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為何對穆斯林婦女穿全身罩袍一再為難

2020-12-12 慧聰網

法國為何對穆斯林婦女穿全身罩袍一再為難

2010/2/5/13:05來源:中國服裝網

    【慧聰服裝】 法國為什麼對穆斯林婦女穿全身罩袍一再為難?畢竟法國政府自己也承認,全國大約只有1900名女性穿這種服裝。那麼,為什麼在近期的民調中,過半法國人贊成禁止這種裝束呢?

    答案很簡單,此舉的關鍵不是罩袍是否難看,或者侵犯婦女權利,而是要向穆斯林發出一個信號:法國公民和政界人士對穆斯林越來越公開地施行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又享受西方的優裕生活感到不安,因此覺得有必要在街頭恢復「法國特性」。

    法國議會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在醫院、學校、政府機關和公交工具上取締全身罩袍,違者將得不到公共服務;原因是這種服裝「對我們共和國構成了挑戰,是不可接受的。我們必須譴責這種過度的行為」。但如果不到2000名穆斯林婦女就可以對共和國形成挑戰,法國的基礎未免太脆弱了一點。

    禁令主張者聲稱,罩袍象徵了對婦女的壓迫;薩科齊總統也公開宣布,罩袍「在法國不受歡迎」。儘管基於安全和預防犯罪或暴力的需要,個人自由可以受法律限制,但取締罩袍帶來的對宗教自由限制,卻似乎缺乏合理依據。

    首先,對文化價值觀的判斷非常主觀。一種服飾是否符合法國價值觀,這應由誰來決定?我們能信任政客和官僚來替我們作出這類決定麼?其次,界線要劃在哪裡?下一個是不是應該輪到頭巾、莎麗和猶太圓頂小帽?很多團體將十字架也看作一種壓迫的象徵,那麼政府是否應取締帶有十字架的首飾呢?可以做不討人喜歡甚至醜陋,但無害且合法的事情的自由,正是文明社會的特點。對此我們不應輕易拋棄。

    其他社會也曾權衡過罩袍禁令。埃及最高行政法院不久前推翻了一項對女學生在高考中戴頭罩式面紗的禁令,稱「一個女生按她認為符合其信仰和社會環境的方式穿著,是一種不應被違犯的基本權利」。

    法院同時也列出了例外:在因安全理由被提出要求時,戴這種面紗的女生應顯示其面部。很多伊斯蘭國家同樣要求,女性在拍身份照、參加專業考試和接受某些醫治時應除去面紗。

    法國不妨花工夫說服穆斯林族群自願放棄全身罩袍—通過義務教育、獎勵和提供平等機會相結合的更好方式。禁令只會帶來憎恨和爭議。

 

