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六六
會龍山,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市區西部會龍路,資水南岸。東依螺絲頂,西靠鳳形山,四周峰巒簇擁,似群龍聚會江邊,故名會龍山,現闢為會龍公園。
會龍山北面資江從山邊流過,把益陽城區一分為二,南岸屬赫山區,北岸屬資陽區。東邊會龍山大橋把益陽南北兩岸連接。在北岸資江防洪大堤上,便可目睹會龍山的全景。
那會龍山這個名稱有怎樣的來歷呢?目前的說法有這樣幾種。一是地形地貌說。會龍山多條山脈連綿起伏,狀如群龍相會。二是歷史人文傳說。傳說三國時期孔明(號臥龍)與趙雲(字子龍)曾在此山相會。又說明代皇帝朱允文落難於此,在山中寺院出家修行。朱允文是真龍天子,故稱會龍山。另外傳說洞庭龍王爺曾到此遊玩過。這些傳說都在說明山與龍的瓜葛。
益陽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傳說趙雲攻下零陵後,曾和諸葛亮在此山會師。因趙雲字為「子龍」,而諸葛亮號為「臥龍」,兩條龍在此山會師,故定名為「會龍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方圓不足平方千米的會龍山,三寺一塔,掩映於青山綠樹中間。從山腳到山上,山麓南北兩側,分別是廣發寺和佛源寺;半山腰是福林塔,會龍山頂上,便是千年古剎棲霞寺。
會龍山見證著益陽過往的無數歷史,它的南邊山上矗立著二十七歲犧牲的紅軍師長曾士峨烈士的紀念碑,西邊的山麓埋葬著國民黨抗日烈士鄧赫績將軍的遺軀;山上有國際義士何鳳山先生的衣冠冢,佛塔邊亦有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轉頭思考狀的青銅像。
會龍山是大自然賜予益陽人民的天然氧吧,是開放的市民公園。朝朝暮暮,春夏秋冬,行者歌於途,息者休於樹,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若拾級而上,登上江邊峰頂,便見到棲霞古寺。寺中僧尼誦經念佛,香火不斷;寺外林木蔥蔥,煙霞霧靄,這就是「會龍棲霞」,益陽十景之一。
再登上寺內觀景臺,眺望四周,一邊是歷經千年滄桑的古剎,一邊是欣欣向榮的現代新城,資江穿城而過,資江大橋飛架南北,兩岸高樓鱗次櫛比,寬闊的街道車水馬龍,美麗的益陽盡收眼底。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完文章你有什麼感觸呢,快來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吧,關注益陽故事,了解更多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