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阿根廷馬島之爭的前世今生 目前由英控制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地處南大西洋,由2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為12173平方公裡。馬島距阿根廷本土276海裡,距英國本土7000海裡。1982年,英國、阿根廷因對該島的主權爭議爆發戰爭,這是近半個世紀來少有的因島嶼爭議而爆發的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英國的勝利告終,英國政府也重新取得了對該島的實際控制,雖然戰敗,但阿根廷政府也從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如今30年過去了,那場戰爭是否為馬島的主權爭議畫上了句號?

  爭議國家:英國、阿根廷 位置:南大西洋

  面積:12173平方公裡 現狀:目前該島歸英國控制

  解決方式:1982年馬島戰爭,明年公投定歸屬

  【爭奪】 資源之爭重燃主權之爭

  馬島附近海域的石油儲量高達600億桶,相當於英國北海油田的石油總儲量。此外,馬島海域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由於馬島周圍海域被發現蘊藏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再加上其本身固有的重要戰略地位,使得近年來,英阿兩國對馬島主權的爭議愈演愈烈。

  上世紀80年代,英國在馬島發現了石油儲藏。2010年,英國政府允許幾家石油公司在馬島附近水域勘探石油。根據英國地理協會近期的評估,馬島附近海域的石油儲量高達600億桶,相當於英國北海油田的石油總儲量。此外,馬島海域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若得到充分開發,可確保英國25年的能源供應。

  不僅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馬島戰略地位也十分重要,在軍事上它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據點,而它還是英國進行南極科考的重要補給站。

  馬島戰爭30周年之際,英阿兩國各自高調宣誓主權。一方面,英國威廉王子戎裝巡視該島,並在該島服役6個月,英國政府還計劃派遣攻擊型核潛艇進駐馬島。

  而另一方面,阿根廷議會則發表《馬島文件》,重申對該島主權,之後阿根廷更是將英國告上聯合國,阿根廷還在今年8月宣布與委內瑞拉石油公司聯合開採馬島海域的油氣資源。

  【對策】 用英國化政策贏得島民

  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加上優渥的福利,使馬島近年來出現了一股小小的「移民熱」,很多人把移民該島視為取得英國籍的最佳跳板。據2006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土生土長的居民僅53.2%,島上除了英國人,這裡還有131名智利人,36名澳大利亞人,26名紐西蘭人,甚至還有一兩名阿根廷人。除了英語外,島上通行25種語言。

  島外雖然波瀾四起,但島上卻風平浪靜,30年過去了,馬島人的生活絲毫未受外界幹擾。1985年,該島政府重新修訂憲法,該憲法規定馬島屬英國海外領地,除外交與軍事外,由島民實行「自治」,總督代表英女王行使行政權。從另一層面上講,馬島擁有自己的憲法、貨幣、旗幟和國徽,除了國防支出由英國負責,其他財政均由馬島政府自理。

  如今島上超過90%居民都是英國人後裔,就連島上的紅色郵筒和小酒館,也無一不是典型的英國風格。英國政府建立了一個4500萬英鎊的海島重建開發基金,並宣布群島周圍的漁場和油田均為島民的財產。所以,現在這個僅有3000多人的小島,人均GDP比德國還高。島上每戶人家都至少有兩份工作,收入穩定。上班時間朝八晚五,中午有一小時的午餐時間,基本上都可以在家裡享用。

  馬島還實行11年制的免費義務教育,島上有一所中學,每年約有30名畢業生。願意到英國去繼續深造的學生,學費由當地政府負責。島上還有一家醫院,居民的醫療保險也是政府買單。另外,島上民風淳樸,路不拾遺,自行車什麼的都放在外面,房子幾乎不上鎖。

  戰爭過去太久了,與阿根廷的鮮少往來造成了島上許多年輕人對那段歷史知之甚少,馬島物品供給和觀光遊客幾乎都來自智利或英國。「我們已經習慣了沒有阿根廷的生活」,16歲的島民沃倫·米勒說道。

  對於戰爭遺留的主權爭議,今年6月12日,馬島政府宣布將在明年舉行全民公投,由島民決定馬島的主權歸屬,因目前島民多為英國人後裔,公決顯然對英有利,因此,阿根廷已明確表態反對公決,指出這不過是「英國的政治把戲」。

