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後,航天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大國都想在太空領域分享利益。因此,國際社會對空間的利用達成了共識,即先到先得的原則。因此,各國都開始加速對空間領域的佔領。目前世界航天領域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在空間領域,主要的利用方式是利用衛星。目前太空在軌衛星超過1000顆,其中俄羅斯130多顆,美國600多顆。中國在軌道上有多少顆衛星?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超級大國,與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展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鬥爭。上世紀末,蘇聯在太空領域取得了進步,並佔了上風。為了避免在這方面的被動,美國在甘迺迪的處決下啟動了星球大戰計劃。在這期間,美國成立了NASA,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空間領域的競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冷戰結束後,美國維持了美國宇航局的巨額投資,目前美國在軌衛星數量已達600多顆。
其實,俄羅斯的航空科技一直保持著蘇聯時代的水平,但自從國民經濟崩潰以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所以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就少得多,至今俄羅斯在蘇聯的基礎上還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俄羅斯有130多顆衛星,仍然是一個太空強國,擁有比許多其他國家多得多的技術,但現在已經被中國超越了。俄羅斯的航天科技發展時間不長,現在已經失去了與美國的競爭實力。
中國的航天工業計劃實施得很早。與核武器一樣,中國的航天工業體系是在許多科學家的領導下成功建立起來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航天產業得到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撐。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與美國唯一的競爭對手。但是由於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美國,在這一領域的一些成就還不如美國。然而在中國航天員的努力下,中國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擁有200多顆在軌衛星的航天大國,這一數字僅低於美國。
由於大國之間的競爭已不再局限於地球大氣層中有限的空間,佔領空間領域已成為國家的當務之急,需要大量的空間科技作為國家各方面發展的支撐。因此,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也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