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抗戰老兵:打松山不少弟兄眨眼間就沒了(圖)

2020-12-12 環球軍事

2015年11月6日上午,抗戰老兵吳漢文在成都家中接受華西都市報專訪。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在新牆河與日軍激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在新牆河與日軍激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士兵堅守天心閣。

原標題:87歲抗戰老兵吳漢文:打松山,不少弟兄眨眼間就沒了(組圖)

老兵檔案

姓名:吳漢文

年齡:87歲

民族:漢族

籍貫:重慶秀山

所屬部隊:中國遠徵軍第8軍103師307團

經歷戰役: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松山戰役等

口述實錄「我們當時年紀比較小,拿不動槍,簡單訓練後就開始做後勤工作,機靈點的還要在戰壕裡傳遞信息。我那時還不會用槍,但還是有兩顆手雷掛在胸前。」

「我們一路從湖南,經廣西、貴州等地,輾轉到達雲南。每天要走上30多公裡山路,到達雲南保山時,戰士們自己編的草鞋都不曉得穿爛了多少。草鞋都是用稻穀草和爛布條編的,3天就要穿壞。每次夜裡或者休整的時候,很多戰士都會多編兩雙鞋子作備用。」

「一批批衝鋒士兵,不怕死地往上衝。狡猾的鬼子,躲在碉堡裡掃射。參加松山作戰的士兵,從山下很難打到他們,而鬼子卻可以依仗地勢,輕而易舉地射擊衝鋒的士兵。松山打完後,我們部隊的敢死隊,只剩下50人左右,連長也犧牲在了松山。」

2015年11月4日上午,成都武侯區雙豐路一處院落裡,87歲的吳漢文抱著一隻小黃貓,望著窗外晃動的樹枝出神。這兩天連續發生的兩件事,讓他既激動又遺憾。讓他激動的是,抗日遠徵軍的347具遺骸,可能會從緬甸歸國;遺憾的是,好消息剛傳來不久,遠徵軍戰友李治清突然「歸隊」了,「等了這麼多年,他還是沒能見到戰友回來。」

吳漢文年輕時離開重慶的小山村,隨部隊前往湖南、雲南等地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家中再無親人,他來到成都定居。

父母早逝 12歲少年郎從軍

在吳漢文的記憶裡,老家是在重慶一個叫秀山的地方,那裡地處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交界地。

世代以種田為生的吳老樹,育有5個子女,其中一個就是吳漢文。由於家境貧寒,5個子女從小特別懂事,七八歲就幫著家裡做家務。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響起槍聲,一場全民參與的抗戰爆發。那年,吳漢文8歲,已經在田裡幫著父母做簡單的農活。雖然抗日戰火已燃起,但這處小山村由於地處偏遠,並未受到多大影響。

然而,不幸卻接連降臨到吳家。吳漢文9歲那年,家中的頂梁柱吳老樹去世。僅過去2年時間,母親也離世了。吳家的米缸逐漸見底,5個兄妹時常吃不飽飯。

吳漢文快12歲時,第8軍一支部隊來到秀山,在當地徵集青年參軍入伍。既能跟鬼子作戰,還能吃上飯。得知消息後,吳漢文和村裡的10多個孩子,一同找到部隊,請求當兵打鬼子。

由於當時兵源緊缺,部隊裡又缺少後勤方面的人,長官就把這群年紀最大也只有14歲的小毛頭們都留下了,開始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

離開老家那天,吳漢文站在村口看了會兒家的方向,然後轉身隨著大部隊離開了這個生活近12年的小山村,從重慶步行到湖南,投入到那場屬於全民族的抗戰。

長沙會戰 掛著手雷去傳信

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日軍集結10多萬人馬,配備戰車隊、野戰重炮、飛機和軍艦,準備進佔湖南岳陽、臨湘一帶,企圖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將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在湘北地區一舉擊潰。

為阻擊日軍南犯,中國軍隊集結50多萬重兵,主動發動攻勢突襲日軍,牽制日軍兵力的調動,然後借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三線陣地,引誘日軍主力深入到長沙東北地區圍殲。

當時,吳漢文隨第8軍在湖南駐紮,得以見證這場戰鬥,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我們當時年紀比較小,拿不動槍,簡單訓練後就開始做後勤工作,機靈點的還要在戰壕裡傳遞信息。」吳漢文說,他們當時主要負責在沒有通訊工具時,進行信件口信的信息傳遞,「我那時還不會用槍,但還是有兩顆手雷掛在胸前。」

