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人收藏啦!清代以來的縣城地圖,讓你見證咱大龍山的發展歷程!!

2020-12-18 騰訊網

公元1729年(清雍正7年),清政府實行改土歸流,設立龍山縣,勘定新田堡為縣城駐地。清朝時定名為「本城裡」,民國時更名為「首善鎮」;解放後的1951年,取國泰民安之意,更名為「民安鎮」;後來,又更名為「民安街道」。經過改革開放後三十多年的建設,到2016年,縣城範圍擴大為包括民安街道、華塘街道、興隆街道及石羔街道,總面積為14平方公裡。 為了給各位清晰的呈現龍山縣城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小編特搜集整理了龍山建縣以來縣城各個時段的地圖,來一起看看吧!

清朝時期

道光年間龍山縣城地圖

光緒年間龍山縣城地圖(1732年(雍正10年),龍山縣城牆開始初具雛形,長約1500米左右、高近4米,建有東門(鹹慶門)、南門(永安門)、西門(定遠門)、北門(承恩門)四大城門,城內形成東正街、南正街、西正街、北正街四條街道,工料用銀9810兩。當時,龍山縣人口為八千餘戶、九萬餘人,縣城人口三四千左右。1844年(道光24年),龍山縣著名紳士黃大鉞、張庭輝兩人,共捐白銀1.6萬兩,加固縣城城牆,並在城南增設新門。)

原龍山捲菸廠老車間附近還有一點老城牆,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講述著龍山縣城的過往與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

上世紀八十年代縣城地圖(繪製於1984年)

上世紀80年代的龍山縣城全貌(能看出來是從哪兒照的麼?)

上世紀80年代的新建路

上世紀90年代龍山縣城城區圖

1996年7月,長沙路竣工通車

二十一世紀

2006年龍山縣城城區圖

縣城民族路 攝於2007年

2008年,縣城土城壩(南門三橋)

2009年的嶽麓大道

龍山縣城全貌 ,攝於2010年

2015年老城區衛星遙感高清地圖(可點開看大圖哦!)

今天龍山縣城的鳥瞰圖(找得到你家在哪兒麼?)

2015年乾淨美麗的縣城長沙路

2015年乾淨美麗的嶽麓大道

縣城遠景規劃

縣城總體規劃立足大湘西開發、龍鳳示範區建設宏觀政策背景,以龍鳳一體化空間發展格局為支撐,將龍山規劃建設成為「武陵山區域中心城市,湘鄂渝三省(市)交界處邊貿中心,大武陵山區文化旅遊目的地,湘西綠色農副產品基地,宜居山水園林城市」,規劃至2030年,城市人口30萬,城市建設用地30平方公裡。規劃形成」三心、五軸、四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南擴、北拓、西進、東限」的城市發展方向;「兩廊、兩帶、四廣場、五公園」的城市景觀體系。

怎麼樣?得為咱大龍山的發展點個大大的贊吧!那就轉出去吧!讓別的人羨慕嫉妒恨去吧!

