾,得先各自問清楚原因,不要一開口就責怪老婆,不要以為一定就是老婆的錯。」最和諧的家庭應該是互相體諒、團結一致的,沒有所謂的爭吵和矛盾。但是即使是再有愛的家庭,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問題,這是因為有了問題的存在,才可以讓家庭走向一個更好的境地。
家庭成員越多,那麼所引發的矛盾與摩擦就會越多,畢竟每一個人之間的想法是不同的,每一個人扮演的角色也不同,這是需要相互理解的事情,需要有人去退讓,也需要有人去理解,才能夠互相成長、成就。
而婆媳矛盾也是如此,簡單的婆媳矛盾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涉及到了婆婆和兒媳婦兩者,中間還隱藏著老公,他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矛盾越多並不能夠解決問題,誰也不知道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什麼樣,直到有一天誰也沒有了底線,誰也無法忍受對方,那麼這個家庭也要徹底散了,最終倒黴的還是婚姻,因為兩個女人的事情,而毀了美滿的愛情。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所以過日子也是和家庭有關係,女人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老公一個人,還包括對方的一系列親戚,而最大的boss還是他的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婆婆。
雖然說婆婆也經歷過兒媳婦這一身份,但並不是說明她們會對兒媳婦手軟,總之這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循環往復,也像是報復。從道理上來講,天下的媽都一個樣,對待兒子的態度往往都是寵溺的,對待兒媳婦則像看待一個仇人一樣。如果婆媳二人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問題,也就不會產生什麼爭端了。
婆婆一直嫌棄自己的兒媳婦,平常晚上出去跳廣場舞的時候,都會和自己的老姐妹們坐在一起談論媳婦怎麼樣,說到兒媳婦就來氣,「你們不知道,我那個兒媳婦又懶又刁,做的飯根本不能吃!」
有的大媽附和說,「別說你兒媳婦了,我那個連做飯都不會!可愁死我了!以後我老了,最辛苦的還是我兒子,這哪是娶媳婦回來呀?這娶的可是一個祖宗呀!」只要涉及到兒媳婦問題,作為婆婆的都會說到一塊兒去,無論怎麼講,就是自己的兒媳婦最差勁。
回到家的時候,兒媳婦已經將飯菜準備好了,恰巧兒子也回來了,婆婆吃了一口菜,立馬皺起眉頭說,「這道菜鹽是不是沒放?還有這道菜怎麼那麼甜呀?」說完不忘喝一口水,對面的兒媳婦有一些尷尬,只能說,「對不起媽,下次我注意。」
作為老公的看到這個場景,是有一些無奈的,但還不忘開口替老婆說話,「她是為了你,才去學做飯的,您都不知道她媽都沒吃過她做的飯!」
聽到這句話,婆婆心裡其實是有一些感動的,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其實做婆婆的並不壞,只是從內心深處還沒有辦法接受兒媳婦罷了。
婆婆說,「算了,下一次我來做吧!你在旁邊好好學著!」
男人在兩個女人之間一定要把握好度,最好學會油嘴滑舌一些,不能夠因為幫了一方,讓另一個女人傷心,這樣也可以使婆媳之間的情感上升一個度。
誰說婆媳不能好好相處的?那是因為沒有明白對方的心思,等到弄懂的時候也懶得去爭執沒用的東西了。
情感寄語:婆媳矛盾並不可怕,不過男人一定要處理好這個問題,讓婆媳雙方都能夠理解彼此,這也就從側面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