吳漢文同多數新兵一樣,剛開始雖對槍炮聲有些害怕,但卻對戰事充滿好奇,經常偷偷爬上戰壕,匍匐著看戰鬥場景,「一些老兵看到了,就把我拉下來,說我不想要命了。」

一個月後,中國軍隊殲滅日軍3萬多人,擊落多架日機,打破了日軍企圖一舉殲滅第九戰區主力的計劃。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不久,被稱為「長沙大捷」的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鬼子企圖包圍中國軍隊,反而被我們來了個甕中捉鱉,打得鬼子措手不及。」吳漢文說。

馳援常德 阻擊日軍的增援

湖南常德是湘北重鎮,也是進入川貴的門戶,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武漢失守後,常德成為重慶大後方物資的補給線。

「常德和長沙相距並不遠,部隊得到命令後,立即從長沙出發,馳援常德友軍。」1943年11月,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對雲南的反攻,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糾集了7個師團的兵力進攻常德。

11月18日,日軍依靠飛機、坦克、山炮等火力優勢,對德山發動猛烈進攻。然而,令日軍始料未及的是,在敵我裝備、人數差距巨大的情況下,日軍的數輪進攻,竟然都被守城將士全部擋住。

但是,常德城最後還是被日軍重兵團團包圍。得知中國軍隊正在集結增援後,日軍對常德進行了瘋狂進攻,企圖速戰速決,拿下常德。

吳漢文說,整個常德城被炸得千瘡百孔,到處是焦土,看不出絲毫生氣。堅守的友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仍在堅守,沒有逃兵。

馳援而來的其他中國軍隊,不少都在城外阻擊日軍的增援部隊。

「不能讓他們的增援部隊聚集,這樣會增加城裡守軍的負擔。」吳漢文回憶,第8軍在外圍進行阻擊,一旦發現日軍部隊,就組織攻擊。吳漢文當時只有15歲左右,由於年紀尚小,只能看著其他戰友作戰,「其實當時很想上戰場,我心裡根本不怕的。」

「怕死就學不到真正的戰鬥技巧,只有看到了跟敵人的生死戰鬥,以後遇到時才會有所準備。」吳漢文在做後勤和送信工作的同時,也在慢慢學習老兵們的作戰經驗。

開赴雲南 三天走爛一雙鞋

1942年入夏,日本在攻陷緬甸後,妄圖沿滇緬路長驅直入雲南,包圍重慶大後方。當年5月4日,日軍派出54架飛機入侵雲南,對保山這座毫無空防的千年古城實行了大轟炸。

1943年,在參加完常德會戰後不久,第8軍接到命令:開赴雲南,參加對日作戰。

「我們一路從湖南,經廣西、貴州等地,輾轉到達雲南。」回憶起幾個月的行軍,吳漢文仍然唏噓不已,為了不讓日軍發現大部隊的行蹤,部隊往往避開大道,專挑林間小道行軍,「每天要走上30多公裡山路,到達雲南保山時,戰士們自己編的草鞋都不曉得穿爛了多少。」

吳漢文說,尤其是從貴州到雲南的路上,一旦遇到下雨天,草鞋最不經穿,「都是用稻穀草和爛布條編的,3天就要穿壞。每次夜裡或者休整的時候,很多戰士都會多編兩雙鞋子作備用。」

至於部隊裡的夥食,吳漢文說,他們還算可以,行軍的時候雖然飯菜不怎樣,但還是能吃飽,「炊事員煮好飯後,大伙兒就圍在鍋前,端著碗蹲在地上吃飯。吃的菜都是大雜燴,蔬菜、野菜煮上一大鍋,要是遇到鍋裡面有肉,兄弟們得高興半天。」

1944年5月,吳漢文隨部隊順利到達保山,進行整頓,隨時準備參加戰鬥。

松山戰役 犧牲實在太慘烈

吳漢文說,無論是聽戰友講到的,還是自己在雲南所見到的,印象最深的還是松山戰役。

1944年5月,為打通被日軍切斷2年多的滇緬公路,20萬遠徵軍集結在滇西,進攻龍陵、騰衝和松山。

松山,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這裡扼守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皆山。松山作為龍陵縣內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位於滇緬公路要衝,易守難攻,有「東方的直布羅陀」的稱號。

