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葡萄酒,喝得上吐下瀉!醫生:會導致甲醇超標,少喝

2020-12-19 瀟湘晨報

最近,葡萄大量上市,康康上網看到每天喝點葡萄酒,有益健康,就自釀了幾瓶葡萄酒,不料,才喝了半瓶,就上吐下瀉。福建協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侯培鋒說,受條件限制,自釀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細菌,建議不要輕易嘗試。此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飲料)列為Ⅰ類致癌物,為了健康,大夥最好少喝酒、不喝酒。

神操作

喝了自釀酒 上吐下瀉康康:我自釀的葡萄酒剩不多了,很好喝,再來一杯?

老婆:前兩天,你上吐下瀉那次,就是喝了自釀葡萄酒之後吧,還是別喝了!

康康:我釀酒用的是新鮮葡萄,洗得乾乾淨淨,哪會出問題?

侯培鋒:自釀葡萄酒,很難控制原料、環境、釀造條件,可能導致甲醇超標,還可能存在細菌汙染,飲用應謹慎。

康康:可是,網上說每天喝點酒,對心臟有好處,還能軟化血管、美容養顏、抗癌。我每晚睡前喝一杯,睡得特別香。

侯培鋒: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飲料)列為Ⅰ類致癌物,美國心臟協會也建議任何人都不要以「降低冠心病風險」為理由而飲酒。

醫點通

自釀葡萄酒 甲醇多糖多業內人士指出,銷售的葡萄酒是用專門的酒葡萄釀造的,釀酒企業會全封閉式消毒去甲醇,在溫度、溼度、發酵時間的控制上非常嚴格,白葡萄酒需3~4個月的發酵時間,紅葡萄酒需1~2年。而自釀葡萄酒大多採用鮮食葡萄,釀酒風味會打折扣,且僅用水清洗,可能殘留細菌、農藥等。葡萄表皮是葡萄酒中酵母的主要來源,用水衝洗,還可能把葡萄表皮的酵母洗掉,葡萄無法充分發酵。

此外,釀造葡萄酒需要無菌環境和絕對的低溫,因為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越高。而自釀葡萄酒大多在常溫中發酵,酒中的甲醇很容易超標。

侯培鋒說,市民自釀葡萄酒,方法一般比較簡單,初學者大多是「十斤葡萄一斤冰糖」,放在玻璃罐內釀造,無法全封閉式消毒,也沒有去甲醇的工藝,更無法保證時間和溫度,可能造成甲醇、大腸桿菌超標,大量飲用可能導致甲醇中毒。為了達到一定的酒精度,自釀酒只能添加大量的糖,也存在健康隱患。因此,不建議自釀葡萄酒。

喝葡萄酒養生?不靠譜坊間流傳,適量飲酒有益健康,尤其是每天喝點葡萄酒,因此,不少人喜歡每天喝點酒養生。他們認為,酒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只在飲酒過多時才會發生。

人民日報公眾號此前發文稱,世界權威醫學期刊已證實:喝酒沒有任何健康好處!該文引用了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研究。這個研究涵蓋195個國家及地區的2800萬飲酒者,結果表明,酒精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攝入量」,無論攝入量高低,飲酒對身體都是有害的。

侯培鋒說,很多人認為,喝葡萄酒可以養生,主要是因為它含有白藜蘆醇、花青素、單寧等抗氧化劑,其實,這些物質在酒中的含量很低,如果想靠喝葡萄酒來養生、抗癌,需要喝很多量。

常見癌症多與飲酒有關侯培鋒說,飲酒和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口腔癌、喉癌等有直接關係。酒精給女性帶來的風險更大,數據顯示,美國有16.4%的女性乳腺癌與飲酒有關。

他指出,適量飲酒是有前提的。「適量飲酒」這一說法,相對權威且著名的出處是2015版的美國膳食指南,其報告指出,歐美人對飲酒習以為常,酗酒甚至有酒癮的人不少,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接受和執行,官方才給出「成人適量飲酒」的建議。因此,「適量飲酒」是對需要喝酒的人或有飲酒習慣的人說的,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勸導。為了健康,最好少喝酒。