相關焦點

  • 在丹麥穿罩袍被警察罰款。到底是侵犯女性穿著自由,還是維護社會...
    雖然法規裡沒有明確指出禁止的是最嚴格的穆斯林的穿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為了防止公共場合出現Burka和Niqāb,即穆斯林女性穿戴的覆蓋全身只露出一點眼睛的服飾。這一切,在丹麥政策制定官員看來,是為了「幫助穆斯林移民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 遭遇強烈抗議,迪卡儂暫停在法國銷售運動型穆斯林頭巾
    在公眾和政界人士紛紛提出抗議後,法國體育零售商迪卡儂(Decathlon)宣布將暫停在法銷售一款為女性跑者設計的穆斯林頭巾。法國政界人士認為,這類運動型頭巾與法國的世俗價值觀相矛盾,一些議員建議抵制這個品牌。
  • 禁止女性穿戴遮臉罩袍惹爭議 歐洲各國看法分歧
    小小罩袍掀起歐洲各國接納與反對的論戰。  據報導,罩袍一般稱為布卡(burqa),是伊斯蘭教規定女性必須在公共場合穿著的服飾,女性全身由長袍、頭巾與面紗層層包裹,只露出眼睛。  比利時眾議院內政委員會3月初審通過議案,全面禁止在公共場合穿著布卡,同樣只露出眼睛但罩住整個臉龐的面紗(niqab),同樣也被納入禁穿範圍。
  • 迪卡儂停止銷售針對穆斯林的運動頭巾,迫於政客壓力
    這場爭議是最近的一場法國針對穆斯林婦女著裝的政治風暴,但並非首次。2010 年,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右翼政府「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蒙面」,有關條款的適用範圍包含:禁止在公共領域配戴面罩、頭盔、安全帽、巴拉克拉法帽、罩袍等將面部完全遮住的物品。支持制定該條例的人認為,此舉便於公共場所辨別各人身份,達成公共安全的目的。
  • 意想不到:穆斯林女人也「性」福?
    一家面向穆斯林的成人用品網店近日在土耳其開張,該店在開業一周之內就吸引了超過三萬名訪客。等等,我沒聽錯吧?面向穆斯林的成人用品店?而且還大受穆斯林女性的歡迎?我們一般談到穆斯林女性,頂多討論討論她們應不應該戴頭巾,蒙面紗,穿罩袍——說來也怪,這樣的裝扮有時看來很沉重,有時又有種輕快的美感——但對於穆斯林女性究竟能否自己做主,我們通常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
  • 教師「斬首案」後法國種族矛盾加劇,兩名穆斯林婦女被刺傷
    教師「斬首案」後法國種族矛盾加劇,兩名穆斯林婦女被刺傷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10-23 14:38 來源:
  • 法國土魯斯上百人圍攻警察局 11輛車被燒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戰濤】據法國《歐洲時報》4月17日報導,法國南部城市土魯斯郊區一所警察局4月15日晚間遭到圍攻,警方認為這和當天一名穿蒙面罩袍的穆斯林女性被執法,以及一名在押犯人的離奇死亡有關。據法蘭西新聞廣播電臺(Franceinfo)援引警方人士的信息稱,15日當天下午5時許,當地巡邏警員發現一名身穿蒙面罩袍的女性使用戶外運動器械,於是上前盤查其身份。當事人只出示了一張字跡模糊的身份證複印件,並拒絕摘下面紗露出臉部。 警員根據法國法律堅持要求該婦女取下面紗,但後者情緒失控開始尖叫,警員將其拘捕並帶入警車。
  • 臺灣紡織業發現新商機 涉足穆斯林服飾
    ,目前仍少有業者涉足穆斯林服飾市場,但已有廠商研發機能性頭巾和多樣罩袍布料,開拓新商機。全球約1/5人口是穆斯林,市場潛力無限。臺灣紡織技術具世界知名度,目前還少有業者涉足穆斯林服飾市場,但已有廠商研發機能性頭巾和多樣罩袍布料到巴黎參展,開拓新商機。臺灣紡織業者每年參加巴黎Texworld紡織布料展,在強調時尚與機能結合的「Avantex」專區,更是最受關注的國家之一。
  • 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及其與主流社會的互動
    當局曾經鼓勵法國人與穆斯林通婚,以同化穆斯林,結果是穆斯林都遵守伊斯蘭婚姻制度,將對方皈依伊斯蘭教作為結婚條件,凡是與穆斯林結婚的法國女子或男子都變成了新穆斯林,更增加了穆斯林的人口。 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歷史陰影引發了法國社會長期以來對穆斯林的不滿和敵對;還有在生活方式、文化和傳統方面的顯著區別等因素使土著法國人和穆斯林移民之間出現了嚴重的交往障礙。
  • 為什麼歐洲的年輕穆斯林女性主動選擇戴上面紗?
    儘管這裡也有橫跨全歐洲的對於穆斯林融合問題的擔憂,但連續幾屆英國政府都寧願避開在海灘上逮捕布基尼女性的場面。(burqini,比基尼與布爾卡罩袍的合成詞,一種幾乎覆蓋全身的泳衣,2009年,法國巴黎近郊一座遊泳池禁止一名年輕穆斯林女性身著布基尼泳衣入池引發社會關注,譯者注)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後期之前,這一寬鬆的政策意味著英國是歐洲穆斯林最安全、最受歡迎的地區。
