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是我國非常有特色的少數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
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
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
哈尼除了聞名世界的梯田以外還有就是美食
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美食
石屏豆腐,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石屏豆腐區別於其他地區的石膏滷水點豆腐工藝,石屏採用古城裡方圓0.75平方千米內的天然地下水作為凝固劑,製作出的豆腐鮮嫩爽滑、營養豐富。
2012年12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石屏豆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八面煎魚並不是真的有八個面,這只是一個虛數,石屏八面煎魚所用的魚是田魚或者湖魚。製作方法是先將魚醃製好下鍋煎制待用,接著把辣椒麵、薑絲、八角粉、草果粉、花椒粉等香辛料炒香,配合以碎番茄、當地酸菜、蒜泥、料酒、醬油和鹽等佐料炒成濃汁,最後把魚重新入鍋加水、蔥、芫荽燜制即可。這道菜外焦裡嫩,汁水滋味醇厚,魚肉鮮甜,入味不油膩。
開遠小卷粉,是雲南省開遠市獨有的小吃。是用大米漿現蒸成米粉,包以餡心,再經炸制而現做現吃的風味佳點。食客圍坐攤旁,耳聞目睹觀廚操作,蘸吃椒鹽,鮮香滋嫩,其樂融融。
汽鍋雞是雲南省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滇菜系;因該菜品用汽鍋蒸製而得名,其主要食材是雞肉,主要烹飪工藝是蒸,有補虛養身、補血、健脾開胃的功效。汽鍋雞因為其營養豐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雲南十大經典名菜。
彝族砣砣肉是雲南省著名的特色美食,該產品主要小涼山彝族的民族特產。砣砣肉類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製作上,一般是用鮮活肥碩的豬、牛、羊,立即宰殺後,大塊剁頤,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鹽,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後,再放在篩簸之中輕輕撒上一層鹽汗水沫,吃時佐以小涼山土法醃製的一種幹酸菜湯(有克油腥的作用),將砣砣肉抓在手上,邊啃邊嚼,由於這種肉做法特別,又不是很肥,吃起來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開,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為小涼山的一道很有名氣的風味菜。
糯米揣蓮藕,又稱「雲田熟藕」,因產於建水東城外小麥廠海子而得名。據說此地所產的蓮藕有九孔,粗肥白嫩,為藕中之上品,用其製作的菜餚,早已遐邇聞名。相傳明洪武年間,黔國公沐英巡視臨安,知府程子益設宴款待,沐英品嘗油炸熟藕後,贊「建水熟藕甲全滇」。另一傳說是講明代永樂年間,有一名叫姚成的異人將其帶到京城,讓永樂皇帝品嘗,被稱為「建水熟藕甲天下」。
疊水,納西人的滿漢全席,因使用三套大小不同的餐具,即六個大碗、六個小碗和六個盤子,共十八道菜看,所以又稱作三疊水。在有貴客來訪的時候,納西人的最高禮儀就是「三疊水」。
按所上菜看的口味分三次上席,第一疊是以甜點類為主的,如米糕、蜜餞、果脯、時鮮的果類食品;第二疊,是涼菜類,其中包括麗江特產,吹肝、涼粉,還有火腿、豆腐乾等;第三疊才是熟食類,主要以蒸菜為主,又根據季節出產的物產不同有所不同。這三疊水中包括了山珍海味,納西族地方風味和特產小吃,可以說是納西人的滿漢全席。
三疊水形成於明末,興於清朝,清代中葉至民國年間成熟並成向更高層次發展。據說當時的達官顯貴、富商鄉紳在節慶和大喜之日,均請著名廚師主廚。
羊奶菜扣肉是一道以羊奶菜為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
羊奶菜為野生匍匐植物,折斷後流出奶樣白漿,故名,將葉粉碎,加入稀飯(或甜白酒)、鹽、酒、糖、幹辣椒麵,以及適量青辣椒(全果),攔勻,置罐內製成建水所特有的醬菜。
米線是滇南一帶極為普遍的一種小吃。雖都是米線但配料及口味還是一個地方一個味。蒙自的涼米線與眾不同之處就是,除了放一般鹹鮮酸辣甜麻佐料之外,還要放芥末粉及滷腐湯,米線湯汁不太多,有一點,也是各種佐料的汁水。賣涼米線的攤子上,往往都有燒豆腐賣。這是當地人的習慣,喜歡邊吃涼米線邊吃燒豆腐(蒙自燒豆腐類似建水燒豆腐,只不過更臭,更大些)。
燕窩酥是雲南建水縣的傳統小吃,主要是用麵粉、豬油、白糖製作的,屬於炸制類小吃,雖然是放入油鍋中炸至的,但它仍保持著白色。燕窩酥的色澤潔白,層次清晰,形狀像燕窩,酥香可口,入口即化。
[傳遞價值 分享智慧]
實戰丨創新丨專業丨地氣
微信號丨chjh-wx
商務合作丨13522574668
投稿丨chuanhuijiahe@chjhzg.com
關注傳慧嘉和,更多精彩分享與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