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裡「我是XX」性格測試火爆朋友圈 合肥警方:小心洩露個人信息

2020-12-25 合肥網

微信裡「我是XX」性格測試火爆朋友圈 合肥警方:小心洩露個人信息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6-07-21 09:28:15    來源:中安在線  

資訊標籤: 朋友圈性格測試 我是誰性格測試

核心提示: 近日,性格測試「我是誰」風靡朋友圈。其實不光這類測試,星座測試、運程測試、算命等,都充斥著朋友圈。警方提醒,雖然有趣味性,但是警惕洩露個人信息。

  近日,性格測試「我是誰」風靡朋友圈。其實不光這類測試,星座測試、運程測試、算命等,都充斥著朋友圈。警方提醒,雖然有趣味性,但是警惕洩露個人信息。

  「我是×××」刷爆朋友圈

  「我是任性,我有一個飛翔夢,我是邋遢」最近微信圈被一個性格測試小遊戲刷爆,只要進行測試,就立刻生成數十個關鍵詞,很多網友覺得「超級準」,其中不乏「判斷力超強」、「懶癌中後期」這樣的字樣。上網一查,其實這是某App開發的一個營銷測試和姓名沒啥關係,主要是根據生日來的。

  據說標籤圖365天天天不重樣,然而昨天下午,等記者再次刷新時發現,這個公眾號已經因違規無法關注,原貼也已經被封了,有其他號效仿,也是被封號。

  7月1日,微信公眾平臺發布過關於禁止發布籤類測試信息的公告,一旦發現微信公眾帳號有發布籤類測試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發布新年籤、大學測試、星座測試等信息,微信公眾平臺將視情節對違規公眾號進行刪除關注用戶(粉絲)及封號處理。

  其實這是個套路

  做這個測試,需要填寫真實姓名和出生日期,要用你的微信號登錄,你覺得很有趣的一件事,其實已經讓你的隱私信息洩露了。據一位從事軟體開發的工程師李先生介紹,它基本是根據你的朋友圈內容生成的關鍵詞,或者標籤詞彙。通過行動軌跡,很容易獲得個人信息,你接到賣房子、保險的電話就不奇怪了。

  之前,在新年籤爆紅的時候,就有網絡工程師提醒,網友在抽籤時個人信息有可能被洩露。「只要允許訪問,就可以讀到你公開的信息」。記者就此事也向騰訊公司進行了諮詢,微信的專業技術人員表示,騰訊官方會持續關注,如有用戶發現異常,可通過騰訊客服電話及時反饋諮詢。而專家同時建議,為保證個人信息安全,希望用戶儘量不要將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發布到朋友圈內。