「日本佔領松山後,對整座山進行了加固,幾乎將山內挖空,建成了極其堅固的防守要塞。」中國軍隊的飛機和重炮進行轟炸,都難以撼動松山堡壘分毫。

從1944年6月開始到9月結束,近100天的時間,遠徵軍用巨大的傷亡代價攻下了松山。

一開始,並不熟悉松山情況的中國軍隊,幾次衝鋒都以失敗告終,「一批批衝鋒士兵,不怕死地往上衝。狡猾的鬼子,躲在碉堡裡掃射。參加松山作戰的士兵,從山下很難打到他們,而鬼子卻可以依仗地勢,輕而易舉地射擊衝鋒的士兵。」

吳漢文說,不少士兵剛跑出10多米遠,就硬生生地倒在地下。有的年輕士兵連槍都來不及開,就被子彈打中,「這些衝鋒的士兵,都是20多歲的青年,眨眼間就沒了。但是命令沒停,他們就得繼續往上衝……」提起犧牲的慘烈,吳漢文的眼裡總會有淚水,「(他們)都是爹媽養大的啊!」

七千將士 用生命攻下松山「為了打下松山,不少部隊抽調精銳士兵,成立了敢死隊。」吳漢文說,雖然他當時只有16歲左右,但跟著部隊參加了多次戰鬥,早已對戰事較熟悉,「經過教官訓練後,那時候已經會使槍,可以參加作戰了。」

專門成立的敢死隊,裝備了不少當時較為先進的美式裝備,「武器彈藥都是當時很好的。」

然而,當時的松山上,日軍依靠山勢建立了強大的交叉火力,中國軍隊雖然人數佔優,但面對松山固若金湯的防守,仍然很難前進一步。

「部隊先等飛機和重炮進行轟炸,在限制日軍的火力後,士兵們才進行衝鋒。一般是前進一段,做好一個工事。」就這樣,以步步為營的方式,遠徵軍越來越靠近日軍在松山上的主陣地,「但代價是我軍傷亡慘重,血染松山。」

最終,松山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是一場慘勝。

據留緬遠徵軍林峰迴憶,經歷過那場戰役的將士都記得,當時的松山滿目瘡痍,「松山的土地,幾乎都被炮火翻了個遍。原來茂密的山林,也在炮火中寸草不生,到處是毀掉的戰壕和屍體。」

此戰,中國軍隊以傷亡7000多人的代價,取得了擊斃日軍1000多人的勝利。「松山打完後,我們部隊的敢死隊,只剩下50人左右,連長也犧牲在了松山。」

松山戰役的巨大犧牲,換來重大的戰略意義。攻克松山後,日軍已沒有任何天險可以據守。遠徵軍此後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最終與中國駐印軍成功會師,滇西國土宣告光復。

抗戰勝利 全城軍民大慶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得知消息後,正在昆明整頓,準備反攻獨山的中國軍隊和當地百姓,全都歡呼了起來。

「城裡面全是炮竹聲,百姓走上街道奔走相告,載歌載舞慶祝抗戰勝利。」吳漢文說,當天昆明城裡的炮竹聲響了大半天,「簡直比過年還熱鬧,估計全城的炮竹都被放完了。」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吳漢文至今都是相當興奮,「戰士們也開始,長官放我們慶祝一天,軍隊可以大肆喝酒,還對著天空打完了槍膛裡的子彈。」

抗戰勝利後,本想回老家生活的吳漢文,再也找不到一個親人,他只得輾轉來到成都,並安了家。吳漢文育有3女1兒,擁有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聽說347具遠徵軍遺骸要回國後,我們這些老傢伙們激動地互通了電話,告訴各個健在兄弟,戰友們要回來了。」70多年過去,「他們長眠異國他鄉太久,這次能回家,兄弟們的英靈也可以安息了,我們活著的遠徵軍也感到十分欣慰。」

