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女性穿戴遮臉罩袍惹爭議 歐洲各國看法分歧

2020-12-12 搜狐網

禁止女性穿戴遮臉罩袍惹爭議 歐洲各國看法分歧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10年04月23日11:35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中央社」網站23日報導,比利時可望成為歐洲第一個立法禁穿伊斯蘭教罩袍的國家,丹麥、法國、義大利有意跟從,英國、瑞典與荷蘭則對此持相反看法。小小罩袍掀起歐洲各國接納與反對的論戰。

  據報導,罩袍一般稱為布卡(burqa),是伊斯蘭教規定女性必須在公共場合穿著的服飾,女性全身由長袍、頭巾與面紗層層包裹,只露出眼睛。

  比利時眾議院內政委員會3月初審通過議案,全面禁止在公共場合穿著布卡,同樣只露出眼睛但罩住整個臉龐的面紗(niqab),同樣也被納入禁穿範圍。

  據荷蘭鹿特丹《商務日報》(NRC Handelsblad))統計,目前在歐洲穿布卡的人口並不多,丹麥有約150人至200人,法國有約2000人,比利時僅有300名伊斯蘭教女性將面容全部遮住。

  報導指出,雖然布卡僅流通於小眾人口之間,但比利時法語自由黨(Franco Phone Liberal Party )黨魁巴奎蘭(Daniel Bacquelaine)發起提案,呼籲立法禁穿布卡,他認為,這絕非僅出於治安考慮,而是必須保障在開放社會當中,普通民眾的權益。

  巴奎蘭認為,所謂的開放社會是「每個人都應能看到對方的臉長什麼樣,因為人們需要認識彼此,相互了解」。而早在國會討論立法禁止前,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根特等城市,已下令禁穿布卡。

  報導稱,先不論伊斯蘭教規對婦女穿著的要求,法國也不樂見布卡滿街跑。法國人認為,這套服飾可能會造成人際與社會疏離,總統薩科齊更是直白地說,法國境內不歡迎布卡。

  義大利則擺明無法接受以宗教因素必須穿著布卡的觀點。北方聯盟擬發起提案,規定無論男女都不能以宗教因素讓人無法辨識身分,主張違反者或被處以2000歐元的罰款,甚至2年徒刑。