  同時,警方也提醒,最好不要在網上發布個人真實姓名和電話號碼,有洩露個人信息的風險。

責任編輯:張萍

相關焦點

  • 輸入名字生成性格標籤?小心個人信息洩露(圖)
    小心個人信息洩露(圖) 2016-07-18 11:08:44來源:雲南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即便有人質疑該微信公號測試結果「千人一面」、是否會洩露個人信息時,也未影響其霸屏多日。就在昨天,這個微信公號突然癱瘓。  躥紅:輸入姓名生日 「它」便懂我  「孤獨患者」、「看似大咧實則敏感」、「感情上不將就」……在朋友圈發現那個圖片後,張麗(化名)也按指示關注了那個微信公號,輸入自己的名字和生日後,她得到了以上的性格標籤。
  • QQ好友詐騙出新騙術 微信點讚小心洩露個人信息
    原標題:QQ好友詐騙出新騙術 微信點讚小心洩露個人信息   【QQ好友詐騙出新型騙術】   案例:2014年3月15日,市民小李報案稱:當天下午15時許,他在上網時QQ上有個「同學」稱「有個親戚向其借錢,但是如果讓自己借對方的話,到時候不好意思去要
  • 轉發朋友圈就能免費領陽澄湖大閘蟹?又是套路!萬一個人信息洩露……
    成都市民張先生看到朋友圈免費領車釐子的廣告,就按照要求添加了店家的微信,也按照要求轉發了廣告圖片到朋友圈,當張先生告知店家收貨信息後等著收貨車釐子時,他被這個店家拉進了一個微信群
  • 微信朋友圈瘋轉「預測」遊戲 警方提示:玩娛樂遊戲不要填真名
    「測測你五年後開什麼車」、「測測你未來會有多少錢」、「測測你靠什麼吃飯」……近期,此類遊戲在微信朋友圈裡被瘋狂轉發,這種隨即的「預測」遊戲吸引了很多人填上自己的真實姓名後再轉發出去。殊不知,在你填寫上自己的真實姓名時,個人信息也隨之洩露。平安哈爾濱官方微信提醒:不要在玩微信的時候隨意洩露個人真實信息。
  • 近日微信朋友圈出現免費領取大閘蟹廣告 警方:小心騙局!
    然而近日,微信朋友圈卻出現了免費領取大閘蟹的廣告。深圳警方提醒市民,小心!騙子往往利用網絡、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大肆散布出售螃蟹的虛假信息,以「超低價、高質保、做任務、免費送」為由吸粉騙取錢財。10月6日,家住寶安西鄉的鄭先生正好瞧見朋友圈發布的免費送大閘蟹的廣告,「竟有這等好事?」鄭先生掃碼入群後,發現群內已有上百號人。
  • 微信群裡紅包「飛」 小心有些是「套路」
    微信群裡紅包「飛」 小心有些是「套路」  「搶紅包都比誰手快,怎麼還會去看是不是真紅包呢?」前天,家住渝中區的吳女士險些上當。警方表示,節日期間這些可能出現的詐騙手法,大家應當警覺。  這個「紅包」有點奇怪  50多歲的吳女士家住渝中區,退休後結識了不少同齡人,一到節假日,各個微信群裡紅包「滿天飛」。  20日傍晚,又有人在某微信群裡發紅包,吳女士想都沒想點開了「紅包」。但她隨後發現,這個「紅包」和之前的不一樣,很久才顯示不說,顯示的並不是金額,而是需要填寫姓名和手機號。
  • 當心洩露個人信息
    核心提示:「我和火車票的距離,只差你的助攻。」近期,西安市民王女士的朋友圈裡有不少好友分享搶票軟體小程序,求助親友加速搶票。這是不少搶票軟體今年推出的「新操作」。
  • 6萬條個人信息遭洩露!涉案男子被警方刑拘……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大數據的利用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也在逐漸加大市公安局縱深推進「淨網2020」專項行動向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突出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及網絡黑灰產業發起猛烈攻勢日前南康區公安局網安大隊及太窩派出所成功偵辦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南康警方在工作中發現有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經辦案民警分析研判
  • 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圓通快遞迴應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雙11」剛過去你的快遞多嗎近日有媒體報導圓通快遞多位「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11月17日@圓通速遞 回應稱「堅決配合打擊涉及用戶信息安全的違法行為」超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每條信息出售單價約為1元據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
  • 漢庭、桔子、全季等酒店5億條開房信息疑遭洩露!警方已介入調查
    昨日下午,央視記者獲悉,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接華住集團運營負責人報案稱,有人在境外網站兜售華住旗下酒店數據,客戶信息疑遭洩露。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目前,上海警方已介入調查。警方表示,將始終嚴厲打擊非法獲取、買賣、交換、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企事業單位,應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大信息安全的防護力度。
