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長街道高嶺村吉他小鎮牆繪。圖片來源:惠陽文明辦
……………………以創新活動載體,紮實推進文明創建……………………
惠陽秋長街道位於惠陽中南部,東南與淡水街道連接,西南與深圳市坪山、坑梓、龍田街道接壤,北部與新圩東北部毗鄰三和街道,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轄區總面積為109.9平方公裡,設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下設184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街道戶籍人口32542人,流動人口約18萬人。秋長街道系由秋溪鄉、長興鄉兩地名字各取首字而成。孕育了「北伐名將」葉挺、「長徵女傑」廖似光、「吉隆坡王」葉亞來等賢人志士,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紅色經典」的魅力和美譽。秋長現有較完整的各式客家圍屋100多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3處,並榮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稱號。
秋長街道高嶺村吉他小鎮牆繪。圖片來源:惠陽文明辦
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倡導良好道德風尚
秋長街道堅定執行黨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制定村規民約,全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鄉村。從解決廣大農民的精神動力入手,以理論教育武裝黨員頭腦,堅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激勵廣大幹部群眾立足本職做貢獻。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提高了村民群眾的整體素質,推動文明創建。
惠陽區秋長街道緊緊圍繞培育新型農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堅持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人,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落實集中培訓、宣講輔導、研討交流等學習教育制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講話、講故事、談感受」百姓宣講活動,對新形勢下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交流,增強了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按照《村規民約》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圍繞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倡導良好道德風尚,在11個村(社區)廣泛印製,利用LED電子屏宣傳道德建設標語,推動文明村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秋長街道首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圖片來源:惠陽文明辦
以創新活動載體,紮實推進文明創建
惠陽區秋長街道以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為目標,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突破口,廣泛發動群眾,不斷創新活動載體,開展不同形式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是以秋長好人為重點著力培育典型。開展了「2017年度秋長好人」、「第三屆周田好人」等評選活動,進一步推動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文明風尚,提升村民參與創建文明村積極性。二是開展家風建設主題活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和組織開展「和諧家庭」講座活動,深入宣傳「平安家庭」創建工作。三是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以「我們節日」為契機,舉行「百姓歡樂舞臺」;5月下旬在轄區內白石村、新糖村、維布村、茶園村舉行了「謳歌新時代,文化進萬家」2018年惠州市送戲下鄉巡迴演出活動,滿足村民文化需求。
親子繪畫活動,推動未成年人道德建設。圖片來源:惠陽文明辦
積極開展文明創建,共建美麗鄉村
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秋長街道本著突出生態、文化和產業特色原則,深入挖掘鄉村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科學編制各村道路、廣場、遊園、綠化、美化等建設規劃,打造「一村一景一公園」。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秋長街道堅持試點先行,與碧桂園集團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惠陽重點打造美麗秋長小鎮——秋長茶園村示範區。堅持保護古村落在地的建築文化,尊重當地客家風俗,人與自然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農業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產業。從綠化、美化、硬化入手,秋長街道打造周田谷花海,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花海第一期佔地200畝,花的品種以格桑花為主。加強道路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全覆蓋。
……………………三和街道強化公共服務 倡導文明鄉風……………………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切實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三和街道積極推進文明風尚,全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設。
強化公共服務,倡導文明鄉風
在2017年,三和街道還推進民生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318人,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472人,其中符合享受領取養老金條件1456人,完成總任務數的100%;保障務工人員勞動報酬合法權益,處理勞資糾紛114宗,涉及金額527萬元;及時解決困難家庭人員就業問題,對「零就業」家庭實行即時就業援助,轉移農村勞動力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企業與員工籤訂勞動合同率為100%;加強就業培訓工作,技能提升和崗前培訓達6000多人次,落實公益性崗位就業20人,引導就業6388人,辦理惠民卡234人。
在公共服務方面,三和街道對城鄉低保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統籌開展救災救濟及殘疾人康復工作,及時為救濟對象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免費為殘疾人配發用品用具等。抓好文化陣地建設,新購5000多冊圖書和完善電子閱覽室配置,全年累計進站活動達1萬多人次。此外,主辦「百姓歡樂舞臺」演出4場,協助企業策劃文藝演出4場,組織轄區演出團隊參加區級演出(比賽)3場,極大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三和街道美麗鄉村建設。圖片來源:惠州日報