相關焦點

  • 阿根廷稱為馬島,英國稱為福克蘭,爭了數百年,到底是誰的?
    群島風光在南美洲的最南端,有一個面積為1.22萬平方公裡的群島,英國稱之為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也就是馬島(為了避免爭議,下文統稱為「群島」)儘管阿根廷宣稱對群島擁有主權,但實際上由英國控制著。目前,群島的人口約為3300人,由東、西兩個大島,以及776個小島組成。主要經濟產業為漁業、旅遊業,以及高品質的羊毛貿易。另外,群島周圍海域可能存在石油,但由於英阿兩國的領土爭端,一直沒有探明石油的實際儲量。
  • 馬島戰爭前,誰控制馬爾維納斯群島?
    從地理位置上看,馬島距離阿根廷更近,但目前實際控制者卻是萬裡之外的英國,兩方甚至在上個世紀因為馬島的歸屬權爆發過一次戰爭。直至今天,阿根廷仍舊沒有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聲索,那麼這組坐落在阿根廷家門口的群島究竟屬於其中的哪一方呢?
  • 阿根廷有沒有能力重新奪回被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南緯51°40′—53°00′、西經57°40′—62°00′的大西洋海面上分布著由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組成的總面積12200平方公裡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的馬島距離阿根廷陸地領土500多公裡,然而就是這個阿根廷家門口的群島卻實際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還為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過一場戰爭。
  • 阿根廷目前還有實力重新奪回馬島嗎?
    阿根廷目前還真沒有實力重新奪回馬島,雖然英國是在不斷衰弱,但是相對於阿根廷而已其實雙方的差距在不斷拉大。馬島和香港不同,是一個遠離大陸孤懸海外的島嶼,攻佔的難度極大。
  • 英國海軍已經不如以前,阿根廷為何依然不敢要「馬島」?打不過!
    軍事行動最關鍵是看政治環境,像阿根廷守在家門口打仗,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但是一旦開戰,阿根廷沒什麼盟友,肯定會被經濟制裁+軍事封鎖,落的和當年灰溜溜退回去的伊拉克一樣。就目前阿根廷經濟狀況,也不足以支撐一場低烈度的局部戰爭。戰爭前期物資準備,軍事調動,這些也逃不掉英國的情報系統。
  • 資料:從馬島之戰看英國空軍
    ● 王維平 史軍  說起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許多人驚訝於英國這樣一個老邁帝國,在國力業已衰微、軍力極度萎縮的困境下,仍然縱越大西洋,遠徵7000餘海裡,傾力一戰並最終贏得勝利。當然,成功主要屬於特混艦隊,但對於英國空軍,雖然出動規模有限,戰果有得有失,可他們依然體現了一支大空軍應有的價值。
  • 阿根廷想要英國想還,可為何馬島戰爭還是爆發了?
    兩年後的1767年,法國人把東福克蘭島賣給了西班牙,有了東福克蘭島的西班牙瞅準了英國那時候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北美殖民地的時機,1770年又出兵把英國人手裡的西福克蘭島給打了下來,而英國當時正隨時準備去鎮壓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南美的幾個小島就忍下來了。在得到了西班牙人容許西福克蘭島的居民繼續居住的承諾之後就默認了西班牙對全部福克蘭群島的佔領,但英國從來並沒有公開放棄過自己的領有權。
  • 球王背後的政治故事:從馬島之戰到「上帝之手」
    也許是潘帕斯雄鷹翱翔的天空太藍,上帝最終帶走了「上帝之手」。球王離去,阿根廷舉國陷入悲痛之中。馬拉度納之於阿根廷的意義遠超足球,在阿根廷人心中,馬拉度納是他們的民族英雄。這一切淵源可從馬爾維納斯群島談起……#歷史癥結:馬島爭端馬爾維納斯群島地圖▼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東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水域,由東、西兩大主島和778個小島構成
  • 馬島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當時是怎麼解決的,馬島近況如何
    (馬島區位圖)  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叫做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500公裡的大西洋上,距阿根廷本土最近480公裡,距英國約13000公裡,由兩個主島和700多座小島組成
  • 馬島問題上,有多少國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國家支持英國?
    英阿馬島戰爭是二戰之後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因為二戰之後一直都是冷戰,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爭。這場戰爭事實上就是二戰之後最大的一次海戰,用的都是現代化的武器,當時讓很多人都目瞪口呆。話說這場戰爭的爆發也非常具有戲劇性,因為阿根廷在軍政府上臺之後,不善於治理國家,導致阿根廷的經濟每況愈下。當時通貨膨脹率達到600%,GDP下降12%以上,失業率極高,人民都非常不滿,當時阿根廷軍政府的首腦加爾鐵裡的座位相當的不穩。為了挽回自己的生日,同時為了挽回軍政府的命運,加爾鐵裡就準備冒險發動戰爭,準備把離阿根廷有500公裡的馬島搶回來。
  • 英國位列世界五大強國,為何阿根廷敢虎口拔牙攻打馬島
