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網絡社區論壇上發表了「喝自己釀的葡萄酒容易成為甲醇中毒」的消息,並發表了通過「公安部」和「四重黑色」認證「央視」財政的微博客。還說「喝自釀葡萄酒就像慢性自殺」,很多喜歡自釀葡萄酒的市民感到不安。《早間新聞》記者昨天採訪了國內食品安全專家,江南大學食品大學博士課程教師姚衛蓉,她認為,並非所有自釀葡萄酒都會產生過量的甲醇,甲醇的發生量取決於葡萄原料、工藝控制、個別異常細菌汙染等。
喝自釀葡萄酒會引起甲醇中毒嗎?
在線瘋葡萄酒毒性
住在康居小區的唐女士每年夏天都自己釀葡萄酒。「我每年用手指按幾個乾淨的無水玻璃瓶,把葡萄放進罐子裡。自製的葡萄酒味道好,除了在自己家裡喝,也給親戚朋友品嘗。」
但是唐女士還沒有購買葡萄,最近網上出現的「紫陽葡萄酒有毒」的帖子也引起了關注。內容是湖南的張老師喝了自釀的葡萄酒後,突然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家人發現他渾身發抖,嘴唇發紫,馬上掛了120個急救電話。醫生說這是他喝的葡萄酒中過量的甲醇引起的中毒。對此,專家解釋說,葡萄皮中的果膠可以因果膠酶或熱熱分解甲醇,大多數家庭沒有經過自釀葡萄酒發酵過程中去除甲醇的過程。
「警察提醒我,我可能仍然懷疑。可是,我和家人多年來都直接喝葡萄酒,但從沒有出過事故。」唐女士說,這消息纏住了她,使她不再釀葡萄酒。
在記者的採訪中,很多喜歡自己釀葡萄酒的市民也對這個消息半信半疑。早在2011年,《寧波 日報》就釀酒廠葡萄酒「甲醇含量是否超過」進行了測試。他們把自釀葡萄酒的樣品送到寧波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研究所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進行了檢查。結果表明,樣品中甲醇含量符合國家標準。但是植物總數超過了國家標準的119倍以上。
方法適宜甲醇不超過標準值網絡留言板上還提到,自釀葡萄酒含有甲醇,因此有毒。那麼自釀葡萄酒包含甲醇嗎?記者昨天採訪了江南大學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姚衛蓉。她主要從事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領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姚衛蓉認為,並非所有自釀葡萄酒都會產生過量的甲醇,甲醇的發生量取決於葡萄原料、工藝控制、個別異常細菌汙染等。
姚衛蓉介紹在自釀過程中,目前文獻上沒有可還原甲醇的可操作性。一般來說,如果能保證葡萄原料新鮮,國家允許在葡萄栽培過程中使用的農藥,使用和使用方法符合國家規定,殘留物低於國家規定的限量標準,按照傳統方法完全釀造使用常規儀器的話,一般不會發生甲醇超過標準值的情況。
二次汙染不推薦自己的酒。
徐州工程學院食物營養系負責人商學兵說:「由於沒有對自釀葡萄酒進行測試,因此無法確定自釀葡萄酒是否會產生甲醇。」但是在家裡不能像工廠一樣進行完全密封的消毒,自己的葡萄酒必然會產生細菌。特別是在發酵過程中,如果不能控制微生物,就會發生二次汙染,所以不知道葡萄酒的人最好不要自己喝酒,否則會存在一定的危險。
據《新京報》的報導,專家建議,如果喜歡自己的葡萄酒,不要使用發黴的葡萄,消毒葡萄,殺死有害細菌比較好。另外,自製的葡萄酒用原汁親自釀,加水或加酒是錯誤的。釀造葡萄酒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氣體,所以絕對不要用塑料瓶、鋁碗等裝飾,而是要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