可是,後來這次迎接遠徵軍遺骸活動失敗了,吳漢文感到非常遺憾。



相關焦點

  • 87歲抗戰老兵:打松山不少弟兄眨眼就沒了(圖)
    老兵檔案  姓名:吳漢文  年齡:87歲  民族:漢族  籍貫:重慶秀山  所屬部隊:中國遠徵軍第8軍103師307團  經歷戰役: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松山戰役等  口述實錄「我們當時年紀比較小,拿不動槍,簡單訓練後就開始做後勤工作,機靈點的還要在戰壕裡傳遞信息。
  • 慶祝抗戰勝利75周年,向保定唐縣41名抗戰老兵致敬
    從保定市唐縣文化和旅遊局獲悉,2020年8月12日,唐縣文化館組織舉辦唐縣抗戰老兵圖片展。活動旨在更好地發掘和發揮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責任感,傳承民族精神,弘楊抗戰文化,歌頌革命英雄事跡,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朱興祥老爺爺「走了」
    12月13日上午11時許,參加過「松山戰役」的原遠徵軍第十一集團軍71軍88師263團、黃埔18期畢業生,抗戰老兵朱興祥在保山板橋鎮唐家村家中安詳離世,享年98歲。目前,隆陽區在世的抗戰老兵僅剩下11人。
  • 這位九十歲還能一部單車遊全國的農民原來是抗戰老兵啊
    這位九十歲還能一部單車遊全國的農民原來是抗戰老兵啊比廉頗能飯,比黃忠能武,單車一部遊全國;若梁灝稱魁,若子牙稱心永世先生九十高齡尚且耳不聾、眼不花,他的老戰友張楚仲(圖左)比他大四歲,沒要任何人陪同,還從簡家隴風塵僕僕地趕來邵東喝壽酒呢!張永世先生字必仁,別號龍星堂主人,筆名孤松。1931年4月生。1944年春參加國民黨第100軍軍部特務連任文書33天,於棠下橋、火廠坪一帶抗日。
  • 川軍抗戰將領後代結成「3456組合」 尋找抗戰老兵
    83歲的李克林、82歲的饒毓琇、74歲的劉文鏡、70歲的郭開惠這4個川軍抗戰將領後代,以父輩戰時的部隊番號集結。他們姓氏不同,卻共同有著難捨的抗戰情節,身上流淌著炙熱的愛國血脈。  2005年,在人民公園的一次抗戰紀念活動上,郭開惠因為去得早,便在會場外轉悠起來。「走到公園門口的時候,我被路邊梧桐樹下一位白髮蒼蒼的女士吸引住了。」郭開惠暗想,今天這個場合,這位女士應該也和川軍有一定關係。思索片刻,她徑直朝對方走去,「沒想到她在看到我後,也慢慢迎面走來。」果然,對方正是饒毓琇。
  • 92歲抗戰老兵尋69年前日本戀人 現拾破爛為生(圖)
    【蕭山抗戰老兵尋找日本戀人】周福康,92歲,是蕭山目前已找到的16位抗戰老兵之一。1945年到臺灣受降日軍,隨後,認識了日本小學教師邊見須惠子,兩人相愛。後來,部隊調回大陸,兩人只好分開!69年!他始終記著自己的戀人。
  • 少年勵志航空報國 飛越駝峰迴國抗戰 抗戰飛虎老兵陸建航在昆逝世
    記者5月20日從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獲悉,抗戰老兵陸建航於2020年5月19日在昆明因病逝世,享年95歲。陸建航老人生前照片 雲南飛虎隊研究會 熙康緣養老服務中心 供圖陸建航曾任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副會長。2015年,曾受邀到北京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慶祝活動,並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據介紹,陸建航生於1926年,祖籍浙江餘姚。
  • 永嘉籍抗戰老兵參加中秋戰友茶話會 九旬老兵團聚
    記者 鄭之越/攝  溫州網訊 94歲的抗戰老兵潘志山來了,96歲抗戰老兵陳成德來了,抗戰老兵陳鳴風的遺孀張秀珍來了……  昨天,在永嘉縣藍色海灣國際酒店,永嘉籍10名抗戰老兵和1名抗戰老兵遺孀,被永嘉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組織在一起,參加了「抗戰老兵中秋戰友茶話會」。老兵們表示,他們再也不怕被遺忘了。
  • 87歲抗美援朝老兵的攝影生涯:從18歲繳獲第一臺照相機起
    中新網太原11月23日電 題:87歲抗美援朝老兵的攝影生涯:從18歲繳獲第一臺照相機起  作者 吳瓊  「幹一行愛一行,這些年不管做什麼工作,我都沒有離開攝影。」談起這位居住在山西省太原市的87歲抗美援朝老兵賈振鑫的攝影生涯,還要從其18歲在戰場上繳獲的一臺美軍照相機說起。
  • 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離世 家人:他生前最愛講抗戰經歷,愛敬軍禮
