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緯·孝經援神契》記載:「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穀雨,三月中,言雨生百穀清淨明潔也。」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時至暮春,寒潮天氣的結束,氣溫回升,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人們開始有炎熱之感。
相傳軒轅黃帝時期,朝中有位能人倉頡,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獨處溝裡造字,三年後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感其成,獎賞倉頡一個金人,然倉頡將其轉送給軒轅皇帝,稱自己偶然撿得,理應為天下人共用。某日,軒轅皇帝帶眾臣觀賞金人,金人竟在眼前消失。卻說倉頡在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賞給你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漫天開始下雨,仔細看竟然是穀粒!那穀粒下的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倉頡將夢中事告知軒轅皇帝,軒轅皇帝覺得是倉頡的功勞,於是將下穀雨的這天做了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命令天下的人在這天歡歌狂舞,感謝上天。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穀雨節後,萬物生長漸旺,天氣漸熱,但早晚溫差較大,因此要適當穿衣,切忌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空氣中溼度逐漸加大,是神經痛的發病期;此外花粉、飄絮等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人應注意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此時脾處於旺盛時期,從而使得消化功能處於旺盛狀態,正是補血益氣、提升體制的大好時機,但要以平補為原則,多吃性平或微涼、味甘淡的食物,適當減少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不如趁著春光明媚,去看漫山遍野,去行萬裡河山,來一場不負時光的行走吧!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