  丹麥與奧地利則基於保障女權的觀點,不樂見布卡在境內出現。丹麥總理拉斯穆森坦承,儘管全面禁止布卡尚無確切的法律依據,但這款服裝背離了一般對人道與女權的認知。

  奧地利公共管理部長則視布卡為女性屈從的象徵,並稱若有越來越多的婦女在公共場合穿布卡,打算開始對她們處以罰款。

  但瑞典與荷蘭不贊同以捍衛女權為由禁穿布卡。瑞典總理賴因費爾特深信,政府不應以權力強迫婦女解放,荷蘭則說,他們向來允許表達不同信仰的傳統。

  英國則支持自由表達信仰。英國首相布朗說,英國允許表達信仰的自由,這是重要的國家認同與國力的一部份。英國質疑依法國的文化與歷史背景,稱應接納不同的宗教信仰。

  反對伊斯蘭教罩袍流通的歐洲國家高舉捍衛女權和社會融合的大旗,力主接納的人則堅持不應剝奪個人表達信仰自由的權利。應否禁穿布卡的爭議在世俗與宗教觀點之間擺蕩,暫時難有定論。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在丹麥穿罩袍被警察罰款。到底是侵犯女性穿著自由,還是維護社會...
    雖然法規裡沒有明確指出禁止的是最嚴格的穆斯林的穿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為了防止公共場合出現Burka和Niqāb,即穆斯林女性穿戴的覆蓋全身只露出一點眼睛的服飾。這一切,在丹麥政策制定官員看來,是為了「幫助穆斯林移民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 研究顯示:阿拉伯國家對女性戴頭巾看法差異巨大
    頭巾問題在歐洲引起了巨大爭議中國網1月12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月10日報導,英國《獨立報》一項新的關於社會行為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中東地區只有很少人支持戴面紗或者頭紗——它會將臉完全遮起來。該報還指出,一些人認為戴頭紗是伊斯蘭教對於女性的壓迫,而另一些人卻認為這是對於宗教信仰的表達,因此任何一個自由社會都應該允許這樣的行為。《獨立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了巨大的地區差異——該研究的對象包括了突尼西亞、埃及、黎巴嫩、沙特、土耳其、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的男性和女性。結果顯示,黎巴嫩約有50%的人認為不應該戴頭巾,而沙特卻有63%的人喜歡戴將臉部完全遮蓋住的面紗。
  • 法國為何對穆斯林婦女穿全身罩袍一再為難
    【慧聰服裝網】 法國為什麼對穆斯林婦女穿全身罩袍一再為難?畢竟法國政府自己也承認,全國大約只有1900名女性穿這種服裝。那麼,為什麼在近期的民調中,過半法國人贊成禁止這種裝束呢?    答案很簡單,此舉的關鍵不是罩袍是否難看,或者侵犯婦女權利,而是要向穆斯林發出一個信號:法國公民和政界人士對穆斯林越來越公開地施行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又享受西方的優裕生活感到不安,因此覺得有必要在街頭恢復「法國特性」。
  • 阿聯提醒公民出國少穿長袍 禁止女性穿遮面裝
    同時,阿聯外交部還通過發推特和聲明的形式提醒該國海外公民,為確保人身安全應儘量避免在公共場所穿著阿拉伯傳統長衫;同時敦促阿聯女性遵守歐洲國家禁止穿遮面裝的相關法規。  據阿聯當地媒體上周日報導,41歲的阿聯商人艾哈邁德·孟哈裡因患中風,今年4月前往美國看病,此後一直住在美國。上周三,他身穿及踝長衫、頭戴傳統頭巾進入俄亥俄州克裡夫蘭的一家酒店。
  • 歐洲國家有分歧
    歐洲國家有分歧陳丹新冠疫情下,歐洲多個國家就聖誕節假期是否關閉滑雪場產生分歧。德國人和奧地利指望滑雪季促進旅遊業復甦,不贊成義大利和歐洲聯盟委員會建議集體關閉滑雪場的意見。巴雷斯說,儘管遭遇疫情,今年冬季沒有必要完全禁止滑雪。「在可創建安全環境的地方,我們應當讓事情(滑雪)變得可能。」在他看來,應該理解不少民眾在滑雪季想出門的願望,而且滑雪季是推動德國多個地區經濟復甦的重要契機。巴雷斯認為,文旅活動行業已經快撐不下去,「進一步封城必須與財政援助並行」。
  • 阿拉伯女性戴的頭巾為什麼有的可以露出臉,有的只能露出眼睛?
    電視新聞上的阿拉伯女性的服裝很讓人迷惑:她們有的可以露出整個臉,有的卻又只能露出一雙眼睛;有的可以穿著時髦衣服戴著漂亮的花頭巾,有的卻是從頭到腳一身黑袍。其實,即使同樣信教,但因為對教義的解釋、地區和流行文化的不同,女性的服飾也大不相同。
  • 德國部分海灘禁止人們建沙堡惹爭議
    原標題:德國部分海灘禁止人們建沙堡惹爭議 炎炎夏日,最愜意的事莫過於在海灘上曬曬太陽、享受海風,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在沙灘上建造各式各樣的沙堡則是最大的樂趣。然而,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導,德國一些海灘竟然禁止人們建沙堡,或對沙堡有嚴格的限制,引起眾多遊客的不滿。
  • 土耳其允許女性士兵佩戴頭巾,專家:為修憲公投爭取民意