    此前報導: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西昌辭世,曾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刀近段時間,電影《八佰》在全國熱映,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中的一段悲壯英雄史,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數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 昆明航空助力 騰衝93歲抗戰老兵實現藍天夢想
    2019年4月16日,由雲南省僑聯青委會、騰衝機場、昆明航空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圓抗戰老兵藍天夢」公益活動圓滿落幕。此次活動實現了騰衝滇西抗戰老兵車懷春老人搭乘飛機的願望,表達了對抗戰老兵的關懷和敬意。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發生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松山戰役十分慘烈,中國遠徵軍犧牲7000餘人,最終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滇緬通道、拉開對日反攻序幕。
  • 93歲遠徵軍抗戰老兵:打密支那炮管子都打紅了
    9月3日,是抗戰勝利71周年紀念日。昨日,93歲的史書起了個早,趕去成都赴約。在整理洗漱後,他盯著日曆出神。窗外,枝葉被吹得顫動,鳥兒飛過時發出幾聲鳴叫。3歲大的小曾孫,抱著他的小腿,忽閃著眼睛問:「怎麼啦?」史書捋了捋白髮,抱起孩子坐到椅子上,「71年前,侵華日軍正式籤署投降書。你以後要記著,這是趕走鬼子的日子。」
  • 尋訪香港抗戰老兵
    清明節前夕,記者隨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等老戰士及後人來到這裡,祭奠抗戰期間犧牲的英烈們。從西貢賽馬會大會堂後院到沙頭角羅家大屋,在尋訪香港抗戰老兵們的過程中,記者仿佛重新置身於當年的歷史情境中:在日軍侵佔的三年零八個月裡,港九獨立大隊的戰士們參與營救南下文人和美國飛行員克爾等,為抗戰出生入死。
  • 抗戰老兵96歲壽辰 老戰友和志願者們都趕來了
    13日,井研縣研經鎮紅光村的一個農家小院裡無比熱鬧,這一天,抗戰老兵殷紹文的家人為他舉辦96歲壽宴,得知消息,井研縣的抗戰老兵和各地的志願者們都趕來,為老人送上了生日的祝福。井研的抗戰老兵們趕來為殷紹文(左二)祝壽【熱鬧】抗戰老兵96歲壽辰老戰友們趕來為他祝福
  • 藍田籍抗戰老兵西安過百歲生日 28歲時參加中條山戰役
    李壽老人為大家切蛋糕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訊  昨日中午,藍田籍的抗戰老兵李壽在西安度過了他100歲的生日,他的兒女、鄉黨以及一直關注抗戰老兵的志願者聚在一起  除了老人的親朋外,十幾位一直關注抗戰老兵的志願者也參加了老人的生日宴。        文/圖記者 付垚 編輯: 張鉦弘
  • 98歲遠徵軍老兵拜謁中山陵 曾參加抗戰70年閱兵
    昨天上午10點,來自廣西的中國遠徵軍老兵熊壽明,了卻了他十幾年前的心願——到南京中山陵拜謁孫中山先生。此前因為擔心老人年事已高,南京1213志願者聯合會還專門招募了8位武術學校的志願者,但98歲的熊壽明興致頗高,幾乎全程步行登頂。這位參加過今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老兵,當天穿著閱兵式的定製服裝,胸前佩戴著抗戰勝利紀念章,神氣十足。
  • 川籍九旬抗戰老兵周棟梁因病逝世 曾前往滇緬參與抗戰
    年後的幾次老兵聚會上,少了周棟梁的身影,這讓不少老兵都有些不習慣。按照他的性格,只要有戰友聚會,無論風雨都會坐著輪椅而來……3月1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從關愛老兵川軍團志願者處獲悉,90歲高齡的抗戰遠徵軍老兵周棟梁,已於當天凌晨6點過,在成都因病辭世。
  • 香港市民元朗遊行撐警執法 96歲抗戰老兵走上街頭
    原標題:香港市民元朗遊行撐警執法,96歲抗戰老兵:現時香港情況令人心痛[環球網報導記者尹豔輝]14日下午,香港元朗有市民發起支持警察遊行,香港「橙新聞」《文匯報》等港媒11月14日報導稱,一位參加遊行的96歲香港抗戰老兵發言時表示,見到香港現時情況感到心痛,他說要止暴制亂,支持警方執法
  • 安陽開展「抗戰老兵口述抗戰」活動 凝聚愛國力量
    安陽開展「抗戰老兵口述抗戰」主題宣傳活動,活動期間將通過抗戰老兵口述抗戰的形式,深入挖掘抗戰期間安陽市湧現出的英雄人物的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跡,激發廣大網民的愛國情懷,引導人民更好地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