    阿根廷攻打馬島,有著幾個必然的原因的。分別是加爾鐵裡政府禍水東引,阿根廷民族主義甚囂塵上,馬島附近發現了大量石油等。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英國說最早發現馬島的福克蘭,是一位英國的航海家,他在1592年第一個發現馬島。英國佬毫無疑問是大航海時代到來最大的受益者,荷蘭也罷,西班牙也罷,最終都曲終人散,大英帝國在全世界建立了日不落的殖民地。正所謂,英國人所到之處都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馬爾維納斯群島自然也不可能倖免。
  • 馬島戰爭擁有航母的南美小霸王阿根廷到底輸在哪?
    隨著實力的膨脹,阿根廷的野心也急劇膨脹,阿根廷決定收回和英國有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也叫福克蘭群島)。由於英國人態度強硬,因此阿根廷決定以武力解決。1982年,阿根廷出動航母艦載機、巡洋艦等大批飛機艦艇猛攻馬島,很快佔領了由200多名英軍駐守的馬島。阿根廷的行動引發了著名的馬島戰爭,英國迅速拼湊了一支特混編隊遠徵馬島,在阿根廷家門口將阿根廷打的落花流水,從此一蹶不振。
  • 馬島戰爭始末
    1771年,按西、英兩國達成的協議,英國人回到了西島,重新駐紮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聲稱保留其主權。1774年,英國以節省軍費為理由,主動撤走了西島駐軍。  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崙投降,英國乘機打擊西班牙的勢力,佔領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英國既未向馬島派遣駐軍,也沒有委任總督;觀島處於無政府狀態達十多年之久。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戰後經過統計,英國有255名士兵戰死,阿根廷死亡了649名士兵,三名馬島居民被炸彈炸死。有人可能產生了疑問(疑問一):馬島離阿根廷很近,離英國本土卻十分遙遠,阿根廷和英國又不是鄰國,為什麼因馬島大打出手呢?
  • 英國和阿根廷誰才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人?
    直到現在,兩國仍然因為馬島的歸屬問題爭吵不休,搞得勢如水火。那麼英國和阿根廷誰才是馬島的主人?其實在馬島的歸屬問題上,英國人毫無疑問更有發言權。 同時,英國人向法國人提出了嚴重的抗議。法國人自知不是英國人的對手,但又不甘心向英國人屈服,所以就把東福克蘭島賣給了西班牙人。西班牙得到東福克蘭島後,很快出兵佔領了英國人控制的西福克蘭群島。當時英國人正忙於北美事務,沒精力管西班牙人,所以只能暫時忍了。但雖然英國人沒有大動作,但英國人一直沒有放棄對福克蘭群島的主權。19世紀初,阿根廷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被逐出了阿根廷,捎帶撤離了馬島。
  • 為解決國內政治經濟危機,阿根廷發起馬島戰役,軍政府卻因此倒臺
    英國一直對馬島進行著殖民統治,但阿根廷一直宣稱擁有島上主權。二、英國出動特遣艦隊遠徵萬裡1982年4月2日拂曉,阿根廷軍隊5000餘人登陸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並發動進攻,隨後憑藉優勢兵力佔領了馬島。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對阿根廷的進攻感到吃驚,下令軍隊反擊。
  • 深度:英國為何一定要打「馬島戰爭」?
    1816年,阿根廷宣布獨立,宣稱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1832年英國佔領馬島。然後是雙方長時間的談判歸屬問題。這場戰爭,避免的機會遠遠高於爆發。今天的媒體基本還是認為阿根廷突襲了英國,而英國在外交,政治,經濟手段耗盡情況下,不得不反擊。去年解密資料還稱當時英國高層大為震驚!
  • 漁業爭端成導火索,法國向英國發戰爭警告:小心爆發「馬島戰爭」
    隨著英國可能無協議脫歐的日子一天天臨近,英國和歐盟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其中英國和法國圍繞漁業資源之爭,更是存在開戰的可能。當地時間12月20日,據法國媒體《快報》報導,當日法國海濱城市洛涅市市長弗雷德裡克-庫維利耶發出戰爭警告,如果英國在無協議脫歐之前無法與歐盟就漁業資源問題達成一致,有在家門口爆發「馬島戰爭」的風險。法國官員釋放的信號,是不是意味著歐洲火藥桶要點燃?英法漁業資源之爭是在英國脫歐之後產生的。
  • 阿根廷重申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月3日電(記者趙燕燕 葉書宏)阿根廷外交部3日發布公報,重申阿方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要求,並呼籲英方重啟對話,解決馬島主權歸屬問題。  公報說,今年1月3日是英國侵佔馬島183周年紀念日,阿根廷人民和政府再次重申阿根廷共和國對包括馬島在內一些領土及其周邊海域所擁有必不可少的主權。  公報指出,1833年1月3日,英國軍隊侵佔馬島並驅逐島上合法駐留的阿根廷官員和居民,「阿根廷共和國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認可這一侵佔行為」,聲索馬島主權是一項國家政策,「順應全體阿根廷人民的意願」。
  • 馬島戰爭:與阿根廷死磕的英國告訴世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雖然英國的地位和實力不如從前了,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它用一場戰爭告訴一些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得非常厲害,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六百,國內GDP下降了百分之十一點四。經濟矛盾引發了國人長期性的大罷工,執政當局遭到了國民的唾棄、謾罵和憎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