【編輯】葉紅 彭傑

相關焦點

  • 龍山拍了拍你!值得收藏的龍山縣最全的全域旅遊線路攻略
    近年來,隨著龍山綜合交通網絡日漸完善,龍山火車站,動車的開通,龍山經濟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同時為龍山旅遊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外地遊客怎麼到龍山? 1、外地遊客可查詢一下有無所在地到龍山北的動車或火車車次。 2、全國遊客均可乘坐飛機、火車或汽車到張家界、懷化、恩施、黔江,再換乘汽車到龍山。 3、自駕車遊客可直接導航湖南省龍山縣龍山互通。
  • 龍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梁君調研G353龍山縣城段建設工作
    梁君一行對G353龍山縣城段公路設計走向情況進行實地察看  ,縣政府副縣級幹部彭南衛帶領交通、公路、發改、住建、規劃、國土、鐵辦及相關鄉鎮街道的負責人,對G353龍山縣城段公路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並召開座談會明確和部署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任務。
  • 清代知縣留作《登遊龍山記》,寫的妙!
    遊龍山遊龍山居縣①北二裡許,古名北寺山。餘來蒞是邑,登城北望,遠眺荒山壁立,草木蓊蔚,度其中必有殊勝。
  • 今天,龍山縣城學生大遷移
    龍山一中遷校今天上午,按照縣裡的布置和安排,龍山縣城所在部分學校的師生,進行了堪稱教育界有史以來的最大遷移行動。龍山城內近萬名中小學生,從各自的學校分別來到龍山一中新校區、龍山第六小學和龍山白巖書院小學。
  • 射弩老裁判長憶龍山:「很高興龍山越來越年輕」
    杜吉士(左)在龍山體育中心與其他裁判員溝通比賽事宜。 華聲在線10月15日訊(記者 潘梁平)盛會將至,邊城龍山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參加湖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嘉賓、裁判員、運動員陸續抵達,也讓這個不大的縣城瞬間熱鬧了不少。來人中,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到龍山,但也有龍山的老朋友,73歲的射弩項目裁判長杜吉士就是其中之一,14日傍晚,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杜老爺子與大家分享著1965年龍山的樣子。
  • 逛莒地年貨 品龍山美食 賞古鎮佳景!首屆莒縣龍山古鎮年貨大集紅火...
    昨日,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滋養了莒縣龍山大地。清晨的九裡坡一片白雪皚皚,且有火紅相伴。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加快非遺項目、傳統手工藝品市場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加速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營造歡樂祥和的春節文化氛圍,1月14日,首屆莒縣龍山古鎮年貨大集暨2020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動啟動儀式在龍山古鎮九裡坡大集舉行。
  • 一張手繪地圖,為你全面解讀「中國龍山 泉韻章丘」
    正在進行的首屆中國國際文旅博覽會現場章丘展區推出了章丘城市手繪地圖。在地圖封面印有章丘城市區域品牌「中國龍山 泉韻章丘」還有章丘出土的文物當盧和戰車。打開地圖,可以看到這份手繪地圖從文旅、歷史、非遺、特色農產品等多個角度介紹了章丘,標註了章丘的特色農產品高官寨甜瓜、章丘大蔥、章丘鮑芹等,章丘的文旅項目白雲湖、李清照故居、百脈泉、華僑城等,其中,華僑城項目以文化展示、體育運動為核心,打造複合化的城市文體活動綜合體。
  • 龍山將全面爆發,60萬龍山人身價要漲……
    龍山有烏龍山大峽谷、洛塔石林、太平山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煤炭、石英砂、紫砂陶、頁巖氣等礦產儲量極大,水利、森林、中藥材資源豐富。龍山是土家族發祥地之一,土家織錦技藝、擺手舞等6個項目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梁君調研龍永高速龍山縣城連接線建設
    從梨子園俯瞰,長沙路、果利河大橋渾然天成,氣勢如虹  紅網龍山站8月31日訊(分站記者 胡域 通訊員 吳開準)8月28日下午,縣委副書記、縣長梁君,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蔡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符家波,副縣長李冬梅一行來到龍永高速縣城連接線調研
  • 「奮進中的湘西」系列新聞發布會龍山專場:努力將龍山建設成湘西州...
    龍山縣城全景(以下資料圖片來源:湘西州人民政府新聞辦) 劉冬生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來龍山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情況。改革開放40年,是龍山社會經濟社會實現發展和巨變的40年。改革開放以來,龍山全縣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縣域經濟社會各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經濟實力、產業建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 探幽野豬坑(新邵龍山雅居坑)