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為文明鄉風建設注入活力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此,在2018年三和街道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行動,通過產業園區的發展,統籌解決城市化過程中農民的問題,提高本地農民的參與度,實現農民有就業、農村有產業,對轄區內5個村,分別制定以下規劃:拾圍村——計劃在2018年對拾圍村所有的小園區進行轉型升級,引進優質項目與小園區合作,提升小園區產值稅收;引進有實力的投資企業,對拾圍村所有小園區整體打包,進行轉型升級,開創一個「沒有圍牆」的新產業園區,未來三年結合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的產業升級,不斷提高村集體和個人的收入。蓮塘面村和象嶺村——2018年,圍繞蓮塘面棠梓嶺片區和象嶺片區的土地整理,實現三和街道兩個10萬平方米以上連片開發區域的產業平臺打造,完成土地掛牌和項目引進,促進村企合作。未來三年,蓮塘面村依託智能硬體及手機產業園區的打造和優質項目引進,實現村企產業合作,以產業運營獲得長期利潤分紅;象嶺村依託安防產業及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的打造和優質項目引進,實現村企產業合作,以產業運營獲得長期利潤分紅。鐵門扇村——2018年,與深圳市浪曼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引入初期建設資金1000萬元,以村企合作模式打造油畫文化基地,未來三年依託創新科技產業園區的打造和優質項目引進,實現村企產業合作,以產業運營獲得長期利潤分紅。全坑村——2018年,清理約200畝農業用地拓展雅綠緣蘭花種植基地;推動知名企業對全坑村實施全域合作,清理約500畝農業用地打造花卉種植及觀光旅遊項目,以村民入股的模式實現「保底+分紅」的長效收益。未來三年,也是通過此方式使農民實現長效收益。
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文明創建提供強有力保障
為改善人們生產生活環境,多年來,三和街道全力以赴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2017年,三和街道投入約190萬元用於完善白水、岐山批建地道路及排水市政工程,御和大道路面標線,三和廣場地面維修,和興橋、蓮塘橋橋梁伸縮縫維修,象嶺學聯段及拾圍村上圍村道路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約160萬元用於綠化建設及維護,完成了御和南路、沿河路段及全坑村村道綠化、美化工程。此外,三和街道積極優化生態環境,結合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重點整治環境衛生死角、盲區,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掃、清、運、轉」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投入100多萬元用於購置垃圾壓縮車、配備垃圾屋(池)及垃圾桶等硬體設備,逐步推進轄區內定時定點上門收倒垃圾工作;投入65萬元完成了汙水管網一期清淤和檢測工程,並投入了86萬元啟動二期管網清淤檢測,進一步暢通管網,加大納汙率,同時,推進三和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工程及農村生活汙水設施建設,切實提高了轄區內汙水處理率,確保不直排外環境。在全面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行動後,農村環境衛生有新改善,農村汙水治理有新進展,森林村莊建設有新亮點,農村面貌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保障了精神文明的建設的推進。
「百姓春晚」精彩上演。圖片來源:惠州日報
……………………淡水街道利用道德力量滋養群眾心靈……………………
近年來,為進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淡水街道通過開展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文明風尚,全力提高下轄的8個行政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優化志願服務,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淡水街道通過完善陣地建設,提供村級志願服務場所,健全完善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志願服務機制,定期組織志願服務培訓,提升志願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精神。通過村級平臺組織開展空巢、孤寡老人和困難居民家庭慰問等志願服務活動,引導群眾崇尚美德,樹立公德,弘揚道德,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和道德水平。舉辦愛國衛生清掃活動、開展「清潔衛生齊動手,預防疾病保健康」為主題的春季愛國衛生清潔整治專項活動、開展主題為「春暖夕陽」社區老年人茶話會、開展學雷鋒義務植樹志願活動、三關愛等系列活動。通過有組織、互幫互助的志願服務,有效制止不文明行為、糾正陳規陋習,助力鄉風文明行動,服務家鄉建設發展。
淡水街道人民公園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牆繪及善行義舉榜。圖片來源:惠州日報
提升公共服務,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淡水街道通過建設生態和諧新村,科學整合財政投入,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揮鎮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深入推進文化惠民。打造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樓、完善籃球場等公共基礎設施,為村民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豐富當地群眾的業餘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淡水街道以鄉風文明創建為抓手,常態化開展家訓家風文化祠堂、「傳家規、立家訓、揚家風」等評優樹模活動,弘揚文明家風家庭。如東華村調動村民群眾參與文化生活的熱情,組織打造業餘的桌球隊和羽毛球隊,讓村民群眾把運動活躍於農村文化中。又如古屋村、橋背村結合轄區內場地資源,建設出一個小型文化小廣場,為村民群眾開展唱歌跳舞,運動健身帶來便利。
利用道德力量滋養群眾心靈
為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淡水街道結合重要時間節點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舉辦2017年淡水第20屆新春長跑活動、未成年人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國家公祭日等活動。此外,該街道繼續深化道德講堂建設活動,做好自身工作並督促各道德講堂建設單位緊貼重點工作,與時俱進、方法創新地開展活動,打造自身特色,切實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經常性宣傳教育之中。與此同時,淡水街道發揮「惠州好人」榜樣作用,設計製作10個「惠州好人」宣傳欄,展示身邊人、身邊事,讓居民在享受城市美景的同時,感受道德正能量的薰陶。
美麗鄉村,既要美在景,更要美在心。惠州市惠陽區通過緊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以及開展各類文明評比活動等舉措,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地開花,讓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惠州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