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黑話」就是舊時幫會或行業中的暗語,也叫「切口」。長安居大不易,江湖中不同行業的人為了能夠立足江湖,有時也為了區分同行,便逐漸形成了一種只屬於本門內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舉個例子,相聲行裡面講出的笑點叫作「抖包袱」,這就是一句「黑話」。
近年來,中國陳年白酒的收藏可謂是方興未艾。「老酒收藏」成為很多愛酒人士的一種愛好或者一門生意。
「老酒收藏」這一行其實與生俱來就帶著濃重的「江湖氣」,這些老酒大都來源於酒廠商鋪積壓的陳年舊貨,或者老百姓家中日久私藏,幾乎所有一手的貨源都是靠著走街串巷收購而來,可謂是源自於民間,取之於民間,煙火氣十足。
「老酒收藏」作為一門新興的行業或者叫「圈子」,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免不了也形成自己的一套「行話」或者叫「黑話」,兩個素昧平生的酒友一見面,互相用幾句老酒圈裡的「黑話」切磋交流一下,便大體能夠彼此了解對方入行的深淺。
筆者認為組成老酒收藏界「黑話」體系的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一是承襲「古董行」的「黑話」,二是承襲「酒行」的「術語」,三是老酒收藏界的獨創。以下,筆者將分別舉例予以介紹說明。
老酒收藏界借鑑古董行的「黑話」:
品相
在老酒收藏界,「品相」是對老酒本身從酒體、酒瓶、酒標、封口、包裝等方面的完好程度以及整體外觀的整潔程度的一種綜合評價。一般意義上而言,越接近該酒出廠時的原樣,則「品相」越好。即使是同時一個種類和生產年份的老酒,因其「品相」的差異,彼此間的價格也會是相距甚遠。
(大)開門、一眼貨
在老酒收藏界,「(大)開門」或者叫「一眼貨」指的是很容易就能辨識出該酒具備這個年代真品老酒的各方面特徵,有時也指具有代表性價值的真品老酒。「(大)開門」「一眼貨」的老酒能給人以歲月逐漸積澱出的古樸舒適感,這類老酒的價格往往是同類價格中的翹楚。
老酒收藏界借鑑酒業的「黑話」:
酒花
「酒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釀酒界中的術語,簡單地說就是白酒蒸餾過程中,酒體因為表面張力的原因而形成的泡沫。在老酒收藏界,在不破壞酒瓶原封口的前提下,通過觀察酒花的大小形狀、存續時間長短,聽酒花聲音的變化,是判斷一瓶老酒的度數高低甚至真偽的重要方法,也是老酒收藏圈必備的基礎技能之一。
跑酒、飛酒
酒存放過程中,因為存儲不當的原因會導致酒體揮發,酒液減少,度數降低,這種情況被稱為「跑酒」或者叫「飛酒」。在老酒收藏界,儘管老酒的封口並沒有開啟過,但是由於當年封口技術的原因加之保存不當,大多數老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跑酒情況,有些跑酒嚴重的老酒其本身已經失去了酒體本身的風味,因而不具備飲用價值。
老酒收藏界自創形成的「黑話」:
「十七大」「五十三優」
在老酒收藏界,「十七大」指的是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的17種獲得金質獎章的白酒,這些酒可被稱作「中國名酒」。「五十三優」指的是在上述評酒會上評出的獲得銀質獎章的53種白酒,這些酒可被稱作「國家優質酒」。此外,還有「四大」「新(老)八大」「十三大」等等,也都代指不同屆次的評酒會上評出的獲得金質獎章的白酒,在此不再贅述。
打孔、換標、後封膜
在老酒收藏界,「打孔」「換標」「後封膜」指的都是造假的手段。「打孔」一般指在陶瓷材質的酒瓶上打孔,在不破壞酒的封口的前提下,通過打出的孔往酒瓶內注入其他酒,再封上這個孔,達到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的目的;「換標」指的是將老酒的酒標貼到並非此酒的酒瓶上,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混淆年份,以實現牟取暴利的目的;「後封膜」是指將原酒的封口(一般為塑料材質)打開,灌入別的酒,再通過做舊的方式模仿原有封口膜的樣式「重新」封上,以此來牟取暴利。近年來,老酒的行情一路走高,老酒的造假手段可謂是花樣繁多,水平也越來越高,甚至令人防不勝防,對於大多數沒有足夠經驗的藏家而言,準確辨別老酒的真偽仍然是一門亟待惡補的功課。
在老酒收藏界,其實行內黑話遠不止上述這些。上述所展示出的內容只不過是老酒收藏界比較常用、通行的「黑話」。收藏愛好者浸染日久會陸陸續續接觸到更多的黑話,比如專指某個品種老酒的黑話:「大飛天」「蘿蔔」「白董紅董」「紅標劍」「工農瀘特」「三大玻璃郎」等等,又比如專指某種封口老酒的黑話:「木塞」「壓蓋」「塑蓋」「旋蓋」等等,因篇幅所限,不再展開贅述。
老酒收藏江湖中的「黑話」一方面在圈內廣為流傳著,一方面又不斷被總結提煉並創造出來,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便逐漸形成一個圈子、一套體系、一種文化。
(作者李習文系北京師範大學教師、中國陳年白酒收藏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