    同一天,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宣布計劃將禁止民眾在公共場合穿戴遮面頭巾。頭巾不能擁有花紋這項新的修正案顯示,所有軍官以及不在執行任務的士兵都有權利在軍帽下再佩戴一個遮住頭部的頭巾,但要求頭巾顏色儘量和其制服統一且不能擁有花紋。執行任務的士兵能否穿戴頭巾則未在該規定中寫明。
  • 歐洲第二波疫情來襲之下 是否該關閉滑雪場?歐洲各國產生分歧
    來源:央視原標題:歐洲第二波疫情來襲之下 是否該關閉滑雪場?歐洲各國產生分歧 對於大部分歐洲人來說,滑雪是冬季旅遊的傳統項目。但眼下,歐洲第二撥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多個國家就聖誕節假期是否關閉滑雪場產生了嚴重分歧。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地時間27日在聯邦議會闡述本國防疫政策時透露說,政府將致力於推動1月10日前歐洲範圍滑雪禁令的出臺。因為各國之間的邊境想要繼續保持開放,針對滑雪季達成共識至關重要。這一倡議獲得了包括法國、義大利在內多個國家的支持。
  • 柯文哲叫停社子島開發惹爭議 臺網友:打前朝的臉
    原標題:柯文哲叫停社子島開發惹爭議 臺網友:打前朝的臉  「乾脆每人發300萬,不要開發了」   柯文哲叫停臺北最落後區域開發案惹爭議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5日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主張重新檢討、盤整臺北市府的開發案及都市計劃
  • 為什麼歐洲的年輕穆斯林女性主動選擇戴上面紗?
    而正像作者所警惕的:在歐洲社會中,穆斯林仍然是個下層階級,禁止女性遮蓋自己,卻沒有提供任何「伴隨而來的對其加入歐洲公共文化的歡迎」,這是一個危險的做法。一名頭戴頭巾的年輕的穆斯林女性站在船舷外用手機拍攝海鷗。
  • 法國女權部長羅西諾:穆斯林女性穿戴頭巾 與美國黑鬼甘願為奴是一...
    最近這些年吧,歐洲總是那麼不太平。比利時恐襲的陰霾尚未徹底散去,可歐洲輿論卻又因法國內閣一位女部長的大嘴言論給炸開了鍋。 只是這次躺槍的不只是歐洲穆斯林,竟然連全球的黑人兄弟們都捎帶上了。 周三(3月30日),法國女性權益部長勞倫斯·羅西諾在接受法國全天候電視臺採訪時,竟說出這樣一段話: 「的確,有些女性選擇了(穿戴頭巾)。
  • 日本市長惹爭議:疫情期間應由男性購物 女性太費時
    (原標題:日本市長惹爭議:疫情期間應由男性購物,女性優柔寡斷太費時)
  • 歐洲第二撥疫情來襲之下 是否該關閉滑雪場?歐洲各國產生分歧
    但眼下,歐洲第二撥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多個國家就聖誕節假期是否關閉滑雪場產生了嚴重分歧。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地時間27日在聯邦議會闡述本國防疫政策時透露說,政府將致力於推動1月10日前歐洲範圍滑雪禁令的出臺。因為各國之間的邊境想要繼續保持開放,針對滑雪季達成共識至關重要。這一倡議獲得了包括法國、義大利在內多個國家的支持。
  • 歐洲國家有分歧
    新冠疫情下,歐洲多個國家就聖誕節假期是否關閉滑雪場產生分歧。德國和奧地利指望滑雪季促進旅遊業復甦,不贊成義大利和歐洲聯盟委員會建議集體關閉滑雪場的意見。巴雷斯說,儘管遭遇疫情,今年冬季沒有必要完全禁止滑雪。「在可創建安全環境的地方,我們應當讓事情(滑雪)變得可能。」在他看來,應該理解不少民眾在滑雪季想出門的願望,而且滑雪季是推動德國多個地區經濟復甦的重要契機。巴雷斯認為,文旅活動行業已經快撐不下去,「進一步封城必須與財政援助並行」。
  • 歐洲背包客馬來西亞「神山」拍裸照引發爭議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姚蒙 梁晨 青木 俞懿春 丁雨晴 環球時報記者 王躍西】數名歐洲背包客在馬來西亞「神山」拍裸照一事引起巨大爭議,馬官方對他們的指責和處理也引起關注。這是今年發生在東南亞國家的諸多類似事件中的最新一例。在西方,裸體文化的傳播歷史悠久,如今人們對裸體行為已見怪不怪。
  • Topic:奧地利禁止小學生佩戴頭巾,僅針對穆斯林
    根據《衛報》的消息,奧地利右翼政府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在小學校園裡佩戴具有意識形態或宗教色彩包住面部的服飾。奧地利從 2017 年的 10 月 1 日起在公眾場所禁止穿戴全部遮住面部的頭巾、罩袍。法律規定,從髮際線到下巴的臉部必須露在外面,禁止穿戴布卡、尼卡伯一類的穆斯林頭巾、罩袍。奧地利同時也禁止在公眾場所使用其他遮蓋面部的服飾,比如醫用口罩、化妝成小丑。蒙面禁令是奧地利移民融入一攬子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政府說,這是為了保護奧地利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