  • 穆斯林女性時尚裡的政治與信仰
    自2004年以來,作者一直致力於穆斯林女性時尚的比較研究,在伊朗德黑蘭、印度尼西亞日惹和土耳其伊斯坦堡三個地區進行了民族志調查。這三個國家都是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非阿拉伯國家,且都有官方規範女性著裝的歷史。
  • 「住在這裡很丟臉」:新德裡暴亂後印度穆斯林不敢回家
    據報導,在新德裡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教派騷亂中,目睹了高呼印度教口號的男子手持棍棒並放火活活燒死穆斯林後,哈茲拉-貝古姆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由於害怕,暴力事件發生10多天後,她和其他1000人一起住在一個骯髒的救濟營地不敢回家,他們不知道發生暴力事件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混居的地區是否會恢復。
  • 《慕尼黑的清真寺》:法國的穆斯林
    傳統上,法國一直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受來自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和移民。有數據統計顯示,生活在法國的穆斯林總數超過六百萬。當法國政府、法國民眾在努力根據本國「政教分離,堅持政治和社會世俗化」的傳統共識希望能把穆斯林移民真正融入本國文化的時候,現實卻是這一政策的徹底失敗。穆斯林移民在法國建立了他們的飛地,保有著自己的宗教和傳統,他們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甚至敵對。
  • 自由女神像最初的原型是一名穆斯林婦女
    這座雕像是由法國雕塑家弗雷德裡克·奧古斯特·巴託爾迪設計的。1876 年,法國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將它作為禮物贈送給美國。它最終於 1886 年 10 月 28 日落成。很多人都相信,這座雕塑的原型是羅馬的自由女神利伯塔斯。但是,最近 CBS 的新聞頻道卻在一檔節目中說,自由女神像最開始是一位穆斯林婦女,「它的原型是一名埃及的農婦。」
  • 穆斯林也要注重現代適應性
    歐洲與伊斯蘭教的關係比較典型,法國又是歐洲的典型。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沒有經歷類似基督教中世紀那樣大規模的異端迫害及後來的宗教戰爭,穆斯林群體至今沒有系統且成功地反思過伊斯蘭教的現代性問題,其結果是宗教與政治及公共生活仍然密切地糾纏在一起。無論是在法國,還是其他地區極容易引起政治和社會的衝突。
  • 美國加州穆斯林見聞之點滴
    美國是西方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四個國家之一(約500多萬,佔總人口2%),由於美國國土遼闊,與法國(約500萬,佔總人口7%)、德國(400萬,約佔總人口5%)、英國(200萬,約佔總人口3%)相比,穆斯林人口密度小。美國穆斯林分布也不均衡,我在南加州見到不多,因而感到分外親切,我們國內稱之為「天下回回是一家」,國外則是「全世界穆斯林皆兄弟」。
  • 穿多穿少都被罵?穆斯林女選手奧運穿著惹爭議
    文|張耀升  8月7日奧運會上,有場沙灘排球顯得格外突出,出戰的國家是埃及對戰德國,為了伊斯蘭傳統,埃及兩位女選手用衣服將全身包住,並且戴著頭巾上場,這讓現場許多觀眾和媒體都感到十分驚奇,有些人質疑,為什麼運動還穿得這麼不方便呢?
  • 女阿訇在穆斯林婦女生活中作用日益重要
    現在,部分女阿訇在女寺或者清真寺開設的女學中為穆斯林婦女講解經文,傳道授業,但更多女阿訇像田興紅一樣在清真寺開設的學習班上任教。  田興紅告訴記者,她的班上有五六十名穆斯林,男女都有,程度差異較大,分成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班。「我來到這座清真寺7個多月,有的人已經學會誦讀古蘭經,有的人還剛剛入門」。
  • 穆斯林婦女穿戴面紗的意義
    我並不想去爭辯希賈布(穆斯林婦女戴的面紗或頭巾) 我並不想去爭辯希賈布(穆斯林婦女戴的面紗或頭巾)的教義性,我只是認為希賈布本身並不代表壓制和解放。我也不想與Shanzeh Khurram辯論,因為他認為面紗是與西方服飾區別的標誌,我只是認為面紗是作為一種人們選擇的穿戴工具而已。 我認為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內在地表明了壓制或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