  • 個人信息洩露引熱議,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平時生活中,個人信息被洩露屢見不鮮,剛剛買了房,裝修公司的電話就打過來了;孩子剛上小學和初中,培訓機構的邀請參加培訓電話就來了;網上購物剛下訂單,無貨退款的詐騙電話就跟來了;預訂航班還沒起飛,退票改籤的詐騙電話就會緊隨而至……鄭州警方根據偵破各類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案件,總結梳理個人信息洩露主要有5大途徑。
  • 微信更新,新增「朋友圈僅一個月可見」,網友:需要雙向刪除好友
    此外,微信還將允許朋友查看朋友的範圍新增「最近一個月」的選項,目前,用戶可以設置好友可以看到自己「最近三天」、「最近一個月」、「最近半年」或「全部」範圍的朋友圈。網友評論延伸閱讀:總是彈出廣告?你的微信可能是假的! 或致信息洩露被非法利用「在嗎?能不能借500?」
  • 淨網2019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在「裸奔」!身份證號、相片全洩露
    公民個人身份信息、身份證照片等一旦被私下販賣,就有可能讓人陷入「套路貸」犯罪、暴力催收以及電信詐騙等陷阱。如此海量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幕後黑手是誰?又暴露出怎樣的制度漏洞?順藤摸瓜,江蘇淮安警方鎖定目標。
  • 七途徑洩露個人信息 火車票快遞該妥善處理
    我們的「個人信息」是如何洩露的省檢察院揭秘公民個人信息洩露路徑,過去7年171人因洩露個人信息被起訴26日,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案管部門通報,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設「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罪名後,江蘇檢察機關共受理該類案件
  • 票麵條形碼含個人信息 朋友圈曬票別忘遮"碼"
    出門旅遊一高興,就將登機牌和火車票曬在朋友圈裡,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假期,這種事兒並不少見。近日有媒體提醒,這種行為有可能讓自己的個人信息被非法分子盜用。  法晚記者追問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機票和火車票的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含有乘客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等,不過需要專業的設備才能讀取。「白帽」黑客表示,雖然乘客的個人信息是經過加密的,但為避免洩露,還是不要輕易曬票。  發現 朋友圈流行曬票 網友提醒別「露碼」  「馬上起飛,三亞我來啦!」
  • 解讀大數據時代的信息保護:8種個人習慣或致信息洩露
    填問卷、曬照等行為,可能會洩露個人信息個人信息中姓名、身份、住址,尤其涉及財產的銀行帳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些小習慣,卻可能造成洩露。那麼,哪些需要大家注意呢? 1、繳費單據信息被利用。繳納水電費的單據包含著姓名、地址等信息,大家應妥善處理這些單據,在丟棄之前塗抹掉個人信息,以防被他人利用。
  • 揭秘丨警方首度揭露電信詐騙常見的七種手段 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記者從北京警方開展的首都網絡安全日活動上發現,警方首度全面深入揭露電信詐騙常見的七種手段並提醒市民要時刻防範個人信息外洩,避免因電信詐騙受損。  七種常見詐騙手段「涉嫌刑事犯罪」、「恭喜中獎」、「猜猜我是誰」……如今不少人都會收到類似的信息或電話,一旦相信就落入了騙子的圈套。
  • 專家提醒謹防信息洩露
    有專家提醒,性格測試、星座測試、結婚證生成器等類似的互動小遊戲背後,可能存在個人安全信息洩露的風險,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於攻擊個人移動銀行。網絡配圖很多網友抱著「這是一種對高考的緬懷。」類似心態,掃描二維碼打開連結,上傳自己正面照的同時,還填寫姓名、入學年份等個人信息。最後形成一張模擬的「高考準考證」,裡面還有考試科目時間等。
  • 代購、網點…… 快遞業洩露個人信息漏洞無處不在
    記者根據多份公開資料發現,這些遭販賣的快遞信息最終多流向從事詐騙活動的犯罪分子手中,為其從事詐騙活動提供信息支持。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王新銳就此分析,個人信息被洩露的用戶有權要求收集其個人信息的快遞公司刪除其個人信息,若因個人信息洩露受到損害,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 微信中這6個設置要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或將被洩露
    原題:微信中這6個設置要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或將被洩露。對此大家怎麼看?隨著用戶對於微信的依賴程度,這也表明了微信這個軟體蘊含了很多我們的個人信息。網絡的發達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卻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不難發現在生活中,我們收到騷擾電話以及簡訊越來越多了,而這些正是因為,網絡的發達,我們在享受這個紅利的時候,留下了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