【來源:海峽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女子喝自釀葡萄酒中毒洗胃撿回一條命 疑因甲醇超標
    女子喝自釀葡萄酒中毒洗胃撿回一條命 疑因甲醇超標  劉雨夢 譯 • 2016-01-14 16:55:02
  • 自釀葡萄酒真的放心嗎? 專家:甲醇含量易超標
    隨著秋季葡萄大量上市,這種低成本、易操作、無添加劑的葡萄酒DIY方法走紅網絡,「達人」們也紛紛在朋友圈裡秀成果。不過,自釀葡萄酒會產生甲醇,易致人中毒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自釀酒到底靠不靠譜兒?這酒還能喝嗎?」帶著讀者的疑問,生活實驗室記者將市民自製的葡萄酒送到北京農學院檢測。
  • 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 抽檢5家均未超標
    市民自釀葡萄酒口感不錯 有點擔心甲醇超標  家住西安朱雀大街的任先生喜歡喝葡萄酒,每年葡萄收穫的季節都會自己做一壇葡萄酒,按照網絡教程,任先生購買葡萄後洗淨晾乾,捏碎後裝壇,按照葡萄和白糖10:3的比例加入白糖,發酵兩周後將皮渣過濾掉,密封后即可飲用。
  • 自釀葡萄酒未必好,一不小心就容易甲醇超標,且釀且珍惜
    自釀葡萄酒只是利用葡萄的天然酵母,不僅可能產生異味,而且發酵不完全,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不夠高,不足以抑制雜菌生長,增加變質風險,保質期也有限。另外,葡萄果實細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纏身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越高。在工業生產中,通過添加外源的果膠酶,能夠限制甲醇的產生。
  • 湖南小夥喝自釀葡萄酒中毒,搶救後醫生指出「兇手」,要小心!
    因為飲用自釀葡萄酒導致中毒送院的病例,並不是個例,今天我們來聊聊,到底還能不能在家自釀葡萄酒?在家自釀葡萄酒,怎麼會中毒呢?之所以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之後中毒,是由於自釀葡萄酒中的甲醇超標。此外,對發酵條件的控制和原料的嚴格選擇,也能有效避免過多甲醇的產生。然而,在自釀葡萄酒過程中,這些條件很難達到標準,導致甲醇超標,喝了之後導致中毒。甲醇的毒性不容小看,要小心甲醇是一種有機醇,常溫下是液體,人們常將其解釋為含有氧的天然氣。
  • 趕緊倒掉自釀葡萄酒,不要再喝了!
    NO.2無獨有偶,一位湖南籍男子邀請幾位好友在自己家中聚餐,期間也飲用自釀的葡萄酒,當晚就出現了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全身發抖和嘴唇發紫等中毒症狀。馬上送到醫院後,該男子被診斷為飲用自釀葡萄酒導致的甲醇中毒。
  • 自釀葡萄酒還在喝嗎?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扔掉
    第一,首先我們無法發現葡萄中的黴變,釀酒的葡萄都是經過機器掃描的,而一些細小的黴變肉眼無法發現,自釀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會進一步培養黴變的病菌,汙染整瓶葡萄酒。而大多數人,購買葡萄製作葡萄酒都會選擇比較便宜的葡萄。一些市場賣剩的葡萄通常都是已經太熟,腐爛,等品質不好的葡萄,但是一些貪便宜的人並不知道這些葡萄用於釀酒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 喝自釀紅酒比喝假紅酒更要命?
    都知道假酒對身體健康有危害,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自釀葡萄酒其實也很危險!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下為什麼我們不鼓勵大家自釀葡萄酒。案例一:曾經有位張先生被媒體報導,因喝自釀的葡萄酒中毒險些雙目失明。據張先生回憶,他請幾個好友到家中吃飯,並用家中自釀的葡萄酒招待大家,當天晚上,張先生突然感覺心跳加快、胸悶,並且視力模糊。
  • 自釀葡萄酒有點難 或出現細菌、甲醇超標
    這幾年DIY葡萄酒的風潮很流行,很多菜場超市都有賣自釀葡萄酒的玻璃瓶。由於今年葡萄的市場價格比往年要便宜,自釀葡萄酒的市民比往年更多。但是,這樣將葡萄洗淨放到玻璃瓶中等待發酵的方式真的能釀出葡萄酒嗎?
  • 喝自釀紅酒比喝假酒更要命?
    剩下61%的網友則認為自釀葡萄酒確實含有甲醇。 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將密封好的自釀葡萄酒送至四川合泰食品司法鑑定所。電腦終端得出了甲醇含量的最終結果:601毫克/升。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國標規定,紅葡萄酒甲醇的限量標準是小於等於400毫克/升,白、桃紅葡萄酒甲醇的限量標準是小於等於250毫克/升。
