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駐蒙自市,是雲南的16個地級行政區之一,地處雲南省東南部,北連昆明、曲靖,東接文山,西鄰玉溪、普洱,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北回歸線橫貫東西。紅河州總面積3.293萬平方千米,下轄4個縣級市、6個縣、3個自治縣。
紅河州有滇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錫都個舊,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獻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兩個國家級口岸;有的錫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紅河是雲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是雲南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走向東協的陸路通道和橋頭堡。
元陽梯田
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元陽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紅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氣候同墾共創的梯田農耕文明奇觀,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
元陽梯田主要有3大景區:壩達景區(包括箐口、全福莊、麻慄寨、主魯等連片1.4萬多畝的梯田),老虎嘴景區(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畝梯田),多依樹景區(包括多依樹、愛春、大瓦遮等連片上萬畝梯田),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雲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
阿廬古洞
阿廬古洞被譽為"雲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裡,位於瀘西縣5公裡處。又名瀘源洞,阿廬古洞是一組奇特壯觀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與石林景觀相似,石林在地上,阿廬古洞則在地下,它是亞洲最壯觀的天然溶洞穴之一。
"阿廬古洞"為彝語,意指"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時雲南"三十七蠻部"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洞內的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簾、石瀑、石花千姿百態,幾乎具備了地質巖溶學所定義的所有景觀,且各具形象,諸如彩霞迎賓、古蓮倒懸、幽穀神鍾、古龜望月、魏王點兵、天造神物等等,維妙維肖,非造化之功不可為。
哈尼族每年以農曆十月為首,過十月節就意味著過新年,持續時間一周至兩周。節日期間村寨集體殺豬祭祀龍樹林,擺通街宴,有說親的就趁著節日請媒說親,而嫁出去的姑娘藉此回娘家探望。
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紅河地區稱六月節為"苦扎扎",持續時間三至六天,節日期間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蕩鞦韆、摔跤、載歌載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節日當天夜晚還要在家裡點燃松明火把,然後送火把出村,置於路旁或山上,以示驅趕病魔出寨。
建水文廟
文廟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經歷代50多次擴建增修,佔地面積已達到7.6萬平方米,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後經明、清兩代擴建,佔地達114畝,總體布局採用中軸對稱宮殿式,仿照曲阜孔廟的格局建造,有1殿、2廡、2堂、2閣、5祠、8坊,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步入大門為肅穆的"太和元氣"坊,迎面為20餘畝的"學海"(泮池),塘內碧波蕩漾,四周柳絲輕拂,池中建有思樂亭,左、右有"禮門"和"義路"。步人欞星門.有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祟聖詞、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大成殿建於明弘治年間,28棵柱支撐全殿。前簷12棵為石拄,每棵高5米,重達5000公斤,用整塊大青石雕成。大門左右2棵簷柱雕巨龍盤繞,稱為"石龍抱柱"。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告訴小編哦,
旅遊攻略就找小編,小編帶你上高速,跟著小編不迷路,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