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可以說是姍姍來遲。雖然在5月9日俄羅斯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空中閱兵式,但沒有陸地裝備的參與閱兵氣勢還是顯得有些單薄。6月24日,推遲了一個多月的勝利日閱兵式終於在莫斯科紅場隆重舉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屬於「逢五逢十」的大年,本次紅場閱兵出動近1.4萬名官兵、225件武器裝備,在受閱的武器裝備方面也是「驚喜連連」,多款新型裝備首次亮相。
二戰「老古董」煥發新春
按照歷年閱兵傳統,領銜地面方隊的都是在衛國戰爭時期立下赫赫戰功的T-34坦克,今年也不例外。但與往年只有1輛T-34坦克領隊出場不同的是,今年領銜的是整個T-34坦克方隊,多達11輛T-34坦克同時登場。而且這批T-34坦克不是從博物館搬出來「文物」,此前仍在部隊中以「老驥伏櫪」的狀態服役作戰。去年,俄羅斯以回購的方式從寮國軍隊獲得了這批T-34坦克,當時這批服役了超過半個世紀「古董」坦克依舊還有戰鬥能力。這批T-34坦克經過鐵路運輸回到俄羅斯,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隨後俄軍對這批T-34進行了維護和翻新,用作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並最終讓它們登上了勝利日閱兵場,重拾當年的榮耀。
在T-34方隊之後登場的還有SU-100坦克殲擊車,這款戰車在二戰時號稱是德軍坦克的剋星,於1944年10月投入戰場,也立下過赫赫戰功。如此多數量的二戰「古董」登上紅場閱兵場,這在近幾年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式中都是相當罕見的,也足以看得出俄羅斯對這些二戰「功臣」的深深敬意。
陸戰「大殺器」重裝亮相
號稱「陸戰之王」的主戰坦克是歷年勝利日閱兵的最大亮點,俄西部軍區在今年4月列裝了首批T-90M坦克,該坦克也在勝利日閱兵式上正式亮相。雖然俄羅斯已經研發出了新一代的T-14「阿瑪塔」坦克,但這種坦克造價高昂、戰力未知,尚不具備大批量列裝的條件。而從T-90坦克改進而來的T-90M,戰鬥力有顯著提升,正好能滿足俄羅斯坦克換代空窗期的作戰需求。
據悉,T-90M坦克使用了功率1130馬力的V-92S2F型柴油發動機,換裝了新型的爆炸反應裝甲、炮塔下方加裝了鏈甲式裝甲,可進一步增強對RPG火箭彈等武器的打擊。除車體外顯而易見的升級外,T-90M坦克車內的電子設備也得到了大幅升級,信息化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T-90M坦克保留了原有的「窗簾」主動防禦系統的雷射檢測裝置和煙霧彈發射模塊,而拆除了原來的主動幹擾器。在火力配置上,T-90M坦克換裝了與T-14「阿瑪塔」一樣的2A822A82-1M型坦克火炮,可發射新型的鎢合金穿甲彈、次口徑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9M119M炮射飛彈等,打擊能力進一步提升。
除了T-90M坦克外,另一款參加閱兵的改進型的坦克——T-80BVM也備受關注。作為全球第一款採用燃氣輪機的坦克,T-80坦克在俄軍中有著獨特的用途。採用燃氣輪機發動機的T-80坦克的一大特點是,即使在零下50度超低溫環境下也能照常啟動,因此很適合在嚴寒的北極地區部署使用。隨著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強化在北極地區的軍力部署,T-80坦克又重新獲得了重視,俄羅斯推出了最新型的T-80BVM版本。T-80BVM配備一臺GTD-1250發動機,這種1250馬力的燃氣輪機擁有出色的低溫啟動性能。該坦克還裝備了新型炮長瞄具,新型火炮控制系統,此外還對車載無線電系統進行了改進。
此外,還有一款陸戰「大殺器」也是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就是TOS-2多管火箭炮系統。TOS-2是從有著「噴火坦克」之稱的TOS-1多管火箭炮系統改進而來。從TOS-1到TOS-1A,搭載的220毫米口徑火箭彈射程從6公裡提升到了12公裡,數位化作戰能力也得到加強,而TOS-2則放棄了TOS-1A所使用的T-72坦克底盤,換用全新的烏拉爾卡車6X6卡車底盤,進一步提升越野行駛能力和快速部署能力。目前關於這款新型武器的公開信息非常有限,但有報導稱其在自動化、射程和打擊精度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首次在今年勝利日閱兵亮相的一款布雷車也值得關注,這是俄羅斯最新研發的新型模塊化火箭布雷車,備彈達到了驚人了50枚,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大面積布雷作業。同時採用了模塊化儲運發射箱和發射箱整體吊裝技術,可以快速進行裝填再發射。
防空「小鮮肉」密集登場
多款新型防空武器系統也是本次勝利日閱兵的亮點。包括S-350防空飛彈系統、「山毛櫸」M3防空飛彈系統、「颱風」-VDVK防空裝甲車、偏流」自行高射炮系統以及「鎧甲」-SA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首套S-350「勇士」防空系統於今年2月27日列裝俄軍部隊,該系統將逐步取代現役的S-300防空飛彈系統,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地面防空部隊的作戰實力。S-350系統的一個完整作戰單元包括兩輛飛彈發射車、一輛相控陣雷達車和一輛指揮車。這款新型中近程防空飛彈系統最大作戰半徑達60公裡,最大射高為30公裡。與S-300防空飛彈系統相比,S-350的最大特點是能夠混裝發射多種飛彈,而且一輛發射車的載彈量從4枚提升到12枚,可混合裝載並發射S-400系統和山毛櫸-M1-2系統配備的中程防空飛彈及其他型號的短程防空飛彈。
「山毛櫸」M3是「山毛櫸」系列防空飛彈系統的最新改進型號,其最顯著變化是將原來「山毛櫸」系統裸露的飛彈換成了飛彈發射筒,這對於飛彈的儲存、保養和運輸都是相當有益的。備彈數量增加到6枚,打擊效能得到提高。
「颱風」-VDVK防空裝甲車和「衍生品」防空戰車則屬於機動能力強的輕型野戰防空武器,「颱風」-VDVK防空裝甲車的車頂配備了一座無人遙控炮塔,這在同類型的輕型裝甲車中比較少見。這種車頂無人遙控炮塔沒有傳統的炮塔吊籃裝置,減輕結構重量的同時還節省了車內空間。該炮塔配備的是與BMP-2步兵戰車相同的2A42型30毫米火炮,能夠用於對付低空的直升機、小型無人機等目標,也可以用於對付地面有生目標。
「偏流」自行高射炮系統則是一款非常獨特的防空系統,目前主流的自行火炮都採用35毫米或25毫米口徑的火炮,而俄羅斯的這款新武器直接轉而採用威力更加強大的57毫米火炮。據悉,這種防空火炮的速射可達每分鐘120發,最大殺傷距離6公裡、最大射高4.5公裡,可以打擊最大飛行速度為500米/秒的高超音速目標。
「鎧甲」-SA是俄羅斯在「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基礎上研發的極地專用版本,與基礎型「鎧甲」採用的輪式底盤不同,「鎧甲」-SA採用DT-30PM鉸接履帶式全地形車底盤,以提升在極端地形環境下的行駛能力。原系統中目標跟蹤雷達兩側2A38防空炮的位置由3套貨櫃式防空飛彈發射裝置所替代,備發彈從12枚增加至18枚。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