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桂林的懵懂大多來自於小學課本裡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從此,便在心中紮下了根,也許,那便是我喜歡山水自然風光的源頭吧,我把它稱之為「情結」,慢慢長大的日子裡,這種情結就越發的深,心中的聲音不斷的冒出來「我要去桂林,我要去桂林,我要去桂林」,後來,有一天看到一支廣告,是李冰冰和任泉主演的mv,比以往的廣告要長很多,但是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它的場景和配樂,意境太唯美,旋律太動情,後來得知原來是在桂林拍的,我相信冥冥之中的緣分,桂林就是我的命中注定。。。
都說去一個地方要挑它最美的時候去,所以我選擇了四月底,豐水期,伴煙雨,不冷不熱,非高峰期,做好這個決定後,心中的激動無法形容,那一個月都處在興奮之中 ,做攻略,跑旅行社,面對自由行還是跟團的選擇,沒有同行的小夥伴,又想不緊不慢的走完所有想去的景點,還有最重要的安全問題,一直糾結了好久,後來一個小夥伴對我說 「陌生的地方哪裡都一樣」,茅塞頓開,然後,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個人的自由行。如果說,人生中一定至少要有兩次衝動,那麼,桂林就是那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用光了我當時所有的勇氣。
現在的我很感謝當時的衝動,以至於現在去任何地方都沒有壓力。然後,在出行工具的選擇上,我選擇了10個小時的高鐵,之所以沒有選擇飛機,是因為早晨的飛機趕不上,晚上的又太晚,下午的太貴,綜合一切因素,我選擇了高鐵,雖然久點,但也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有一句話說:當你決定要出發的那一刻,旅行中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深有體會,於是,我出發了。。。
到達陽朔車站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多,路邊有很多帶客的摩託,起初我不知道陽朔大多的代步工具就是摩託,還以為是黑車來著,就沒有搭理,一個人背著包傻乎乎的在路上走了四十分鐘,一看就是外地來的吧,我也權當熟悉路況了,路上,一小夥子要免費帶我好幾次,被我無情的拒絕了,哈哈,沒想到他鄉的第一晚,我就被人搭訕了,你說你如果長得帥點吧,我說不定也就從了呢,啦啦啦~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和導航,酒店住宿老闆很好,會給你建議,還會幫忙訂票,前臺也有行程介紹,客棧裡面布置得很有情調,很文藝,也有各種生活所需,自助購物,價格很便宜,簡單的手續過後,我就屁顛屁顛的上樓啦。。。
謝大姐啤酒魚和大師傅啤酒魚一樣,有很多的分店,放眼望去,滿大街都是,但由於那時已經9點多,啤酒魚做不起來了,我也就點了其它的兩個招牌菜:田螺釀、荔浦芋扣肉,賣相一般,味道還行,但也沒有特別驚豔。一個人滿足的吃完了所有的菜。
陽朔縣不大,西街是必去的一個景點,免費,夜晚才是它的主場,離的很近,走幾分鐘就到了。那邊的感覺類似揚州東關街,南京夫子廟,雲南麗江,酒吧很多,很熱鬧,青年男女們肆意的放縱著,大聲的唱,盡情的跳,似乎要把他們積蓄的青春完全綻放開來一樣,但對於我這個沒進去過酒吧的人,也就只能看看,感受感受氛圍。夜越來越深,人群一點消散的意思也沒有,各種霓虹照得人有些迷離,西街外國人很多,隨處可見,還有各種西餐廳,一些老外在招攬生意,都說西街是豔遇之地,這個還是看個人發揮吧,哈哈。。。
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不到1公裡的陽朔西街,由石板砌成,呈彎曲的S形。街上擺滿了各種旅遊紀念品。西街是外國人在中國最密集的一條街,每年來這裡居住休閒遊的外國人相當於這裡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是全中國最大的外語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為全中國之最。為此,旅遊界專家、學者稱之為「中國旅遊業中的陽朔現象」,中國的「地球村」。這種現象引起中國人的關注,世界的關注。其充滿了異國情調的夜景更是風情萬種。
西街上的飯店、餐館、網吧、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的,幾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對照,從老闆到服務員到街邊的小攤大媽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裡已經沒有地域的差異了,閒散、悠閒的生活,讓很多到這裡旅遊的遊客久久不想離去。「偷得浮生幾日閒」,也許在這裡才能感受到什麼是生活。
街上亦留下近百位世界各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的足跡。 上世紀80年代初,便有被當地人稱為「背包老外」的外國自助旅遊者陸續來到陽朔。他們逗留的時間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年半載,一般住三五個星期。 住的時間最長的是荷蘭的麥克先生,他1991年來到陽朔,除了辦籤證以外,一直住在這裡寫作。美國的傑米先生5年間來過8次,同是美國人的特裡先生則一家4口住了10個星期。他們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買菜做飯,學做中國菜、學習中文,回國時還帶走了全套的中國炊具、餐具,說是要經常做中餐。美國人雷達先生說,陽朔風景優美、空氣新鮮,又具城鄉結合的特點,人們樸實友好,物價低廉,且當地會說英語的人很多,使我們這些「老外」在這裡生活沒有異域感。雷達先生也一下住了半年。
等等!喜歡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