    【雅居坑古建築群】位於湖南省新邵縣太芝廟鎮龍山野豬坑,地處大龍山南麓,海拔670米。房主系龍山銻金礦創始人陳氏家族,始建於清道光至光緒年間。總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現有住房近100間,布局緊湊,結構嚴謹。是研究清代晚期居民建築與湖南銻金礦開採歷史珍貴的實物史料。
  • 湖南龍山舉行「清滿瀟湘 愛心傳遞」主題年貨節
    2月3日,年關將近,一場充滿濃鬱民族風情的鄉村年貨節在龍山縣咱果鄉桐花寨舉辦。由來自省會長沙湘天社區的居民、愛心企業、商會代表組成的採購團參加了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與桐花寨的村民們一起,殺豬宰羊,載歌載舞,共同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 您們知道龍山嗎?龍山美景多啊!網友:太美了
    2013年,龍山縣總面積3131平方公裡,轄34個鄉鎮(街道)、462個村(社區),總人口59萬,土家族、苗族等16個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71%,龍山有烏龍山大峽谷、洛塔石林、太平山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
  • 龍山來鳳,相距5公裡,中國最近的兩個縣城
    中國距離最近的一組縣城之一:湖北來鳳縣城和湖南龍山縣城,兩個縣政府直線距離只有5公裡,建成區距離就更近了。龍山來鳳來鳳縣,隸屬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鄂湘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門。因翔鳳山傳說而得名。
  • 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扶貧開發芻議
    2011年11月中旬,國務院已經正式批覆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明確要求設立武陵山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在湖南省的龍山和湖北省的來鳳兩個全國行政區劃中縣城最近(僅4公裡)的毗鄰縣,實施武陵山民族地區扶貧攻堅試點,探索以跨省結合部為單元推進大規模扶貧攻堅的途徑和經驗。
  • 大美龍山文化古玉鑑賞,兼談龍山玉文化工藝之美
    故宮收藏的龍山文化鷹攫人首玉佩上圖這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龍山文化鷹攫人首玉佩高9.1釐米、 寬5.2釐米、 厚0.9釐米,上端為一隻展翅的鷹,下端為二顆人頭。類似造型的龍山文化玉佩僅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溫州博物館有收藏。
  • 平山藤龍山景區重要公告!
    「 藤龍山簡介 」 藤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平山縣王坡鄉北部,西接天台山,北臨橫山湖,南連仙女湖,距縣城
  • 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來龍山考察投資項目
    雙方洽談投資意向  紅網龍山站6月19日訊(通訊員 劉怡)6月18日,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劉勁一行6人來龍山縣考察投資項目,表達了就G353龍山縣城段公路建設  梁君表示,當前龍山縣正值多重優惠政策疊加期、交通瓶頸破解快速期、新型城鎮建設突飛期、發展資源匯集的黃金期,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質的投資項目,招商項目已入庫達100多個。特別是工業集中區、G353龍山縣城段公路建設(北繞城)、汙水處理廠、文體中心、職教中心等重點項目來勢看好,希望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能來龍山投資興業,實現地企雙贏。
  • 龍山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
    大家好,我是小榮,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龍山文化的基本特徵。龍山文化,是1928年首先發展於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遺址而得名。這一文化是繼仰韶文化之後發現的。在龍山鎮,由於發現以輪制的磨光黑陶和薄胎的「蛋殼黑陶」,同仰韶的彩陶有別,故被確定為一種新文化。
  • 漫說會龍山來歷
    會龍山北面資江從山邊流過,把益陽城區一分為二,南岸屬赫山區,北岸屬資陽區。東邊會龍山大橋把益陽南北兩岸連接。在北岸資江防洪大堤上,便可目睹會龍山的全景。會龍山多條山脈連綿起伏,狀如群龍相會。二是歷史人文傳說。傳說三國時期孔明(號臥龍)與趙雲(字子龍)曾在此山相會。又說明代皇帝朱允文落難於此,在山中寺院出家修行。朱允文是真龍天子,故稱會龍山。另外傳說洞庭龍王爺曾到此遊玩過。這些傳說都在說明山與龍的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