  • 自釀葡萄酒肯定含甲醇?這幾個環節要注意
    急性甲醇中毒的主要受損器官是中樞神經、視神經及視網膜,可導致失明,甚至致死。葡萄酒生產環境控制得好,葡萄酒的產量、品質會提升,產生的甲醇也會很微量。其途徑就是通過「可控」二字來實現。比如,葡萄皮富含甲醇,在紅葡萄酒的釀造中,適當減少連皮發酵的時間就可以降低酒中甲醇的含量。
  • 自釀果酒,當心甲醇超標
    時下葡萄大量上市,除了直接吃,還有很多人喜歡用來釀酒,但自釀果酒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釀酒是一個複雜的發酵過程,耗時長,從數周到數月。在此期間,存在很多隱患,比如甲醇超標。葡萄果實細胞壁上含有大量果膠,果膠酯化後會產生甲醇。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添加外源果膠酶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
  • 男子喝自釀葡萄酒竟險些雙目失明?
    夏季,大批新鮮的葡萄上市,不少人開始自釀葡萄酒來小酌一杯。但釀葡萄酒可不像泡紅棗枸杞那麼簡單,不專業的操作可能會引發「中毒」。近日,58歲的黃先生因為喝了半瓶自釀葡萄酒,導致急性中毒性視神經病變。自釀葡萄酒?
  •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釀純糧酒,而專家則說自釀酒甲醇超標不能喝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烤酒設備自釀純糧酒,而專家則說自釀酒甲醇超標、細菌超標不能喝。那麼,自釀純糧酒到底能不能喝?自古以來,有蒸餾酒以後,就是頭三杯酒敬天地,第一杯,敬天,第二杯,敬火第三杯,自己嘗就知道好壞原因是因為白酒在釀造的過程中會產生乙醇,甲醇,和各類微量酯(主要是乙酸乙酯),其實乙醇就是咱們要喝的白酒,不過在古代的時候
  • 自釀葡萄酒安全嗎?
    據媒體報導,湖南的一位張先生飲用了自釀葡萄酒後,險些失明。飲酒當晚,張先生就覺得心跳加快、胸悶,還有些視力模糊,隨後被送醫院治療。醫生診治後發現,他所飲葡萄酒甲醇超標,導致了輕微中毒 [1]。今年初,央視又報導江蘇揚州一女子因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中毒,經醫院洗胃才好轉 [2]。
  • 自釀葡萄酒有沒有毒?終於有專家實驗結果了
    問題: 自釀葡萄酒甲醇超標會導致中毒?結果: 醇類物質含量為零「去年,網上流傳許多關於『自釀葡萄酒危害』的資料,因此很多人都在跟我打聽自釀葡萄酒有沒有有害物質。」在網絡上,關於「自釀葡萄酒的危害」主要指的是裡面含有甲醇、雜醇油、有害微生物、重金屬及其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甲醇、雜醇油確實對人體有害,喝了之後會出現頭痛肚悶的症狀,專業術語上叫毒副作用。」凌裕平介紹。
  • 自釀的葡萄酒為什麼可能會引起中毒
    最近,某網絡社區論壇上發表了「喝自己釀的葡萄酒容易成為甲醇中毒」的消息,並發表了通過「公安部」和「四重黑色」認證「央視」財政的微博客。還說「喝自釀葡萄酒就像慢性自殺」,很多喜歡自釀葡萄酒的市民感到不安。
  • 喝自釀葡萄酒需謹慎,周口已有6人中毒入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曉敏本報訊自製的葡萄酒,您喝過沒?相信很多人會回答:是。但是,記者在此鄭重提醒您,下次再喝時,一定要慎重!1月5日,在周口一個縣城裡,王花(化名)和幾個朋友湊在一起聚餐,席間王花的好朋友專門從家裡拿來了自釀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嘗。飯桌上共有6人飲用了該葡萄酒。聚餐後,包括王花在內的飲用過自釀葡萄酒的6人先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嘔吐,伴隨渾身發冷等不適反應,並在隨後的幾天裡經過簡單治療並無好轉,而且出現發燒等症狀。
  • 自釀葡萄酒預防甲醇的方法
    秋天葡萄成熟的季節,很多人都喜歡動手自己釀一些葡萄酒。自釀葡萄酒的瓶頸是會產生甲醇,也就是說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影響葡萄酒的安全。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如何預防甲醇的產生 。發酵器具的選擇。自釀葡萄酒最忌諱的是鐵器和塑料器皿,這些器具會影響發酵,從而產生有毒物質。
  • 自釀葡萄酒能不能喝?提醒:這件事情把握不好,容易中毒
    如今,越來越多人愛喝葡萄酒,無論是商務宴請還是自斟自酌,都有非常多人願意嘗試。畢竟,適量紅酒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可謂老少鹹宜。而伴隨著炎炎盛夏的到來,「吃葡萄、自釀酒」的風潮再度掀起。美酒雖甘甜,可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稍有不注意甚至會中毒!